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美如斯——訪著名畫家何家英

2020-12-06 遠志說畫

對何家英先生仰慕已久,不僅是因為在拍賣會、畫廊、網絡、雜誌等媒介中常會有關於他的報導,也不僅是因為他的社會職務、地位及其在當下藝術界的影響力,而是我能在他的藝術世界中真切地讀到平和、澄淨以及美!這是心靈上的共鳴,讓我總是沉浸在他所營造的藝術畫面中,去感悟、去遐想。終於能有機會去拜訪先生了,我興奮不已、激動不已,見到他,有著文人的氣質、帶著書卷的氣息,溫和、清雅,他的畫室充滿百合花的香氣,讓我想起「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也許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讓先生歷久迷醇,有一顆真善美之心去做真善美之畫。

丹青 胸懷 運筆自如 聽從內心的召喚

終於能有機會去拜訪先生了,我興奮不已、激動不已,見到他,有著文人的氣質、帶著書卷的氣息,溫和、清雅,他的畫室充滿百合花的香氣,讓我想起「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也許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讓先生歷久迷醇,有一顆真善美之心去做真善美之畫!

《幽窗小記》中語:「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見到先生,我便想起了這句話,他的淡定、清雅,讓我能感受他那與世無爭的博大胸懷,他那達觀自得的恬然心境,他那真英雄、真名士的瀟灑姿態,讓人感覺溫暖、祥和。

這樣的氣質體現在畫面中,自然受到人們的青睞與欣賞,它能帶給人們心靈上所追求的一種質素,一種在現代社會的高速運轉下人們的內心早已缺失的一種質素,填補快節奏生活下人們忙碌之心的空位,給自己一個精神上的寄託,一種對真善美的渴求與欣賞。

正是這樣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看似平淡無奇,這樣反而給了他一個較大的發揮空間,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他執著於自己的藝術追求,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無論是工筆亦或是寫意,無論是繼承亦或是創新,他都能恰到好處地表達,都能運用自如,他每每都是在聽從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呼喚,表達著真善美的理念。

大膽創新 表達人性善美

先生的作品貫通中西,注重對生命體驗的表達,對心靈的卓越表現,對人性的深刻關注,那一筆一墨之間無不流露著真情實感,無不傳達著審美體驗與生活實在。先生重視生活帶給他的靈感,在他看來,藝術一旦脫離生活,儘管會得到喜愛,得到認可,但是並不會長久。

於是先生遵照著生活是藝術美之源泉的原則,通過生活感受,在原有的筆墨技法的基礎上,大膽賦以新的生命。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來表達與生活、與自然、與心靈更接近的東西。

這就要抓住所繪對象的形、神、心,摹寫人物外形,抓住人物形態,了解人物內心,這需要一位畫家的綜合素養,識見高,胸懷廣,功底深,性情真,先生做到了,並且還在努力著,努力表達著人的心性中最真實最深刻的真善美。

但是先生自己卻不滿意,他說自己的作品中對於人物心靈方面的表達還是有些欠缺,也許是先生對自己的要求太嚴格,對藝術的要求太苛刻,總是想要做到盡善盡美。

在面對來自各方的溢美之詞時,先生總是能客觀地對待自己,對待讚美之詞,回過頭依然執著於自己的藝術創作,心無旁騖。

畫如其人 演繹心路歷程

普列漢諾夫認為:「藝術既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但並非抽象地表現,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表現。」亦如先生的藝術訴求,他筆下的少女,純潔、略帶憂鬱,有著天真的遐思和夢想;他筆下的少婦,優雅、恬靜,有著無窮的魅力和韻味;他筆下的村姑,樸素、實在,收穫著滿滿的碩果和希望;每一位畫面裡的主角都演繹著先生的一段心理路程,都是他內心最真切感受的外化。

每一幅畫面都宛若一首流暢溫婉的詩;宛若一支高水流觴之曲。讓閱讀之人在和諧妙境之中感受「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四時花開,真正綻放過的花是永不會凋零的,先生其人其作亦是如此!(文/卜豔)

何家英先生

1957年出生於天津,自幼喜愛畫畫,1977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國畫,198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工筆畫協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工筆畫研究院院長。

