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機器人應該被「以貌取人」嗎?

2020-09-19 書香交大

本文來源:《中國科學報》 (2020-07-30 第7版 書評)

我們必須區分各種不同外觀的機器人與人構成的不同的互動關係。

比如當一位男性面對一個女性外觀的機器人和面對一個具有終結者外觀的機器人時,其互動關係將有很大的不同。

機器人應該被「以貌取人」嗎

計海慶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

最近看到一則行為經濟學的案例,一項實證研究顯示:如果某上市公司的CEO換人,新人公開亮相後,投資者發現其顏值明顯勝過舊人,那麼公司的股票價格會在隨後的交易日內呈現增長。換句話說就是,CEO的顏值會影響公司市值,並呈現正相關性。顯然,這應該算是「以貌取人」的升級版了,長相可以決定業績預期。

外貌果真有這麼大的作用力嗎?在行為經濟學領域,這個命題還有待更多實驗證實,但不同外貌對人可以產生重大心理影響,這點在機器人倫理的研究中卻是事實,這便是著名的「恐怖谷」效應。

「恐怖谷」效應

圖片來源: 杜嚴勇 著 《人工智慧倫理引論》

恐怖谷效應是關於人對機器人心理變化的描述,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當機器人與人類相像超過50%的時候,會導致人對機器人產生好感,願意與其接近、進行互動。但這一上升趨勢會達到一個臨界值,即大約95%的相似度。越過這個節點後,好感將急速跌落,先前外貌相似度與好感的正相關性將逆轉。機器人與人的一點點的差別,都會令人產生反感,甚至是噁心,仿佛面對的是行屍走肉。但是隨著相似度的繼續提高,好感程度又將恢復攀升。這一降一升形成的U形曲線便被稱為「恐怖谷」。

恐怖谷效應提出後,在不少實驗中得到了印證。而筆者更願意把它理解為機器人倫理中的 「以貌取人」定律,甚至稱其為「外貌第一定律」也不為過。因為它涉及的是機器人倫理或人工智慧倫理中最根本的「道德地位」問題,即機器人(或人工智慧)為什麼可以(或不可以)被當做人,而「恐怖谷」效應所提示出的正是「外貌」這個關鍵線索。解決機器人的「道德地位」問題,要靠「外貌」這條線索。

到底怎樣解決,一直缺少頭緒,直到筆者翻開了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杜嚴勇的新作《人工智慧倫理引論》。作者是我的好友,這幾年耕耘於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倫理研究,成果頗豐。眼前這本近30萬字的大作便是代表。

全書分為十章,從基本理論問題、具體應用問題和可能解決路徑三個方面,勾勒出了人工智慧倫理研究的地形圖,著重論及了機器人權利、機器人道德能力建構、機器人安全等普遍性問題,也談到了軍用機器人、情侶機器人和助老機器人等應用案例,並從道德責任、倫理設計和自反性治理等層面指出了構建友好人工智慧的未來規劃和實現途徑。

如果不是筆者孤陋寡聞的話,該書應是近年來國內探討相關話題的論著中相當系統和全面的作品了,書中提到的對機器人道德權利和法律權利的區分、對機器人的價值敏感設計、自反性倫理治理等,都頗具啟發性。

當然,該書的最吸引人之處還在於其重要的地形圖功能,因為筆者從中看出了以「外貌」這條線索來解決機器人「道德地位」問題的進路。

首先,書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和不同外形的機器人互動時,會採用不同的打交道方式。例如研究者對比了人和人形機器人ASIMO以及人和寵物機器狗AIBO之間的互動後發現,機器人的外觀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它們與人類的互動。最明顯的差別是,人們經常採用撫摸的方式對AIBO的行為進行反饋,而對ASIMO幾乎沒有撫摸的現象發生。相反,使用者傾向於對ASIMO說「謝謝」。顯然,這是被試者在無意中參照了與人的交往以及和寵物互動的不同行為方式的結果。而另一組實驗也印證了人與AIBO之間的互動,更接近於人和真實的寵物之間的關係。

