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紅帥
初冬時節,天氣寒冷。在聊城大型公共場所,一個個橘紅色的小木屋猶如一團團橘色的火焰,顯得分外醒目。它們就是聊城市總工會專為哺乳期媽媽和年幼孩子建設的「媽媽小屋」。以周到細緻的服務免除哺乳期媽媽的尷尬,體現了這座城市的人文關懷和文明高度。
火車站旁的橘色「媽媽小屋」。
置身小屋就像回家一樣
11月26日,陰,聊城室外溫度5攝氏度。上午11點12分,年輕的媽媽王慧敏抱著9個月大的嬰兒,找到聊城汽車總站工作人員,想找地方給孩子換尿布、餵奶。聊城市汽車總站站長李秀雲便將她引導至候車大廳的「媽媽小屋」。
「沒想到小小的屋子裡配置如此齊全,打開空調的小屋暖暖的。淨水機、微波爐可以用來給孩子衝奶、溫奶,這裡還有座椅、媽媽床、嬰兒床......真是能用到的都給準備好了。置身小屋就像回家一樣!」王慧敏一邊麻利地給孩子換尿布,一邊對小屋贊口不絕。
「當眾哺乳很尷尬,也不衛生,現在天冷了,孩子容易著涼生病。這間小屋就是為了給媽媽們解決哺乳煩惱而建的。」李秀雲告訴記者,每天進入小屋解決嬰幼兒「哺乳」煩惱的媽媽不在少數。「媽媽小屋」所有物品全部免費使用,環境整潔乾淨,且空間獨立,避免了媽媽們在公共場合遮遮掩掩餵奶的尷尬。所有這些,讓走進小屋的媽媽倍感舒適與貼心。
「媽媽小屋」裡,飲水機、微波爐、電視、冰箱、母嬰床等設施齊全,以滿足媽媽們的需求。
滿足哺乳期媽媽的個性化需求
除了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站點,我市在醫院、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置了多樣化的「媽媽小屋」。
在育新街防疫接種中心二樓,記者看到這裡的「媽媽小屋」靠牆處設有一排長凳座椅,可供多位媽媽休息使用。屋內,大到嬰兒床、冰箱,小到棉籤、針線包等物品應有盡有,細節之處彰顯著關愛。
「為防控疫情,我們每天都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努力給媽媽和嬰幼兒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接種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母嬰室作為一個開放、流動、共享的私密公共空間,日常維護必須「走心」。他們每天會派專人檢查母嬰室內物品的情況並及時更換,並及時補充紙巾和消毒溼巾等消耗品。
「本來,每個『媽媽小屋』的物品都是統一配備的,但是,媽媽們身處的環境不同,需求也不一樣。我們就根據每個『媽媽小屋』的周邊環境進行物品上的調整。」接種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來這裡的大都是打針的孩子,打完針後需要觀察30分鐘,所以,他們專門準備了棉籤、碘伏等物品,供媽媽們取用。此外,針對寶寶們哭鬧較多的情況,他們還準備了遊樂區和小玩具,以緩解寶寶們的焦慮情緒。「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滿足嬰兒媽媽個性化的需求,是我們應該做的。」
汽車總站大廳內的」媽媽小屋」,24小時免費開放。
打造關愛服務品牌
聊城建成「媽媽小屋」365個,其中,交通樞紐、商業中心、醫院、旅遊景區等大型公共場所建成「媽媽小屋」197個,企業內建「媽媽小屋」168個;建築總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一個個數字的背後,是我市對一位位辛苦帶娃媽媽的關愛。
「我們為全市的『媽媽小屋』配備了帶安全扣的嬰兒料理臺、可提供熱水的洗手臺、飲水機、冰箱、微波爐及媽媽護理箱等。同時,按照誰建設、誰管理的原則,做好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聊城市總工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各級工會正完善「媽媽小屋」的名稱、地址等信息,並將其充實到「齊魯工惠」App聊城站普惠服務平臺「工會一張圖」中,為哺乳期女性出行提供便利。
為了讓「媽媽小屋」發揮更大作用,我市本著一屋多用的原則,充分利用「媽媽小屋」的空間資源,將其作為開展女職工健康知識交流、心理諮詢、親子教育和職工子女託育服務的場所,拓展「媽媽小屋」的服務內涵。「比如企業裡,針對職工子女放學後無人接送及輔導的問題,我們鼓勵利用小屋開設四點半課堂,成立由企業職工和志願者組成的服務隊,為孩子們提供作業輔導、才藝培養、安全指導、心理諮詢等服務,妥善解決企業職工子女放學後無人看護照管的難題,效果很不錯。」聊城市總工會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侯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