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特瓦爾德色立體也簡稱為奧氏色立體。它是由德國的科學家、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創建的,所以也是以他的名字進行命名的。
這個色立體所呈現出的是復圓錐體的形態,它也是以色軸為中心軸、並向四周發散的。
上篇文章中小編曾提到過,孟塞爾色彩體系中含有5個原色和5個間色,但是奧氏色立體中使用了24個色相。當把這24色相的同色相三角色立體按照色環的順序組織成一個圓錐體時,就構成了奧氏色立體。
奧式色立體中的色相環是以紅色、黃色、綠色、藍色四原色為基礎,兩組補色分別相對位於圓周的4個等分點上,再於四原色之間添加橙色、紫色、藍綠色和黃綠色四種色相,用這8個顏色共同組成色立體的基本色。
然後再將上面的每一色相分為3種色相,最終由原色和間色共同形成24個色相。
下面是奧氏色立體的符號表示圖(同時也是奧氏色相斷面圖)。可以從圖中看出:這是一個非常規律的符號表示法。
奧斯特瓦德色彩體系的優點在於計算方法平均(選色、混色都有固定的公式為依據)。但同樣它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就是純度與明度階段的相關位置不對稱,從而導致某些結合混合色無法在此色系中找到。
孟塞爾色彩體系與奧氏色彩體系雖然在實際運用中比較少見,但是也需要對它們有所了解。而往往運用最多的色彩體系則是——PCCS色彩體系。
在平時的設計配色中我們常常用到的就是PCCS(Practical Color-ordinate System)色彩體系。這個色彩體系是日本色彩研究所在1964年發表的,所以也簡稱為日本色研配色體系。
PCCS色立體是吸取了孟塞爾色立體和奧斯特瓦德色立體的優點,並加以調整而成。它主要是以色彩的調和為目的(將明度和純度在這裡結合成為色調),這是PCCS色立體與前面兩者最大的區別與不同。
在後期的文章中會具體講解到:如何將此色彩體系運用到居室的配色當中。所以大家在理解PCCS色彩體系時,可以多從色調的角度出發。
PCCS色立體的色相分別是以光譜上的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為基礎,根據等間隔、等感覺差距的比例分成了24個色相、17個明度色階和9個純度等級,然後再將整個色彩群的外觀色表現出12個基本色調傾向。其中還包含了色光三原色和印刷三原色。
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在之前的文章中講解加法混色法和減法混色法,這兩種方法是基於PCCS色彩體系色原理之上的。(大家可以嘗試著回憶一下,如果實在想不起來了,那隻好辛苦「爬樓」一下拉)
PCCS色立體與孟塞爾色立體略有不同的是它具有純度表示。其中明度階段分為9階,上端為白色,下端為黑色,中間為灰色。
PCCS最大的特點是將色彩的三屬性關係綜合成色調的觀念來構成基本體系。從色調的觀念出發,平面展示了每一色相的明度關係和純度關係。並可以從每一色相在色調系列中的位置,明確的分析出色相的明度和純度的合成份量。
結合上篇文章內容,相信大家已經可以對3種不同的色彩體系進行明確的區分了。小編建議大家將重點放在PCCS色立體上,因為它在空間配色中運用的最廣泛。
有的小夥伴可能覺得這一塊兒的內容過於理論化,但是想要將色彩真正地學明白,就必須要勇敢地跨過這道兒坎。
大家加油嚄~ 愛你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