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井蛙之見還真不少!不可理喻的「反中」太瘋狂

2020-11-30 臺海網

臺灣大華網路報今日」是非集」欄目說,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5日出席「第12屆臺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大會開幕式時表示,中醫、中藥傳到臺灣應該要改名,叫「臺醫、臺藥」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此言一出,立刻引發輿論和網友的議論。不少人說,如果民進黨人對「中」這個字反感到「逢中必反」的程度,那是不是應該先要求名字有個中字的民進黨人去「中」呢?例如被民進黨吹捧成防疫大英雄的「衛福部長」陳時中、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名字裡的那個「中」字,難道他們看了不礙眼、不想改掉嗎?  既然民進黨人把「中」字當成忌諱,那「中」秋節、「中」元節等傳統的節日,都得改名;此外,像是「中」年人、「中」庸之道,甚至形容一個人的意見或評論切實扼要、恰到好處的「中」肯,都不能再用了。中肯要改成「臺」肯,「中」庸之道則要改成「臺」庸之道,這像話嗎?  民進黨向來熱衷「改名、正名」,但如果真要完全「去中化」,這個工程恐怕會比「去蔣化」,還要更複雜、浩大,遊錫堃你嘛幫幫忙,不要這麼愛沒事找事好嗎?  遊錫堃說中醫傳到韓國叫韓醫,傳到日本叫漢醫,傳到越南叫東醫,因此,當中醫、中藥傳到臺灣後,也應該可以改名,不必再叫中醫、中藥。但他的這種說法立刻被打臉。韓醫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韓國人在中醫的基礎上,又創建了新的體系,因此另成一係為韓醫;越南的東醫則是在既有的中醫體系下的一個分支,越南還是有中醫之名;日本稱漢醫是因為流傳過去的時間較早。  中醫在國際上已經是一個正式的名稱,使用也很廣泛,內容包括草藥學、針灸、拔罐療法、刮痧、按摩推拿、正骨跌打、氣功練習及膳食療法等傳統醫學。臺灣目前通行的中醫或中藥,傳承自上述這一套中華傳統醫學體系,臺灣並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利自己改稱為「臺醫、臺藥」。

更何況,改為「臺醫、臺藥」之後,臺灣的相關從業人員要如何與國際接軌、證照和專業技術能夠得到國際認可嗎?誰知道什麼是「臺醫、臺藥」?遊錫堃真以為改名叫「臺醫、臺藥」後,全世界都會買單嗎?  之前有網友在美國白宮請願網站提出請願案連署,要求美國提名陳時中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連署內容指出,陳時中有效捍衛了臺灣,成功對抗來自中國大陸的疫情,因此一定也有能力可以領導世界對付疫情大流行,要求美國政府提名陳時中擔任WHO秘書長,以取代現任秘書長譚德塞。  當時這個提案被認為是一個不諳國際現實和臺灣實力的大笑話。如今,連臺立法機構龍頭都提出了這種餿主意,看來臺灣有井蛙之見的人,還真不少!   只能說,民進黨人的「反中」,簡直是已反到了不可思議、不可理喻的瘋狂程度!(作者劉心月,臺灣作家兼評論員)

