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探測器是如何向地球發送信號的?

2020-12-06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有效的溝通是執行任何太空任務所需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太空人需要隨時與地面取得聯繫以完成所有的任務要求,調遣和應急措施。

你認為乘坐阿波羅13號的太空人們是如何設法告知休斯頓控制中心他們所遇到的『麻煩』的?

就連像人造衛星一樣無人操作的設備也需要和地面聯繫來交換信息。那麼,這些距離地球數百,數千甚至是數萬千米的物體是如何與地球上的人們取得聯繫的呢?

通過電磁波交流

太空中的任何通訊形式都是通過電磁波來完成的。我們自始至終都是被電磁波環繞著的。你需要熟悉下面這張描述著電磁波譜組成的圖。

電磁波譜

如圖所示,可見光,也就是我們可以看見並察覺到的光,也是一種電磁波。類似的,無線電波也是一種電磁波。這些無線電波在我們與衛星,航天探測器還有其他太空中的人造物體的交流的過程中擔當了工具的角色。

然而,在過去50年裡隨著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一種名叫雷射通訊中繼演示(LCRD)的新技術的發展使無線電波在收發信息方面的效率受到了挑戰,這種通訊技術現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ICRD的概念圖。使用這項技術,NASA希望可以減少高清圖片從火星傳回的時間,即從1.5個小時減少到幾分鐘。

當使用雷射而非無線電波時,它的編碼和傳輸數據的速度比目前使用的最好的射頻無線電還要快10到100倍。另外,使用雷射通信的另一個好處是,由於雷射的波長比無線電波短,所以與無線電波相比,雷射在太空中傳播時損耗的能量更少。

然而這只是答案的一部分,我們還想要知道像旅行者1號這樣遙遠的太空探測器將那些不可思議的圖片發回地球或者是太空人在太空中與家人聯繫使用的真正的方法是什麼。

太空探測器是如何使用無線電波與地球聯繫的?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所有太空中的人造物體是使用無線電波或雷射與地球上的人通訊的,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電磁波接收和發出信號的實際過程吧。

旅行者1號發出信號

每顆衛星或太空探測器都配備了一個收發器------一種碟形天線(與你在屋頂上看到的天線很相似,只是比它要強大數倍),的所發出的無線電信號的功率在其功率分配內所能提供的功率範圍內。在這些信號被極其強大和敏感的天線探測到後,它們會被傳送給高級計算機進行大量的計算,並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讓我再詳細說明一下:太空探測器上載有許多高科技的東西,這些東西使它們能夠維持飛行,更重要的是,使他們能夠向地球傳輸信息。當一個太空探測器,比如說旅行者1號,用它的攝像機拍下一顆行星或一個天體的照片時,它會在機載計算機的幫助下把它轉換成一串1和0。是的,一個高清圖像或者任何其他類型的數據都可以只使用1和0進行編碼!

接下來計算機會將這些1和0轉接到應答器上,應答器將這些數字「放入」無線電波中然後在太空中傳輸這些無線電波。一旦被發出,這些波將要傳播很遠的距離。並且可以預見,它們到達地球需要很長的時間。

旅行者一號

2014年的十月,由旅行者一號發出的信號經18小時到達地球。

而在地球上,裝有一組非常強大的無線電天線,它們被稱為深空網絡(Deep Space Network,簡稱DSN),負責傳輸的「接收」部分。DSN由三個設施組成(一個在加利福尼亞州靠近巴斯託(Barstow)叫做goldstone的地方;還有一個在西班牙馬德裡附近;最後一個在澳大利亞坎培拉附近),它們在經度上相隔120度,這有助於它們在地球自轉時保持恆定的對話流。作為世界上最敏銳的通訊系統,它負責支持星際尺度的任務和一些繞地衛星與地面的通訊。

當這些天線探測到由航天探測器所傳送出的信號(其中包含有關探測器的當前位置及其健康狀況的信息,以及所需的科學數據,例如圖片和音頻文件)後會將其轉送到計算機處,再由計算機將它們解碼成有意義有用的信息。

旅行者號捕獲的圖像

旅行者1號在航行過程中拍攝到的各樣行星的圖片(圖片來源:Voyager.jpl.nasa)

為了更好地理解傳輸和接收的概念,我們來看看這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當你在社交網絡上發布自拍照時,它會被立即發送給你所有(連接著網際網路)的朋友。這是因為你的智慧型手機充當了無線電波的發射器;它會將你的自拍照轉成電信號(通過調製)加載到無線電波上,隨後被你朋友智慧型手機上的天線接收到。而當你的朋友上傳了一張照片時,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只是方向相反),此時你可以把它下載到你的智慧型手機上。

