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射的深空探測器飛得那麼遠,怎麼還能夠遙控指揮呢?

2020-12-03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太空探測器遠離地球幾億公裡,人類還能操控,距離如此之遠如何能遙控?

這個很簡單,就像遙控無人機一樣,這邊一按,那邊就有響應了。

不過,飛得太遠,就有延時而已。不但會有延時,還有發送接收都需要更大的功率和精準度。

人類飛得最遠的太空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截止到我寫著這篇文章的2020年5月24日13點12分,NASA網站監控旅行者1號的即時數據表明,旅行者1號距離太陽223.33億千米,距離地球222.1億多千米;目前的飛行速度相對太陽為17km/s,相對地球速度為29.9千米/s。(下圖)

不過現在旅行者1號只有很少的儀器還在工作,只是還在發送一些數據回來,這邊已經停止了對它的操控。

最後一次對旅行者1號的操控,是在2017年11月28日。

NASA的科學家通過收集到的信息發現,旅行者1號主發動機功能弱化,為了啟動了休眠30多年的輔助發動機,通過深空網絡,向旅行者1號發出了指令。

當時的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200多億千米,信號以每秒約30萬千米傳輸過去,需要19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旅行者1號,又過了19個多小時人們收到了旅行者1號的回信。

旅行者1號的應答表明,它忠實的執行了地球主人發出的指令,4個輔助發動機啟動正常。

這是人類最遠的一次遙控活動,也是對旅行者1號最後一次發出要求。

這以後,旅行者1號就按照設定好的航線,無牽無掛自主的向太陽系外飄去,剩餘的一點點電力還繼續將一些簡單信號發送回來。

到了2025年,旅行者1號的三塊核電池都將耗盡,旅行者1號完全失去了任何動力,只依靠慣性,以每秒相對太陽17千米的速度向太陽系外飛去。

17600多年後,將飛出太陽系邊緣的奧爾特雲帶;4萬年後,會經過向我們靠近的蛇夫座AC+79 3888恆星;73600多年後,經過半人馬座比鄰星。然後,向銀河系中心飛去,一往無前。

那時候,我們早已經不知去向,我們的子孫的子孫的子孫還在嗎?

除非那時候人類已經實現了存在形式的升級,已經脫離肉身,以意識形態存在,否則都不在了。人類還在嗎?也很難說。

不過旅行者1號還在,如果它不被某個天體引力拉拽墜毀,或億分之一的機會被一顆小行星撞毀,它將永遠的飛下去。

在太空真空條件下,10億年後,它攜帶的金唱盤依然如新,將配套的金剛石唱針放上去,就會清晰的訴說地球的故事,播放人類的各種音樂。

那裡面有人類用55種語言的問候,有世界各地的歌聲和嬰兒的啼哭,有雞鳴狗叫鳥語鹿鳴。

如果真的有地外文明存在,又恰好捕獲了旅行者1號,它們憑藉上面攜帶的一小塊高純度的鈾238,和翻譯出來的地球故事,就會知道旅行者1號來自何方,什麼時候出發。

因為鈾238的半衰期為44.7億年,只要它們有地球文明的水平就能夠檢測出來。

茫茫深空會有地外文明發現這個孤獨的人類使者嗎,這是個未知數。

不過那時,或許地球已是滄海桑田。

如果那時候,人類已經滅絕了,而且遺蹟也被大自然湮滅了,旅行者1號將成為我們人類這個渺小的生物,在宇宙中存在過的唯一證據。

扯遠了。

旅行者1號是人類飛行最遠的飛行器,能夠遙控它,其他的都是小兒科。

旅行者1號上面攜帶了一個23瓦的無線電臺,信號十分微弱,為了使遠距離的地球能夠收到它的信號,探測器上加裝了一個3.7米的高增益天線,將信號放大。

僅此而已,人們不能夠在遠航的飛行器上加載更多的通信設施,否則這個飛行器豈不光用於通訊了,還探測個毛?

為了彌補探測器信號的微弱,只能在地面上做文章。

解決方案就是強大的深空網絡(Deep Space Network, DSN)。

NASA在加州、澳洲、西班牙等三個地方,建立了巨大的射點望遠鏡陣列,每臺口徑達到70米,並把它們全球聯網。

這就是深空網絡,各個基地呈120度分布,使觀測不受地球自轉影響,能夠對遠航的探測器全方位無縫對接,不間斷監測。

這個網絡既用於深空探測器的操控,也支持某些特定的地球軌道任務,還是地球上最敏感的科學研究通信系統。

具備了強大的接受和發射功能,還要配置強大的跟蹤系統,精準對焦測距,讓信號能夠準確到達被遙測飛行器。另外還需要精細的計算提前量,根據任務要求使操控信號按照需要的時間位置到達飛行器。

