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語新願丨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

2021-01-09 騰訊網

深空探測任務通常能夠逃離地球引力束縛,對地外天體甚至宇宙深處開展科學研究。從地球出發後,這些探測器往往需要飛行數萬乃至數億千米的旅程,探測周期長達數年。

然而,宇宙是極其空曠的,一個深空探測器的任務即便歷時數年也僅能探測極其有限的天體,大部分時間飛行在茫茫深空中。

以1977年出發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為例,它們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並持續工作了44年,旅程超過200億千米,最終會離開太陽系。即便如旅行者二號趕上了165年一遇的時機,探訪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它自1989年飛掠海王星後就孤獨飛行至今,沒有靠近過任何一個天體。

那麼

這些絕大部分時間

都在孤獨飛行的深空探測器

它們在飛行過程中還會幹什麼?

飛行過程中平臺和有效載荷測試

探測器的本質是載體平臺,並不能直接從事科學研究,必須通過它的各類星載有效載荷進行。

雖然發射前探測器平臺和有效載荷會在地面進行各種系統測試,但測試環境一定無法代替實際深空飛行環境。因此,探測器出發後,需要全方位測試平臺所有相關系統和各種星載儀器情況。

一方面,探測器平臺需要測試通信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推進系統及數據採集系統等是否工作正常,它們是保證有效載荷能夠正常工作的基礎。

以火星探測器為例,2020年7月發射的阿聯希望號和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發射後不久分別對火星和地月系統拍照,很大程度是為了測試用於軌道和姿態確定的光學敏感器是否工作正常。推進系統也會適當工作,修正軌道誤差的同時,測試發動機的實際表現性能是否符合預期。

左:希望號發射後拍攝的火星照片MBSRC;右:天問一號發射後拍攝的地月合影

2020年10月1日,已經連續飛行近1.9億千米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送出了它最獨特的祝福:一張中國歷史上最遠最強的超級自拍,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太空深處熠熠生輝。這個動作通過小型分離測量單元完成,並通過Wi-Fi技術傳回探測器,重要作用之一便是全方面檢驗天問一號飛行狀態。

另一方面,各類有效載荷也會陸續開機測試,檢驗工作性能,如有需要可在地面操縱下進行調試校正,滿足抵達目標後的任務需求。

例如,新視野號需要經過9年飛行才能抵達冥王星,但最終飛掠和最佳觀測冥王星的時間僅為2015年7月14日前後。在靠近目標之前數月,新視野號上核心的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光譜儀和長距離探測成像儀就已經陸續開機並進行最後的調試,一定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事實也充分證明,新視野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左:新視野號充分調試的彩色相機拍攝到的冥王星;右:人類此前獲得的最清晰冥王星照片,來自哈勃望遠鏡。NASA/S.Hariri

僅保持有限度通信,甚至休眠

顯而易見,深空探測任務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孤獨飛行在預定軌跡上,並沒有實際任務可以開展。與此同時,如果讓繁忙的地面深空探測網保持對它們的密切跟蹤,不僅有效數據量有限,也會佔用大量寶貴的資源。這對於擁有大量太空飛行器的航天大國而言,是並不划算的買賣。

因而,深空探測器在有地面參與的情況下完成指定操作後,便會僅保留有限度通信頻率,節約自身資源和地面測控資源

例如,在2007年成功飛掠木星到2015年飛掠冥王星之間,新視野號絕大部分時間處在休眠狀態。科學家團隊甚至在辦公室裡放一個玩具熊來代表新視野號的工作狀態,它長期在辦公室的角落「睡覺」。幸運的是,2014年12月6日,它成功被從「冬眠」中喚醒,準備工作。

NASA的新視野號團隊科學家準備「喚醒」休眠中的新視野號NASA

「兼職」從事其他支線任務

深空探測任務所攜帶的有效載荷,也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從事一些主線探測任務之外的工作。它們長期在太陽系中飛行,這是極好的對宇宙空間天氣研究的機會。

例如,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在飛離目標天體後,核心的影像光學系統和光譜儀等停止工作,但它們攜帶的宇宙射線監測儀、等離子波探測儀和低能帶電粒子儀等工作至今,為人類研究太陽風、太陽系磁場等貢獻巨大。

1990年2月14日時,旅行者一號的影像光學系統也再次臨時開機,為太陽系拍下了幾十張照片並拼出一張「全家福」。其中關於地球的一張照片《暗淡藍點》,成為人類航天史上最經典的照片之一,並隨著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的評價享譽全球,它的流傳度甚至超過了旅行者號主線任務拍攝到的天體照片。

人類所有的一切,都在這個不起眼的暗淡藍點上,它僅是陽光中的一粒微塵NASA

2010年10月1日,我國的嫦娥二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它隨後前往月球開啟了為期8個月的觀測任務。隨後,利用探測器平臺和有效載荷,開啟了自己的「兼職」之旅。

它先是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從月球前往日地拉格朗日L2點(距離地球150萬千米),又實現了人類首次近距離飛掠圖塔蒂斯小行星,最後繼續飛入深空創造了當時的中國深空探測最遠記錄。嫦娥二號的使命和作用,已經遠遠超過了月球探測器本身,為中國航天乃至世界航天積累了寶貴的工程經驗和科學研究財富。