顧名思義,DSN通常用於探測來自太空中遙遠物體的信號。與國際空間站這樣的宇宙飛船的通訊也可以通過使用其他不太強大的天線來維持。除了使用電磁波(無線電波或雷射)外,與深空探測器和人造衛星通信所使用的技術的基本機制是一樣的。如果沒有這種簡單而有效的通訊技術,我們將永遠無法探索浩瀚的太空。招募太空人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作者: Ashish

FY: 森日立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失聯50年的衛星,突然向地球發送信號,是被外星人控制了嗎?
    這些年來科幻電影不斷興起,人類對於未知的宇宙和地外生命也感到非常好奇,許多人認為在宇宙中並非只有人類一種智慧生命,因此科學家也嘗試向宇宙發射探測器,希望可以追蹤到外星生命的蹤影。1977年人類向宇宙發射了旅行者1號,旅行者1號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也向我們傳回了大量的照片。
  • 如果天問一號從火星向地球發送求救信號,我們多久能收到?
    天問一號火星表面情況複雜時常有難以預料的沙塵暴或極端天氣幹擾,那麼如遇緊急情況,天問一號的火星車向地球發送求救信號這個問題裡有兩個變量:一是地球與火星的距離,二是信息傳播載體的速度。由於地球和火星都屬於太陽系的行星,在公轉的過程中二者的水平距離是不斷變化的。當二者在太陽的兩邊時為最遠距離超過4億公裡,在二者同處太陽一邊時為最近距離大概5500萬公裡。
  • 失聯46年的衛星,再次向地球發送信號,人們卻高興不起來
    一顆已經丟失了46年的衛星再次向地球發送信號;這讓太空專家感到困惑,這顆衛星已經遠遠超出了使用壽命,卻還能工作?它是如何再次上線的?重新發現這顆衛星的人並不是NASA,而是一位業餘射電天文學家。2013年當他像往常一樣使用射電望遠鏡在天空中搜索無線電信號的時候,無意中在237mhz的頻段下接受到了一個微弱的信號。
  • 失聯50年的衛星突然「復活」,還向地球發送信號,是誰在操控?
    2012年12月英國康沃爾郡的一位業餘天文愛好者威廉士突然接收到一個237MHZ的信號,是每隔4秒重複一次的微弱信號,但是可以明確的是:這個信號是人造物所發出的。失聯50年的衛星突然「復活」,還向地球發送信號,是誰在操控它呢?
  • 牧夫座文明竟向地球發送信號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逐漸認識到地球是太陽系內唯一的「生命星球」,這也極大的促進了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的熱情。
  • 石油大亨也熱愛航天:阿聯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計劃於周三發射「希望」號探測器,成為首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阿拉伯國家。盛產石油的阿聯計劃加入一個精英國家俱樂部,向位於杜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的火星任務控制室發送一個探測器。阿聯的這個項目是全球的三個「奔火星」項目之一,其他兩個項目還包括中國的「天文一號」和美國的「火星2020」,它們都利用了地球和火星距離最近的黃金時間:僅相隔5500萬公裡(3400萬英裡)。
  • 日本將向火星發送8K相機
    日本航空航天探索局(JAXA)與國家廣播公司NHK合作完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項目。作為火星衛星探索(MMX)任務的一部分,該機構計劃為太空探測器配備8K相機,為人類提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詳細的紅色星球及其衛星視圖。
  • 原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這麼與地球通信聯繫的?
    今年,將有三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先前20號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之後,一下子點燃了火星探索的熱潮。咱們中國的天問一號今天也順利地發射成功啦!祝賀,祝賀!!!就拿太空飛行器通信技術來說,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的可靠通信就非常的重要,那麼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之後,如何與地球聯繫呢?
  • 機器人在「流浪」星球向地球發送信息,宇宙奧秘研究邁進一步
    一個德國的天文探測機器人,在離地球3億公裡外的,一個小行星表面,傳回了一組照片。這組照片向人們,展現了一個新世界,這款小行星叫「龍宮」。它常年在太陽系邊緣的軌道內漂浮,也被人們稱為「流浪」星球。機器人傳回的照片,雖然只是一組黑白的照片,但是它們的研究價值是巨大的。科學家通過對這組照片的研究發現,這款小行星上竟然還有晝夜之分,小行星的完整晝夜時長為7個多小時。
  • 15億光年外的神秘信號,向地球不斷發送了6次,劉慈欣:不要回應
    15億光年外的神秘信號,向地球不斷發送了6次幾年前,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與BBC刊登了一條較為爆炸性的消息:加拿大某座射電望遠鏡,無意間捕獲了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秘信號,該信號以無線電脈衝波的形式,反覆向地球發送了
