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單片機總結——上拉電阻

2020-11-24 電子產品世界

  上拉電阻的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293.htm

  (1) 用於為OC和OD門電路,提供驅動能力。

  以OC(集電極開路)電路為例:

  例如,達林頓管(其實就是複合三級管)集成塊ULN2003. 內部一路的電路如圖,就是一個集電極開路電路。

  

 

  如果不加上拉電阻是無法高電平驅動其他器件的。因為當三極體截至市沒有電流流通的路徑,更談不上驅動了。這個跟單片機P0口加上拉電阻的原理一樣。

  (2)提高高電平電位:

  單片機P1口外接4×4矩陣鍵盤。另外復用P1.0~P1.3外接ULN2003控制驅動步進電機。

  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當接入ULN2003時鍵盤無法工作,去掉ULN2003後鍵盤工作正常。ULN2003工作正常。(注,兩個部分不同時工作)

  問題分析:由於鍵盤的結構,無非就是兩個金屬片的接通或斷開。但是接入ULN2003 後無法正常工作,說明是接入ULN2003影響到了P1口電平的變化。用萬用表測的電壓,當單片機輸出高電平時,P1.0~P1.3電壓1V左右,P1.4~P1.7電壓4.3V左右,於是測AT89s52高低電平的判決電位,在1.3V左右。這樣P1.0~P1.3始終是低電平,鍵盤根本無法實現掃描功能。

  解決方法,只要抬高P1口高電平時的電位,就可以正常工作,

  1. 在P1口到ULN2003上串接電阻,起到分壓的作用,就可以抬高電平。

  2. 給P1口接上拉電阻,跟P1口內部電阻並聯,減小上拉電阻阻值,減小分得的電壓,從而抬高P0口高電平電位。

  採用第二種方案可以抬高電平到2.5V左右。鍵盤工作正常。

  另外:我在做液晶顯示實驗的時候,數據線用的P0口,無法正常工作,不顯示字符。但是亂動一下數據線就可以完成顯示,但是顯示現象並不正常,字符不是一次寫入,而是亂動幾次才能寫完全部內容,正常應該一次全部顯示 。原因是由於,我的P0口中有六個埠都外接並聯三個發光二極體。,因為從資料上查到,P0口每一個埠最大可以吸收10MA電流,總電流不能超過26MA電流。這樣算我的總電流已經到了40MA,呵呵。見笑了。所以懷疑是驅動的問題。於是去掉了幾個二極體。顯示一切正常。似乎問題已經解決,但總覺得還是有點問題,於是又經過幾次試驗,發現只有當P0.7埠的並聯二極體去掉一個,再在其他埠接上一個發光二極體。此時也可以正常顯示。但是這樣P0口吸收電流在38MA,也超過了26MA不少。所以不是吸收電流太大的問題。仔細分析當埠並聯外接三個二極體的時候等效於加了一個700歐左右的電阻,於是把二極體去掉換成一個1k電阻,液晶也無法顯示。

  經過仔細分析,我認為,由於P0.7是液晶忙信號的返回線路當這個埠返回高電平時說明,液晶正在處理數據,無法接收新的數據,返回0時說明空閒,可以接收新數據。

  這樣當上拉電阻太小了,液晶返回低電平時就有可能高過1.3V(AT89s52高低電平的判決電位),單片機接收到後,不會當作低電平,當然也就無法顯示了。(程序設計的時檢測到忙信號,繼續檢測)

