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史前文明是否存在,這一直存在爭議,因為從目前所搜集很多遺蹟和遺物都沒辦法用現代已知的考古學和科學理論解釋清楚。所以有人就認為人類文明是循環周期性,不同時期的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甚至還有人認為人類文明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其他智慧生命曾經出現在地球上。那些用考古和科學解釋不清楚的遺蹟和遺物就是證據。位於加彭的奧克洛核反應堆就曾經被人們認為是這樣的一處遺蹟,不過這個遺蹟後來已經被證明是天然形成的。
奧克洛核反應堆是在1972年發現的,當時法國從進口了一批來自加彭奧克洛地區鈾礦石,結果經過同位素分析發現這批鈾礦石的鈾235的平均濃度竟然只有0.717%,比U235的正常濃度0.72%低得多。後來研究人員又從奧克洛的多個地點取樣發現低於0.3%的貧化鈾,所以有人便懷疑當地是否為史前文明的反應堆,然而後來研究人員發現情況沒有那麼複雜。
眾所周知,鈾235作為核燃料,想要啟動核反應則需要達到特定的豐度,而在20億年前地球上的鈾235的平均豐度大概在3%左右,這是滿足鏈式反應的最低程度。奧克洛核反應堆的形成源於劇烈地質活動的偶然性。富鈾礦層在花崗巖頂部的砂石層內偶然沉積。又經過數百萬年,鈾礦層頂部近1千米厚的砂石層被衝刷掉。花崗巖呈45°傾斜,這使得斜坡底部雨水和鈾氧化物堆積。後來水中又有藍藻,在光合作用下,水中的氧氣含量增多,結果就使得水中的鈾成為可溶性氧化物。
當部分的可溶的氧化鈾達到10%時,那麼裂變反應將會啟動,從大約20億年以前開始反應幾十萬年,在此期間平均輸出功率為100千瓦。這種裂變反應是間歇性的,斷斷續續,核反應最終停止之前,連鎖反應的持續時間變化不定,從幾年到幾千年,反應堆的運作壽命跨度是22.9±7萬年,共有16處。在奧克洛礦層範圍內的6個地址共有約1噸鈾235被裂變掉。這也就是為什麼奧克洛鈾礦的平均濃度非常低的主要原因。
有些時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會讓人感覺到驚嘆。加彭奧克洛核反應堆的發現刷新了人們對於核活動的了解。這是一個曾經的天然反應堆,在此之前人們還從未在地球上發現過。這也就是說超出了人們的固有認知,但是這個絕對不是史前文明,現場也沒有發現任何文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