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了解7個成語典故,聽聽成語背後的故事,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2020-12-06 三樂大掌柜

咱們說到第一個成語,兩個均為錯別字。好像是飢餓,又好像是渴了。對水和食物的渴求,是與生俱來的。從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類,到現在坐在咖啡館裡喝咖啡玩電腦的現代人,本質上並無不同。

前些天作者發了很多的數學視頻,有的朋友在底下留言,說一些奇怪的話,學數學有什麼用?這對買菜有幫助嗎?買菜不需要用到公式啊?作者想說,我們和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類有一個不同點,那就是文化。文化,是吃飽了才能做的事情。這個世界上不乏僅僅只是在生存的人,他們從一出生,到結婚生子,無非是在生存。而社會的發展,並不是靠這群人推動的,是少數人推動的,是那些在大學裡,在科研機構,在案首寫作的人完成的。他們讓我們的科技和文化不斷的發展著。

第二個成語是大著肚子結婚。一個的大肚子是因為胖,一個的大肚子是因為有了寶寶。有了寶寶就結婚,這是哪個成語呢?前兩日,作者的一位朋友說起她的小侄女,19歲便結婚了,為何呢,有了寶寶了。在此,作者想說,女性如果要變得獨立,讓自己的學習年齡延長,那就只有讀書。在我們的輿論氛圍中,如果不讀書,便很早就結婚了。過早的結婚,將讓女性徹底地和這個社會脫離。如果是在學校裡讀書,那麼,無論從婚配的對象還是未來孩子的教育上,都有莫大的好處。開玩笑的說一句,在高中,是高中的同學,在大學,是大學的同學,研究生是研究生的同學,博士,是博士的同學。隨著學歷的提高,雖然你所能接觸到的人會越來越少,但是質量卻越來越高。很多人都會諷刺學歷高的女性,這其實是社會的一種病態心理而已。

第三個成語比較難猜,直接給大家說一下答案,叫做亙古不變。第一個字讀gen,去聲。只有亙古沒有發生變化。亙的意思是從綿延,所以恆心的恆字,右邊就是個亙。哪裡有什麼東西是亙古不變的?唯有變化才是亙古不變的。這讓我們想起一個話題,愛護環境,保護地球。其實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地球用不著保護。地球無論變成什麼樣子,都是地球,即使沒有了人類,地球還是正常在轉。我們說塑料幾百年都不會分解,沒關係,地球用一億年來分解。對地球來說,一億年也是彈指一揮間。正確的說法是,愛護環境,保護人類。

第四張圖,有一個古字,然後顏色和紋飾,看起來也像是古代的東西。我們現在經常去逛旅遊景點,看到一些古色古香的東西。可是,有些旅遊開發的,認為不夠靚麗,要改變這種色調,加個燈,塗層油漆什麼的,反倒是失去了真正的韻味。這裡最值得玩味的就是西安的所謂什麼旅遊開發,喪失了西安的古的靈魂。

第五張圖,流字顛倒了,上字在上。形容迎著艱難而上。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自身何嘗不是如此。作者早前和學生說,如果一個人眼睛有問題了,視網膜還好著,期待移植,那麼,醫生一定會定期讓這個人去看看光什麼的,防止視網膜萎縮。為何視網膜會萎縮,因為沒有光的刺激,身體會認為,這個視網膜沒用處,慢慢地就退化了。動植物都有一個特點,叫做用進廢退,唯有使用,才能存在,不使用,不存在。長期做與腦力無關的事情,大腦的機能就會衰退,變笨,是真實存在的。

第六張圖片,意思明了,作者就不提示了。

最後一張圖,答案是一應俱全。添加一個一,就成了一個全字。

好了,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比較難一點的看圖猜成語,作者已經給出了答案,其他的就留給各位來猜一猜了。希望大家將自己猜測的結果寫出來。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和收藏。