相關焦點

  • 臺媒:臺灣「井蛙」真不少
    臺灣立法機構頭目遊錫堃日前稱,把中醫(藥)改叫「臺醫(藥)」應該不錯,叫「漢醫(藥)」也無所謂——「去中國化」之幼稚、卑劣,再添例證。有島內人士諷刺,民進黨這麼逢「中」必反,要搞「臺獨」就大方提出來,還可以修改字典,把「中」列為禁用字。
  • 臺灣輿論批駁當局阻礙「三通」是井蛙之舉 - 人民網地方聯報網
    、舉例不合、邏輯不通,認為當局阻礙「三通」是井蛙之舉,根本無法讓民眾感受到「拼經濟」的決心。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社論《「三通」不是靈丹,「不通」卻是毒丸》指出,臺灣當局領導人胡亂舉例提出所謂「『三通』非臺灣經濟發展萬靈丹」,不啻是向期盼臺灣經濟振興的企業人士又澆下一盆冷水。文章說,當局阻礙「三通」反而會導致其自己提出的所謂「臺灣產業空洞化」。
  • 以疫情為籌碼,玩起「反中」遊戲,蔡英文贏了臺灣什麼時候輸?
    「恐中仇中」言論是蔡英文的依靠,而至今,蔡當局更是「高明」,竟然藉此次疫情,再次玩起「反中」遊戲。此次疫情的爆發,給我國很多方面都帶來了影響,抗疫期間,也陸續收到了各地甚至各國的援助。此次疫情雖然主要在內陸爆發,但是臺灣也受到了一點影響。疫情本是一場災難,而在蔡當局眼裡,竟然成了一個籌碼,成了一次機會,讓蔡當局能夠藉機「反中抗中」,玩一場政治博弈。口罩禁止出口?
  • 林昶佐玩大陸電動 兩岸網友:「反中」雙重標準
    (破壞王衝康哥)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挺日反中不遺餘力,但日前他在臉書分享和助理打電動的照片,意外被網友揪出應該是來自大陸的未授權遊戲軟體。臺灣網友批評「立委」帶頭不尊重智慧財產權,大陸網友也諷刺「反中」的林昶佐「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 「反中」促進經濟?「臺獨」分子不清醒
    導讀:據了解,在2020年11月,臺灣「行政機構」將臺灣地區2020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提高為2.54%,這意味著去年臺灣經濟發展狀況已經超乎預期然而自疫情爆發後,臺灣經濟曾受到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但是由於大陸經濟一直保持平穩運行,恢復較快,抵消了負面影響,才帶動了臺灣經濟上漲。
  • 大陸齊心忙未來,臺灣上下茫出路
    但論層級與效果,兩者卻天壤之別:前者為民間,後者為「官方」;前者起而論道,成果立竿見影;後者僅是坐而論道,不知何年能見牛肉。對此,有臺灣學者認為,「現在大陸上下齊心忙未來,臺灣上下卻在茫出路」。 對此,研究臺灣輿情的章柏康認為,問題出在臺灣方面對國際大勢的三大誤判上。近幾年,臺灣當局好不容易逮到川普執政,美中關係遍地烽火的「好」機會,除了積極配合川普對華圍堵政策外,還以亞洲版「小北約成員」自居,實行政策上「聯美抗中」;經濟上,切割兩岸;軍事上,以武拒統。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隨著美國大選川普的落選,一切前功盡棄,希望化作泡影,從而不知所措。
  • 如何理解「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含義?
    留心看看,這是真不懂「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嗎?人家是在問如何理解。具體如何理解,如何結合我們自身的看法,這才是這個問題和回答需要達到的目的。先用一句話回答,那些嫌囉嗦的不妨看了就走。井裡的青蛙,你跟它說大海是無法溝通的,夏天的蟲子你和它討論冰雪是沒有意義的。為什麼呢?
  • 抓住臺灣海峽「命脈」轟動世界,老外:太瘋狂了
    抓住臺灣海峽「命脈」轟動世界,老外:太瘋狂了自古以來臺灣就是我國的領土,如今臺灣被稱之為中國臺灣,由此可見,世界其他國家對於臺灣歸屬中國這件事情也是認同的。我國在對待臺灣問題上,是希望和平的原則解決,所以並沒有對臺灣實行強制性的措施。相信總有一天,中國和臺灣能夠母子團圓。中國大陸離臺灣最近的地方,就是福建的平潭島,平潭島是我國六大島嶼之一。
  • 蔡英文「去中」「反中」,恐讓「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失去存在依據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針對當下日益緊張的兩岸關係,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近日在公開場合表態稱,蔡當局四處宣揚「反中」「去中」思想,導致「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在臺灣島內變得越發薄弱。這不禁讓人擔心,「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論調,可能會失去其存在的價值。
  • 陳大衡:非要向井蛙語天夏蟲語冰,這才是毛病
