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詞可以說是漢語詞彙中,非常特殊的一種現象。使用重複的字眼,表達更厚重的情感。
詩詞當中也經常出現疊詞,根據相關文獻,我們可以得知如此有三個效果:
一是為了更加突出所描寫事物的形象性,比如「皎皎河漢女」,體現出織女的純潔無瑕。
二是為了更加突出確切性,比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一個「蕭蕭」就是對「落木」最形象的表達。
第三個是音樂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富有音樂美。
一般來說,疊詞在詩詞當中出現不過是一層點綴。但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古詩,用疊字疊詞作為詩歌的主題表達,真正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在一般的詩歌當中並不常見。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這周股市就是唐代的僧人寒山所寫的《杳杳寒山道》,全文一共八句,每一句都出現了疊詞,凸顯出整齊的形式美,而且增進了感情的強度。
寒山是貞觀(一說大曆)時代的詩僧,長期住在天台山寒巖,詩就寫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現存三百餘首。此詩為其中一首。
詩詞的一開始就是別樣的境界:「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寒山道上一片寂靜幽暗,冷寂的澗邊一片幽僻寥落。使用「杳杳」寫出「寒山道」的悠長悠遠,使用「落落」更凸顯了「冷澗濱」的寂寥。
第二聯「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詩意盎然。這裡常常有鳥兒啾啾地啼鳴,卻空虛冷清罕見人煙。「啾啾」和「寂寂」形成鮮明對比,寫此地雖有鳥鳴,但是掩飾不住其本身的荒涼之感。
第三聯「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寫天氣概況,風淅淅瀝瀝刮向我面門,雪紛紛揚揚灑落在我身上。「淅淅」則寫風,「紛紛」則寫雪,用天氣狀況的惡劣來寫自己孤獨堅守信仰,內心的落寞也是顯而易見。
最後一句更顯落寞。「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我身處其中天天見不到陽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朝朝」、「歲歲」幾乎都忘記了時間。
前七句渲染環境的幽冷,後一句見出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