相關焦點

  • 蜘蛛小墨丨孩子學習成語的5大好處,你知道幾個?
    成語故事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它蘊含了語言之美、傳統智慧、歷史典故,經過千年的沉澱,具有極高的智慧與內涵。它雖寥寥數字,但意義無窮。下面,小墨為各位家長整理了學習成語的5大好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成語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成語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與文化底蘊。它們簡單有趣,通常四個字就能表達出完整的意思。這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促使他們探索成語背後的故事。
  • 小學生出口成章,原來不光是學了古詩詞,還靠這些書學習了成語
    這個時候,有的語文老師會嚴厲指出,這些詞不用這麼用,全部刪掉,只保留一個詞。我不反對這樣的教學方法,但是我的語文課,是允許孩子拽詞的,只有先學會拽詞,建立學習語文的信心,才能通過一次次使用詞語的練習中,體會到最佳的形容詞彙。不過,想讓小學生達到出口成章的語文能力,除了保持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注意積累文學常識,多看古詩詞,還可以多學習成語。
  • PHenomenon 現象|李山川:美文成字,佳詞成語
    拋去原本對語文學習枯燥無味的印象,讓同學們能夠通過聆聽漢字背後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跟隨李老師走進中國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的魅力世界,理解漢字真正的含義,激發對中華文化的學習興趣及熱情。
  • 小學語文常考:150個成語解析+造句,家有小學生,值得備一份!
    小學語文常考:150個成語解析+造句,家有小學生,值得備一份!幫助孩子掌握好!中華文化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僅文言文、古詩詞璀璨奪目,成語這一語言藝術更是讓各方心悅誠服,領略中國文字的魅力。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
  • 小學語文:150個成語+解釋+造句,給孩子抄一份,下筆作文如有神
    語文是一門十分注重基礎的學科,小學階段尤其如此,而生字生詞的積累可以說是孩子入門語文的最基礎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詞語積累的足夠多,不僅方便孩子年級上升後新知識的快速吸收,對三年級之後開始寫作文也有極大的優勢,畢竟小學作文,最主要的就是考察孩子句子通不通順,以及會不會用詞。
  • 部編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練習,成語構詞方式是學習難點
    在短暫的幾篇課文預習之後,三年級語文上冊迎來了第一個學習的難點,語文園地一的學習。首先是交流平臺。這類的佳句我們抱著欣賞、理解、背誦的態度去學習,對於小學生來說,這些句子既新鮮有趣,又感到陌生難懂。詞句段的運用是一個學習的難點。首先是成語,在語文園地一,學習的成語都是和人的身體器官有關係的。詳細的分為兩類。我們先看第一個成語,來熟悉一下成語的構詞方式。搖頭晃腦,「搖」和「晃」都是動詞,「頭」和「腦」都是人的身體部位。這樣的方式可以組成許多成語,例如披頭散髮,張牙舞爪,擠眉弄眼。
  • 小學語文100個成語彙總及釋義,請收藏
    1.看視頻,學成語看成語視頻,因為一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少,看成語故事或成語詞典是不行不通的。以畫面和視頻,刺激感官,學生很容易,記住住主要內容。2.講故事,學成語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喜歡聽家長講故事。家長可以在孩子睡前,講1~2個成語故事。如果不會脫口講故事,可以結合故事讀物講故事。故事的內容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這樣更能讓學生記住主要內容。如果能結合身邊的事例,運用成語,可以讓一年級的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目的。
  • 磁力片與成語啟蒙|第5集:守株待兔
    成語啟蒙,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少家長反饋,單一的故事總是提不起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時常出現講完就忘記的情況。為此,小E老師特地整理了一批磁力片成語啟蒙造型,一起來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誰呢?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成語典故從前,有一個宋國人,他有一塊肥沃的田地。
