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取故鄉一捻土,不愛他鄉萬兩金。」
這句話是中國「最帥混血院士」王德民一生的真實寫照。面對垂涎他所掌握科學技術屢次以極誘人條件邀請他的西方公司,他每一次都是嚴詞拒絕。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傾其一生都只想服務自己的祖國——中國。
一、
王德民生於民國16年,即1937年。
他的父親是中國河北唐山人,而母親則是瑞士人。在那個還不流行混血兒的年代,一出生便擁有高鼻梁、褐色眼球卻長著一頭黑髮的王德民打小就備受關注。
在那個還不流行中外通婚的三四十年代,王德民因為長相和外國人太相似加之中文不太好而一直受到排擠。
因此,今天的照片看去,年幼時的他總是皺著眉,看起來憂鬱而孤單。
二、
上中學時,王德民的中文終於趕上來了,可此時,他又面臨了新的問題,因為長相太過出眾,他在學校很受異性歡迎,可卻總是受到同性的排擠,即便此時的他中文和大家一樣好且成績優異。
1955年,王德民參加高考時成績極其優異,各科成績不是滿分就是接近滿分。
按理,這樣的他被第一、第二志願的清華北大錄取是毫無懸念的,可他最終卻再次因為長相太像外國人,而只被第五志願北京石油大學(今天的中國石油大學)錄取了。
也是自這以後,王德民的一生便永遠和石油二字密不可分了。
如今提起高考這段往事時,他總帶著笑意道:「是石油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石油。」
三、
1960年,王德民以優異成績畢業這年,當所有人都擠破腦袋想留在北京時,他卻放棄留校的機會毅然選擇深入基層大慶油田。
這樣的選擇在今天的世人看來簡直是無法想像的,但在當時的王德民看來,這種選擇意味著光榮。
因為他知道:只有在基層,他的所學才能真正作用於這個正面臨石油困局的國家。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一直被西方國家成為「貧油國」,他們甚至譏諷中國開採不出一滴石油。這是從地質考量說出的話,也是基於中國石油開採技術下下的定論。
對於這樣的現狀,王德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四、
剛到大慶油田時,長相酷似小白臉的王德民便再次因為俊朗的外表受到了小視。
當時,中國人心目中的偶像,都是如鐵人王進喜那般的勞動大眾形象,長相過於柔美的王德民,自然不會太受待見。
為了用行動改變大家的看法,王德民每天白天扛著又笨又重的機器幹活,晚上在他所住的牛棚裡研究國際上先進的石油探測方法。
因為辛苦勞作,他的全身總被汗水浸透,他的頭髮還因沒時間打理長出了蝨子。但這些,他全未放在眼裡,這些也分毫不影響他的高貴。
被分配到採油地質室測壓組時,王德民就發現,當時國際通用的"赫諾法"沒有考慮井與井之間的幹擾,隨著油田開發時間的延續誤差會越來越大。
於是,為了國家,為了周總理的那句:「我們要甩掉中國貧油的帽子」,王德民立下誓言:
一定要創造出中國自己的對石油開採的分析解釋方法。
為了完成誓言,王德民自學了俄語研究數學推導方面的蘇聯資料,經過100多個日夜廢寢忘食、連續奮戰後,他終於在1961年2月推導出了符合大慶油田實際情況的油井壓力計算公式,命名為"松遼法" 。
這一年,王德民年僅24歲。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終於改變了所有人對他的看法,沒錯:他不是只有好皮囊,還擁有為國家幹實事的能力。
王德民創造的"松遼法"不僅省去了大家費力測算的時間,而且精準度極高。
這之後不久,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僅用三年時間就拿下大油田,一舉甩掉了我國貧油落後的帽子。
1963年,周總理宣布:「中國從此石油基本自給了!」
那一刻,王德民當場熱淚盈眶,那一刻,他所有的個人委屈和苦累全部煙消雲散了。
五、
有了這次成功突破後,王德民的研究接連數次再破記錄。
可樹大從來招風,一心科研的王德民沒想到,因為自己太過出色,他再次受到排擠。
最難的時候,他因遭人妒忌、被人陷害無奈只得去下鄉勞作。
好在,此間的他遇見了矢志不渝的妻子「袁湘琴」。若此間沒有愛情的浸潤,真不知道無法繼續發揮自己所長為國貢獻的他會有多失落。
風浪過去後他又重新回到了科研崗位,後來,王德民再次讓世人見證了,他俊朗容顏下光亮更大的才華:針對大慶油田出現的地層壓力下降、原油產量下降、含水量上升的問題。
王德民帶領同事們連續攻關400多個日夜,歷經上千次的試驗,終於成功研製出中國自己的偏心配水器;這套偏心配水工藝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到此時,他和全所人員共取得了20多項科研成果,其中有3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可至始至終,王德民一直是默默無聞的狀態,即便他的貢獻早已光芒萬丈。
這顯然多少也是他在吃過虧之後刻意自保的結果,沒錯,他不想再有一刻無法將所學貢獻給國家。
也是在被重新召回大慶油田工作後,王德民帶領著科研同時將大慶油田的開採建設活動推到了頂峰。
期間,大慶油田的產量達到了數百萬噸。
看著自己和同事的努力換來了國家的興盛,王德民再次熱淚盈眶。
此時的王德民也更加堅信:美國人做不到的事,中國人一定能夠做到。也是從那刻起,他堅定了開採更多石油,甚至將一片油田三次開採的信心。
六、
2016年4月12日,因為王德民在科研上做出的突出貢獻,國際編號為210231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 。
也直到此時,這個一直默默無聞為國家做貢獻的科學家,才真正走到大眾的視野中。
但對於大眾給他的「學霸版吳彥祖」的外號,王德民似乎很有些不滿,在被相關人員問起相關時,他很不客氣地道:「我覺得看重長相的都是不正經的人」。
沒錯,在王德民眼裡:真正的高貴從來與長相無關,而只關乎才華和品行以及為國家所做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王德民一直努力培養兒子王研對石油的興趣,他一直寄希望於兒子能繼承他的理想在石油領域為國做貢獻。
如今的王研如父所理想的那般,一直在大慶油田搞科研工作。王研現已是大慶油田採油一廠總工程師,他和父親一樣曾在科研領域有過突出成果,同樣,他也和父親一樣有一顆將畢生奉獻給國家的紅心。
這,大概是王德民晚年最幸福的事了。
七、
今天,王德民院士已經83歲高齡了。可為了多為國家做貢獻,他一直堅持鍛鍊並努力將所學教授給學生和兒子。更為難得的是,今天他依舊還在科研崗位上奮戰。
為了讓自己時刻保持大腦清醒,王德民一直堅持鍛鍊。
除了每天抽空運動外,他還抓住一切機會運動,為了節省時間科研同時不耽誤運動,他經常爬樓梯上下班。
在飲食上,王德民也十分注意,他平日從來只在家裡吃家人依照相應食譜為他做的飯菜,因為這樣可以保持健康。
王德民天性喜歡喝酒,但知道酗酒會對大腦有影響後,他每次都只喝一點點酒。
原本,出身於書香門第的他,會彈鋼琴,喜歡音樂、舞蹈和戲劇。但是,為了工作,他把自己的這些愛好通通都捨棄了。
這樣的王德民,真真可以稱得上今人眼中高度自律的男神。
只是,相比那些為了這樣那樣自律的人,王德民之自律更加難能可貴!
相比如今看似光芒萬丈、受萬人追捧的眾娛樂明星,王德民的光亮更應該被更多人看到,那顆被命名為「王德民星」的行星也才是真正值得我輩仰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