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探測器,怎麼和地球建立聯繫?NASA:深空網絡!

2020-12-06 科學探一探

說起旅行者一號應該沒有人會感到陌生。這是一艘1977年就離開地球的探測器,它沒有固定的目的地,多年來一直在默默前行。如今已經快要離開太陽系了,在前行過程中,它還曾數次發回照片,可是他究竟是怎麼和地球保持聯絡的呢?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深空網絡了。這是NASA建立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部分,主要目的就是支持星際任務中的無線電通訊,當然也還有其他作用,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敏感的通信系統。當旅行者一號要發回信息時,會自動將天線對準地球。但是由於距離原因,他的信號也是越來越少了,據悉現在只有一臺電腦還與他保持聯繫,沒有人會特別注意了。

美國的深空網絡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位於美國加州,西班牙馬德裡以及澳大利亞,三處約成120度分布。這主要是適應地球自轉,說到深空網絡其實中國也有自己的深空網絡,主要由三個測控站組成,分別位於喀什,佳木斯以及南美。要注意的是,每個地區並不只有一個天線。

以上圖片來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NASA的深空網絡完成升級,重新建立與旅行者2號的聯繫
    最近,美國宇航局正在按照計劃對NASA的深空網絡進行升級,而且對新安裝的硬體進行了測試。根據NASA的一份聲明,NASA於10月29日向「旅行者2號」探測器發送了指令,這是它七個月來無法做到的。「旅行者2號」探測器是在1977年發射升空的,目前距離地球116.77億英裡(187.92億公裡)。它和它的夥伴「旅行者1號」探測器是宇宙中飛的最遙遠的人造物體。由於急需維修和升級,無線電天線一直處於脫機狀態。
  • 人類發射的深空探測器飛得那麼遠,怎麼還能夠遙控指揮呢?
    太空探測器遠離地球幾億公裡,人類還能操控,距離如此之遠如何能遙控?這個很簡單,就像遙控無人機一樣,這邊一按,那邊就有響應了。不過,飛得太遠,就有延時而已。不但會有延時,還有發送接收都需要更大的功率和精準度。
  • NASA 自三月以來首度與航海家二號探測器取得雙向聯繫
    NASA 雖然自發射以來已經經過了 43 年之久,航海家 2 號探測器依然在向著地球發射訊號,地球也持續在接收著航海家二號傳回來的訊息。
  • 穿越星空的連接,地面如何與深空探測器保持聯絡?
    宇宙遙遠深空中的探測器(比如我國探月工程的嫦娥系列探測器,或即將發射的「天問一號」),是怎麼與地球建立並保持聯絡的呢?這就需從「深空網」說起。什麼是深空網?太空飛行器能夠順利發射,變軌,著陸,開展探測工作都是由深空測控系統默默地測控支持。
  • 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217億公裡;它如何做到與地球保持聯繫?
    歡迎大家評論,我們一起討論、學習太空旅行者一號是人類歷史上飛得最遠的探測器!截至目前已經距離地球217億公裡!那麼旅行者一號是如何與地球聯繫,作為飛得最遠的探測器,他是怎麼與我們通訊的那?本期我們一一解讀!
  • 航天探測器是如何向地球發送信號的?
    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太空人需要隨時與地面取得聯繫以完成所有的任務要求,調遣和應急措施。你認為乘坐阿波羅13號的太空人們是如何設法告知休斯頓控制中心他們所遇到的『麻煩』的?就連像人造衛星一樣無人操作的設備也需要和地面聯繫來交換信息。那麼,這些距離地球數百,數千甚至是數萬千米的物體是如何與地球上的人們取得聯繫的呢?
  • 旅行者2號突然恢復與NASA的聯繫,這顆探測器曾遭遇過什麼?
    2號是NASA在1977年發射的兩顆相同的深空探測器,是目前飛行距離最遠的人類探測器。旅行者2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NASA發射的兩枚深空探測器中的其中一顆,到2018年科學家確認旅行者2號衝出了太陽系邊緣的
  • 發現、新疆界、旗艦……盤點NASA深空探測三大梯隊
    來源:NASA發射於2007和2009年,但幾乎同時在2018年底結束任務的黎明號(Dawn)小行星帶探測器和克卜勒號(Kepler)系外行星探測器,是2001年當選的Discovery項目。黎明號和克卜勒號示意圖。來源:NASA計劃於2021和2022年發射的小行星探測任務露西號(Lucy)和靈神號(Psyche)探測器,則是最近一屆(2017年)剛剛當選的Discovery項目[2]。
  • 原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這麼與地球通信聯繫的?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少不了工程師們艱苦的技術攻關研究,深空探索設計的科學技術太多了,像天體引力學,火箭發射技術,太空飛行器通信技術等等。就拿太空飛行器通信技術來說,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的可靠通信就非常的重要,那麼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之後,如何與地球聯繫呢?
