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星空的連接,地面如何與深空探測器保持聯絡?

2020-08-23 迷你科學星球

宇宙遙遠深空中的探測器(比如我國探月工程的嫦娥系列探測器,或即將發射的「天問一號」),是怎麼與地球建立並保持聯絡的呢?這就需從「深空網」說起。

什麼是深空網?

太空飛行器能夠順利發射,變軌,著陸,開展探測工作都是由深空測控系統默默地測控支持。該系統主要由太空飛行器上的星載測控分系統、地面的深空測控站、深空任務飛行控制中心組成.

我們將分布於地面的多個深空測控站組成的測控網稱為深空網,主要用於深空太空飛行器跟蹤測量,監視控制,數據傳輸和信息交換。深空網就好比深空探測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它能觀察到多遠、聽得多清楚、計算得多準確,決定了深空探測器能夠走多遠!

如何與深空探測器聯絡?

簡單地說是通過一口高增益的「鍋」,在地面測控中心可以看到。專業地說,這口大鍋叫做「高增益的拋物面天線」。拋物面天線是用於接收和發射信號的器件。增益是指把傳輸的信號進行放大,可以使信號更容易被接收。為何拋物面天線增益高呢?根據拋物面所具有的幾何特性,當一束平行光,微波等電磁波打進拋物面,會匯聚到焦點上。

隨著太空飛行器越往深空進發,距離地球越來越遠,信號的路徑損耗也會越來越大,也即地面接收到的信號也越微弱。天線的增益與天線口徑的平方成正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可以利用更大的天線增益來對抗損耗,將「鍋」的直徑做得大一些,如果天線的口徑也到達極限了,怎麼辦呢?

可以把多個天線按一定規律排列起來,組成天線陣列,各個天線接收到的信號可以進行疊加,從而達到提高增益的效果,提升數據的有效傳輸。

此外,還可採用中繼的方式來延長通信距離,由最遠處的太空飛行器將信號傳到較遠處的太空飛行器進行轉接,再將信號傳到深空站上。

深空站的具體任務又有哪些呢?

跟蹤測量導航

在太空飛行器飛行過程中,地面控制人員要知道太空飛行器任何時候所處的飛行位置,太空飛行器也要隨時知道自己所在的空間位置,便於進行姿態的控制。

任務飛行控制

根據探測任務,探測器需要從發射初始軌道經過一系列的變軌以達到目標軌道。任務中心根據任務設計的軌道要求計算出當前軌道到目標軌道的變軌控制量,並通過深空網注入探測器完成探測器的變軌任務。

探測任務操作

地面任務控制中心根據探測器的當前狀態和探測任務要求,編排一系列指令控制程序,並通過探測器實施的過程。

數據傳輸通信

就是將探測器產生或獲取的各類信息數據傳輸到地面。

中國深空網的布局

中國的深空網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佳木斯深空站和阿根廷南美站三個測控站組成。

我國的深空網是隨著中國探月工程的實施,分階段建設發展起來的,具備支持探測任務的多頻段遙測、遙控、數據接收和跟蹤測量等功能,對深空探測器的測控覆蓋範圍接近90%,是全球布局的三大深空測控網之一.

由於地球一直在自轉,地面單個深空站最多只能實現8-10小時的通信,要保證深空探測全天24小時的跟蹤覆蓋,就需要在國外合適的區域再建一個深空站,這就是阿根廷南美站的由來。

這三個深空站分別配置了極高靈敏度接收機,大功率發射機,信號處理系統和大口徑的拋物面的接收發射天線,用來發出指令並接收處理深空探測器反饋的信號,保持地面與極遠距離太空飛行器之間的通信和控制。

