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華網路報今日」是非集」欄目說,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5日出席「第12屆臺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大會開幕式時表示,中醫、中藥傳到臺灣應該要改名,叫「臺醫、臺藥」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此言一出,立刻引發輿論和網友的議論。不少人說,如果民進黨人對「中」這個字反感到「逢中必反」的程度,那是不是應該先要求名字有個中字的民進黨人去「中」呢?例如被民進黨吹捧成防疫大英雄的「衛福部長」陳時中、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名字裡的那個「中」字,難道他們看了不礙眼、不想改掉嗎? 既然民進黨人把「中」字當成忌諱,那「中」秋節、「中」元節等傳統的節日,都得改名;此外,像是「中」年人、「中」庸之道,甚至形容一個人的意見或評論切實扼要、恰到好處的「中」肯,都不能再用了。中肯要改成「臺」肯,「中」庸之道則要改成「臺」庸之道,這像話嗎? 民進黨向來熱衷「改名、正名」,但如果真要完全「去中化」,這個工程恐怕會比「去蔣化」,還要更複雜、浩大,遊錫堃你嘛幫幫忙,不要這麼愛沒事找事好嗎? 遊錫堃說中醫傳到韓國叫韓醫,傳到日本叫漢醫,傳到越南叫東醫,因此,當中醫、中藥傳到臺灣後,也應該可以改名,不必再叫中醫、中藥。但他的這種說法立刻被打臉。韓醫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韓國人在中醫的基礎上,又創建了新的體系,因此另成一係為韓醫;越南的東醫則是在既有的中醫體系下的一個分支,越南還是有中醫之名;日本稱漢醫是因為流傳過去的時間較早。 中醫在國際上已經是一個正式的名稱,使用也很廣泛,內容包括草藥學、針灸、拔罐療法、刮痧、按摩推拿、正骨跌打、氣功練習及膳食療法等傳統醫學。臺灣目前通行的中醫或中藥,傳承自上述這一套中華傳統醫學體系,臺灣並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利自己改稱為「臺醫、臺藥」。
更何況,改為「臺醫、臺藥」之後,臺灣的相關從業人員要如何與國際接軌、證照和專業技術能夠得到國際認可嗎?誰知道什麼是「臺醫、臺藥」?遊錫堃真以為改名叫「臺醫、臺藥」後,全世界都會買單嗎? 之前有網友在美國白宮請願網站提出請願案連署,要求美國提名陳時中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連署內容指出,陳時中有效捍衛了臺灣,成功對抗來自中國大陸的疫情,因此一定也有能力可以領導世界對付疫情大流行,要求美國政府提名陳時中擔任WHO秘書長,以取代現任秘書長譚德塞。 當時這個提案被認為是一個不諳國際現實和臺灣實力的大笑話。如今,連臺立法機構龍頭都提出了這種餿主意,看來臺灣有井蛙之見的人,還真不少! 只能說,民進黨人的「反中」,簡直是已反到了不可思議、不可理喻的瘋狂程度!(作者劉心月,臺灣作家兼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