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背後揭示的苦難人生!

2020-12-07 LSY李子簷

剛剛的諾貝爾獎官網消息:

波蘭作家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獲得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奧地利作家彼德·漢德克(Peter Handke)獲得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

2018、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每一次諾貝爾獎頒發都會在全世界引起大家的注意,在科學界和學術界的影響力更大,相應的領域內就會掀起軒然大波。

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當然,這是對人類優秀傑出人物的高度褒揚和認可;同時,也是為那些前赴後繼的類似的努力的生命種下的一粒「未來可期」。

波蘭作家託卡爾丘克

獲得諾獎的人很明顯會被世界範圍內的大部分人知曉,這是對他們付出的最大的禮物回饋。但沒獲得諾獎的,許許多多類似於他們在各自的道路上努力奮鬥的人們,也是偉大的和值得褒獎的。

波蘭作家託卡爾丘克作品

這偌大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在修行和「越獄」。苦難絕不會因為你是小女孩子小少年而對你助手,也不會因為你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而讓你三分。生活不容易,也證明了生命是一場奇蹟的正確性。

託卡爾丘克作品

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背後是對生活苦難說不與反抗,是旗幟鮮明地對生命偉大力量的讚譽!也向正在經受苦難的人們說明:總有人在苦難中絕處逢生,生命擁有無窮無盡的偉大力量!

奧地利作家彼德·漢德克

所以,不管你現在在哪裡,正在經歷什麼,不管你那裡的天有多黑暗,只要你堅信第二天的黎明一定會到來,你就能夠戰勝所經歷的黑暗和苦難。

彼德·漢德克作品

請勇敢地把自己當成英雄——面對人生實;請儘可能地讓自己堅強和樂觀豁達一些——因為這個世界陰暗面隨時都在跟隨。

2019年10月10日

上海

個人簡介:

李興學,筆名 李詩簷、李子簷,男,漢族。畢業於北華大學。貴州作家網籤約作家、筆若文學網籤約作家,貴州作家網《作家訪談》嘉賓、廣西作家網散文欄目編輯、貴州《畢節作家網》編輯。作品散見江蘇省《大亞集團DARE雜誌》、《貴州文學》、《星星之火文學社》、《廣西作家網》。散文詩集《簷語》將於明年與大家見面。今年七月創辦個人微信公眾號「貓與舊時光」。