    終究每個人見地不同罷了。早年讀莊子,裡面有一句夏蟲不可語冰。後來延展成了一句對仗的句子 叫井蛙不可語天,夏蟲不可語冰。今夜之前,一度覺得井蛙和夏蟲好可憐,竟然不知道天和冰。後來發現,自己才是有問題的那個,人家的原文並沒有歧視井蛙和夏蟲的意思。而是說不可語,你非要向井蛙語天或向夏蟲語冰,或許你自己才是有毛病的那個。萬物眾生自有其時位因緣,原本強求不得。
  • 美軍艦艇欲停靠臺灣,還想邀請臺軍參加環太軍演
    美帝國主義不斷大打「臺灣牌」、蓄意「以臺制華」的邪惡行徑註定將是徒勞的無用功,註定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最近的美國又欲借新法案大打「臺灣牌」,囂張狂妄、不知天高地厚的瘋狂玩火。對此,臺灣外事部分發言人歐江安26日還對美國表示感謝。而遭到網友的片片嘲諷:「你是筆尖」、「只是一個棄子」……關於臺灣問題及美臺關係,我大陸曾多次申明我們的嚴正立場:堅決反對美臺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堅決反對美臺在軍事領域的合作,等。顯然,美臺在瘋狂無視我大陸警告,囂張狂妄的挑戰我大陸底線與紅線。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言有所止,不必盡付
    《莊子,秋水》有言:「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對井裡青蛙不可以跟它們談論大海,因為井底之蛙局限於井內,狹小而窄的空間,怎知大海的寬闊,深淺,對只生活在夏天的蟲子不可以跟它們談論冰凍,因為他們終其一生也未曾見過冰雪,更不會懂寒冷為何物。
  • 專家:臺灣要有臺美關係冷卻的準備
    拜登與布林肯有專家認為,川普政府執政下的「反中」操作,已影響美國民意,未來拜登上任後,川普所建立的「反中」戰略不至於跛腳不過,據悉布林肯雖然「友臺」,但不「反中」,其兩岸外交路線不可能與川普時代的國務卿蓬佩奧一樣。並且,從目前拜登公布的內閣名單看,大部分都是歐巴馬時代的官員或是幕僚幹部,所以可以初步判定拜登團隊的施政風格,大體上會跟歐巴馬路線應差不多。
  • 任知行‖井蛙不知海闊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井蛙不知海闊 任知行讀書筆記十二 井蛙不知海闊,夏蟲不知冰寒, 一因空間所囿,一因生命之短。
  • 臺灣大學教授被判4年,他在大陸幹的醜事還真不少
    施正屏此人是臺灣師範大學教授,他被人民法院審判的罪名是「間諜罪」,獲刑四年。從2005年開始,施正屏利用職位之便,在參與和大陸有關的學術活動時,通過各種手段記錄文件材料在返臺之後交給臺「國安局」。直到2018年8月,施正屏被我國國家安全機關抓獲。
  • 蓬佩奧「最後瘋狂送秋波」,蔡英文當局為什麼還保守了?
    川普和蓬佩奧(右)官員態度相對保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9日聲稱,國務院已將行之有年的美臺官員交往限制廢除,「以讓臺灣官員今後能以更平等、尊嚴的地位與美國交往。臺灣《聯合報》11日舉例稱,之前單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過境美國就有諸多限制。
  • 蔡英文引爆的臺灣安全危機
    道理很簡單,宣傳系統雖然多元綿密,但在媒體背後掌控的蔡當局,所作所為卻儘是邪門歪道,荒腔走板,人民的眼睛完全洞穿,多數人還具有免疫力,不會被排山倒海的虛偽宣傳牽著鼻子走。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蔡當局圖謀置在野勢力、民間團體與異議媒體於死地,排除異己不惜動用一切政治工具,而且越來越傲慢執政,決策專制,連最基本的「憲政」規範、溝通協調程序都棄之不顧。
  • 井蛙和夏蟲其實就是在罵你沒文化
    不僅僅是想像力豐富,他還擅長於用一些自己想像的場景或者各種靈活的意象去攻擊或者說服他人,最經典的就是濠梁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將對方的場景拿過來自己用,給對方一個反擊,是莊子「攻擊」別人的智慧。
  • 蔡英文稱「武統」臺灣,自己將承受第一波攻擊,網友笑了
    如果大陸真的「武統」臺灣,蔡英文該做出怎樣的回應?蔡英文回答「自己將會承受第一波攻擊」。臺灣民眾顯然對於這個說法都不甚滿意,甚至有人嘲諷「有沒有搞錯,先死的都是民眾,而大官基本上都跑光了」蔡英文在「大選」之前,一直都在支持「反中」,其推出了各種「反中」政策,導致兩岸關係降到冰點。
  • 臺灣經濟景氣下滑,民進黨為什麼還不管不顧操作「抗中」?
    舉個例子,臺灣《經濟日報》6月20日社論《股利稅改竟向高所得者傾斜》,多麼難懂的標題,你看了是不是會一眼而過?但如果改個標題,「臺灣稅改失敗!股利稅讓超級富豪得利!繳稅大幅減免!小股東繳稅不減反增!」文章指出,近日臺灣兩大經濟研究機構下調了對臺灣經濟增長的預測,指出今年臺灣GDP恐怕只能勉強保住2%的增長率,臺灣「中研院經濟所」特別用了「風中飄蕩的經濟景氣」形容臺灣經濟形勢。文章還說,儘管研究機構對臺灣經濟前景憂心忡忡,但蔡當局仍然老神在在,未見提出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