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真的錯了嗎?心理學家這樣解釋

2021-01-09 慵懶似貓情感聞

卷首語:

俗話說,相生相剋,一個人的相貌是否能真正反映一個人的內心呢?醜小鴨真的是多面手嗎?

事實上,發展心理學強調環境和人之間的互動,有時候,也許不是愛笑的女孩運氣不好,而是運氣不好的女孩根本就不能笑。

研究表明,長得漂亮的人更容易受歡迎,而長得漂亮的孩子則更受青睞。

美麗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讚揚,他們的錯誤也更容易得到原諒。從小的時候,她們眼中的世界就是「玫瑰色」的,這並不難解釋為什麼她們更容易成為「笑臉姑娘」,因為寵兒的運氣總是很好。

相比較而言,長相醜陋的人更容易受到社會的毒害,《復仇者聯盟》中的滅霸就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他出生時由於長得醜而受到歧視、排斥,這一環境也正是為他以後性格偏激打下了基礎。

人和動物都存在的審美現象

儘管現實生活可能沒有電影那麼極端,但有經濟學家發現,相貌出眾的孩子比相貌平平的孩子遭受校園暴力的可能性要小;相貌出眾的成年人比一般人多賺10%左右。

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人類社會,在自然中也有體現,特別是在鳥類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小到禽類,大到孔雀,華美的羽毛都是雄性,他們通過展示自己漂亮的外表來吸引異性,越漂亮的雄性越容易獲得交配權。

這樣的醜態難道連交配權都得不到嗎,倒也不至。在人類社會,女性比外貌更看重配偶的人品和實力,這是千百萬年進化的結果,在懷孕、生產和育兒各個階段,女性需要配偶承擔起覓食的重任,此時長得好也不能當飯吃,實力才是硬道理。

曾經有一家雜誌做過這樣一個調查,當一個陌生人迎面走來時,你首先會注意到他的外貌和穿著。因此,大多數人會更早注意到對方的著裝。

因此,古語說「人靠衣裝,馬靠鞍」。穿著體現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不管我們是美還是醜,首先要保證自己乾淨整潔。將衰氣清理乾淨,好運自然就來了。

很多人認為一個人的外表不會變,但事實並非如此。

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人們在鏡子中所看到的自己,會比別人眼中的自己看起來更美麗一些,這同樣適用於我們遇到自己喜歡的人。

由於我們在遇到心儀的人時,會不經意地做出諸如睜大眼睛、揚起眉毛等更加積極的表情,以散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美麗。

看得見人,看不見人,當你愛上了這個世界,會比你憎恨它更美。

人類比其他生物更好的地方在於人類的活動能力,我們不只是受環境的影響,我們還能選擇環境,甚至改變環境。

不要因為自己的外貌而感到被歧視,感到怨天尤人,要從邁開腿,管好嘴開始。練一身馬甲,掌握亞洲四大邪術的化妝技巧,存一筆錢去買兩件合身的衣服,用你的光彩來驅散那些流言蜚語。

如果你變得優秀而美麗,你的世界就會變得溫暖而美好。

當我們被世界狠狠地打了一巴掌時,我們當然可以選擇用更殘忍的手段來報復;我們也可以像陶博士一樣,用無組織無紀律的世界來攻擊你,用有組織的紀律來製作榴槤披薩。這兩個人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是一直在做那個無法笑出來的女孩,還是試著做那個幸運的女孩。Frevert,一位心理學家,指出以貌取人是人類的天性。

從外表來看,不僅僅指一個人的外貌、五官等,還包括他的言談舉止、衣著打扮以及個人氣場等。

結論:

