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逐漸認識到地球是太陽系內唯一的「生命星球」,這也極大的促進了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的熱情。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途徑中,搜索外星文明發送的信號也是其中之一。
1972年春的一天,年輕的蘇格蘭天文學家羅倫,在格拉斯哥大學圖書館翻尋資料,一份非常有趣的記錄引起了他的極大注意。記錄是由挪威教授史託馬留下的。記述他於1928年4月 3日在荷蘭菲利浦實驗電臺工作時,為了校正一座P切電臺,無意中收到了一些奇怪的、每隔3秒鐘出現一次的信號。於是,他們安排了一個實驗,把摩氏電碼中的『S」,即信號「嘟一一嘟一一嘟」,按波長31.4 米、間隔20秒發射出去。從1928年9月25日 開始,連續發了16天,可惜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外型文明想像圖
同年10月11日,來自哈爾斯的電報聲稱,也收到了那奇妙的每隔3秒鐘出現一次的信號。史託馬立即趕到現場,聽到了最後3秒鐘的信號。以後,這奇怪的信號突然在3-15秒的間隔內不規則地重複出現,就像有人正企圖和我們取得聯繫。 史託馬驚喜交集,於10月24日又安排了一次信號發射。結果,在奧斯陸又收到了同樣的奇怪的信號。
這個消息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許多實驗電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奇妙信號上。其中英國的亞華頓爵士報告說,曾在 1929年2-4月間,收到過10次這一信號。1929 年5月9日,又有一艘正在印度海域觀測日蝕的法國科學考察船,無意中收到了同樣信號。
外星飛船
看了這些記錄,羅倫深信,這一信號來自地球之外的文明世界。他用盡一切科學的邏輯推理,企圖破譯這一信號。經過一番努力,他宣布他終於明白了信號的大意:「一艘來自牧夫星座的飛船,正環繞著現星系運行。」這裡的星系指的是太陽系。
牧夫座大角星
後來,羅倫與美國史坦福大學培士維教授合作,對史託馬當時的記錄進行了更詳細的分析,進一步確定,飛船來自牧夫座的一顆星。由於我們地球文明受到當時技術的限制,沒能抓住這有利的機會與飛船取得聯繫。那時史託馬雖然發出了信號,但發出的信號的波長太長,無法穿越大氣電離層,因而飛船不可能收到。飛船的駕駛員收不到我們發出的信號,以為我們的太陽系是個沒有智慧文明的不毛之地,就在環行一段時間之後失望地悄然離去。
牧夫座流星雨
然而,這奇怪的信號究竟意味著什麼,可事實真如羅倫所說嗎?沒有人能夠解答,實在是耐人尋味!
如涉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精彩,關注外星U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