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越大越聰明?這些小腦袋動物聰明絕頂

2020-12-05 快科技

許多人曾猜測,動物需要更大的大腦才能完成複雜的任務。但是某些昆蟲和蠕蟲的行為表明,更小的大腦也有令人吃驚的能力。

一隻大黃峰正在一朵花上盤旋,想要確認花蜜的味道。它徘徊了一小會兒,意識到有些不對勁。這隻大黃蜂可以看到花朵,但它卻無法接觸到它。這是因為,這朵花實際上是藍色的塑料盤,中心部位放了糖水。而且,這朵花被掩藏在透明塑料下面。幸運的是,有繩子連接到花朵上。大黃蜂要做的就是拉動繩子,將花拽上來,然後獲得獎勵。

這隻大黃蜂的確這樣做了。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拉爾斯·切特卡說:「當我們最初開始拉繩試驗時,我感到很好笑,因為那看起來十分滑稽。」但是隨後,切特卡變得嚴肅起來。當大黃蜂確認它要做什麼才能接觸到人造花朵後,其他同類也會從它身上學會拉繩取花的技巧,甚至它們的技巧比原來的那隻大黃蜂更嫻熟。即使發現這種方法的大黃蜂死去,這種技巧依然在蜂群中繼承下來。

切特卡說:「我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看到的場景。」原來,蜜蜂也可以通過互相學習,並將知識世代相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切特卡的實驗室曾在20世紀90年代進行過實驗,他們想要弄清楚蜜蜂是否能夠數數,結果顯示它們的確擁有數學天賦。學習拉繩只是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的蜜蜂的絕技之一。自從維多利亞時代以來,蜜蜂和其他社會性昆蟲擁有的驚人學習能力已多次被記錄下來。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曾說過,學習可發生在各個族群中。他注意到,看到大黃蜂提取花蜜,蜜蜂可以從中學到新的方法。蜜蜂還能學習識別顏色和圖案。它們能在數公裡外找到回家的路嗎?沒有問題。它們能識別人臉嗎?完全可以。蜜蜂能實用工具嗎?這是切特卡想要找到的答案。

切特卡說:「開始的時候,我們對此感到懷疑,蜜蜂那麼小的大腦中能儲存多少智慧?」許多人可能認為,只用擁有更大的大腦才能支持複雜的行為。畢竟,人類擁有異常巨大的大腦,包含有860以個神經元,我們也是超級聰明的物種,這兩個特徵之間肯定存在聯繫。

但是更多研究昆蟲和其他小型動物的科學家發現,掌握複雜技能並不一定需要很大的腦容量。切特卡問道:「這些小動物的大腦能做到哪些令人驚訝的事情?當它們解決複雜的謎題時我們應該感到驚訝嗎?現在看來,對於第二個問題,我們應該給出否定答案。」

舉例來說,蜻蜓可以在空中穿梭,捕捉蚊子、飛蛾、蝴蝶甚至其他蜻蜓。與蜻蜓外表相比,這似乎是個相當困難的任務,因為不同的獵物有自己獨特的飛行模式。蜻蜓必須觀察其獵物如何飛行,並預測其可能的飛行軌跡,然後開始行動,在空中對獵物進行攔截。這需要它們的動作保持靈活,同時進行規劃。

與此同時,蜜蜂能夠飛到距離巢穴10公裡遠的地方採蜜,儘管那需要穿過雜亂的樹林和其他地標建築。它們必須找到最好的花才能夠獲得最大的回報,同時記住這些花的所在位置。它們還必須要躲過天敵的圍追堵截,重新找到回家的路。此後,它們會與其他蜜蜂進行複雜的社會互動。這些動物擁有複雜的世界,需要認知能力才能生存下來。

即使簡單的線蟲——體長不到1毫米,整個神經系統只有302個神經元,依然擁有基本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剛出生的小線蟲遇到釋放毒素的大腸桿菌後,它們會記住在其餘4天壽命中儘量躲避這種微生物。研究人員甚至已經發現,哪個神經元負責形成這種記憶,以備後來檢索。

如果這種微小的大腦能夠完成認知任務,它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單個神經元以及它們形成的電路。神經元有點兒像電線,可將電子信號從大腦的某個區域送到其他區域。它們堪稱是生物版的計算機電路板。