  總結:上拉電阻選擇也有要求,呵呵。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根據需要選擇。

  這可能也叫,阻抗匹配吧。


相關焦點

  • 51單片機驅動能力(拉電流_灌電流)及上拉電阻
    51 單片機的這些特性,是源於引腳的內部結構,引腳內部結構圖這裡就不畫了,很多書中都有。在晶片的內部,引腳和地之間,有個三極體,所以引腳具有下拉的能力,輸出低電平的時候,允許灌入 10mA 的電流;而引腳和正電源之間,有個幾百K的「內部上拉電阻」,所以,引腳在高電平的時候,能夠輸出的拉電流很小。
  • 什麼是上拉電阻?51單片機P0口上的上拉電阻有什麼用?
    這次簡單說說上拉電阻,那問題來了,什麼是上拉電阻?上拉電阻從概念上理解就是一個電阻一端接到電源正極,一端接到輸出端。下圖就是一個簡單的上拉電阻,如果沒有這個電阻R,則I/O口和VCC就沒有直接連接關係,如果用電阻連接起來就是一個上拉電阻。
  • 關於單片機上拉電阻
    由於P0口內部沒有上拉電阻,是開漏的,不管它的驅動能力多大,相當於它是沒有電源的,需要外部的電路提供,絕大多數情況下P0口是必需加上拉電阻的。
  • 單片機驅動LED中上拉電阻的問題
    這時上拉電阻也是限流用的。P口為高電位或高阻狀態發光管暗的時候電流是從電源正——上拉電阻——P口,這時LED無電流流過,P口為低電位,限流電阻上流過電流全部從P口流入。要從單片機的輸出驅動能力開始講起。下面是本人做過的LED上拉電阻試驗測試條件:VCC=4.96V,φ3綠色發光二極體。二極體正極接VCC,負極通過RL接地。
  • 怎麼解決引腳單片機的上拉電阻問題?
    記得是在 AT89C51 單片機流行起來之後,做而論道才發現:單片機引腳的能力大為增強,可以直接帶動 LED 發光了。在晶片的內部,引腳和地之間,有個三極體,所以引腳具有下拉的能力,輸出低電平的時候,允許灌入 10mA 的電流;而引腳和正電源之間,有個幾百K的「內部上拉電阻」,所以,引腳在高電平的時候,能夠輸出的拉電流很小。特別是 P0 口,其內部根本就沒有上拉電阻,所以 P0 口根本就沒有高電平輸出電流的能力。
  • 單片機IO口結構及上拉電阻
    ,也可由內部上拉電阻拉成高電平,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P1口常稱為準雙向口。其他埠P1、P2和P3,在內部直接將P1口中的T1換成了上拉電阻,所以不用外接,但內部上拉電阻太大,電流太小,有時因為電流不夠,也會再並一個上拉電阻。 4. 在某個時刻,P0口上輸出的是作為總線的地址數據信號還是作為普通I/O口的電平信號,是依靠多路開關MUX來切換的。而MUX的切換,又是根據單片機指令來區分的。
  • AVR單片機IO口結構和上拉和下拉電阻的作用
    為搞清IO結構,首先看看上拉和下拉電阻的作用。  上拉就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鉗位在高電平!,此時需用上拉電阻來提升輸出高電平的電壓值 。  2、OC門必須外加上拉電阻,才能使用。(OC門:三極體的叫集電極開路,場效應管的叫漏極開路,簡稱開漏輸出。具備"線與"能力,有0得0。
  • 如何將單片機的上拉電阻配置為上拉輸入模式
    1.什麼是上拉電阻 在學習單片機的時候,我們經常遇到一組名詞: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上下拉電阻不僅能使當前電平穩定避免受到幹擾,同時上拉電阻還能提高單片機的驅動能力。 閱讀擴展:什麼是單片機的上拉電阻?點擊閱讀。 2.
  • 單片機 | P0口什麼時候使用上拉電阻?
    一般51單片機的P0口在作為地址/數據復用時不接上拉電阻。作為一般的I/O口使用時,由於內部沒有上拉電阻,故要接上上拉電阻。51單片機的P0口用作數據和地址總線時不必加上拉電阻。對於LED類負載,由於發管電流很小,因此上拉電阻的阻值可以用20k的,但是對於管子的集電極為繼電器負載時,由於集電極電流大,因此上拉電阻的阻值最好不要大於4.7K,有時候甚至用2K的。
  • 單片機上拉電阻、下拉電阻詳解
    是不是經常聽別人講,加個上拉電阻試試看,加個下拉電阻試試看,是不是還在疑惑上下拉電阻是什麼,該怎麼用,什麼時候用,有什麼用途?
  • 什麼是上拉電阻,下拉電阻?
    上拉電阻下面我先說說最為常見的上拉電阻,我們所說的上拉電阻其實就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拉到高電平,有時這個電阻也能起到一個限流作用。比如我們常見的單片電路中,我記得在以51為內核的單片機中有一組P0口,在使用這組P0口時它的外面就需要加一排10K的電阻,我們就稱為這些電阻叫上拉電阻。