  • NASA利用深空網絡成功定位兩枚失蹤月球探測器
    據外媒報導,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負責建設與管理美國深空網絡DSN近成功地追蹤定位了兩枚失蹤失聯的空間探測器--包括NASA
  • 旅行者2號距地球約200億公裡,43年從未斷信,它如何與地球聯繫?
    NASA在設計旅行者兄弟時,為了保持和地球聯繫,旅行者號探測器都擁有一個口徑3.7米、類似大鍋的接收器,名稱叫做高增益天線。好比我們的「中國天眼」,都是一口大鍋的形狀,如此設計都是為了把信號集中於一點,便於接收。同時探測器上還攜帶了精密的陀螺儀,助其天線始終對準地球。話說回來,在地球要想接受百億公裡探測器傳回的數據,不得不提NASA的深空網絡(DSN)。
  • 把宇宙深空「拉近」並再現
    原標題:把宇宙深空「拉近」並再現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把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在此次任務中,青島理工大學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製的探月工程三期遙操作作業平臺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 經過30年來最長的一次無線電沉默,NASA聯繫上了旅行者2號
    2020年10月29日,在旅行者2號(Voyager 2)在單獨飛行了7個月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該探測器重新建立了聯繫,在控制它的澳大利亞無線電天線進行維修期間。
  • 星語新願丨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
    深空探測任務通常能夠逃離地球引力束縛,對地外天體甚至宇宙深處開展科學研究。從地球出發後,這些探測器往往需要飛行數萬乃至數億千米的旅程,探測周期長達數年。 然而,宇宙是極其空曠的,一個深空探測器的任務即便歷時數年也僅能探測極其有限的天體,大部分時間飛行在茫茫深空中。
  • 首次深空自拍!航天局發布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
    原標題: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
  • nasa生日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意思?怎麼查?
    nasa生日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意思?  從NASA官網了解到,為紀念哈勃太空望遠鏡啟用30周年,NASA宣布將公開其拍得的366張張珍貴宇宙影像,網友只要在其上線的「生日宇宙」專題頁面選擇其出生日期,就能看到生日當天哈勃拍下的宇宙圖像。
  •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行了42年,未來還能和地球保持聯繫嗎?
    旅行者一號是NASA在1977年9月發射的星際探測器,目的是為了探測木星、土星以及它們的衛星,最終朝著太陽系外飛去。旅行者一號目前已經飛行了42年,距離我們大約220億公裡,按照旅行者一號當前的速度和飛行方向,第一個目的地可能就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 人類首次小行星著陸:NASA深空探測器成功在小行星本努星著陸
    以及這顆登陸的深空探測器的前世今生?為什麼要探測小行星本努太陽系中光兩條小行星帶就存在數百萬顆小行星,那麼為什麼上百萬顆小行星中偏要選擇本努進行著陸探測呢?其實,在深空探測任務中對目標的選擇都是有不同維度的綜合考量的。
  • 距地球180億公裡的旅行者二號,中斷和地球的聯繫前,還能飛多遠
    不過目前的旅行者二號,還能和地球保持良好的通信,那麼旅行者二號還能飛多遠才會和地球失去聯繫呢?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何現在旅行者二號還能和地球一直保持通信呢?要知道以現在旅行者二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每次相互發射的通信信號,都要經過16.5小時才能被對方收到。為了克服在如此遠的傳輸距離中所產生的信號衰減,地球會以高達20千瓦的功率向旅行者二號發射無線電信號。
  • 宇宙深空裡不斷傳來不同尋常的信號,真是外星文明在聯繫我們嗎?
    浩瀚的星辰大海一直是人類心中的夢想,然而由於我們人類的航天科技暫時還有點拿不出手,只能在地球附近徘徊,因此對於我們宇宙深空的認知,暫時還只能依靠望遠鏡來遠遠地觀測。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們利用望遠鏡接收到了各式各樣的來自宇宙深空的信號,而其中最讓人覺得不同尋常的信號應該就是「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