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架構新趨勢:多電機多檔位自動變速系統

2021-01-08 網易汽車

2016-01-04 09:50:32 來源: 第一電動網

舉報

場長導讀:多電機多檔位自動變速系統的實施,具有構造簡單體積小、承載能力強、輸出扭矩大、效率高等優勢,將給電動汽車架構帶來顛覆性的革命。


第一電動網1月4日報導 在電動汽車的機遇面前,有一種新趨勢是,挑戰現有電動車架構,形成多電機多檔位自動變速系統。在整車構造中,電機和減速設備的基本架構著有根基的地位,電動車多電機多檔位自動變速系統改變了電機及減速箱的構造,勢必要改造三大控制系統。

首先要明白電動車多電機多檔位自動變速系統的原理和構成。有一種模式可以是:在太陽輪連接一臺A電機,將外圈齒輪活動起來連接另一臺B電機,①當只有A電機轉動,B電機剎車不動、內外齒輪圈保持不動,在太陽輪驅動下,衛星輪在內外齒輪圈內旋轉將動力傳輸至輸出軸。②另若B電機轉動,A電機剎車不動,B電機軸齒輪帶動內外齒輪圈旋轉,帶動衛星輪圍繞著停轉的太陽輪外旋轉,將動力傳輸至輸出軸。③A B電機同時轉動太陽輪和內外齒輪圈的旋轉帶動衛星輪旋轉,將動力傳輸至輸出軸。在這三種狀態下,毎種狀態有固定的傳動比,故選擇電機的過程就是換檔位。既然三種狀態下都能運轉,它們相互轉換過程互不受牽制,而且轉換過程由電器控制器控制,因而不需要離合器就能順利地換檔,這構造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承載能力強,使用壽命長、運轉平穩,噪聲低、輸出扭矩大,效率高、性能安全而且技術含量並不高。但作用與效果非常理想,它的出現,會給電動車的架構帶來顛覆性的革命。


按圖具體分析該機構可行性,從圖中得;A電機的太陽輪齒數18齒,設在B電機軸上的齒輪齒數35齒,內外齒輪圈的內齒齒數48齒,內外齒輪圈的外齒齒數設定是60齒。即A電機與輸出軸傳動比為3.67,B電機與輸出軸傳動比為2.35。若A電機在3000轉/分時,輸出軸817轉/分,B電機在3000轉/分,輸出軸1276轉/分。如果在裝配單一電機時要3000轉/分驅動輸出軸2093轉/分時則傳動比為1.43。從數值上分明清晰,若單電機在100KW,那雙電機結構時A電機50KW的輸出扭力是單電機在100KW的1.28倍,同理單電機在100KW轉速3000轉/分時輸出軸2093轉/分,而50KW的 B電機在4920轉時輸出軸2093轉,功耗卻相差1.22倍。從數值上講,雙電機構造有可能節電1.2倍。

特斯拉第二代Roadster在0-60mph的加速可能達到2秒,按雙電機結構配置完全有可能,若在0-100mph的加速可能達到3秒內,雙電機的功率有所調整,A電機的功率佔45/100, B電機的功率佔55/100,0-100mph的加速3秒內定可實現。

若加速維持原單電機在100KW時的加速性能,則A電機的功率調整為40KW,B電機60KW時,功耗卻相差1.46倍。

對於一款車而言,動力部分最大的訴求是易用、好開,而且能耗儘可能低,至於百公裡加速成績、最高車速等都沒有太多意義。匹配的價值就凸顯現出來而這就是最大的亮點所在。

SUV、跑車、MPV、物流車採用大功率,而小型車則可用A電機12KW、B電機18KW適合。若設定高速120KM/H,A電機高速時為47KM/H,B電機高速時為73KM/H,AB電機在同時運轉高速時疊加速度就可達到120KM/H。

