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2020-12-10 老沙侃文化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就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牛郎織女

1.牛郎織女:牛郎織女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神話故事,它的流傳早於七夕節的形成。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有現存文字記載的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地域分野最早見於漢代史籍《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今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粵分也。」今天我們用「牛郎織女」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精衛填海

2.精衛填海:出自《山海經北山經》,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今天常用它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八仙過海

3.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事。

開天闢地

4.開天闢地:這個成語來源於徐整《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這說的就是古時候流傳著的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後常用來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5.天衣無縫:出自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今指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女媧補天

6.女媧補天: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創世女神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 ,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今天人們用這個典故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鬥爭精神。

火眼金睛

7.火眼金睛: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

8.夸父逐日: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夸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準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澤)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夸父山。後來人們用「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嫦娥奔月

9.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一說偷吃),飛到了月宮的故事。「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

10.百鳥朝鳳: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於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成語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武帝紀》中的7個成語典故,你了解幾個呢?
    其實今人常用的成語,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有的來源於歷史典故,要麼約定俗成,要麼有教育意義。來看《三國志》中的典故吧,這次是《武帝紀》,主角是曹操,字孟德。這是曹操擔任濟南相時期,職場風氣不太好,有很明顯的官商勾結現象,所以「髒汙狼藉」這個詞也被用來形容貪汙受賄,名聲敗壞。這是「聲名狼藉」與「貪汙受賄」的合成版本。曹操面對這種現象也沒有手軟,他管轄的濟南郡一共就十幾個縣,他足足罷免了8個縣令,下級官員涉及的就更多了。
  • 中國古代傳統的世界觀,天地有多高多厚?
    這裡邊有個成語,就是天高地厚,一般形容天地的廣闊和厚重,人只有了解到這點,才會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和無知。天高地厚這個成語,也指恩德極其深厚,或者比喻事情的艱巨或複雜,但現實生活中,一般都是反著用,用於貶義,比如說某某不知天高地厚,形容一個人無知、自大,不明事理。不知天高地厚,貌似老人經常這樣評價年輕人。
  • 成語典故:白龍魚服
    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 ,記有這樣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有一條白龍,變作一條魚,到人間來玩兒。他在清清的河水裡,遊來遊去,很覺有趣。忽然,漁人豫且走來,看見這條魚倒不小,就一箭射了過去。白龍傷了一隻眼睛,負痛而逃。他很生氣,就去向天帝告,要求懲治豫且傷害神龍的大罪。
  • 湖北成語知多少?省內這個地方就孕育出155個成語
    近日,《成語湖北》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2月17日,該書主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湖北分公司總經理任永信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專訪時說:「文化的傳播需要不斷創新形式、豐富載體,講好湖北故事,傳承湖北精神,彰顯湖北文化的時代魅力,讓保護、傳承、和弘揚湖北文化成為大眾共識、全民行動。這也是我們編撰《成語湖北》這本書的初衷。」
  • 成語典故中的長度單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伸展手指就知道寸的長度,伸展手就知道尺的長度,伸展雙臂就知道尋的長度。這裡談到的「尺」、「寸」、「尋」都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在我國曆朝歷代的長度單位不盡統一,甚至有的朝代,如春秋戰國時期還比較混亂。長度單位歸納起來主要有:絲、秒、纖、微、忽、毫、發、程、釐、分、寸、咫、尺、步、丈、引、仞、尋、常、墨、舍等,不過這些單位並不同時存在。