研究這種線路是理解認知的關鍵,與擁有數十億神經元的大腦相比,研究只有數百乃至數千神經元的微小大腦顯然更容易。微小大腦必須將最大的計算能力裝入狹小空間,以便於它們進化出最小的布線解決方案。

維吉尼亞州Janelia研究院的維維科·傑亞拉曼專門研究果蠅。果蠅的大腦中有25萬個神經元,但其大腦體積只有蜜蜂大腦的1/4。傑亞拉曼解釋說:「大腦肯定需要解決計算問題,以便驅動行為展開。而複雜的行為涉及解決一堆這樣的問題。」傑亞拉曼希望理解動物行為背後的潛在機制,比如大腦如何認知?為此,他需要搞清楚:當行為展開時,神經元在做什麼?

但是我們能夠進入果蠅的大腦,並傾聽它們在想些什麼嗎?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有很多強大的研究工具可以幫助傑亞拉曼選擇開關果蠅大腦的不同區域,然後實時觀察它們的神經元活動。舉例來說,衡量認知的一種方法是保持追蹤你在空間中的位置,即你周圍世界的內部表徵。

這些內部表徵意味著,你所在的房間的燈突然熄滅,但你依然能夠找準門鎖在方向。或者手電筒放在抽屜中時,你依然知道如何進入廚房。相對於房間中的物體來說,你可以保持身體位置的意識,並知道如何在這個空間裡移動,這就像是你的心靈之眼。

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技術,當果蠅在虛擬實境世界中飛行時,可以讓他們實時看到果蠅單個神經元細胞的開關情況。果蠅站在微型跑步機上(世界上是個滾動球),果蠅可以前進、停止或向任何方向移動。同時跑步機周圍有屏幕環繞,就行果蠅版的《黑客帝國》,研究人員可以投射光線。

當果蠅在球上走來走去時,屏幕上的光線也會隨之移動,好像果蠅在現實世界中活動。因此,如果果蠅向左移動,屏幕中的世界相應地就會向右移動。當果蠅在這個世界徘徊時,研究人員就能觀察到果蠅大腦不同部分是否被激活。當他們關閉燈光時,就像人類那樣,果蠅的大腦會繼續做出正確反應,依然維持著其周圍環境的內在表現。

此前,像這樣的認知表徵只被認為會出現在類似人類的高級生命體上,但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傑亞拉曼表示:「事實上,果蠅這種小動物儘管身處黑暗中,但其大腦中依然產生有關位置的圖像,而且相當精確。」

下一步就是找出這種內部表徵是否具有靈活性。如果你的室友告訴你,他已經將手電筒從廚房拿到臥室,你的內在表徵也必須隨之改變,以適應新的信息。傑亞拉曼說:「對於我來說,這就像認知積木。這種能力是基於內部表徵和記憶做出的規劃,而非僅僅是回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場景。」

果蠅能用它們微小的大腦做同樣的事情嗎?切特卡說:「普遍看法是,由於我們擁有更大的大腦,而為了更聰明地做事,你就需要更大的大腦。但在這裡,這種認知可能被顛覆。」舉例來說,識別臉部的能力曾被視為人類獨有的能力。但實際上,它只需要相當簡單的神經迴路即可,這或許可解釋為何蜜蜂都能識別人臉。切特卡說:「即使只有數百或數千個神經元,你也能夠輕易識別出數以百計的人臉。」

既然微小的大腦也能完成複雜的任務,那麼為何還需要更大的大腦呢?大型動物擁有更大的大腦的可能原因是,電子信號可能需要傳輸更遠的距離。要想信號能以合理的速度傳輸,你就需要更大的神經網絡,因為其可以更快遞傳輸信號。為此鯨魚擁有更大的大腦和更大的聖經網絡,因為從信號從頭到腳可能要走很遠的距離。

當然,也可能並非整個大腦需要變得更大,只是部分大腦變大。舉例來說,那些活動範圍較大的動物,或在數以千計的地方尋找食物的動物,往往擁有相對較大的海馬體,這個大腦區域與記憶有關。它們可以比蜜蜂記住更多事情。切特卡說:「在這種情況下,大腦容量的增加只是為了增加儲量,就像電腦配備更大的硬碟那樣,而不一定要配更好的處理器。有些動物擁有更大的大腦,但反應卻相當慢,裡面可能包括許多相當無聊的東西。」

