NASA利用深空網絡成功定位兩枚失蹤月球探測器

2020-11-30 cnBeta

據外媒報導,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負責建設與管理美國深空網絡DSN近成功地追蹤定位了兩枚失蹤失聯的空間探測器--包括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器(LRO)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Chandrayaan-1任務探月衛星,此次成功定位藉助於DSN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金石(Goldstone)地面綜合測控站的地面天線設施,金石站的先進地面空間天線設施證明了空間測控雷達可用於未來的月球探測任務。

金石站配有11m口徑天線一副;26m口徑的卡塞格倫天線一副;34m口徑天線五副,其中三副為射束波導天線;一副70m口徑的天線。其中,26m口徑的天線工作在S、X頻段,34m口徑的射束波導天線工作在X、Ka頻段,70m口徑的天線工作在L、S、X、Ka頻段。根據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主要研究者Marina Brozovic稱這項實驗性定位測控兩枚被遺棄的空間飛行器,包括2個難度的勘測工作,首先是對目前仍能活動、並向任務控制中心發送部分位置信息的月球勘測軌道器(LRO)的測控定位,由於其嚴格意義上算不上失蹤,項目團隊拿該目標進行實際試驗,能夠幫助進一步的難度任務進行變量排除,

測控工作的第二步則顯得更為困難,研究團隊需要找到自2009年便失聯失蹤的Chandrayaan-1任務探月衛星,儘管其月球軌道能夠被預測,但是放到地球-月亮這個空間尺度,尋找一枚每面僅1.5m面積的立方體衛星如同大海撈針。此外月球引力場的複雜性使得這起任務剛加艱巨。