  • 單片機上拉電阻應用及阻值選擇原則
    2、OC門電路「必須加上拉電阻,才能使用」。 3、為加大輸出引腳的驅動能力,有的單片機管腳上也常使用上拉電阻。 4、在COMS晶片上,為了防止靜電造成損壞,不用的管腳不能懸空,一般接上拉電阻產生降低輸入阻抗,提供洩荷通路。
  • 上拉電阻原理
    1.上拉電阻原理--簡介  上拉電阻,就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鉗位在高電平,電阻同時起限流作用。上拉電阻一般是一端接電源,一端接晶片管腳的電路中的電阻,下拉電阻一般是指一端接晶片管腳一端接地的電阻。上拉就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鉗位在高電平,電阻同時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也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鉗位在低電平。
  • 上拉電阻阻值的選擇原則和經驗總結
    上拉電阻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對電流起到限流作用,在一些設計當中經常會用到上拉與下拉電阻,但電源的設計者們往往對這兩種電阻了解的不多,正因如此,在電路出現因為上拉與下拉電阻而導致的問題時
  • 帶你理解上拉電阻與下拉電阻
    百度一下上拉電阻與下拉電阻,一堆一堆的解釋就出來了,不過,好像沒有一個解釋的通熟易懂的,可能是寫解釋的人水平太高了,說的話小編也聽不懂。
  • 51單片機IO埠基礎知識及應用
    >單片機IO引腳輸入應用總結89C51單片機引腳信息我們在學習使用任何晶片到時候,可能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晶片的引腳信息了,因為我們必須弄懂每個引腳的功能才能更好的設計出對應的電路。另外P0口沒有內部上拉電阻,是一個真正的雙向口,引腳內的是一個開漏結構。P1、P2、P3口的位結構都有一個上拉電阻,因而被稱為"準雙向口"。正是由於此上拉電阻的存在,所以有些時候P1、P2、P3埠的引腳的外部上拉電阻可以省略,P0埠的引腳某些時候需要考慮使用上拉電阻。
  • 一文讓你讀懂上拉電阻與下拉電阻
    一文讓你讀懂上拉電阻與下拉電阻 玩轉單片機 發表於 2021-01-02 17:01:00   上拉(Pull Up )或下拉(Pull Down)電阻(兩者統稱為「拉電阻」)最基本的作用是:將狀態不確定的信號線通過一個電阻將其箝位至高電平
  • 深入了解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
    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是經常提到也是經常用到的電阻。在每個系統的設計中都用到了大量的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上拉是對器件注入電流,下拉是輸出電流;強弱只是上拉或下拉電阻的阻值不同,沒有什麼嚴格區分。當IC的I/O埠,節點為高電平時,節點處和GND之間的阻抗很大,可以理解為無窮大,這個時候通過上拉電阻(如4.7K歐,10K歐電阻)接到VCC上,上拉電阻的分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I/O埠節點需要為低電平時,直接接GND就可以了,這個時候VCC與GND是通過剛才的上拉電阻(如4.7K歐,10K歐電阻)連接的,通過的電流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 51單片機精確控制步進電機(有TB6600驅動)
    > 基於51單片機控溫程序及電路原理圖 所需要 ** 的溫度值。 51單片機控制模擬交通信號燈 採用單片機的I/O口PO口通過上拉電阻和交通燈相連接,P3.0、P3.1口接到數碼管控制位上,控制數碼管的顯示,程序放在STC89C52RC單片機的ROM中,在十字路口的四組紅、黃、綠交通燈中,由單片機的
  • 上拉、下拉電阻的使用
    3、為加大輸出引腳的驅動能力,有的單片機管腳上也常使用上拉電阻。4、在COMS晶片上,為了防止靜電造成損壞,不用的管腳不能懸空,一般接上拉電阻產生降低輸入阻抗,提供洩荷通路。5、晶片的管腳加上拉電阻來提高輸出電平,從而提高晶片輸入信號的噪聲容限增強抗幹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