這就是人類遠程操控深空探測器的方法,謝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支持。

相關焦點

  • 有人說人類飛船已經飛出了幾十億天文單位,這種瞎扯必須澄清
    有一位同學提出一個問題,認為飛船飛出了幾十億天文單位,人類怎麼還能夠控制呢?這絕非時空通訊無的放矢,不信請看下面截圖。目前飛離我們最遠的無人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我們219億多公裡,這才有多少天文單位呢?1個天文單位約1.5億公裡,是以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確定的,219億公裡就是146個天文單位。題目說有的飛出幾十億天文單位,此公算過幾十億天文單位是多少距離嗎?
  • 太空探測器遠離地球幾億公裡,距離那麼遠人們如何能遙控?
    截至目前,全球共向太空發射了近200顆探測器,這裡不包括各種環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其中現在距離地球最遠的當屬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無論是對最近的天體月球進行探測,還是對火星、太陽探測,疑惑是對更遙遠的太陽系邊緣星際空間進行探測,由於所發射的探測器都是無人探測器,沒有人類在上面直接進行指令的操控,所以都必須依靠從地球向探測器發射信號,然後探測器通過接收到的信號指令,來進行姿態調整、設備運行和關閉、軌道修正等操作,原理實際上和我們玩的遙控玩具車有「異曲同工」之妙。
  • 太空探測器與地球相隔幾億公裡,距離那麼遠人們如何能遙控?
    ,都有過人類探測器圍繞運行以及經過的身影。截至目前,全球共向太空發射了近200顆探測器,這裡不包括各種環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其中現在距離地球最遠的當屬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
  • 火星那麼遠,跑去幹什麼
    那麼我們為啥要跑那麼遠去呢,跑去幹啥呢。 這個問題,首先是,告訴全世界,咱中國人現在有能力跑那麼遠了,人們能夠跑多遠,是一種能力,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的時代現在可能是具備了,但是用眼睛看就能夠體會外面的世界什麼樣嗎,想想就夠了吧,這就像饞著急的時候,看別人吃得滿嘴油吧。 咱自己也要跑到面前去看看,近些年,今年是最好的機會。為什麼呢。
  • 嫦娥五號探測器 地球上有隻「大眼睛」在看你!
    中電天奧某項目測控分系統項目主任設計師盧歐欣介紹,測,就是測量,測距離(高度)和速度,嫦娥五號探測器上天了,離地面有多高,飛的有多快,得靠它;控,就是遙控,就是遠程發指令,嫦娥五號探測器飛的那麼快那麼遠,地上的人要遠程指揮它,要「和它說句話」,得靠這個。
  • 人類發射的深空探測器都是背著太陽走的嗎?
    上世紀美蘇發射了幾十艘探測器,探測金星和水星,這兩個行星都是在地球向著太陽的內測,想像中都只能朝著太陽飛去,才能到達。但這兩顆星球也是圍繞著太陽公轉的,當這些探測器到達目的地後,就在這兩個行星的軌道上環繞,這兩顆行星有時候會轉到太陽的另一邊,它們就也跟著過去了,這算是朝著太陽飛還是反著太陽飛呢?
  • 太空探測器距離地球幾十億公裡,如此遙遠的距離,人類如何遙控?
    地面如何向遠在幾十億公裡之外的太空飛行器發送指令遙控它呢,說到這個問題,沒有什麼比旅行者1號更具有討論性,因為旅行者1號是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探測器,目前距離地球已有223億公裡。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那麼遙遠,地面向旅行者1號發送一次信息就需要經歷將近21個小時的時間才可以被旅行者1號接收到,而旅行者1號回復這則信息傳回來的數據也得需要這麼久的時間才可以到達地面,一來一回就是將近42個小時,而且信號還是以光速傳播的呢,可想而知有多麼遠了。既然如此遙遠,那麼地面究竟是如何與它保持聯絡的呢?
  • 人類飛出太陽系,必須解決速度瓶頸問題,時間還要多久?
    常有人質疑和擔憂,人類最終能夠飛出太陽系嗎?我認為這是無需質疑的,肯定能飛出,只是怎麼飛出什麼時候飛出的問題。首先我們確定一下太陽系的範圍。已經向太陽系外飛去的無人探測器有4艘。這4艘探測器都是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射的,它們是旅行者1號、2號,先驅者10號、11號。其中旅行者1號飛得最遠,已經距離我們225億千米多。
  • 穿越星空的連接,地面如何與深空探測器保持聯絡?
    宇宙遙遠深空中的探測器(比如我國探月工程的嫦娥系列探測器,或即將發射的「天問一號」),是怎麼與地球建立並保持聯絡的呢?這就需從「深空網」說起。什麼是深空網?太空飛行器能夠順利發射,變軌,著陸,開展探測工作都是由深空測控系統默默地測控支持。
  • 旅行者離地球百億公裡,為何還能操控?距離那麼遠,還有信號嗎?
    玩過遙控飛機的朋友都知道玩這行比較危險,其一是速度比較高,螺旋槳很鋒利,萬一傷到人可是大事!其二則可能會炸機,啥意思呢?就是信號不好或者操作不當,航模墜毀!,它們又是怎麼保證不「炸機」的呢,萬一失控又怎麼搶救回來呢?
  • 旅行者離地球百億公裡,為何還能操控?距離那麼遠,還有信號嗎?