NASA利用金石站70m口徑的天線發射高能雷達波束射向月球,而反射波束則由西維吉尼亞的綠岸望遠鏡的100m射電天線捕獲。

相關焦點

  • 發現、新疆界、旗艦……盤點NASA深空探測三大梯隊
    來源:NASA發射於2007和2009年,但幾乎同時在2018年底結束任務的黎明號(Dawn)小行星帶探測器和克卜勒號(Kepler)系外行星探測器,是2001年當選的Discovery項目。也正因為這樣的指導方針,開始於1992年的Discovery項目至今已獲批14個深空探測任務,其中11個任務成功開展,以極低的成本、極高的效率,大大增進了我們對太陽系內和系外諸多方面的認識。目前所有獲批的Discovery項目任務。此外,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任務後來也被按照花費歸入Discovery項目,屬於領養。
  •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基於視覺的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點定位方法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要:針對探測器月球背面著陸點快速高精度定位問題,利用嫦娥四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中的降落相機序列圖像以及著陸區高精度地形圖,提出了一種基於高精度圖像匹配和幾何變換的探測器著陸點高精度快速定位方法。
  • 重返月球!NASA將發射「毒蛇號」探測器以探尋月球水源存在
    這次商業發射任務由哪枚火箭進行還未確定,但這個高爾夫球車大小的月球車已經確定將使用Astrobotic公司的登月飛行器前往月球表面。此次運送月球車的合同價格為1.915億美元。一旦成功著陸,以太陽能為動力的「毒蛇號」探測器將開始為期100天的任務。而且由於VIPER肩負著陰影區域的探索任務,因此它將成為第一輛配備車頭燈的漫遊車。VIPER的主要作用將是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軌道數據,這些數據暗示了月球表面下可能存在的冰層。其中大部分數據來自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該飛行器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工作。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嫦娥大家族是如何奔向月球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既然登陸火星比較難,為什麼月球上摔掉的探測器比火星還多?
    到現在為止總共執行的火星探測計劃有45個,成功了18個,成功率為40%,執行登陸任務的探測器有13個,成功8個,成功率61.54%,其實這數據看起來還不錯,那麼月球呢?月球探測器一共145個,成功77個,成功率為53%,比火星好那麼一點!但執行月球登陸任務的探測器數量為60,成功著陸27,成功率只有45%,兩者相比似乎還是月球更難一些,是這樣嗎?
  • 宇宙中的探測器,怎麼和地球建立聯繫?NASA:深空網絡!
    這是一艘1977年就離開地球的探測器,它沒有固定的目的地,多年來一直在默默前行。如今已經快要離開太陽系了,在前行過程中,它還曾數次發回照片,可是他究竟是怎麼和地球保持聯絡的呢?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深空網絡了。這是NASA建立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部分,主要目的就是支持星際任務中的無線電通訊,當然也還有其他作用,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敏感的通信系統。
  • 旅行者2號已飛出188億公裡,NASA升級深空網絡天線保持聯絡
    旅行者2號也返回了一個信號,確認已經收到了「呼叫」,並成功執行了命令。 旅行者2號發射於1977年8月20日,是NASA研製的飛往太陽系外的兩艘空間探測器的第二艘。飛行時間距今已達43年,距地球距離已超過188億公裡。2018年12月10日,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飛離太陽風層,成為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探測器。
  • 把宇宙深空「拉近」並再現
    原標題:把宇宙深空「拉近」並再現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把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在此次任務中,青島理工大學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製的探月工程三期遙操作作業平臺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 NASA的深空網絡完成升級,重新建立與旅行者2號的聯繫
    最近,美國宇航局正在按照計劃對NASA的深空網絡進行升級,而且對新安裝的硬體進行了測試。根據NASA的一份聲明,NASA於10月29日向「旅行者2號」探測器發送了指令,這是它七個月來無法做到的。成功的重新連接本應在三個月後才會發生,但對新安裝的硬體進行的早期測試帶來了好消息,「旅行者2號」按照命令返回了一個「你好」信號,因為該設施預計將在2021年2月重新上線。在為期7個月的休息期間,NASA無法與「旅行者2號」通話,但它發回了最新的健康狀況和重要的科學信息。
  • 若把月球樣本成功帶回地球好似跳一場「深空芭蕾舞」?嫦娥五號厲害...
    2019年,美國宇航局決定,利用21世紀的科技來對這些月球樣本進行分析。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蘇聯探測器採集的月球樣本大多是形成於30-40億年前的巖石。這一次,嫦娥五號探索的月面,巖石非常年輕。
  • 人類首次小行星著陸:NASA深空探測器成功在小行星本努星著陸
    以及這顆登陸的深空探測器的前世今生?本努小行星與443米高的帝國大廈對比圖 圖片源自網絡其次,通過大量光譜分析在太空中,任何涉及水的事物都會引發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有水就可能有生命,有水就可能有人類起源的秘密同時,本努星上的土壤顆粒比較小,並非光禿禿的巖石,利於深空探測器的採樣工作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功成功也僅是探測計劃的第一步!
    而月球距離地球僅為38萬公裡左右。距離方面的差距完全不是同一個級別的。更何況是一步到位,直接發射能夠攜帶火星車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那麼發射火星探測器的主要難點在哪裡呢?第一,距離超遠,最近也要飛行5500萬公裡。這就需要強大的深空測控網絡!很多人誇印度率先發射火星探測器。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將實現三大工程目標
    以探索太陽系和宇宙的起源、發展和演化為科學總目標的深空探測,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體現。經過幾代人辛勤耕耘與開拓,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從探月工程穩步推進到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深空探測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帶動我國航天技術進步,促進科學認知重大創新。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將實現三大工程目標
    從探月工程穩步推進到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深空探測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帶動我國航天技術進步,促進科學認知重大創新。本版今起推出「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欄目,關注在走出地球、邁向深空的過程中,我國航天科技的最新進展,探尋更多創新密碼。
  • NASA探測器成功撞擊月球 但未有實時圖像
    核心提示:NASA成功地將兩個探測器二次命中月球南極的目標。這次行動旨在用於尋找藏匿的固態水,但並未有事先預料地出現實時圖像。 網易探索10月9日報導 NASA成功地將兩個探測器二次命中月球南極的目標。
  • 火星探測首戰告捷:日本H-2A火箭搭載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本次任務採用H-2A-202型,202代表火箭一子級捆綁兩枚固體燃料火箭(SRB),箭高63m。H-2A火箭共有4型,最高版本H-2A-2024型,捆綁兩枚固體燃料火箭(SRB)+四枚小型固體火箭(SSB),箭高67m。
  • 若把月球樣本成功帶回地球好似跳一場「深空芭蕾舞」?嫦娥五號厲害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前蘇聯曾分別實施過月球採樣,《自然》雜誌刊文表示,如果嫦娥五號此次任務成功,將是時隔44年後,人類再次把月球樣本帶回地球,同時,嫦娥五號這回將要採樣的區域,存在月球表面比較年輕的玄武巖,獲得新的樣本,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中國首次嘗試帶回月球樣本
    tOzEETC-電子工程專輯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展開探測
    美國宇航局裝備了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著陸器的探測器「洞察號」在距離地球近7個月,3億英裡(4.58億公裡)的旅程中成功降落在紅色星球上。 「洞察號」的為期兩年的任務將是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學習如何與巖石表面,包括地球和月球以及所有的天體形成。 「洞察號」於5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 星語新願丨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
    深空探測任務通常能夠逃離地球引力束縛,對地外天體甚至宇宙深處開展科學研究。從地球出發後,這些探測器往往需要飛行數萬乃至數億千米的旅程,探測周期長達數年。 然而,宇宙是極其空曠的,一個深空探測器的任務即便歷時數年也僅能探測極其有限的天體,大部分時間飛行在茫茫深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