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匆匆忙忙,匆忙中失去了自己,為的只是不停地向前,不停地自我延伸。為了不斷求新,許多事情在被遺忘。
2. 此刻您若聽到一聲輕輕的嘆息,請莫要理會。那是我在回首遙遠的美好歲月時發出的嘆息。我們當時很幸福,卻渾然不知。
3. 一生中,我們遇到的失望一次又一次,如果心裡不承認,人前又緘口不提,這便叫做生活的樂觀主義。
4. 那些塵土飛揚、煤煙瀰漫、街石縫裡長滿骯髒雜草的死胡同,它們毫無魅力可言,卻也令我傾心。因為在那裡我們度過了多少歡樂的時光,儘管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是幸福。
5. 我常問自己,在懷念的時刻,究竟是我們返回到先人的身邊,還是他們的靈魂又來到了我們身邊呢。因為在那些歲月裡我們無比熱烈地生活著,卻不知道什麼叫做生活。
塞弗爾特 (1901 - 1986年)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是當代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詩人。塞弗爾特於1996年獲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1984年,因展現出"人類不屈不撓的解放形象"而獲諾貝爾文學獎。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出生於布拉格的一個工人家庭,中學沒畢業,就進入社會開始新聞和文藝創作。當時正值捷克獨立戰爭時期,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他投身革命,參加捷克共產黨。
他的詩歌溫情脈脈,對未來充滿嚮往,始終同情人民熱愛人民。後來他受到西方哲學的影響,認為詩歌應該是純粹的詩歌,詩人應退出革命,創作純粹的詩歌。他自己也退了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全是愛》。
1936年,當詩人感受到捷克處在納粹德國的威脅下時,再次激發了熱烈的愛國主義思想。這一時期,他寫下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歌。1945年,捷克獲得解放。塞弗爾特在國家總工會機關報《勞動報》任編輯,成為專業詩人。
五十年代後期起,塞弗爾特以一個藝術家的良知,感受到捷克國內文壇存在「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死水一潭的局面。他帶頭批評當局的文藝政策和個人崇拜,受到公開批判,中斷創作。六十年代中期才重返詩壇。
在六十多年的創作中,塞弗爾特一共出版了三十九部詩集,主要有《淚城》、《全是愛》、《信鴿》、《裙兜裡的蘋果》、《維納斯之手》、《窮畫家到世間》、《媽媽》、《鑄鐘》、《皮卡迪利的傘》、《避瘟柱》、《身為詩人》等。
還有散文集《伊甸園上空的星星》 和回憶錄《世界美如斯》等。他還翻譯過俄國詩人勃洛克和法國詩人阿波利奈爾等人的作品。
1996年獲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198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給他的頒獎詞是:「他的詩富於獨創性、新穎、栩栩如生,表現了人的不屈不撓精神和多才多藝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塞弗爾特的詩歌非常通俗易懂,普通人完全可以讀懂。
同樣,我最喜歡讀的還是詩人的回憶錄《世界美如斯》,包裹著透明的憂傷,如紫羅蘭般微笑著。
《哲學》——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
想想那些睿智的哲學家:
生命不過是一瞬。
然而無論何時只要我們在等待女朋友
生命就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