嫦娥二號飛掠圖塔蒂斯的最近距離僅為3.2千米,是人類史上唯一一次對它的近距離探測

因此

雖然深空探測器

絕大部分時間都很孤獨

它們始終在等待厚積薄發的時刻

甚至發揮出超出預定目標的效果

這一切能夠實現

也體現了航天人高超的

技術和縝密的規劃

天上和地上

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超級英雄

相關焦點

  • 權威發布丨「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探測器調姿示意圖 專家介紹,為了減小飛行偏差,使探測器沿著預定的軌道飛行而進行的軌道控制稱作修正。改變探測器當前軌道,使其進入一條新的軌道而進行的軌道控制稱作機動。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天問一號」的軌道設計,綜合考慮了從發射到火星捕獲的各種約束條件並使推進劑消耗儘可能小,採取了轉移過程中進行一次深空機動的策略。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變道」
    為什麼要進行深空機動?——為了調整奔火軌道自從7月23日發射升空,天問一號在抵達火星之前,需要經過多次軌道調整,任何一個火星探測器都不可能飛在一條理想的地火轉移軌道上,中間需要數次軌道修正和深空機動。軌道修正是為了減小飛行偏差,使探測器沿著預定的軌道飛行而進行的軌道控制。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此次深空機動是「天問一號」從地球飛向火星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次軌道控制。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此前,「天問一號」運行的軌道傾角約為1度,而火星的軌道傾角約為1.8度。
  • 首次深空自拍!航天局發布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
    原標題: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再飛行約4個月將與火星交會
    北京時間10月9日23時,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圖為天問一號探測器深空機動軌道示意圖。(圖片來源:中新社)中新社報導,專家表示,為了減小飛行偏差,使探測器沿著預定的軌道飛行而進行的軌道控制稱作修正。改變探測器當前軌道,使其進入一條新的軌道而進行的軌道控制稱作機動。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此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進行了兩次軌道修正。那麼此次深空機動與軌道修正有何不同?
  • 穿越星空的連接,地面如何與深空探測器保持聯絡?
    宇宙遙遠深空中的探測器(比如我國探月工程的嫦娥系列探測器,或即將發射的「天問一號」),是怎麼與地球建立並保持聯絡的呢?這就需從「深空網」說起。什麼是深空網?太空飛行器能夠順利發射,變軌,著陸,開展探測工作都是由深空測控系統默默地測控支持。
  • 「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就像汽車從一條高速公路轉向另一條高速公路時,需要打方向盤變道一樣。」
  • 麻辣財經:「奔火」飛行230小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別來無恙?
    自7月23日成功發射,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230個小時,距地球300萬公裡。探測器目前狀態怎麼樣?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修正?這次軌道修正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帶著大家關心的問題,麻辣姐在現場採訪了相關專家。天問一號入軌精度高,各系統狀態良好「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 「天問一號」完成深空機動,再飛行約4個月與火星交會
    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探測器將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期間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深空機動是什麼?與軌道修正區別在哪?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4個月後將與火星相遇
    「天問一號」正式離開「母親懷抱」北京時間10月9日23時,在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的操作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可以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能夠與火星精確相交的飛行軌道。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作者:甘曉 楊璐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 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據了解,為了減小飛行偏差,使探測器沿著預定的軌道飛行而進行的軌道控制稱作修正。改變探測器當前軌道,使其進入一條新的軌道而進行的軌道控制稱作機動。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 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
  •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 探測器上五星紅旗為專門研製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 探測器上五星紅旗為專門研製北京青年報  作者:  2020-10-02 圖上在茫茫宇宙中飛行的銀色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環繞器熠熠生輝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在航天專業術語中,為了減少飛行偏差,使探測器沿著正確的軌道飛行而進行的變軌控制稱為修正。
  • 一次完成三大任務,中國火星探測器驚豔亮相,美國都沒有這麼幹過
    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按計劃將在2020年正式發射,並在2021年登陸火星,如果計劃能順利完成,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擁有登陸火星探測能力的國家,也代表著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歐洲和印度之後的第五個擁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印度已經實現了火星探測,成為第四個有能力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
    多國推進深空探測深刻影響社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人類已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約260次;探測目標包括月球、太陽、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小行星和彗星),乃至太陽系以外的天體。其中,飛行距離最遠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距離地球已超過200億公裡。一般而言,人類深空探測活動可分為三個階段。
  • 天問一號完成深空機動 目前已飛行2.1億公裡
    [PConline 資訊] 近日,在飛行控制團隊的指揮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為了減小飛行偏差,使探測器沿著預定的軌道飛行而進行的軌道控制,稱作修正;改變當前軌道,使其進入一條新的軌道而進行的軌道控制,則稱作機動。天問一號的軌道設計,綜合考慮了從發射入軌到火星捕獲的各種約束條件,並使推進劑消耗儘可能小,採取了轉移過程中進行一次深空機動的策略。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
    圖為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現場畫面。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  本報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陳海波、通訊員楊璐從國家航天局獲悉,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約480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 無人探測太空飛行器:深空探測器系統概述,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1 深空探測器系統概述深空探測器是對月球及以遠的天體和空間環境進行探測的無人太空飛行器,按探測目標具體可以將深空探測器分為月球探測器、太陽探測器、行星及行星際探測器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 7 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四個月後到達火星,天問一號完成深空機動,飛行裡程突破2億千米
    在2020年7月23日,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徵5號大推力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上了太空。此後的時間裡,無數國人都牽掛著天問一號在太空中的情況,而就在最近,相關部門再次對外公布了天問一號的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