更大的大腦可能只是一遍遍地複製相同的迴路,給與你更多相同的行為能力,比如更大的儲存容量、更高的敏捷性、更詳細、更精準、更精細的反應解決方案等,但它們不一定是全新的計算或複雜層。切特卡指出,有時候,更大的大腦的確意味著更多的容量,就像我們的大腦那樣,但它並非總是如此。

人類往往對自己擁有更大的複雜大腦感到沾沾自喜。傑亞拉曼說,人們常常對他說:「等等,你靠與果蠅共同工作賺錢嗎?」他們想要知道,這能教授我們有關人類認知的哪些知識。他說:「人們認為這很酷,但需要更多工作才能解釋為何它如此重要,以及你到底能學到什麼。」

傑亞拉曼的工作提供的信息實際上非常直接:如果你想了解某樣複雜的東西如何工作,那麼請先從簡單的開始。在這裡,「簡單」只是相對來說,因為盛景園以及它們的連接系統絕不簡單。傑亞拉曼說:「至少從數量上看,果蠅大腦中的神經元更少。但其十分緊湊,我能同時看到許多。我有工具來操控它們,並隨意觀察不同的部分。」

也正因為如此,傑亞拉曼能夠解決更大大腦無法解決的機械性問題。他說:「我絕不認為這是認知的終結,相反,我正研究的簡單迴路正是建立認知的基石。我認為,基礎水平上的理解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但我很忙,我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找到答案。」

切特卡有時候也感嘆,不該痴迷於在其他動物身上尋找類似人類的能力。他說:「我發現那有點兒單調,也過於狹隘!」昆蟲具有的很多感官能力人類卻沒有,比如對紫外線、紅外線或極化光非常敏感,或通過內部磁場導航等。或許我們可以放下對人類認知能力的感嘆。切特卡說:「我之所以發現昆蟲如此迷人,一個原因是它們如此怪異、與眾不同、有別於人類。」

