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拍出好照片,竟有攝影愛好者在圓明園內用竹竿捅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角鴞(貓頭鷹的一種)!甚至還有人播放鳥叫,引誘它睜眼拍攝。近日,這條涉嫌騷擾虐待野生動物的視頻經網友上傳後引發網絡聲討。
6月11日,記者前往圓明園福海景區,發現仍有攝影愛好者在拍攝,雖然已不藉助任何工具,但頻繁造訪的拍客仍讓這些小傢伙兒無法休息。業內人士表示,頻繁遭受騷擾可能會導致這些小傢伙生存能力下降。
事件丨捅鳥拍照片視頻引發口水戰
6月9日,有網友發布了一條「用竹竿捅圓明園紅角鴞」的視頻,視頻中幾名觀鳥人聚在一棵樹下,一人端著相機,兩人拿著細長的竹竿慢慢伸向高處,撥打紅角鴞附近的枝葉。不一會兒,只聽有人喊道「伸(翅膀)了、伸(翅膀)了」,負責拍照的人連忙摁下快門。
不僅如此,次日這些攝影愛好者又變本加厲,改用電媒機(一種音響)播放鳥叫聲,吸引紅角鴞睜眼在進行拍攝。
此視頻發出後,在網絡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議,網友們紛紛留言質疑這些人的做法,「確實過分了」、「毫無底線,就是為了拍幾張好照片」、「為一己私慾!這種照片能好到哪?」;可以不愛,但請不要傷害。
不少攝影愛好者表示,拍鳥不能誘鳥,更不能干擾鳥的正常生活,這是拍鳥的基本原則。更有網友稱這些人的行為是「吃飽了撐的」,建議終身拉黑。
現場丨仍有攝影者「騷擾」紅角鴞
6月11日上午,記者根據視頻拍攝者提供的信息來到事發地圓明園福海景區,發現現場僅有三名攝影愛好者在拍攝。據附近工作人員介紹,拍鳥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上午9點左右,已經有一批人拍完離開了。
據現場的一位女士表示,很多天前就聽說圓明園有貓頭鷹,今天她一早特意趕來拍攝,但因沒找對地方,上午就只拍了一些野鴨和蜻蜓。來到這裡發現有其他人在拍攝,才知道拍攝點在這兒。
按照該女士的指引,記者看到在樹枝上確實停留著一隻貓頭鷹,不過在接連兩天被捅逗後,雖然時值正午,但這隻貓頭鷹並沒有閉眼休息,而是不時叼叼毛,環顧四周。
「它睜眼了,快拍快拍」、「轉頭了,叼自己的毛呢。」貓頭鷹的每一次動作,都會吸引拍攝者的注意。
直到這名女士的相機電量即將耗盡,幾人仍沒有離去的意思。該女士換了塊電池,繼續蹲守拍攝,此時已將近下午一點,雖然還未吃午飯,但相對於拍攝,他們表示「吃飯不著急」。
解讀丨貓頭鷹白天無法休息或致生存能力下降
當天與記者一同探訪圓明園的還有北京護鳥小隊隊長席瓦爾(化名),這位常年奔赴在反盜獵一線的專業人士表示,最先收到這份「捅鳥」視頻的就是他。但當時身在外地,只能交由同事代發。
席瓦爾說,視頻中拍攝到的貓頭鷹學名為紅角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昆蟲、鼠類、小鳥為食。築巢於樹洞中,屬於晝伏夜出的鳥類。誘拍會容易致其捕食、生存能力下降,將其置於危險境地。
他表示,《野生動物保護法》也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義務。禁止違法獵捕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向有關部門和機關舉報或者控告違反本法的行為。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機關對舉報或者控告,應當及時依法處理。
據席瓦爾介紹,為了拍出好照片,攝影愛好者放鳥叫聲引誘、踹樹、用石塊砸等行為並不罕見。2016年夏天在頤和園繁殖的鷹鴞,就吸引來許多拍鳥人。尖叫的,大吼的,什麼都有。最終鷹鴞寶寶還未具備飛行能力就離奇失蹤!
回應丨園方已增派人手巡邏 必要情況將報警
隨後,記者來到圓明園管理處園林生態科,該科副科長王沛然表示,針對此情況,已經向保衛科反映,保衛科也已經增派人手加強巡邏和管理,遇到情況將進行勸阻。
但其表示,作為園方,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園方並非執法機關,沒有執法權,遇到類似情況只能進行勸阻,不能對其採取其他措施。事件發生後也已經與警方溝通,如有類似嚴重情況可以聯繫警方處理。
王沛然表示,目前《野生動物保護法》還主要針對捕獵、殺害野生動物方面,對於這種影響野生動物正常棲息的行為還沒有明確的法規。很多人也意識不到一些行為是對野生動物的危害。比如經常有一老人來投餵紅嘴南雀,甚至「還給七隻小鳥都起了名字,一叫它們就來」。
但這些行為會對動物野外覓食能力造成影響,這對他們也是一種傷害。
針對這些情況,園方有些無能為力,希望從制度上,能儘快推動立法,並建立遊客黑名單制度。從園方角度出發,可以增加巡邏與提示牌,定期定點組織公益宣傳,甚至可能在門票和廣播等方面增加對動物保護的提示。
另外,王沛然介紹,目前圓明園正在招募志願者,希望社會群體能共同參與到對動物保護的行動中來。
攝影報導/北京青年報記者 白龍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