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一詞今人談虎色變,不過核反應並不是只能對人類造成毀滅,同時也能造福人類,比如現今各國修建的大型核反應堆,能夠大大滿足人類對能量的需求。可是如果小編要告訴您,其實核反應堆早在20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您會相信嗎?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加彭共和國,位於非洲中部西海岸地區,橫跨赤道線,東部與南部都與剛果相連接,北部與喀麥隆接壤,西北部與幾內亞近鄰,海岸線一度達到了800公裡。加彭共和國屬於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全年溫度較高,且雨水豐沛,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不過有趣的是,令加彭共和國揚名海外的因素並非是秀美的風景,而是當地神秘莫測的遠古鏈式核反應堆。
早在20世紀60年代時,有一位名為弗朗西斯·佩蘭的地質學家發現,在加彭共和國奧克洛地區,儲藏著大量的鈾礦石,其總量大大超過了世界各地所發現的鈾礦。1972年時,法國一位名叫鮑齊奎斯的化驗師發現,自己所在公司引進的一批鈾礦石中,鈾235的含量有所偏差。天然鈾中鈾235的含量正常值為0.7202%,其數值一直保持不變,即使是在月球上所取得月土樣本,其含量也與其分毫不差。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此次公司進購的鈾礦石,其中鈾235的含量卻只有0.7171%。
為了揭開鈾礦石中鈾235含量偏低的謎底,鮑齊奎斯一路追查,從公司原料入手,再到鈾礦石加工工廠,繼而找到了奧克洛產地,最終確定,此地所出產的鈾礦石中鈾235含量皆為0.7171%。不僅如此,一路調查而來的鮑齊奎斯還驚奇地發現,在奧克洛地下,居然還存在著16個巨大的核反應堆,其直徑約有30公裡,正是它們的存在,才令當地鈾礦石中鈾235含量大幅度下降。
此事一出,立馬震驚了全世界,各地專家紛紛來到奧克洛地區,往日罕見人煙的空曠之地,如今卻穿梭著一大群來回忙碌的身影。科學家們經過各種探測手段,最終一致確定了核反應堆的確切位置以及形狀大小。科學家們指出,奧克洛地區16座大大小小的核反應堆,是一項「驚天科技」,它的形成結構簡單,卻科學合理,尤其是反應堆外層包裹的硬殼,完全可以與現今人類製造的核反應堆外殼相媲美,能夠起到很好的隔絕輻射作用。據數據分析認定,奧克洛地區的核反應堆,從大約20億年前開始,就已經進行了反應,持續發出能量約幾十萬年之久,而在此期間,對外輸出的平均功率為100千瓦,輸出電壓接近3000萬福特。
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核反應堆的概念,是19世紀才出現於人類的科學之中,緣何20億年前就會存在如此結構巧妙的核反應堆?不得不說,這十分令人費解,以至於不少專家都認為,它們很可能是史前外星人的傑作,畢竟史學界公認人類的歷史才有短短的50萬年,它們不可能出自於人類之手。
對於這一猜想,有很多負責任的專家認為,外星人來到地球製造核反應堆的可能性並不大,對於科學的態度必須要嚴謹,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一旦出現未解之謎,便將其歸屬於外星人,是非常不嚴謹,不負責的行為。持該觀點的專家認為,所謂的奧克洛核反應堆,有很大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專家指出,雖然奧克洛核反應堆的構成看似很奇妙,但是從某種角度來看,它特別具有自然形成的條件。想要弄清其中的區別,我們還是有必要闡述一下現代反應堆,還有奧克洛反應堆的反應原理。
現代核反應堆,是根據鈾原子的放射性裂變而建成的。在鈾原子發生放射性裂變時,會大量釋放中子,繼而引起其他鈾原子繼續裂變,而在鈾原子裂變時,會產生大量的能量,如此才會滿足人類所需。值得一提的是,現代核反應堆中鈾原子裂變的速度較快,很可能會產生能量急劇增加而導致爆炸,故此需要用重水來作為緩釋劑,重水可以使鈾原子裂變速率趨於穩定,持續平緩的放出源源不斷的能量。
奧克洛核反應堆則不同,科學家們通過考察發現,其內部的鈾原子鏈式反應一直非常平穩,並未出現任何失控的痕跡,也從未發生爆炸。不過奇怪的是,科學家們並沒有找到其中的重水成分,反而探測到了類似於石墨物質的碳元素,而據現代研究結果表明,石墨的確可以通過適量混合,有效的抑制鈾原子裂變速率。最重要的是,雖然重水在自然界中存量極少,但是石墨物質卻到處都是,因此科學家們才會斷定,奧克洛核反應堆很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時至今日,各國科學家仍未放棄對奧克洛核反應堆的研究,小編希望,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奧克洛核反應堆之謎終將被揭開,最後為人類所用,造福後世子孫。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