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要穿衣服。
當然,遠古的時候,你可能穿的是樹葉子之類的……
每個人對衣服的選擇是不同的,有的喜歡顏色鮮豔的,有的喜歡樸素簡單的;有的喜歡前衛時尚的,有的喜歡樸素簡單的;有的喜歡明星同款的,有的喜歡樸素簡單的……
好了,樸素簡單是本人的喜好,因此多說幾遍……
反正,大家尤其是女孩子們總會在衣著的挑選上花上大把的時間精力。
可是這樣的時間花費到底值不值呢?
因為,我總會想起一個與之相關的成語,叫做「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這個詞大多數時候都被用做貶義,來說明某些人僅憑著一個人的衣著長相來判斷這個人本身。
傳說中,孔子有兩個弟子,一個長得很醜,也不會什麼穿著打扮,另一個則不僅穿的光鮮亮麗還能言善辯。
第一個長得醜的弟子後來離開了孔子,因為孔子對他一直很冷淡的愛搭不理,可是人家自己繼續努力學習,後來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第二個長得好看的弟子後來卻沒有什麼成績,只會嘴上說的好聽卻沒有什麼實際的真功夫,被孔子批評表裡不一。
所以, 後來孔子自己檢討自己,說:「看來以貌取人是不對的,僅憑長相和言語來判斷一個人是不準確的。」
這個小故事也是「以貌取人」這個成語的出處之一。
所以,今天我們在用這個成語的時候,都是說「以貌取人」是不對的,要看一個人的真實本領,要看一個人的實際能力才對。
如果,你走在街上看到一個蓬頭垢面的人,穿著也不修邊幅,你會有什麼感覺?
你是不是會想到這個成語,認為我們不應該僅憑他的相貌和穿著就去貶低他,也許他是個深藏不露的高人呢?
也許,這是一位醉心於某種研究而忽略了自己打扮的科學家?
打醬油撞電線桿兒的陳景潤?
你也許會想,就是看到坐在街角乞討的髒兮兮的乞丐也不應該「以貌取人」,也許那也是某位落魄了的高人?
比如現在的網紅「流浪大師」?
如果你真的這樣想,如果你真的僅僅憑著小學的學習來理解這個成語,那麼恭喜你,以上全錯!
因為,學校裡教的東西沒多少是有用的。
「以貌取人」這個成語,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客觀的分析渠道,並不是一種結論。
如果作為結論的話至少應該還有下半句才對,比如「以貌取人,自取其辱。」
比如還有一個常見的成語叫做「勝之不武」,我們經常用來比喻類似「以大欺小」的情景。如果你是一個大學教授,你要去和小學生比賽,你就會說「勝之不武」,你自然也不會去參加這種比賽。
但是,其實很少有人會告訴你,這個成語還有下半句——「弗勝為笑」。
「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這是出自《左傳》之中的成語,意思是城池雖小但很堅固,那麼我攻打下來沒什麼大功勞,打不下來卻要被人家恥笑。言外之意就是這樣的事情還是少做為妙。
那麼,你作為大學教授去和小學生比賽,你贏了他沒人覺得新鮮,你萬一輸了就會遭到大家的恥笑。
這樣的事情你還要去做嗎?
當然,說這些還是為了我們開頭這個「以貌取人」的成語,其實並沒有隱含太多的意思。
「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外貌衣著,對這個人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這才是這個成語應有的內涵。
這其實也是我們做決策的一個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的基礎。
在我們沒有任何進一步的事實基礎之前,作為長相、外貌、衣著、言談舉止這種屬於「第一印象」的可接觸信息是我們唯一可以作為初步判斷的依據。
你說一個人是科學家,你總要知道他的工作單位或者他的科研成果才能做出判斷吧?
但當你沒有這些確鑿的事實之前,怎麼辦呢?
你只能說,這個男人衣著得體、面容整潔,至少他對自己的外表很重視,他的工作需要他的形象支持,至少是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應該不是動物園的飼養員……
你只能,這個女人妝容精緻、衣著大方,面帶微笑、自信開朗,她應該是那種容易接觸的女性,受過一定的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不低,應該不是動物的飼養員……
好了,總是想起那個在動物園當過飼養員的「孫胖子」,在動物園餵大象,餵了5年大象,大象倒是瘦了……
於是,你通過一個人的外貌得出了一個初步的判斷,那麼接下來如果你需要有求於人,比如你需要借個電話。
在一群人中,你會選誰呢?
很有可能你就會選上邊那一對男女,差一點多帶個字出來……
俊男美女是你的首選,難得你守著看著舒服的人不選,非要去找動物園飼養員嗎?
所以說,「以貌取人」其實是一種做決策的依據選擇。
我們應該通過一個人的「貌」來對他進行一個初步的判斷,為我們之後進一步的獲取信息或者進一步的溝通交流做選擇。
是不是有點福爾摩斯的意思?
福爾摩斯最著名的本領就是對一個人細緻的觀察,從頭到尾、從上到下,一絲一毫的細節都不會放過,這本身也是他鍛鍊自己的一個過程。
那麼,反過來說,我們每一個人也應該花些時間在「外貌」上,因為這不但是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也代表了你對他人的尊敬。
你尊敬他人、尊敬這個社會。
你以為別人喜歡一出門就被一個醜八怪嚇到嗎?
即使你長的醜,但如果你衣著得體、面帶微笑、舉止文雅,我想你一定也會受到歡迎的。
所以,一個人的衣著潛在的替他告訴別人,他大致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的所以,著重是我們面對世界時最簡潔的語言之一。
明白了嗎?
你的衣著就是在和這個世界、和他人進行交流溝通。
比如,衣著相近的人更可能同在某一相似領域,更可能有共同語言。
此外,你千萬不要以為得體的衣著選擇、成功的服裝搭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為了能夠更加美好的表達自己,你可能需要更多的相關知識才行。如果你沒有一個聰明的頭腦和積極自信的內心世界,你又怎能擁有一個完美無缺的美麗外表?
比如美妝知識,比如健身知識,比如服裝知識。
所以,再反過來想,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一個看著很養眼的帥哥美女,那麼他們至少在這些方面都會勝過你。
無論表面風光與否,背後的辛勤其實都是一樣的,讓別人賞心悅目也是一種出眾的能力。
所以的所以,文章開頭的那兩個孔門弟子其實就是我們學校教給我們的兩個大坑:
長的醜的弟子,如果他在學識上早就表現出了未來的潛力,難道孔子那麼多年的育人經驗會不搭理他嗎?
長的帥的弟子,反過來想,如果他真的並沒有什麼太高的學識,那麼他還可以憑著自己的言談舉止與一表人材獲得一些別人得不到的機會。比如,留在孔子門下。
對嗎?
學校是大坑。
最終的所以,「以貌取人」沒有對錯,而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告訴我們如何與世界溝通,如何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