所謂相生相剋,就是你所懷抱的一切念頭,最終都會通過你的「相」來顯現。懷著好的想法,最終會得到慈眉善目;懷著壞的想法,最終會變成兇惡的人。

相關焦點

  • 學習成語為實用:「以貌取人」有什麼不對?
    可是這樣的時間花費到底值不值呢?因為,我總會想起一個與之相關的成語,叫做「以貌取人」。「以貌取人」,這個詞大多數時候都被用做貶義,來說明某些人僅憑著一個人的衣著長相來判斷這個人本身。你也許會想,就是看到坐在街角乞討的髒兮兮的乞丐也不應該「以貌取人」,也許那也是某位落魄了的高人?比如現在的網紅「流浪大師」?如果你真的這樣想,如果你真的僅僅憑著小學的學習來理解這個成語,那麼恭喜你,以上全錯!
  • 選擇伴侶有隱藏標準,以貌取人和一見鍾情,可能源於人類演化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和一些演化心理學家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認為大約有5成以上的愛情,在人和人初次相見的時候便已經註定了,即便人們沒有明確的感知,那種源自本能的選擇已經開始萌芽發酵。
  • 心理學家:你的長相暴露了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這個人看樣子就不是什麼好人」。那麼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長相真的可以判斷出其品質好壞嗎?
  • 書評 | 機器人應該被「以貌取人」嗎?
    機器人應該被「以貌取人」嗎計海慶(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最近看到一則行為經濟學的案例,一項實證研究顯示:如果某上市公司的CEO換人顯然,這應該算是「以貌取人」的升級版了,長相可以決定業績預期。外貌果真有這麼大的作用力嗎?在行為經濟學領域,這個命題還有待更多實驗證實,但不同外貌對人可以產生重大心理影響,這點在機器人倫理的研究中卻是事實,這便是著名的「恐怖谷」效應。
  • 其實,馬斯洛需求理論是錯的,當代心理學家已經證明!
    當代的心理學家已經建立了很多不同的模型來描述人的心理需求,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了。他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5種: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
  • 心理學家解釋第六感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更多,一些情侶經常會莫名其妙地想到一起去。我的一個女性朋友和男朋友是異地戀,男朋友突然打電話告訴她,可是電話怎麼都打不通,一直都在通話中,兩個人都差點因此鬧了矛盾。原來我那個女性朋友也正在給她男朋友打電話,所以就佔線了。
  • Appearance是容貌的意思,那「不要以貌取人」用英語怎麼翻譯呢?
    小編雖然不是外貌協會的,但是一個人好看、乾淨的外貌是真的會讓人心生好感。一個長得好看人和一個長得醜陋的人,當然是好看的人更有親和力。而面對那個醜陋的人,我們心裏面會不自覺地生出一絲防備的念頭!當然啦!那些長得好看的人也並非都是善良友好的;那些長得醜陋的人也並非就是壞人。
  • wwe是真的嗎?巨石強森這樣回應粉絲、官方這樣解釋節目性質!
    wwe是真的嗎?巨石強森這樣回應粉絲、官方這樣解釋節目性質!百度百科中解釋,摔角本身只是一項體育娛樂項目,選手行為和比賽勝負等等都是擁有劇本,並且規定的制定的類似於動作電影,並不是一項格鬥競技運動和摔跤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官方的解釋也可以讓我們知道WWE摔角其實是表演,而不是真的進行打架。作為一名理智的摔角迷,雖然我們在場上看到選手們彼此打得你死我活,通過各種真實的到將對手進行慘不忍睹的毆打。
  • 心理學家:每個人都會犯一種錯,卻又都會視而不見
    然而,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們都會犯一種錯,那就是:很容易發現別人的錯誤和失誤,卻對自己的失誤與錯誤視而不見。這種基因型錯誤無關道德品行,它的名字叫認知偏差。  人人都會有的「認知偏差」  認知偏差是指人們在認知和覺察自身、他人或外部環境時,常因自身或環境因素,使得認知結果出現失真的現象。
  • 夢境真的可以預知未來嗎?
    夢境真的可以預知未來嗎?這是預知夢裡最常見的一種情景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現實中正在發生的和夢中場景高度重合好像是把夢中發生的事情重新做了一遍但這種情況其實是大腦迷惑你的結果法國心理學家埃米爾