  • 俄羅斯科學家建議向太陽發送數個小型自殺式探測器 研究太陽風的加速問題
    俄羅斯科學家建議向太陽發送數個小型自殺式探測器 研究太陽風的加速問題(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2日電,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所長阿納託利∙佩特魯科維奇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科學家建議在2030年後向太陽發送數個小型自殺式探測器,以研究太陽風的加速問題。
  •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2020年火星地球相遇時間點在10月14日前後,所以今年夏天是火星發射窗口期,關於火星發射窗口期的問題,可以閱讀本人以前的文章:。世界各國都利用這個時間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失聯50年的衛星再次出現,莫名向地球發送信號,誰在操控它?
    自從1977年首次發射旅行者1號之後,不斷向地球傳回照片,讓大家重新認識了太陽系的景象,按照原定計劃,在2015年旅行者1號,應當會抵達太陽系的邊界,可是2019年旅行者1號到達太陽系邊界的時候,像是被某種力量困住了,一直在邊緣徘徊,如今它已經行駛了200億多公裡,為何沒有找到地外文明存在證據呢?
  • 失聯46年的衛星,再次向地球發送信號,科學家們慌了,不知所措
    當有一天如果衛星突然消失,那麼對於現代的人類將是毀滅性打擊,都將不知道如何生活。雖然衛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產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覷。也許你會問,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衛星還能有什麼危害。然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太空中正在運行的衛星佔到發射的衛星的比例才十分之一,那麼剩餘的十分之九的衛星便變成危害地球的太空垃圾。
  • 太空探測器距離地球幾十億公裡,如此遙遠的距離,人類如何遙控?
    地面如何向遠在幾十億公裡之外的太空飛行器發送指令遙控它呢,說到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比旅行者1號更具有討論性,因為旅行者1號是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探測器,目前距離地球已有223億公裡。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那麼遙遠,地面向旅行者1號發送一次信息就需要經歷將近21個小時的時間才可以被旅行者1號接收到,而旅行者1號回復這則信息傳回來的數據也得需要這麼久的時間才可以到達地面,一來一回就是將近42個小時,而且信號還是以光速傳播的呢,可想而知有多麼遠了。既然如此遙遠,那麼地面究竟是如何與它保持聯絡的呢?
  •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 向航天強國更進一步
    該系統提高了地面系統對深空探測器下行數據的接收能力,為我國執行各類深空探測任務提供有力測控支持。簡單來說,如果把飛往火星的「天問一號」、飛向月球的「嫦娥四號」比作手機,那麼位於地球的地面測控站就相當於信號基站,而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就是信號接收和發射能力更強的基站,讓深空探測器信號滿格、傳輸數據更快。那麼,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為何建在喀什?
  • 15億光年外發出神秘信號,向地球發送了6次,劉慈欣:不要應答
    15億光年外發出神秘信號,向地球發送了6次,劉慈欣:不要應答三思而後行一詞來源於《論語·公冶長》。文章中說,子走之前三思而後行。子說:「再多想一想才可以做。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再三思考,確保萬無一失後才可以行動。
  • 無人空間探測器是如何在太空中導航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你可能已經知道,旅行者1號是在太空中走得最遠的人造物體,由美國宇航局於1977年發射,於2012年穿越太陽頂,成為第一個進入星際介質的太空探測器。太空中的旅行者1號與遠距離空間探測器的通信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這些空間探測器一直在遠離地球飛行,現在已距離地球數百萬英裡。即便如此,我們也能夠通過無線電波與這些空間探測器通信,無線電波是一種電磁輻射,因此可以以光速傳播。
  • 神秘信號6次向地球發送,來自15億光年外宇宙,劉慈欣:別回應
    神秘信號不斷向地球發送,來自15億光年外宇宙,劉慈欣:不要回應提起劉慈欣,代表作《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神秘信號不斷向地球發送,來自15億光年外宇宙,劉慈欣:神秘信號不斷向地球發送,來自15億光年外宇宙
  • 外星人的信號?科學家識別出5億光年外的物體,並向地球發送信號
    天文學家首次在外層空間發現了快速射電暴(FRB)源的模式,這是一個從5億光年外向地球發送信息的物體。 自從六年前天文學家發現這些信號以來,它們的起源一直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