在延續裡程方面,在相同電池容量下,功耗越少續航裡程越多,B電機題內額定轉速下可得輸出軸1276轉/分,A B電機同時轉動時題內額定轉速下可得輸出軸2093轉/分。即單一電機時要3000轉/分驅動輸出軸2093轉/分時B電機只要4920轉,而B電機的功耗只是單電機時的0.8倍,按最大行程300KM計算,可增加行程75KM,但不同的齒數配比和車輛的載重結果不相同。A電機的功率調整為40KW,總功率為90 K W,而B電機的功耗只是單電機時的0.72倍,按最大行程300KM計算,可增加行程116KM,但續航裡程也解決了很多。即是在電機總功率一定時,採用雙電機無論在加速或續航都有很大的提升。理想是美好的,實際操作又會如何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在行星輪系中若太陽輪、衛星輪、外齒圈輪都不固定時,它們之間就會成為耦合的傳動,即A電機有一定的轉速時,B電機隨時可以加入和退出運轉,而A電機與B電機的輸出轉數是疊加的,扭力在同最高轉速是兩者的平均值。(實驗的結論)

從以上例子看到多電動車多電機多檔位自動變速系統的作用,如果用兩級行星輪系再加上一個電機又如何?現釆用3、3.5、3.5模式配置,A電機30KW、B電機35KW、C電機35KW,第一級行星輪按以上行星輪齒數配置,第二級的太陽輪齒數為30齒,內外齒輪圈的內齒齒數48齒,內外齒輪圈的外齒齒數設定是60齒,C電機齒輪齒數為20齒,得A電機與輸出軸傳動比為9.54,B電機與輸出軸傳動比為6.1,C電機與輸出軸傳動比為4.87,A電機在3000轉/分時,輸出軸314轉/分,B電機在3000轉/分,輸出軸491轉/分,C電機在3000轉/分,輸出軸616轉/分。如果在裝配單一電機時要3000轉/分驅動輸出軸1421轉/分時則傳動比為2.11。數值上,A電機33KW的輸出扭力是單電機在100KW的1.35倍,即A電機30KW的輸出的起步強於單電機在100KW的的起步。而節能方面,C電機3000轉/分額定轉速下可得輸出軸616轉/分,單電機在100KW時3000轉/分額定轉速下可得輸出軸1421轉/分。即C電機要完成輸出軸1421轉/分只要6920轉,即C電機35K W的功耗只是單電機100KW時的0.8倍,按最大行程300KM計算,可增加行程75KM。如全部電機都採用30 K W,即C電機30K W的功耗只是單電機100KW時的0.69倍,按最大行程300KM計算,可增加行程134KM。若設定高速160KM/H,A電機高速時為35KM/H,B電機高速時為55KM/H,C電機高速時為70KM/H,ABC三電機在同時運轉高速時疊加速度就可達到160KM/H。在實際操作中車輛重載用A電機起步,至車速達到上限或扭力充裕時B電機參與運轉,而A電機逐步減速至退出運作,再度不段加速C電機繼續參與提速,界時若C電機夠動力可單機行駛70KM/H內。當車輛在空載時B電機作起步完全可以,或超車時加入C電機提速。不競車輛行駛速度不斷變化,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代替、相互疊加,A、B、C、AB、BC、ABC電機的獨用或組合得到不同的作用和效果,這要求電機控制器與時俱進,亦要對電機控制器進一步改進,特別是智能控制,對各電機的單用或組合作用和轉換作用得到靈活的控制。


在電動車多電機多檔位自動變速系統中,變速機構不會產生扭矩,但它可以傳遞扭矩或提高扭矩減少轉速、提高轉速減少扭矩,產生扭矩在於電動機,而同功率不同性質的電動機扭矩也不同。感應電機、無刷電機、開關磁阻電機的扭矩也不同。要具體的設計才能提及到扭矩。本文只闡明速比和功率的關係在電動車多電機多檔位自動變速系統中的應用。

當然,這只是理論的計算結果,與風阻、車輛的整備質量各種車型各種用途功率和行星齒輪齒數不同,效果不盡相同,有待實際車況而定。在車輛研發階段,以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最佳的配置設計思路及最有效的措施實施到多電動車多電機多檔位自動變速系統中去,最終形成一套可行性高的正向開發設計方案。

中國電動汽車實現「彎道超車」是時代的要求,電動車的應用技術,不能只跟著國外的技術走,要走自己創新路,突破電動車變速領域的瓶頸,要樹立自我創造性的裡程碑。成為電動車行業的執牛耳者,為中國的電動車彎道超車提供動力,走中國式純電動車發展道路,助中國的電動車事業騰飛。