  • 你相信鬼魂真的存在嗎?科學家對鬼魂有沒有科學的解釋?
    這不禁讓人懷疑鬼魂是否真的存在呢?英國的一家數據分析公司曾經在2012年對1000個美國人做了個調查,結果發現:45%的美國人相信世界上有鬼,還有23%的人不確定,明確說不相信的人只有32%。其中,有28%的人認為自己遇見過鬼;還有13%的人不太確定遇見的是不是鬼。
  • 人真的存在「前世的記憶」嗎?心理學這樣解釋
    關於「幻覺記憶」的解釋基於一點:你是否相信體驗者真的曾經看到過,或者曾經經歷過某件事,又或者曾經親歷過某場景?如果你相信體驗者曾經經歷過,那麼需要解釋的就是此人的「首次」體驗,由此得出推論,「似曾相識」只不過是人們記憶的另一種方式。
  • 揭示:關於這8個夢境裡的場景,心理學家給出了完美解釋
    這種感覺很不舒服,也許會讓你猛然的從夢中驚醒,而根據心理學家伊恩·華萊士的說法,這種夢境的真實含義,其實象徵著害怕失去控制,在生活中無法控制某些事情,從而導致壓抑或脆弱的情緒表現,如果長期有這樣的夢境,對於身心健康並不是一件好事,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通過心理學方面的治療來改善。
  • 平行宇宙如果真的存在,我到底是哪個世界的人
    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大家是不是曾經都有過這種感覺,第一次去一個地方,突然間就對周圍的一切,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然後反覆回憶,確定自己確實以前沒有來過,或者是明明記得一件事情是這個樣子的,但是事實的情況卻是另外一個樣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 心理學家揭秘:男人的面相早已暴露了智商?看完恍然大悟
    俗話說的好,相由心生,很多時候我們會以貌取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上,一個人的形象起著重大的作用,這代表著你這個人的精神面貌方面。通過看一個人的面相,就是這個人臉部表情(情緒),判斷這個人當時所發生的心理活動,也可以進而得悉這個人的性格、素養能力。這是老祖宗常言的「面相學」。
  • 心理學家表示:這3種人晚上幾乎不會做夢,看看你是嗎?
    心理學家研究後得出,這3種人幾乎不會做夢!人類壽命有限,1/3左右的壽命都在睡眠中度過,在睡眠當中,我們會夢到稀奇古怪的夢境,對於夢境的產生,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解釋,有人說夢境的出現是因為另一個宇宙中,我們所經歷的事情,所以在夢境中會有各種不同的景象,對此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一直在研究當中,他們認為以下這三種人幾乎不會做夢,看看你是嗎?
  • 時間可以倒流嗎?時間真的存在嗎?用科學去解釋
    但是時間真的可以倒流嗎?我們真的可以穿越嗎?真的可以嗎?所以從狹義相對論的角度來看,時間倒流已經超出了它的解釋範圍。但是現在不是已經發現超光速的存在了嗎?比如宇宙膨脹的速度就超過了光速,這麼說愛因斯坦錯了嗎?絕對意義上說確實是錯了,但是核心理論沒有錯。相對論帶給我們最核心的理論就是,速度可以改變時間和空間,而速度越快空間越收縮,時間流逝得也越慢。不過總會有一個最快的速度存在,但這個速度未必一定是光速而已。
  •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你真的懂「原生家庭」嗎? 原諒父母,不代表他們過去做的就是對的,而是不追究,把關注點放在今天的幸福快樂上。這是身為兒女的情義。
  • 《心理學家的預測術》
    《心理學家的預測術》 《 青年參考 》( 2014年12月10日   33 版)
  • 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01-03《科學與人類行為》(上)
    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恐懼並不是智識上的缺陷,而僅僅是一種行為模式的缺失。就好像是一臺缺少了某個必要功能程序的電腦,他可以處理完成好其他所有的事情但不包括你的恐懼。但我們真的是機器嗎?人是機器嗎?根據神經科學的發展和進步,我們一點點開始能夠確定一些精神病症的病灶,但同時一個很嚴峻的問題也迎面而來。和修理機器不同的是,我們似乎沒有辦法為兩個人共同命名同一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