相關焦點

  • 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丹青中國》錄製播出中國水墨畫創新者安奇幫
    《丹青中國》意在通過展示中國歷史上的傳世經典畫作,呈現獨樹一幟、魅力無窮的丹青藝術,力邀中國書畫屆名家現場講述與丹青瑰寶的藝術情緣,娓娓道來,層層揭秘,結合當下,品鑑中國丹青藝術,講述中國畫家的故事,探討傳播中國書畫知識。《丹青中國》力求把握時代航向,挖掘歷史淵源,探討書畫藝術,讓廣大觀眾感受中國文化底蘊,愛上中國文化,通過傳達中國傳統文化,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自信。
  • 這個畫家畫的被機器識別為照片
    出名的人物畫家相比較山水、花鳥,要少。 西方油畫相對於我們來說更為開放一點,像是希臘、羅馬的審美,他們關注人體美。哪怕就現在而言,還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人體美。這就是審美觀念的不一致。
  • 閒聊諾獎文學16——他從苦難中抬頭,看到世界美如斯
    在六十多年的創作中,塞弗爾特一共出版了三十九部詩集,主要有《淚城》、《全是愛》、《信鴿》、《裙兜裡的蘋果》、《維納斯之手》、《窮畫家到世間》、《媽媽》、《鑄鐘》、《皮卡迪利的傘》、《避瘟柱》、《身為詩人》等。還有散文集《伊甸園上空的星星》 和回憶錄《世界美如斯》等。
  • 畫家何多苓:我喜歡跟文人交往 與藝術家格格不入
    6月18日到30日,他在廣東美術館舉行以「當代的憂思——士者如斯」的個人油畫展,將他最新的作品給予觀眾分享,展覽展出了何多苓的「兔子系列」、「雜花寫生系列」等近3年的新作。何多苓當年的作品《春風已經甦醒》和羅中立的《父親》一樣,曾轟動一時。
  • 巖彩繪畫者:用古老丹青材料畫畫(圖)
    作為這場巖彩畫展的年輕策展人,黃軼群看重巖彩這種創作材料在兩個年輕女畫家的筆下,所展現出的多種可能性。「展覽取名為萬象,即通過這些畫作看到的多樣世界」。女畫家馮仕恆,專注於巖彩繪畫,順著內心感覺創作,出品了一系列有禪味的和有廣州風味的作品;另一位女畫家洪寶,畫面注重傳統技法,常常以夢幻般的色彩描繪花朵、宮廷美女和鹿等形象,營造一種獨特的浪漫畫境。
  • 校園|世界讀書日——春風美如斯,正是讀書時
    春風美如斯,正是讀書時世界讀書日讀書的回聲 在宇宙邊際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島上書店》從疫情來襲至今,被迫呆在家裡已有將近百來個日子春風美如斯,正是讀書時大把空閒的時光,你,讀書了嗎?有什麼心得和體會嗎?
  • 丹青千載香,聖裔家世長——記書畫藝術界孜孜追求的「苦行者」著名...
    1989年,他畫的歷史題材作品《公車上書》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並獲得銅獎,後由中國美協組織赴香港、日本、法國展出,著名評論家劉曦林先生說,一個不到30歲的年青人,能以深刻的歷史眼光、濃重的家國情懷,表達宏大的歷史題材,難能可貴,前途不可限量。這張畫也奠定了他在中國畫壇的地位,第二年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
  • 臺灣著名畫家張克齊:以工筆呈現靈秀之氣
    臺灣著名畫家張克齊:以工筆呈現靈秀之氣 2014-08-21 22:08:54: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惠州8月21日電 題:臺灣著名畫家張克齊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詩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他做官曾做到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等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他是一個為人正直,性格曠達,才華橫溢的大才子。也正是由於他自身很多優點,常常遭到同朝為官的小人嫉恨而蒙受冤屈。這個《寒食帖》就是蘇東坡內心深處的獨白。
  • 講述約翰·施特勞斯訪美事件