相關焦點

  • 苦難人生最好的大學、苦難可以使人快速成長
    遭受著沉重的苦難,但同時,又享受著這些苦難。高爾基說過:「苦難是人生最好的大學。」念過這所大學而且還能挺著胸從這裡走出去的人,畢將會成為生命的強者。他們就像是山頂的樹,狂風來時會低一下頭,剛強而又有韌性苦難會給人很多財富。人可以在苦難中學會堅強和忍耐,性格變得平和而達觀。
  • 心態決定人生:苦難是一種難得的磨鍊,每個人都從中成長
    今天的小虎姐姐說生活要和大家講的是:心態決定人生:苦難是一種難得的磨鍊,每個人都從中成長。人的一生中,會經歷種種磨難。很多時候,這個磨難過去很長時間了,但心裡仍然會記得,但正是因為這些苦難,才構成了我們美麗的人生,成為一筆值得回憶的財富,也正是因為苦難,我們才能不斷的強大和振作。
  • 高慶蕾:不管學術還是人生,苦難是必修課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高慶蕾教授表示苦難是動力的催化劑;苦難是一本啟智的經書;苦難又是一位深沉的哲人;苦難是人生一道永遠開放著絢麗花朵的風景。不經過挫折,怎知道路之坎坷;不經過磨練,怎知意志之堅強;只有在人生道路中與苦難交鋒,才知苦難也是一種財富。人不是戰勝痛苦的強者,便是屈服於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擔子,笑著也是挑,哭著也是挑。再不順的生活,微笑著撐過去了,就是勝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苦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然規律的表現,早在一千多年前,蘇軾就告訴了我們這樣的道理。我們對苦難應該持有的態度是正視和樂觀。
  • 高一作文精選:人生是在苦難中成長的
    高一作文精選:人生是在苦難中成長的 2012-08-16 21:36 來源:新東方網收集整理 作者:
  • 「苦難守恆定律」才是真正人生
    苦難守恆定律 :逆水行舟 知難而上雅瓷汝窯人做事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為了生活,做了很多不喜歡的事;第二種境界:有了資本,只去做那些喜歡的事;第三種境界:為了進步,主動去做不喜歡的事。讓你痛苦的人,往往是你的貴人。
  • 當一個人擁有了成長型思維,苦難對他來說只是人生的一個片段而已
    這就是一個在苦難之中尋找希望的經典人生案例。《我與地壇》中的作者史鐵生先生就是在苦難中活下來的代表人物之一。作者在自己的21歲的時候雙腿被截肢。在雙殘廢的最初幾年,他找不到工作,生活也沒有出路,他一度很頹廢,總是一個人跑去地壇。他在那裡逃避現實,他覺得那裡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
  • 苦難是寶貴的人生財富嗎?任正非:我就是在苦難裡「泡大」的!
    任正非並不喜愛這個說法,他強調這種邏輯存在問題:不是要把苦難作為必修課,如果人們都要經歷苦難,社會追求什麼呢?誰不想尋求快樂和幸福呢?,沒有人會想讓自己尋求磨難和苦楚,便是那些稱頌磨難的人,也不會想要經歷磨難。
  •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讀完頓悟了!
    人生是一個天平,一個託盤叫「人前富貴」,另一個天平叫「人後受罪」,這兩者永遠都是平衡的。直到最近我們終於悟到了答案: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而世間那些真正的高手,都把人生/每一件事/每一個當下,當成一種修行。
  • 讀《平凡的世界》:奮鬥是生活的意義,而苦難是人生的必經
    而原本迷茫的人生,也開始變得清晰。它教會了我人生的意義,也讓我理解了苦難的必要,雖然沒能讓我的人生因此成功,但卻讓我在普通且迷茫的人生中,找尋到了自己的方向。一:人生,認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剛剛到中年,三十還沒出頭的男人。已婚,在自己生活的縣城裡,有房子,有一輛代步的車。婚姻穩定感情和諧,有一個女兒,乖巧可愛。你認為這樣的人生很完美了?
  •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越早知道越好,現在看還來得及!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知道的越早越好,現在看還來得及!有人說,人生存在一條「苦難守恆定律」:人這一輩子,所受的苦難是守恆的,是不可逃避的真相,但也是最好的考驗,你經歷的苦難都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回報你,前提是你通過這種考驗。
  • 苦難是寶貴的人生財富?任正非的深刻體悟:痛苦本身並無收穫!
    永遠不要讚美苦難,歌頌痛苦。 曾有人問任正非,那些比您年輕四十歲的人,沒有您這樣的經歷,沒有您經歷過的苦難,您怎麼看待這一代人? 任正非很不喜歡這個說法,他強調這種邏輯是有問題的: 不是要把苦難作為必修課,如果人們都要經歷苦難,社會追求什麼呢?
  • 索末菲:一生獲81次諾貝爾獎提名卻終生未獲獎的悲情人生
    他的一些學生成為原子時代的著名理論家,如漢斯·貝特、彼特·德拜、沃爾夫岡·泡利和維爾納·海森伯,他們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在納粹上臺後,他被稱為「猶太理論的主要代言人」。索末菲一生獲81次諾貝爾獎提名,但最終未能獲獎。他的曲折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學乃至科學在這個多事之秋的發展歷程的縮影。
  • 人生並非步步都能如意,苦難是一筆財富,《人生》教我們更好地活
    人生就像日曆,只能撕掉迎接明天,任誰都無法停止時間向前移動。人生當然不會一帆風順,也不會一直遭遇挫折。人生很重要,所以要不斷地學習,怎樣過好人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的途徑,那就是看書,看對自己人生有用的書,那麼路遙的《人生》不能錯過。
  • 苦難,到底是人生的屈辱還是財富?看完這個故事,或許你就明白了
    苦難,到底是人生的屈辱還是財富?我們認為,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因為吃過黃連的苦,才知甘草的甜,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知道什麼叫幸福 ,大凡成功的人都明白,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個道理。所謂「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多少人後悔自己知道的太晚!
    原標題: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多少人後悔自己知道的太晚! ■ 編輯 | 內參君 | CEO商業內參(CEO-888888) 01 很多年前《藝術人生》裡有一期採訪了我最喜歡的奶茶劉若英。 02 在這個世界上 存在著一個「苦難守恆定律」: 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徵 每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恆定的 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 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
  • 愛因斯坦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
    從此,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呼聲日益增高——大家都認為他應該因為相對論獲獎。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愛因斯坦應該獲獎的。大佬可以提名愛因斯坦獲獎,大佬也可以激烈反對他獲獎。其中就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站出來提出了尖銳的反對——菲利普·萊納德(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和約翰尼斯·斯塔克(19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在苦難中成長蛻變
    生命是大自然的饋贈,是一個奇蹟,世間有生命的萬物,都在努力拼搏活出自己的精彩;苦難是生命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風景,是人生的一場修行,只有經的住生活的磨難與困苦,才能攀登人生旅程的巔峰,到達理想的彼岸。世間有生命的萬物無不在苦難中修行、再造,適應瞬息萬變的狀況,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這句千古絕唱的詩,道出了世間萬物戰勝苦難,超越自我,完美蛻變的真諦;也啟迪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曲折,不要逃避,接受苦難,才有可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經得住困苦,忍得住磨難,才有可能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藍圖。
  • 「苦難守恆定律」和「命運平衡法則」!
    但是在各種不公平的背後總有一個無形的手在做調節它每給你關上一扇門就給你打開另一扇門;比如,上帝造萬物的邏輯是這樣設置的:貓很喜歡吃魚,卻永遠下不了水於是,求而不得,成了人生基的本狀態。這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我們不知道自己在欣賞別人的時候恰恰也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
  • 路遙短短42年的人生,嘗盡人間苦難,留下《平凡的世界》影響數人
    這些經歷與苦難雖然讓路遙非常的痛苦,但是這也為路遙以後的的創作提供了更多的靈感。後來經過一番折騰路遙終於上了大學,但是他的苦難並沒有因為大學的開始而結束,他還是過著清苦的生活。在大學裡,路遙永遠是一身灰色的衣服,吃的也永遠都是發糕配著開水衝菜湯。
  • 得了諾貝爾獎後的人生
    得了諾貝爾獎後的人生每年九月間,約三千名全世界最頂尖的專家學者會收到諾貝爾委員會寄出的信函,邀請他們提名隔年的諾貝爾獎人選。許多諾貝爾獎得主接受訪談時,都會提到得獎之後的生活與之前會完全不同。諾貝爾獎是學界同儕對於得獎者的貢獻所能夠給予的最大肯定。得獎者除了會收到相當可觀的一筆獎金之外,還會開始收到突然之間瘋狂湧入的訪談邀約和不同類型的工作和研究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