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你經常用,但你卻不了解它的背後故事

2020-12-06 雨落心怡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也是源遠流長的一種文化經典。我們都知道古人說話是文言文,簡短精煉,往往會將一句話表達為一個成語,短短的字詞間濃縮了諸多意義。

如果我們在理解時望文生義,曲解了成語含義,甚至在運用時出現錯誤,就會鬧出不少笑話和誤解。那麼,有一個成語,我們經常用它,不知道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故事呢?

故事還得從一位唐代詩人劉禹錫說起,這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便出自他手,還有《竹枝詞》、《楊柳枝詞》等也是他的佳作。

劉禹錫的詩作記述寫實,針砭時弊,他是才華橫溢的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

往有有才氣的人也不乏真性情。劉禹錫中了進士後在京擔任監察御史,但是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得罪了不少朝中之人,因此經常遭人排擠,被貶為蘇州刺史。

在擔任蘇州刺史期間,有一位李大人傾慕劉禹錫的才華,便邀請他來家飲酒,還拉來了幾位歌姬跳舞助興。劉禹錫詩興大發,寫了這樣一首詩《贈李司空妓》:

「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司空見慣」便由此而來,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成語典故。

司空見慣,意思是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司空是古代的官職名稱,主管建設,相當於後世的工部尚書,後來轉變為監察官,相當於現在檢察院的總檢察長。

而我們前面所說的李紳,他就是官任司空。說起李紳,他的詩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也憑藉《憫農二首》被大家讚賞為「憫農詩人」。

李紳,出身湖州的官宦世家,年幼喪父,從小隨母顛沛流離,因此他非常理解底層百姓的苦難和辛酸,哀民生之多艱。可是人的命運就是這麼不可捉摸。

李紳功成名就之後,生活奢華鋪張,他的家中歌女成團,據說他吃雞隻吃雞舌,家中做一頓飯,僅僅一盤燒雞舌,可想而知費肉無數。李紳為官酷暴,苛政之下,百姓苦不堪言,紛紛外逃。

從劉禹錫的詩句來看,「司空見慣」就是指李紳李司空對於這樣的事,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與司空見慣相近的詞語有:不足為奇、見怪不怪、不以為奇等,他們同樣也有出處。

不足為奇,釋義: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現象等很平常。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八回:「吳用見說;大笑道:『不足為奇!』」翻譯:吳用見到了,大笑著說:「不值得奇怪!」

見怪不怪,釋義:看到奇異的事物,鎮定自若,不大驚內小怪。出處:宋·洪邁《夷堅三志·己·姜七家豬》:「見怪不怪;其怪自壞!」翻譯:見到了奇怪的東西不大驚小怪,那麼奇怪的東西自己就會顯露。

不以為奇,釋義:並不覺得奇怪。表示這是見慣了的。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三屬回:「而且老太太時常提問案件,大家亦都見慣,不以為奇。」

雖然我們已經明白了這個成語典故,但有時候難免會用錯。如果是尋常的自然發生的事情,就不能引用,比如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這樣便不能說司空見慣。

但有些事發偶然卻又常常可能發生或見到的,這時候使用就比較恰當。比如:大街上的車輛比往日少多了,平常司空見慣的堵車現象今日蹤影全無。

在這個成語典故中,我們看到了非常明顯的兩個人物對比,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同時也有了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思考。

李紳,體恤民間疾苦卻最終向權力屈服,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丟失了為官初心。

劉禹錫,被朝廷流放到巴山楚水悽涼地卻笑看人生,高歌時代強音,活出了豪氣,活出了錚錚鐵骨。

因此,不管我們人生處在順境或是逆境,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不要丟失自己的志向,人生要有豪氣與志氣,這樣才能成就真正的格局。