相關焦點

  • 腦袋越大,人越聰明?愛因斯坦是個反例!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一般來說,腦袋越大,腦容量越大,但是真的會越聰明嗎?研究表明,大腦袋不代表很聰明,腦容量與認知能力並沒有顯著關係。腦袋大小與認知水平在動物界中,我們有幾個近親,例如黑猩猩、狒狒等靈長類生物。科學家們認為,在地球上,人類和這些靈長類動物是最聰明的生物之一。
  • 腦袋越大,人越聰明?愛因斯坦是個反例
    (掌橋科研最新科研成果學術論文下載網站:zhangqiaokeyan.com/)一般來說,腦袋越大,腦容量越大,但是真的會越聰明嗎?研究表明,大腦袋不代表很聰明,腦容量與認知能力並沒有顯著關係。科學家們認為,在地球上,人類和這些靈長類動物是最聰明的生物之一。
  • 腦袋越大越聰明?抹香鯨的大腦比人類大腦重7倍,智商照樣被碾壓
    貓的大腦平均重30克,人類的大腦平均重1350克,而老鼠的大腦重量只有可憐的2克,自然界中各種動物的大腦質量相差竟然如此巨大,但是大腦越大並不代表越聰明,抹香鯨的大腦比人類大腦重7倍,智商照樣被碾壓。你沒有看錯,雖然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體長可達33米,體重能達到181噸,但是大腦的重量只有大約6.9公斤。而抹香鯨大腦為 7.8千克,抹香鯨雄性體型大於雌性,雄性體長11至20米,雌性體長8.5至18米,別看抹香鯨體型比藍鯨小這麼多,但是抹香鯨腦袋特別大,抹香鯨的腦袋看起來與身體非常不協調,整頭鯨魚在遊動時看起來就像是巨大的蝌蚪。
  • 寶寶腦袋越大越聰明?不不,聰明的腦袋長這樣!
    為人父母,最希望的莫過於寶寶聰明又健康,為了滿足這個心願,他們從備孕開始就會做很多的準備。孕前調整飲食,科學備孕;孕期定期產檢,遠離一切危險物質;就連分娩都會為胎兒著想,有的算日子,提前剖腹產,有的痛的要命都要順產……好不容易熬到了寶寶出生,又開始胡思亂想,尋找各種可以判斷寶寶聰明健康的辦法,比如頭圍。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這3個特徵,說明腦袋瓜很機靈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擁有一個聰明的腦袋瓜,聰明孩子學東西比較快,以後才能夠贏在起跑線。為了讓孩子擁有聰明的腦袋瓜,孩子還在娘胎裡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努力。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會吃一些有利於胎兒大腦發育的食物,等到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又開始各種食療、訓練,希望能夠助力寶寶智力發育。
  • 美國動物實驗顯示腦越大越聰明
    美國一項新研究25日說,動物實驗顯示,大腦體積相對於身體的比例越大,動物解決難題的能力可能越強。這表明腦袋相對較大的動物可能更加聰明。  懷俄明大學助理教授薩拉·本松-阿姆拉姆等人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由於幾乎沒有實驗證據加以支持,腦袋相對較大意味著智商更高的說法長期存在爭議。
  • 寶寶頭圍越大,說明他越聰明?NO,聰明寶寶的腦袋其實長這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誇獎:「你家寶寶頭這麼大,將來肯定很聰明,長大後也會有所作為。」沒錯兒,寶寶聰明與否大腦起到決定作用,人體的腦子是最忙碌的一個器官,因為我們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得經過大腦計算,所以我們的大腦特別累,雖然其重量只佔到人體2%,但耗氧量卻要佔上25%。
  • 腦越大越聰明?
    「它們相當的聰明,」勞斯說,「之所以對它們的聰明程度感到驚訝是因為以往我們認為這麼小的大腦沒有這樣的能力。」  我們都有一個固有的觀念,覺得頭大的人更聰明。最近科學家的研究否認了這一看法,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儘管昆蟲的大腦在我們看來很小,但是他們卻能完成一些令人吃驚的腦力活動。
  • 腦袋越大孩子越聰明?史丹福大學:大腦的這個部分決定了娃的智商
    與此同時,我的另一個思考也油然而生嬰兒的頭大引發了我的思考,小孩頭大是聰明的象徵嗎?並不是這樣的,孩子腦袋的大小影響智力的高低這只是一個老人們口中流傳的一種謠言,有研究表明女人的大腦一般比男人小,但歷史上很多有名的科學家都是男人,他們的智力也很高,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愛因斯坦,在他死後人們解剖他的大腦也不是特別的大,所以小孩頭大並不是聰明的象徵,只是一種正常且普遍的現象。
  • 同樣的人,大腦真的是越大越聰明嗎?
    腦袋自重與智力的關係 發展至今,在動物世界中,類人猿的智力名列前茅,但它們的腦重遠遠不及人類。如果用腦袋重量的大小來形容聰明與否也顯得有些狹窄,因為自然界中的鯨魚和大象的大腦就比人腦重了好幾倍,而它們成年的智力卻只相當於人類幼童的水平。
  • 大頭兒子腦容量大,孩子真的是頭越大越聰明,但有可能是有病?
    人們常說大頭的孩子腦容量大,頭越大越聰明,記憶力跟學習能力也比普通的孩子好。但真的是這樣嗎?頭越大代表著越聰明?過大過小其實都不健康   據新聞報導,有些孩子喝了不太好的劣質奶粉後,腦袋逐漸變大了起來。對比之下,四肢反而顯得有些短小甚至長期食用後出現了腎衰竭的病症。   所以頭圍較大反而有可能是因為身體疾病導致的,並不是聰明的象徵。有可能還預示身體有某些疾病。