佳木斯深空站裝備有目前全亞洲口徑最大、接收靈敏度最高的深空測控天線,直徑達66米。其深空探測作用距離可達4億公裡。

阿根廷深空站位於阿根廷內烏肯省位於巴塔哥尼亞高原區,配備口徑長達35米的天線,可用於接收和下載各種探測到的信息數據。

佳木斯深空站

近日,為了更好地對即將啟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提供測控支持,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對喀什深空站、佳木斯深空站進行了優化改造。在「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地火轉移期間,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將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那麼遠,如何保持聯絡?
    那麼遠的距離,飄蕩在太空中,人類該怎麼與它保持聯絡以及傳輸數據呢?旅行者一號本體上有一個直徑達到了3.7米的高增益天線,可以把信號集中以頻率為8GHz發射向地球,但由於抗不住距離過於遠,地面上需要口徑很大的天線來接收,傳輸的方式就是普通的電磁波,只不過在傳輸之前需要將信號進行編碼調製,將電磁波的特徵具體到0或1上來,等到地面的天線接收到之後,再進行解調,就可以知道傳輸過來的信息了。
  • 為什麼旅行者1號飛離了太陽系,還能與我們保持聯絡的?
    為了早日實現飛出太陽系的夢想,人類在70年代連續發射了4個深空探測器,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不過在這四個深空探測器中,最著名的當屬旅行者1號探測器,因為這個探測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也是目前為止飛行距離最遠的深空探測器。
  • 跟遙遠飛行的「旅行者」號聯絡的地面天線長啥樣?
    NASA公布的消息,鑑於位於澳大利亞的70米口徑天線DSS43天線已經運行了近50年,各種設備已經老化或過時,需要對發射機進行升級,以保證未來其它任務的需要,NASA不得不在今年3月開始對其進行維護升級,從那時候到現在好幾個月的時間裡,旅行者號飛船與地面的聯絡都受到影響
  • 「和火星探測器打個招呼」 ——火星探測器的測控是如何實現的『太空科普』
    在地球空間站裡面的航天員想和地面的家人聯繫,則需要藉助地面的測控設備,通過射頻信號完成信息傳遞,此時幾乎和見面打招呼一樣。如果航天員在月球軌道上,地面要與航天員打招呼時請保持耐心,此時航天員距離地球約40萬千米,電磁波信號在空間傳播時間(光行時)為1.3秒,在打招呼2.6秒後才收到對方的回應。而想要與火星探測器打個招呼,則情況會更複雜了。
  • 先驅者10號探測器太空飛行31年後與地面失去聯絡
    信報訊 據美國媒體26日報導,美國宇航局近日透露,第一艘飛出太陽系之外的太空探測器「先驅者10號」在經過了31年的長途跋涉後,目前已經同地球失去了最後的聯絡。  2月7日,美國宇航局最後一次試著與「先驅者10號」取得聯繫,但得到的反饋信號同前幾次一樣微弱。鑑於迄今得不到任何有價值的回音,美國宇航局表示,他們將停止繼續聯絡「先驅者10號」。
  • 宇宙中的探測器,怎麼和地球建立聯繫?NASA:深空網絡!
    這是一艘1977年就離開地球的探測器,它沒有固定的目的地,多年來一直在默默前行。如今已經快要離開太陽系了,在前行過程中,它還曾數次發回照片,可是他究竟是怎麼和地球保持聯絡的呢?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深空網絡了。這是NASA建立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部分,主要目的就是支持星際任務中的無線電通訊,當然也還有其他作用,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敏感的通信系統。
  • 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217億公裡;它如何做到與地球保持聯繫?
    歡迎大家評論,我們一起討論、學習太空旅行者一號是人類歷史上飛得最遠的探測器!截至目前已經距離地球217億公裡!那麼旅行者一號是如何與地球聯繫,作為飛得最遠的探測器,他是怎麼與我們通訊的那?本期我們一一解讀!
  • 太空探測器距離地球幾十億公裡,如此遙遠的距離,人類如何遙控?
    地面如何向遠在幾十億公裡之外的太空飛行器發送指令遙控它呢,說到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比旅行者1號更具有討論性,因為旅行者1號是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探測器,目前距離地球已有223億公裡。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那麼遙遠,地面向旅行者1號發送一次信息就需要經歷將近21個小時的時間才可以被旅行者1號接收到,而旅行者1號回復這則信息傳回來的數據也得需要這麼久的時間才可以到達地面,一來一回就是將近42個小時,而且信號還是以光速傳播的呢,可想而知有多麼遠了。既然如此遙遠,那麼地面究竟是如何與它保持聯絡的呢?
  • 200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人類是如何與它保持聯繫的?
    飛出太陽系是人類實現星際旅行的第一步為了早日實現飛出太陽系的夢想,人類在70年代連續發射了4個深空探測器,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不過在這四個深空探測器中,最著名的當屬旅行者1號探測器,因為這個探測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也是目前為止飛行距離最遠的深空探測器