  • ...阿貓阿狗居然都是成語?杭州語文老師:成語還有這些「坑」要繞開
    以下這份參考練習,整理了初中階段常會考到的154個易錯成語,想進一步了解的同學們可以詳細閱讀下↓常考四字詞語分類梳理及訓練(詳情請戳:這些成語你是不是也時常用錯?初中易錯成語分類梳理&小練習,請收好!)話說回來,趙老師為啥這麼關注易錯成語?「一來中考常會考到,想幫同學們做個系統性的梳理。二來常在他們作文中讀到誤用成語的病句,不吐不快。」她說。
  • 這70個成語及其相關人物,學生都要了解
    我們對歷史人物的了解有多少又需要有多少?語文它和其他科目唯一的不同就是,語文是一個延展性很長的學科,通過一小個成語,一小段詩句,就可以延伸出背後很多很多的背景和文化。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可能也會提到一部分,對於這部分內容,一般來說學生都會記得比較清楚,因為背後是有故事的,但是這樣的故事,由於是上課時間,老師一般都不會長篇大論地講,所以,很多語文知識背後的故事,其實學生是不知道,學生知道得也是不全面的。
  • 成語故事-一丘之貉
    成語解釋成語一丘之貉
  • 家長最容易讀錯的4個成語,第1個太「刁鑽」,第3個已深入人心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妞妞是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平常學習成績非常棒,尤其是語文。除了課本上的內容,她還大量閱讀課外書,因此詞彙量比同齡孩子高出許多,甚至連一些難度較高的成語也掌握得十分紮實。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成語故事:富弼「詬如不聞」
    小時候的富弼,不僅努力上進、學習優秀、滿腹才華,還是個寬宏大量、心胸開闊、富有涵養的好少年。有一次,一個小肚雞腸(反義詞)的人,十分嫉妒他人才學,在路上偶然看到富弼後,馬上不分青紅皂白地辱罵他,但富弼好像沒聽見一般,仍然走自己的路。旁邊有人都聽不下去了,就主動跟富弼說有人在罵他。富弼說,他沒有惹那個人,那個人為什麼要罵他呢?一定是聽錯了。
  • 成語「牛溲馬勃」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和一個歷史典故有關,長見識
    中國漢語博大精深,語言是我們思想交流的工具,而成語是我們離不開的精彩詞句。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我們說話時成語出口成章,成語已經印在了我們的大腦中。儘管我們對常用的成語很熟悉,但它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很多成語的出處不甚了解,當然就有經常用錯成語的尷尬情況。
  • 《武帝紀》中的7個成語典故,你了解幾個呢?
    其實今人常用的成語,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有的來源於歷史典故,要麼約定俗成,要麼有教育意義。來看《三國志》中的典故吧,這次是《武帝紀》,主角是曹操,字孟德。曹操面對這種現象也沒有手軟,他管轄的濟南郡一共就十幾個縣,他足足罷免了8個縣令,下級官員涉及的就更多了。《魏書》也記載,這些長吏本來和當地豪族合作很愉快,直到曹操到來,任免命令一下達,他們就收拾鋪蓋卷跑到別的郡去了,曹操也還了一郡清平。
  • 語文老師整理:中小學生常見成語填空,看看這100題你填對多少?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資深語文老師整理的常見成語填空,總結了100例中小學生常見的成語,大家不妨來試試能填對多少,測測中小學生的成語積累量,對語文學習很有幫助。成語的學習是語文學習中必備的知識點,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都需要掌握,不僅在基礎知識中是一個考察點,對閱讀和寫作也很重要,有一定的成語積累量,有利於孩子提高語文素養,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自己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靈活引用。
  • 這個成語你經常用,但你卻不了解它的背後故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也是源遠流長的一種文化經典。我們都知道古人說話是文言文,簡短精煉,往往會將一句話表達為一個成語,短短的字詞間濃縮了諸多意義。如果我們在理解時望文生義,曲解了成語含義,甚至在運用時出現錯誤,就會鬧出不少笑話和誤解。那麼,有一個成語,我們經常用它,不知道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故事呢?
  • 試題資料]:小升初語文成語複習資料
    石家莊奧數網:2015石家莊小升初學校招生進入尾聲,暑假來臨,對於2015年小升初的孩子來說,這個暑假的備考工作還是比較重要的,來看看家長的分享:試題資料——小升初語文成語複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