  •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十道選擇題,五百多年歷史你能了解多少?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跨度五百多年,不僅是諸侯爭霸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和思想文化璀璨的時代;其它不說,後世的不少成語都和這一時期息息相關,今天就以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出十道選擇題,看看你對那段五百多年歷史能了解多少?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文 | 歷史九點半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漢語獨有的表達方式,博大精深。它一般由4個字組成,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大都有一個故事或典故,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千百年來影響深遠。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 成語「牛溲馬勃」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和一個歷史典故有關,長見識
    中國漢語博大精深,語言是我們思想交流的工具,而成語是我們離不開的精彩詞句。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我們說話時成語出口成章,成語已經印在了我們的大腦中。儘管我們對常用的成語很熟悉,但它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很多成語的出處不甚了解,當然就有經常用錯成語的尷尬情況。
  • 少兒古裝電視劇《中國成語故事》來天洲教育集團溫州校區招募
    溫州網訊 (記者 徐起)10月23日下午,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出品的少兒古裝千集益智電視劇《中國成語故事》在天洲教育集團舉行籤約授牌儀式。  成語故事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凌紅表示,《中國成語故事》是將成語典故以故事的形式,通過古代的歷史場景和故事由來,藉助小演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表演展現出來。「以少年兒童扮演劇中角色,還原演繹歷史故事的形式,使少年兒童更易思考和切身感悟中華文化之美。」凌紅說道。
  • 中國神話故事與民間傳說,很齊又很好玩的版本
    大家一直都想找適合孩子看的中國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我終於找到了一套非常好的這類書。
  • 這個成語你經常用,但你卻不了解它的背後故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也是源遠流長的一種文化經典。我們都知道古人說話是文言文,簡短精煉,往往會將一句話表達為一個成語,短短的字詞間濃縮了諸多意義。如果我們在理解時望文生義,曲解了成語含義,甚至在運用時出現錯誤,就會鬧出不少笑話和誤解。那麼,有一個成語,我們經常用它,不知道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故事呢?
  • 中國成語之都:上千條成語與這有關,中國一座被遺忘的古都
    單單從咱們國家的歷史上來看,河北絕對算得上是個臥虎藏龍的省份。這裡有著數座在歷史上極盡輝煌的城市,也有著不少文化上影響力、傳承非常深遠的城市,例如之前筆者寫過的普通話採集地承德,也例如咱們今天要來了解的這座公認的中國成語之都——邯鄲。
  •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神話傳說篇
    戚建莊編著《成語河南》之神話傳說篇盤古開天盤古開天 盤古是自然大道的化身,神話傳說中開天闢地的神。意指人類開始有了歷史。亦作開天闢地。簡單地講這個故事就是:遠古時代,天上有空缺,不能完全覆蓋大地。人頭蛇身的女神女媧煉五色石,把天補合。《紅樓夢》第一回中有一句:「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女媧補天」的動畫片更是把這一神話故事描寫得惟妙惟肖、細膩動人。伏羲和女媧有中國的亞當、夏娃之譽,是神話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創造者。
  • 成語典故:紅拂綠綺
    紅拂女 網絡圖「紅拂綠綺」這一成語中的「紅拂」「綠綺」都有一段美麗動人的故事。「紅拂」是一位女子的名字。隋唐的時候,有一位淪落風塵但卻出淤泥而不染的奇女子,本姓張,原名張出塵(一說張初塵)。後來,司馬相如以「綠綺」琴挑卓文君的典故廣為流傳,成為我國古代愛情故事的經典。「紅拂綠綺」這一成語,就是指能於流俗中識名士,敢於追求自己幸福的古代奇女子。卓文君深夜逃出家門與司馬相如私奔,使卓王孫大怒,聲稱女兒違反禮教。但卻不忍心傷害她。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成婚,卓王孫連一個銅板也不給女兒。
  • 巴蛇吞象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一蛇吞象,反義詞有:知足常樂,巴蛇吞象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巴蛇吞象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巴蛇吞象(bā shé tūn xiàng)成語釋義: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
  • 天衣無縫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出自:五代·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謂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近義詞有:十全十美、白玉無瑕、滴水不漏、無隙可乘、無懈可擊、渾然一體、完美無缺,反義詞有:漏洞百出、八花九裂、千瘡百孔、自相矛盾、破綻百出,天衣無縫是褒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褒義。天衣無縫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天衣無縫(tiān yī wú fèng)最描述:最周密的事物成語釋義: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 三個成語,三個故事,看透人情冷暖
    除了我們最親近的親人愛人,和真正能夠引為知己的朋友之外,這世上的世故人情,實際上都逃不過人情冷暖這四個字。實際上,中國古人對這一點也有著很深刻的認知,各種文學典籍,哲學道理中也將這一點說得十分透徹。今天看花就以三個成語,三個故事,帶著大家,一起看透人情冷暖,看一看我們在日常與人相處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怪獸,盤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二個神獸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怪獸,盤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二個神獸第一位就是傳說中的舉父,相傳舉父是崇吾山當中的一種令人畏懼的神獸,相傳它善於投擲所以老虎和豹子等野獸都害怕它。它也經常有撫摸自己頭的習慣,能舉起很大的石頭擲人。
  • 這些英語單詞來自於神話典故或歷史人物
    最近有小夥伴問機農說機農我發現有些英語單詞用你的輔音字母和詞根表含義的這一套方法完全解釋不通啊?比如單詞單詞academy學院,學會。詞根是啥?cad嗎?表示抓的含義?這些英語單詞或詞根來自於非常經典的古希臘或古羅馬的神話故事。遙遠的古代,人類文明還處於萌芽時期,人們對科學的認知還沒有到達現在的高度,很多性自然現象無法用科學解釋,神自然成為了人們面對猜不透的現象的唯一解釋,所以民間流傳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