人形機器人ASIMO

圖片來源網絡

寵物機器狗AIBO

圖片來源網絡

對此,研究者給出的理由是,人機互動的具體方式是基於參與者不同的情感模式,是情感把人帶入了不同的互動情節中,而帶動情感的主要原因是機器人所呈現的外觀。

接著,書中也給出了相關理論闡述了外觀在人類道德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便是馬克·考科爾伯格提出的觀點:在互動關係中研究外觀(appearance)的倫理意義。

從關係的視角看,無論是人與動物互動,還是人與機器人互動,互動對象到底具有怎樣的物理或生物學性質並不那麼要緊(或者說對象到底是什麼材料做的,這點不那麼要緊)。用現象學的觀點看,人與機器人的關係,或者說人和機器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模式才是更重要的。

我們必須區分各種不同外觀的機器人與人構成的不同的互動關係。比如當一位男性面對一個女性外觀的機器人和面對一個具有終結者外觀的機器人時,其互動關係將有很大的不同。

由此,考科爾伯格特別強調機器人的外觀在機器人倫理中的重要作用,因為外觀或外貌在視覺接觸的一瞬間便把用戶帶入了不同的情感預設中,這一預設是一種先入為主式的決定。

有了上述理論後,便可以解釋人際關係中的「恐怖谷」效應了。

為什麼機器人與人的相似度在接近95%時,好感度會急速跌落呢?因為在那個節點上,人和機器人的關係正在經歷一個跨越,即機器人正在從僅僅作為供人使用的工具或供人消遣的玩偶向一個人類他者進行轉換。相似度處於任何低於95%的區間時,由於外觀或行為上較為明顯的差異,例如動作不夠靈活、語言交流不夠順暢,或外形與人不像等等,機器人給人的感覺就是一件沒有生命的自動化工具或玩具;但是當從外形、外貌到功能全面接近人的時候,機器人給人的初步感覺可能就是「乍一看以為是個人」,但那5%揮之不去的違和感,讓人在驚異之餘又恢復到機器人還不是人的認識中,從而讓人經歷了一次情緒上的過山車起伏,表現為驚異和恐怖。

而當相似度繼續攀升,把那5%不相似性繼續加以彌補時,人的好感會和相似度成正比上升。這是因為當機器人全面接近於人類後,人就把機器人納入了另一個關係範疇內進行認識了,即把機器人當成了和正常人完全相同的可以交往的同伴來對待了,也即是說「機器人」獲得了人的道德地位,被當作人來看待了。

法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列維納斯曾說,倫理關係始於他者的出現,理解倫理關係的首要性要從他者之臉入手;而當機器人以逼真的人類面容呈現時,機器人的「道德地位」問題或許就已經解決了。機器人被「以貌取人」,這在學理上或許也是站得住腳的吧。

好書推薦

直接點擊封面購書

《人工智慧倫理引論》

杜嚴勇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隨著人工智慧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產品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倫理問題。本書從三個層面討論了人工智慧倫理中的若干基本問題。首先是人工智慧倫理中的普遍性問題,比如機器人權利、機器人道德能力的建構以及人工智慧安全問題等;其次是具體領域的機器人引發的倫理問題,比如軍用機器人、情侶機器人與助老機器人等;第三是人工智慧倫理問題的解決進路,包括道德責任、倫理設計、自反性倫理治理等內容。本書兼具學理性與通俗性,可供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哲學研究者以及對人工智慧倫理感興趣的人士閱讀。