(全文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雨落心怡

相關焦點

  • 這些稀奇古怪的成語,英文說法你一定不知道
    說起成語,大家都很熟悉,基本都是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已經形成了固定格式。你把成語說出來,大家都能知道它的出處和典故,並且還覺得你引經據典,有文化有內涵。凡是成語,皆有出處。「蛤蟆夜哭」也不例外,它出自相傳是蘇軾編撰的《艾子雜說》。這裡面收錄的都是一些借古諷今的小故事,就相當於文化人版的《笑林廣記》。蛤蟆夜哭的故事是說有一天艾子出海,無意間聽見了鼉(tuó,也就是揚子鱷)跟蛤蟆的一場對話——鼉說:「昨天龍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斬首。我尾巴那麼老長,哭也就哭了,可你又哭個什麼勁?」
  • 2021江蘇省考解題技巧:類比推理背後的成語小故事
    ,還以為它在考查成語的意思,但實際上,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並非如此。它其實想考察我們的,是每一個成語背後的小故事所涉及到的主人公。題幹當中,破釜沉舟指的是項羽率軍隊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乾糧,然後傳下命令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以此方式表示他有進無退、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所以,項羽是破釜沉舟故事的主人公。
  • 你只知道一鼓作氣的曹穢?這70個成語及其相關人物,學生都要了解
    我們對歷史人物的了解有多少又需要有多少?語文它和其他科目唯一的不同就是,語文是一個延展性很長的學科,通過一小個成語,一小段詩句,就可以延伸出背後很多很多的背景和文化。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可能也會提到一部分,對於這部分內容,一般來說學生都會記得比較清楚,因為背後是有故事的,但是這樣的故事,由於是上課時間,老師一般都不會長篇大論地講,所以,很多語文知識背後的故事,其實學生是不知道,學生知道得也是不全面的。
  •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十道選擇題,五百多年歷史你能了解多少?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跨度五百多年,不僅是諸侯爭霸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和思想文化璀璨的時代;其它不說,後世的不少成語都和這一時期息息相關,今天就以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出十道選擇題,看看你對那段五百多年歷史能了解多少?
  • 蜘蛛小墨丨孩子學習成語的5大好處,你知道幾個?
    成語故事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它蘊含了語言之美、傳統智慧、歷史典故,經過千年的沉澱,具有極高的智慧與內涵。它雖寥寥數字,但意義無窮。掌握成語的孩子說話妙語連珠,下筆如有神助。下面這個段子就是對成語重要性的最佳詮釋:孩子問媽媽:「我們為什麼要學成語?」媽媽回答:如果學會成語,在春天來臨之際,你會感慨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百花爭豔,百鳥爭鳴……你有無數詞彙可以描繪出春天的絢麗。
  • 你真的了解千手觀音翡翠嗎?背後的故事讓人溫暖
    你真的了解千手觀音翡翠嗎?背後的故事讓人溫暖千手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象徵,又被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和千眼千臂觀世音。後來這個妙莊王因為作惡太多得了一種怪病,叫做人面瘡,需要自己親生骨肉的手和眼睛作為藥引子才能治療。前兩個女兒都不願意犧牲自己,只有這個三女兒願意救他。於是她就砍下自己的手和挖出自己的眼睛給父親治病,妙莊王服下藥後果然康復了。妙善的大孝行為感動了釋迦牟尼,於是就對她說:「你這大孝子,舍了一隻眼,一隻手,那我就還你千隻眼,千隻手。」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讓孩子了解7個成語典故,聽聽成語背後的故事,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前些天作者發了很多的數學視頻,有的朋友在底下留言,說一些奇怪的話,學數學有什麼用?這對買菜有幫助嗎?買菜不需要用到公式啊?作者想說,我們和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類有一個不同點,那就是文化。文化,是吃飽了才能做的事情。這個世界上不乏僅僅只是在生存的人,他們從一出生,到結婚生子,無非是在生存。
  • 成語新解,攻堅創效路上TA們的故事
    成語的魅力不僅在辭藻之美更在於它承載的人文內涵和文化精神今天,朝陽君帶你了解石化人背後的成語故事一起見證他們在持續攻堅創效路上的精彩故事和英姿風採請看精打細算1釋義:指認真規劃,算好客戶效益、站點費用和收入帳,實現增量創效。
  • 成語「兩面三刀」原本的意思是什麼?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引讀:「兩面三刀」這句成語許多人都聽過,也都知道這句成語是一個貶義詞,用來比喻一些居心不良,表裡不一的人。但許多人卻不了解這句話的本意是什麼。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也許最後的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 這些常用成語的來源故事,與現代含義完全不同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不自覺地用到成語,比如畫龍點睛、沉魚落雁等等,但是是誰畫的龍,又是誰的美貌讓魚兒下潛、大雁跌落?關於這些細節就不甚了解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常用成語的背後故事,這些成語的初始含義也與現在截然不同,歡迎大家收藏分享哦。
