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識色彩
1、 光與色彩。
我們平時常見的白色太陽光,實際上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組成的。

光又可分為可見光與不可見光。
可見光:(紅……紫, 七色光)不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
2、 眼睛的作用。
人眼的細胞可以對光的明暗、顏色有所感受。
3、 色彩的成色原理
光原色:光源發出的有色光直接進入視覺系統,例如:霓虹燈,檯燈,燭火等。
透過色:光源穿過透明或半透明的物體之後再進入視覺系統的顏色。
表面色:物體表面反射出來的光的顏色。
4、 色彩的分類。
有彩色(紅橙黃綠藍……)。無彩色(黑、白、灰、金、銀)。
二、色彩的混合形成原理
三原色的混戰:紅、綠、藍VS紅、黃、藍
1、 加法混色(本身能發光)。(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將兩種不同色彩的光混合,重疊的部分比起原來的光會更加的明亮。其明亮的程度相當於兩種光明亮程度之和。也就是說,混合後色彩的明度等於原始色彩的明度和,這樣的混色叫做加法混色。在加法混色中,越多的色彩混合在一起,所得到的色彩越光亮。最終混合成大boss為「白色」
應用領域:計算機、顯示器等電子領域。必須自身是光源。(例如PS軟體的調色,由於屏幕的顏色是由不同的電子元件的光發出來的,所以要基於光的三原色)
2、 減法混色(本身不發光,靠反射光)。(色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在減法混色中如果有了紅、黃、藍這三種色彩,就可以生成其它顏色。混合成的最大boss為「黑色」
應用領域:繪畫、印刷、印染等行業。(服裝搭配的和諧原理基於此)
3、 中間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