END

相關焦點

  • 學習成語為實用:「以貌取人」有什麼不對?
    你也許會想,就是看到坐在街角乞討的髒兮兮的乞丐也不應該「以貌取人」,也許那也是某位落魄了的高人?比如現在的網紅「流浪大師」?如果你真的這樣想,如果你真的僅僅憑著小學的學習來理解這個成語,那麼恭喜你,以上全錯!
  • 如何寫書評?
    一篇高質量的書評,不僅要描述全書本上的大致內容,還應該分析這本書的目的,並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表達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無論是作為作業,還是尋求約稿,寫書評都應該對書本、對自己,維持相當程度的準確性、分析性與強烈的個人性。
  • Appearance是容貌的意思,那「不要以貌取人」用英語怎麼翻譯呢?
    所以我們就不能以貌取人,想要了解一個人還是要和對方一起長時間相處之後才能知道對方的性情!那麼「以貌取人」用英語該怎麼說呢?我們現在就來拆分一下這個成語,逐個分析、翻譯哦~「容貌」是「Appearance」,「人」可以用「Person」來表示,那「取」應該怎麼表示呢?
  • 以貌取人,真的錯了嗎?心理學家這樣解釋
    醜小鴨真的是多面手嗎?事實上,發展心理學強調環境和人之間的互動,有時候,也許不是愛笑的女孩運氣不好,而是運氣不好的女孩根本就不能笑。研究表明,長得漂亮的人更容易受歡迎,而長得漂亮的孩子則更受青睞。美麗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讚揚,他們的錯誤也更容易得到原諒。
  • 起點某作者靠短篇書評籤約,推薦不斷,上架拿全勤,書評很獨到
    起點某作者靠短篇書評籤約,推薦不斷,上架拿全勤,書評很獨到。 但最近有個起點作家偏偏要走短篇路,而且還選擇了最最不容易火(個人看法)的書評,他就是——倉一衛,人稱倉老師,也是曾經寫過百萬字完本作品《鏡擊的巨人》這種長篇的老作者啦。 新書書的名字叫《倉氏囈語》,初看這個名字以為是記錄自己作者光怪陸離的夢的小說,沒想到是書評!
  • 英國專家:《泰晤士報》偏"左" 但書評儘量中立
    學術界那些語焉不詳、誰也不願得罪這也不錯那也挺好的溫吞水式書評是最讓他受不了的。相較兩名大名鼎鼎的作家和評論家,年紀較輕的託比·利希蒂希說,英國的書評側重記錄性,記錄圖書出版變化;相較而言,《紐約書評》更傾向於專業、雜誌化,登載的都是一些較長、分析深入的文章。  政治立場影響書評嗎?
  • 理想的人類存於「機器之心」 | 朵雲·輕書評
    理想的人類存於「機器之心」 | 朵雲·輕書評 2020-09-16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洞察|黃健:書評界嚴重的問題,是存在這股潮流!
    今天存在一類沉迷於閱讀書評的讀者,這類讀者在最大程度上將閱讀等同於閱讀書評。這是一種危險的傾向,無論是對於讀者還是書評作者,都沒有太多的益處。讀者失去了閱讀原作本身的樂趣,同時也避免了閱讀的挑戰,這導致許多人閱讀能力下降。而輕信某一個書評作者,容易導致思維模式的固化,並喪失判斷力,書評作者侵佔了閱讀主體本來該有的地位。
  • 起點第一人,竟然拿書評當小說,不僅籤約還上架那全勤了,服氣嗎
    就拿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作者來說嘛,他就憑自己的書評,發到了起點,就達到了籤約的條件,如今還上架了,都開始拿全勤了。你說說嘛,這到底是啥世道,就憑給別人的書寫個書評,他不僅籤約了,還上架了,還拿到了全勤,雖然六百塊錢不是事,但是這讓那些寫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怎麼服氣?
  • 機器人類型、組織框架、評價指標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製造機器人的公司。在沒進入公司之前,我所認知的機器人是那種具有和人一樣的外表,像人類一樣思考,運動,可以不吃不喝卻又無所不能,就像影視劇中演的那樣。可現實中,機器人卻是這樣的:理想中的:俗話說,不能以貌取人,無論美還是醜,簡單還是複雜,咱都是一家人。下面就簡單過一下這三大內容:機器人分類、評價指標、組織框架。
  • 選擇伴侶有隱藏標準,以貌取人和一見鍾情,可能源於人類演化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和一些演化心理學家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認為大約有5成以上的愛情,在人和人初次相見的時候便已經註定了,即便人們沒有明確的感知,那種源自本能的選擇已經開始萌芽發酵。