  • 在生活中經常見到電動機,但你了解它的故事嗎?
    此圖為法拉第年輕時的畫像這個人就是堪稱史上最成功的男人麥克斯韋背後的男人,(不是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個女人哈還有可能是個男人) 電動機使用了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發現這一原理的的是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這個就是開闢電磁學的人,鋁也是他發現的)
  • 《史記》裡流傳多年的成語,司馬遷沒有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
    《史記》裡流傳千古的成語,司馬遷沒有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在史學與文學兩個方面,司馬遷的《史記》都臻於完美的境界。《史記》中記載的很多故事和歷史事件被人們概括和提煉為成語,有些經典原文也常常被人們引用成成語,千百年來代代相傳,沿用不衰。
  • 超級藍月亮|月亮很美,這些有關月亮的成語你聽說過幾個
    一月三舟:佛家語,同是一個月亮,三隻船上的人看的角度各不一樣。比喻佛家的道規只有一個,而因人理解不同而異。點擊「紅樓夢連環畫」了解註:圖文內容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成語歷史故事親愛的夥伴,當你走在一個陌生或熟悉的城市,踏在一片歷經風雨的土地上,是不是有穿越時空的衝動,很想去穿越歷史去了解這個地方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出現過的人物?當剛剛入學的孩子,向你炫耀他新學到的成語時,你是否很想向他解釋成語背後的故事,從而讓他體會學習的快樂?
  • 乾貨:用幾十個例子,教你把成語譯成「如花似玉」的英文表達!
    這裡「舉足輕重」的本義是「只要腳移動一下,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而這個成語太常用,人們基本已經忽視它的本義,只取「非常重要的」這一引申含義,所以這裡譯作crucial即可。其二、作者刻意使用成語,以起到強調、誇張或舉例等作用。
  • 當別人說你是「慘綠少年」時,千萬別用異樣的眼神看自己的女朋友
    如果我問你,你知道成語是什麼嗎?你一定會不屑地回答說:這誰還不知道啊,不就是「望梅止渴」「入木三分」「不一而足」「運籌帷幄」……等等嘛?不過你一定不知道,在成語世界裡,還混雜著許多奇奇怪怪的詞語,比如,「慘綠少年」「博士買驢」「無腸公子」「冬日可愛」「酒店猛狗」等等。看到這裡,相信你會大吃一驚吧:這些奇奇怪怪的詞,居然也是成語?
  • 湖北成語知多少?省內這個地方就孕育出155個成語
    該書總策劃、知名作家、中國文化促進會副主席熊召政表示:這本書不同於一般的成語故事書,而是通過分析楚文化、三國文化、東坡文化等文化的特點和影響,探究湖北成語的歷史文化淵源,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湖北、成語湖北。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為每一個關心湖北、熱愛湖北、想要了解湖北的人提供了一個新穎獨特的文化視角,填補了湖北成語研究的空白。
  • 十個常被誤用的成語,有文化的你,用對了嗎?
    當然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會這麼咬文嚼字,但是偶爾能用上幾個成語,還是能顯出一些「文學氣息」,不過據官方統計,我國有10個成語成語常被人誤用,你用錯過嗎?第一個成語:炙手可熱該成語原本是指,手一靠近該物品,就感覺到非常燙手,所以不敢靠近,用來形容權勢滔天的人,有非常囂張的氣焰。
  • 成語系列之冷門成語:瀾翻雲詭、皮裡陽秋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偉大祖國的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而成語又是漢語言的精華所在,為了讓大家了解更多的成語, 所以 上一篇文章 和大家介紹了幾個很冷門的成語,今天我們接著為大家在介紹幾個成語。沐猴而冠」沐猴而冠「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指猴子穿衣戴帽的把自己打扮得像個人一樣,但是畜生終究是畜生,就算能仿其形,也不能學其內。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講的是項羽的故事,形容項羽為人目光短淺,唯利是圖。現在主要比喻一些兩面三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唯利是圖、虛有其表的人。
  • 【成語故事 · 春秋】後生可畏
    成語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成語釋義: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成語故事: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經常外出遊歷嘔心瀝血地宣揚他的政治思想,有一天,孔子外出乘車的路上,看見有一個小孩兒站在一旁觀看其他幾個孩子玩耍。孔子很奇怪地問他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孔子說:「因為他們在一起玩就是廝打在一起搞得汗流浹背,這樣身體很容易受到傷害,如果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一點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