    玩過遙控飛機的朋友都知道玩這行比較危險,其一是速度比較高,螺旋槳很鋒利,萬一傷到人可是大事!其二則可能會炸機,啥意思呢?就是信號不好或者操作不當,航模墜毀!
  • 人類為什麼始終無法飛出太陽系?科學家給出真實原因
    ,後來才知道星辰和大海都需要門票,而詩和遠方的路費也很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看似簡單的夢想其實很難,除了要下決定以外,更重要的是你口袋有沒有錢,同樣的道理,人類想飛到太陽系外進行探索,需要極為先進的科技,儘管人類已經成功登上月球,但是距離飛出太陽系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 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得出悲觀結論:人類或永遠無法飛出太陽系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末美國和前蘇聯二戰結束後進入冷戰時期,除了軍事外在多個領域內展開了競賽,尤其是在航天領域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把太空人第一次送入太空、第一次探月、第一次進行金星火星探測以及發射各種星際探測器等。
  • 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得出悲觀結論:人類或永遠無法飛出太陽系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末美國和前蘇聯二戰結束後進入冷戰時期,除了軍事外在多個領域內展開了競賽,尤其是在航天領域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把太空人第一次送入太空、第一次探月、第一次進行金星火星探測以及發射各種星際探測器等。眼看著人類的腳步越走越遠,期望著未來可以飛出太陽系,尋找新的宜居家園。
  • 火星探測器那麼遠,怎麼跟它通信?
    截至2020年9月中旬,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連續飛行了1.5億千米的旅程,這個長度接近1個天文單位,也就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如果按照光速飛行需要500秒才能走完。而「天問一號」到火星後,地球和火星最遠的距離可以到4億千米,即便電磁波光速往返通信都需要耗時超過45分鐘,這足夠光速圍繞地球走完2萬圈!
  • 飛船到火星距離那麼遠,為何人類還能遠程控制?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以前大家常常開玩笑說,如果地球住不下去了,那麼我們就移民火星。近年來,我們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上個世紀美國就完成了對月球的探索,隨後不少國家也加入到探月的行列中去,探索完月球,人類又開始探索火星。
  • 洞察號到火星距離那麼遠,人類如何操控它?這是什麼原理
    人類走出地球以後,看到浩瀚的宇宙沒有被嚇倒,反而激發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熱情,這是一種無往不前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的存在,人類的科技才能夠發展如此之快,人類文明才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走出地球探索宇宙。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探索宇宙的第一站那自然是太陽系,只有把太陽系研究透了,搞明白了,我們才有能力飛出太陽系,去探索更遠的星空。
  • 旅行者一號距離地球那麼遠,如何保持聯絡?
    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已經連續飛了42年了,它現在已經距離地球有219億公裡了,約140個天文單位,140個日地距離啊,就算是全人類拼了命帶它回來也回不來了,太遠了,超出了我們能觸及的範圍。那麼遠的距離,飄蕩在太空中,人類該怎麼與它保持聯絡以及傳輸數據呢?
  • 為你介紹我國未來十年深空探測
    今年7月23日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其是我國行星探測的開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天問一號」能夠幫助我國獲得火星立體圖像、火星礦物質分布、火星上水資源分布和火星大氣成分等,為我國計劃在2028年發射的第二顆火星探測器提供科學參考。我國的第二顆火星探測器將降落在火星表面並取樣返回。
  • 星語新願丨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
    那麼 這些絕大部分時間 都在孤獨飛行的深空探測器 它們在飛行過程中還會幹什麼? 以火星探測器為例,2020年7月發射的阿聯希望號和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發射後不久分別對火星和地月系統拍照,很大程度是為了測試用於軌道和姿態確定的光學敏感器是否工作正常。推進系統也會適當工作,修正軌道誤差的同時,測試發動機的實際表現性能是否符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