    對於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人們也許並不陌生,但是關於他1872年的訪美事件卻鮮為人知。在這不同尋常的人生斷面裡,施特勞斯和這個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9月18日-21日,國家大劇院全新打造的音樂戲劇《美麗多瑙河——1872約翰·施特勞斯訪美事件》將為您揭曉答案。作為國家大劇院開幕以來嘗試製作的首部音樂戲劇,該劇獨闢蹊徑地選取了施特勞斯這一傳奇性的人生截面,講述了保守、敏感的施特勞斯如何在美國經紀人吉爾摩的極力慫勇與斡旋下,硬著頭皮來到美洲新大陸演出,卻意想不到地如彗星撞地球般造就了一場頗為有趣的文化大碰撞、大交流。
  • 著名畫家劉進全 熊貓系列作品欣賞
    初識鏡泉先生於陋屋,一杯素茶,三尺畫臺,九尺畫布,百幅畫稿,書無雜塵,座無旁人,沉浸在山水中,遊山戲水弄熊貓,怡然稍作寒暄,鏡泉先生爽朗宏亮的聲音便將我們帶入到了他的生活,進而得知,鏡泉先生本名劉進全,1957年出生在灌口(今都江堰),自幼喜好書畫,對書畫獨具悟性,其後得到了著名畫家雷正民、吳休的悉心指導,曾研讀於四川美術學院花鳥研究生班。
  • 勇飛湖北疫區的《白孔雀》——記著名畫家葛彩霞抗疫情懷
    圖為捐往疫區的白孔雀¨ 胡道林已經凌晨兩點多鐘了,在深圳鹽田區藝術館的一間畫室裡,著名畫家葛彩霞將她多日來嘔心創作的花鳥畫《白孔雀》點厾完最後一筆,推開窗戶,迎著南國春夜溫馨的微風,心情沉重地眺望北方,眺望疫情肆虐的華中重鎮武漢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阮勇作品賞析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西安中國畫院院聘畫家、浦江山明美術院特聘畫家、中原書畫院山水畫藝委會主任、中原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文人水墨  詩意表達——阮勇的新文人水墨符號張本平文人畫要求畫家必胸有韜略,腹蓄萬卷書,才能具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真髓。
  • 拈花開慧眼,指掌壓丹青:專訪「一牛」指掌畫傳承畫家
    初見一牛畫師,是在初春四月,寬闊的畫室裡,10米長的畫案顯得微不足道,這是佛山市政提供的官方場地,本地一眾出色畫家的作品,在此展示,畫家們在此交流。傅志偉說,大家都叫我「一牛」,我取這個藝名的本意是要做一位在繪畫領域默默耕耘的老黃牛,沒曾想大家卻誤會要成為「一個牛人」,現在大家都這麼叫一牛,把我的本名忘記了。
  • 馬航MH370幸運者享譽世界的當代山水畫家胥力浦的情懷
    而就在六年前,24名中國著名畫家應邀參加馬來西亞畫展即將乘馬航隨即還有五位畫家一同改籤,因而改寫了這六位畫家的命運…… 當年回來後2014年4月19日在蘇州舉辦《水墨丹青寄情懷一一胥力浦山水畫展 作為這樣一位有情懷、有大愛、有水平的畫家為數不多
  • 著名畫家宋明遠創作的當代巨幅海洋畫《大洋新樂章》
    近期,著名畫家宋明遠創作的當代巨幅海洋畫《大洋新樂章》(2018年作140cm×2160cm)橫空出世在畫壇引起強烈反響。此幅作品與其姐妹篇《絲綢之路從遠古走來》(2015年作70cm×1224cm)、《絲綢之路譜新篇》(2016年作,70cm×910cm)構成了中國畫中獨一無二的中華當代「絲綢之路三部曲」,令中國海洋畫派創始人宋明遠蜚聲畫壇。
  • 水墨之美 · 鼠你最牛|藝術家石金庫
    著名畫家石金庫老師在創作石金庫筆名金石,號北鬥牛人。現為(書國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畫家,榮寶齋畫院畫家,中國教育臺水墨丹青書畫院(執行院長)、國家一級美木師丶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教育臺品牌的力量欄目執行製片人。中國老年美術家協會研究員。
  • 直擊心靈的自然幽野氣象——黃文麗大景花鳥畫之美
    現任遼寧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遼寧省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委員,北京民族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澳大利亞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澳中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族名家書畫院、中國長城書畫院特聘畫家,遼寧省東方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