更多有態度內容請下載網易新聞

本文來源:第一電動網 責任編輯: 鮑彬斌_NA5364

相關焦點

  • 電動汽車的四種驅動電機比較
    新能源 汽車具有環保、節約、簡單三大優勢。在純 電動汽車上體現尤為明顯:以 電動機代替燃油機,由 電機驅動而無需自動變速箱。相對於自動變速箱,電機結構簡單、技術成熟、運行可靠,甚至被視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實現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希望領域之一。
  • 一種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能耗分析
    為了解決此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優化方案,通過在發動機和發電機之間增 加變速系統,對發動機轉速進行放大。分析結果顯示,增加變速系統後發電機的高效率區域得到充分的利用, 有效的提升了增程器發電系統的效率,進一步降低了增程式電動汽車的能耗水平,提升了整車的續駛裡程。
  • 「乾貨」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關鍵技術!
    一、電動汽車分類根據國標GB/T 19596-2004 電動汽車術語,電動汽車可分為由動力電池提供能源的純電動汽車、電機和內燃機共存的混合動力汽車和以燃料電池為能源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這三類電動汽車均採用一個及以上的電機驅動系統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進而驅動汽車,同時回收剎車的制動能量,從而實現了能量利用率的提升。
  • 48V分布式電源架構重新定義汽車供電
    傳統12V配電已是小馬拉大車現在大多數汽車仍然在使用電流300安培的12V為車載電器供電,隨著汽車上越來越多的新的耗電型電子驅動和功能的增加(電動啟停、電動轉向、電動懸架、電動渦輪增壓、變速空調,以及音響系統、加熱座椅和可隨動轉向照亮黑暗彎道的前照燈),傳統12V配電總線只能勉強為牽引電機和制動系統提供所需能量。
  • 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工作原理及解決方案
    故名思議,就是通過外部動力實現電動汽車驅動駕駛、提供持續不斷動力源的動力系統。在了解動力系統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電動汽車。 什麼是電動汽車? 根據百度百科上的說法,電動汽車(也稱BEV)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
  • 新能源汽車四種常用電機驅動系統詳解
    驅動電機系統簡介新能源汽車具有環保、節約、簡單三大優勢。在純電動汽車上體現尤為明顯:以電動機代替燃油機,由電機驅動而無需自動變速箱。相對於自動變速箱,電機結構簡單、技術成熟、運行可靠。傳統的內燃機能高效產生轉矩時的轉速限制在一個窄的範圍內,這就是為何傳統內燃機汽車需要龐大而複雜的變速機構的原因;而電動機可以在相當寬廣的速度範圍內高效產生轉矩,在純電動車行駛過程中不需要換擋變速裝置,操縱方便容易,噪音低。
  • 七位技術專家告訴你,2018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的挑戰在哪?
    這類電阻在電動汽車中應用廣泛,如EPS、EPB等,只要涉及電機驅動的部分都可以使用採樣電阻。JEtesmcJEtesmc美光:存儲器成為限制自動駕駛發展的瓶頸美光科技汽車系統架構高級總監他指出,未來代碼數量最多的嵌入式應用不是Facebook,不是Windows,不是747,而是汽車。汽車代碼在未來10年將達到3億行。這麼多的代碼就需要有存儲器來支撐。另外,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存儲器也將從汽車後座轉移到前座。JEtesmc目前業內的兩個熱點話題是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工智慧(AI)。
  • 【電動新視界】通用汽車混合動力系統發展介紹
    為此,通用汽車公司開發並實施了一系列的汽車電氣化方案從e-Assist微型混合動力、2-模式強混合動力、Voltecec增程電動汽車(EREV)、以及純電動汽車。 本文不進行詳細的結構介紹,其他公眾號對相關的結構、技術都進行過相關的介紹,這裡不再進行結構介紹,但相關的公眾號缺少對通用汽車的混合動力的技術發展由來。
  • 汽車智能化專題報告:從EE架構變化看控制器行業機會
    從控制器功能做劃分,主要可以分成 5 類控制器:1)信息娛樂系統:主要包括多媒體 系統 ECU、信息電子系統 ECU、倒車影像 ECU 等;2)車身系統:主要包括安全氣囊 ECU、車門 ECU、空調 ECU、車窗 ECU 等;3)車身運動系統:主要包括 ABS ECU、 主力轉向 ECU 等、自動泊車 ECU 等;4)動力總成系統:主要包括發動機 ECU、變速
  • 純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構造原理及發展趨勢詳解
    純電動汽車的心臟核心部位就是像燃油車發動機一樣的「電動機」,可想而知其作用已然是非常重要的,那今天就請大家隨電動邦小編一起圍觀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構造原理及發展趨勢詳解吧。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構造原理及發展趨勢詳解——定義電池技術、電機驅動及其控制技術、能量管理技術以及電動汽車整車技術為電動汽車四大關鍵技術。電控系統用於控制電池、電機等組件,其功能包括:電池管理,發動機、電動機能量管理等。電控系統由ECU 等控制系統、傳感器等感應系統、駕駛員意圖識別等子系統組成。