  • 書評:《黎明之劍》《輪迴樂園》《我真沒想出名啊》《大道朝天》
    寫書評是我每天必備的工作,今天的書評要點評這四本網絡小說:《黎明之劍   1,《黎明之劍》,作者:遠瞳 【書評】
  • 作家比目魚巧創作不存在的作家與「虛擬書評」
    現在我們中國人也有一位作者開始寫這種假書了,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紹的這《虛擬書評》,作者是比目魚。比目魚在網上很有名的一個書評人,很多人都很喜歡看他的書評,包括我在內。事實上他文筆相當了得,所以我看到這本書翻開裡面的扉頁上,他寫的一個獻語覺得很好笑。他怎麼寫呢?他寫獻給LL,下面的一句話寫的是「現在你該相信我是個作家了吧」。
  • 丨燕京書評
    燕京書評:這些問題該怎麼去面對?正在制訂中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能解決嗎? 鄭戈:《個人信息保護法》對這個問題是會有專門處理的,因為人臉很明顯屬於個人信息。 燕京書評:疫情期間,幾乎完成了一次全民信息收集。 鄭戈:出於特定目的而搜集的數據,只能服務於特定目的,而且它的存儲應該是有一定的期限的。
  • 在機器人盛行的時代,未來的智慧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
    伴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機器人越來越深入我們日常生活裡的方方面面,而且現代機器人的深入學習的技術讓大家不禁產生疑問,未來的智慧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很多專家都給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當代的智慧機器人擁有一項令人震驚但是又恐懼的技術,那就是深入學習。深入學習技術簡單點來說就是機器人可以自己進行對數據的不斷優化和學習,然後可以自行預測或者揣摩事件的下一步的發展。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機器人可能會比人類反應更加敏捷和迅速。
  • 月下蝶影《論以貌取人的下場》,軟萌大師看風水混跡豪門世家
    月下蝶影《論以貌取人的下場》,軟萌大師看風水混跡豪門世家月下蝶影的文看了好幾本了,都是又甜又蘇的,《論以貌取人的下場》這本小說也一樣,主受視角,屬於非常輕鬆的現代靈異文,主角是一個樂觀軟萌的孤兒,大學畢業以後,開始從事算命看風水的職業。
  • 《神秘愛人》by溫昶 前世今生|單本書評
    我說簡評看過我寫書評的大概知道我一般不喜歡穿越重生、鬼怪異能之類的文。這篇文是看到作者是比較熟悉的人才看的。看完之後我還是有小小的失望的,覺得不是文筆、劇情不是我想像中那麼精彩。但是這個想法其實還是蠻吸引人的,人和神戀愛。可能我不常看這種文,所以無法理解某些吸引點,所以還是給了3星。接下來說說劇情。
  • AI機器人會愛上人類嗎?
    AI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AI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機器人將能像人一樣學會思考!    AI機器人會和人類產生愛情嗎?  如果AI機器人在智能方面都能夠滿足人類的要求,而且會比人類做的還要好!人類愛上AI機器人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AI機器人會愛上人類嗎?
  • 應該怎麼理解?
    在現代生活,人們已經不像古代人那樣以貌取人。孔子曾經就吃過「以貌取人」的虧。當年他僅僅憑藉相貌判斷子羽,事實證明他判斷錯了,被打臉了。大家應該都知道孔子有一個名叫子羽的弟子,這個人體態頗為醜陋。當時想要跟隨孔子學習,孔子看到了他的體態直接否定了他,但是本著有教無類的原則還是收了他。後來,子羽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
  • 關於機器人的猜想:打麻將,阿爾法狗也能贏嗎?
    當機器人介入你的生活、工作、娛樂場景,給你煮飯、照看孩子、幫你駕車、協助工作、陪你聊天……讓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也不用多想,你是否會產生失能、失智的恐懼?當你起床後,第一個找的就是機器人,就像時下的智慧型手機,你還會和哥兒們坐下來擼個串、喝一杯,或者和心儀對象花前月下嗎?想像一下,當你知道你愛的TA移情別戀上一個智慧機器人時,會不會頓生五雷轟頂式毀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