  • 除了聰明,科學家的腦袋還必須笨
    在這個意義上講,科學家的腦袋確實要聰明。腦袋笨的人往往特別努力地去做被腦袋聰明的人一開始就斷定行不通的嘗試。這些線索也是那些一開始就不敢進行嘗試的人無法接觸到的。科學就是在腦袋笨、不怕死的人的屍體上築成的宮殿。也是血河之畔開著鮮花的花園。關連著自身的利害,腦袋聰明的人是很難成為戰士的。
  • 腦袋越大就會越聰明麼?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不過,頭小的爸爸能生出頭大的兒子嗎?頭大的人更聰明嗎?
  • 科學研究人類男女大腦差異,腦袋大更聰明?百年爭議難以服眾
    生活當中經常聽人說道:「這個小孩的腦袋大,長大之後一定非常的聰明。」從中不難看出人們從很久之前,對於我們最為複雜的腦部,就開始有了好奇心。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對於大腦的研究,也是在不斷地深入。因為按照前面英國科學家所說的,有些動物的大腦比人類還要大,可他們聰明才智沒有人類強,還是保留了最原始的動物特性。關於這個大腦大小決定聰明與否的事情,也就沒有一個具體的論斷。科學家們對此,還是孜孜不倦地進行研究。後來把重點,放在了大腦功能區域的大小上面。
  • 研究發現:新生兒頭圍暗示大腦發育好壞,越接近這個數越聰明
    但是,這些都是比較抽象的,難以判斷出孩子是不是真的聰明。  其實,關於孩子的智力,許多專家和學者一直在研究的路上。在2018年9月的時候,哈佛大學還發布了一項已經進行5年的研究成果,從新生兒頭圍的角度看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為我們判斷孩子聰不聰明,提供了新的思路。
  • 拒絕「傻大個」!研究表明:個子越高越聰明
    如果要形容一個人身材高大,但腦袋不聰慧,我們可能會稱之為「傻大個」,但是「傻大個」並不傻! 研究人員發現,身高與智商之間有著遺傳關係,總的來說,越高的人,越聰明!身高與智商呈現正相關在歷史文獻中,大量證據表明,身高越高,智商就越高,同時,身體也越健康,死亡風險越低。
  • 為什麼「大腦袋」的鳥兒往往壽命更長?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鳥的壽命和大腦的大小是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可能越聰明的鳥類壽命越長。 無論是對於人類還是其他動物來說,大腦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為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需要吸收很多的能量。鹿角網已經說過,雖然我們人類的腦袋只佔體重的2%,但卻消耗著大約20%的熱量。所以,長期以來,進化生物學家一直試圖弄明白,為什麼大腦值得如此巨大的投資。
  • 新生兒頭越大越聰明?專家說出標準答案,和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
    文|文兒常聽老人說,剛出生的孩子頭越大越聰明。根據老人的這個「經驗之談」,我就對自家孩子的頭部大小特別關注,從他出生開始,就經常觀察他的頭部大小,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聰明娃。凡是做父母的,除了希望孩子身體健康之外,還希望他能夠有一個聰明的頭腦,長大以後也能夠出人頭地,有一個好的出路。相信有不少家長有著和我一樣的心情。所以,很容易相信這句話,一旦發現自家孩子的頭比較大時,就滿心歡喜的以為孩子會比較聰明。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新生兒頭越大越聰明?專家說出標準答案,和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
  • 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有9個腦袋,還「統治」了燒烤攤,你吃過嗎?
    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有9個腦袋,還「統治」了燒烤攤,你吃過嗎?生活中的樂趣有很多,與朋友三兩人燒烤攤前聚, 尤其是北方人,格外喜歡擼串兒。雖然它還不是食物鏈的高層,但它的智慧卻已經讓人折服了,很多人都支持它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種動物。它就是《海綿寶寶》裡章魚哥的親戚們——章魚。在動物世界裡,章魚顯得獨樹一幟。它是種軟體動物,還有點兒粘乎乎的,外形也不俊俏,長居於海洋。它的頭和軀幹沒有明顯的分界,都是一個頭和8條腕(觸手),長相一般,但這8條腕卻不普通。
  • 冷知識之聰明與「絕頂」真的有關係嗎?
    聰明與「絕頂」真的有關係嗎在我們的身邊,巧合的是,特別聰明的人大多數都禿頂,所以才被形容「聰明絕頂」。這種說法真的有道理嗎?我們經常會用「聰明絕頂」來形容一個人智商高,而巧的是,很多極其聰明的人確實是禿頂的。專家經過研究調查發現,平時生活中那些禿頂的人,體內的雄性激素大都分泌旺盛,這種物質能促進人的右半腦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