  • 電動汽車電機測試防腐蝕的解決辦法
    電動汽車電機測試防腐蝕的解決辦法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電動汽車電機測試,廠家直銷,價格優惠,歡迎來電採購!
  • 純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
    電機控制器是通過集成電路的主動工作來控制電機按照設定的方向,速度,角度,響應時間進行工作。使得電機應用範圍更為廣泛,輸出效率更高,噪音更小等優點。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下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
  • 詳細分析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系統
    新能源電動汽車性能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大家往往最關注電池,作為決定電動汽車性能的關鍵部件,本文詳細說說電機電控。 一、電機電控的重要性 新能源汽車作為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品,其主要電氣系統即為在傳統汽車「三小電」(空調、轉向、制動)基礎上延伸產生的電動動力總成系統「三大電」——電池、電機、電控。
  • 乾貨| 電動汽車電控系統參數匹配及優化
    ,電機系統和電池系統參數匹配選擇的基本原則和整車控制策略,並利用ADVISOR軟體對所匹配出的動力參數進行仿真優化驗證,最終使"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集成達到最優狀態,從而提高了電動汽車的動力性能。
  • 解析電動汽車的四種驅動電機
    在環保的大環境下,電動汽車也成為了近年來研究的熱點,電動汽車在城市交通中可以實現零排放或極低排放,在環保領域優勢巨大,各國都在努力發展電動汽車。電動汽車主要是由電機驅動系統、電池系統和整車控制系統三部分構成,其中的電機驅動系統是直接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的部分,決定了電動汽車的性能指標。因此,對於驅動電機的選擇就尤為重要。
  • 評奇瑞新能源瑞虎E電動汽車「三電」系統技術狀態
    本文新能源情報分析網原創出品,對奇瑞新能源瑞虎e電動汽車的「三電」系統技術狀態快評。作為一家老資格本土品牌傳統車廠,奇瑞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擁有10餘年的經驗,並在傳統車製造領域的儲備經驗,引入新能源車型。瑞虎e電動汽車的內飾「軟硬兼施」,各內飾分系統拼接牢固,亮飾條裝飾件鑲嵌緊密。
  • 屬於自動駕駛的未來!智能化新能源電動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簡述
    摘要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取的了較大的進步,市場不斷擴大。在新能源汽車的組成中,電子控制技術研發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電子控制的研究中發現,電子控制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系統(EM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電機驅動控制系統等。
  • 保時捷開發出了一種4電機電動汽車的扭矩控制系統
    打開APP 保時捷開發出了一種4電機電動汽車的扭矩控制系統 張一恆 發表於 2019-12-06 15:47:14 據外媒報導,保時捷工程公司已經開發了一種4電機電動汽車驅動系統的扭矩控制系統,該系統可以讓電動SUV在即使是最困難的條件下「以跑車的靈活性」進行操作。
  •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用絕緣材料現狀與發展趨勢
    本文著重介紹了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用主要絕緣材料的現狀及其研發與評定研究進展,指出了未來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用絕緣材料發展需攻克的一些關鍵技術。關鍵詞: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絕緣材料引言電動汽車,顧名思義就是主要採用電力驅動的汽車。如圖1 所示,電動汽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部分:電池及管理系統(BMS)、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整車管理系統(VMS)、車身等。
  • 永磁無刷電機:電動汽車應用前景非常光明
    相比於現有串勵或者並勵有刷直流電機驅動系統,永磁無刷電機擁有功率密度大、體積小、效率高、結構簡單牢固、易於維護等優點,且採用永磁無刷電機作為驅動元件的電動汽車驅動系統運行和維護成本較低;採用全數位化和模塊化結構設計,使得驅動器接口靈活,控制能力更強,操作更加舒適;應用能量回饋制動技術,可以減少剎車片的磨損,同時又增加汽車續駛裡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