  • 星語新願丨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
    深空探測任務通常能夠逃離地球引力束縛,對地外天體甚至宇宙深處開展科學研究。從地球出發後,這些探測器往往需要飛行數萬乃至數億千米的旅程,探測周期長達數年。 然而,宇宙是極其空曠的,一個深空探測器的任務即便歷時數年也僅能探測極其有限的天體,大部分時間飛行在茫茫深空中。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此次深空機動是「天問一號」從地球飛向火星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次軌道控制。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此前,「天問一號」運行的軌道傾角約為1度,而火星的軌道傾角約為1.8度。
  •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發出的信號是如何被我們接收到的
    NASA的探測器都會使用高增益天線,「新視野」號也不例外。高增益天線簡單的說就是增強其信號的強度,以便於可以有效的抵達地球而不衰減或消失。地球上接受「新視野」號的「大鍋」是NASA的深空網絡。這是NASA設置的一個用以聯絡太空船的全球網絡設施。
  • 航天探測器是如何向地球發送信號的?
    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太空人需要隨時與地面取得聯繫以完成所有的任務要求,調遣和應急措施。你認為乘坐阿波羅13號的太空人們是如何設法告知休斯頓控制中心他們所遇到的『麻煩』的?就連像人造衛星一樣無人操作的設備也需要和地面聯繫來交換信息。那麼,這些距離地球數百,數千甚至是數萬千米的物體是如何與地球上的人們取得聯繫的呢?
  • 「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
    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茫茫宇宙中銀色的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的環繞器熠熠生輝,「天問一號」以此向祖國報告平安,表達生日祝福。據悉,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尺寸約為39釐米×26釐米,略小於一張A3紙,重量144克,圖案採用特殊材料經特殊套印工藝噴塗。飛行圖像由探測器攜帶的分離測量傳感器拍攝。
  • 「天問一號」即將著陸火星,如何實現深空通信?
    據2021年1月3日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截止目前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830萬公裡。按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變道」
    這次深空機動中,瞄準的制動捕獲時火星位置約3億公裡遠,誤差控制約200公裡,相當於北京到上海約1200公裡距離中瞄準一個直徑約0.8米的目標,最終實現的實際精度優於設計指標。為了實現深空「變道」,火星環繞器團隊根據預定到達火星時間、軌道參數與即時測控定軌參數,制定變軌策略,完成了對應的探測器姿態和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在深空機動後處於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上。
  •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 探測器上五星紅旗為專門研製
    10月1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是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圖為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這是「天問一號」的首次深空「自拍」,以此向祖國報平安,送上生日祝福。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也是為本次任務專門設計與研製的。五星紅旗尺寸約為39釐米×26釐米,略小於一張A3紙,重量144克,圖案採用特殊材料經特殊套印工藝噴塗。
  • 向祖國報平安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深空「自拍」照
    ,這是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 國家航天局供圖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1日電 (郭超凱楊璐)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是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著陸巡視器將在火星烏託邦平原南部預定區域實施軟著陸。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踏上了「探火」徵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