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焦糖果凍 世紀朵雲
伊恩·麥克尤恩的新作《我這樣的機器》是他寫作生涯幾十年中第一部科幻小說。
伊恩在很多場合都公開表露過他對科學的興趣,到了古稀之年,他終於決定在一部作品中傾洩自己多年以來的科學積累和與之相應的思考,當然,還有將知識和思考轉化為精巧敘事的天分。
小說中的世界,是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20世紀80年代。在這個世界中,「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沒有在1954年自殺,而是健康地活了下來,並且投身人工智慧研究,使得人類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第一批具有「人類的外觀,高等的智能,自然的動作,豐富的表情」的機器人誕生了。而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查理,在發了一筆小財之後,有幸買到了其中一個男性機器人——亞當。
伊恩·麥克尤恩
亞當住進查理家裡的時候,查理正在和住在樓上的大學生米蘭達約會。他們根據用戶手冊,設置了亞當的「性格」,某種程度上,他們一起「創造」了亞當。
亞當獲得「生命」後,開始探索這個世界,同時探索自己的意識。他在數學、物理等方面有遠超人類的計算能力,自不必說,在文學、藝術等領域也有超越查理想像之處。
他有豐富的表達能力,能做出40種不同的表情(人類平均表情只有25種)。他像某些人類的孩童一樣,沉醉於學習知識,連每天晚上休息時都在如饑似渴地吸收知識,思考藝術和社會。他喜歡莎士比亞,喜歡創作俳句,遇到願意和他談論文學的作家,便興致勃勃地傾吐他對人類藝術之美的思考。
除了熱愛知識,熱愛美,他也會愛人。他和查理建立了溫和的友情。在和米蘭達的相處中,他覺醒了關於愛情的意識,愛上了米蘭達。
這份愛情似乎與人類沒有什麼不同,他會出於愛情,為米蘭達寫許多俳句。他會控制不住地將目光投向她,關心她的喜怒哀樂。甚至也會有性衝動,不惜低聲下氣地懇求她。
這份愛情又與人類有一點不同。小說最後,亞當發現,米蘭達曾經為了替朋友復仇,不惜在法庭撒謊。他保留了整個事件的罪證,毫不猶豫地遞交給了警察。他對米蘭達的愛是真誠無私的,但他同樣認為違反法律是不可接受的,只有保持人格的正直,坦誠罪行,才是走向解脫的唯一道路。這種在愛人的命運和對社會正義的維護之間斷然選擇後者的勇氣,似乎並非一般人類所能做到。
伊恩賦予了亞當完美的肉體(輕輕一捏就造成查理的腕骨粉碎性骨折),淵博而遠超人類的知識,對人類藝術的審美能力,虔誠地愛人的能力,穩定而嚴密的理性,以及最讓人類遙不可及的能力——他近乎無情地捍衛道德和倫理。
亞當的這些特質隨著敘事在小說中徐徐展現,這些特質,基本構成了我們當下所理解的「人」。但是,亞當就因此是完美的「人類」嗎?如果機器人已經在各種意義上超越了人類,人類又該如何定義呢?人類又該如何和這樣的機器人共存呢?
非常具有反差和戲劇張力的是,多數和亞當同一批上市的機器人,都因為目睹了世界的亂象而選擇自殺,於是製造公司決定回收這一批機器人。小說最後,在亞當勸米蘭達自首的時候,查理偷偷在背後舉起錘子,「殺死」了亞當。
小說中圖靈說:「這些機器最主要的驅動力,是自行做出結論並在此基礎上相應塑造自己。」這與人類有何不同呢?但他們卻無法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
雖然小說全程以查理的第一人稱敘事,但伊恩並沒有過多地探討查理的內心世界,他似乎讓讀者一直和查理保持一定距離,不至於和查理的偏狹、自我中心產生強烈的共情。倒是亞當,用他雄辯的口才,卓越的審美能力,思索道德倫理時顯現出的赤子之心,吸引了讀者的目光。
亞當在「臨死」之前,為「像他一樣的機器」,以及「像查理和米蘭達這樣的人」寫下了最後一首俳句:
我們若葉落
春至又新,你們啊,
葉落從此無。
本周編輯
焦糖果凍
原標題:《理想的人類存於「機器之心」 | 朵雲·輕書評》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