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前兩根大柱子已經矗立了500年,究竟有何用?少有人知

2021-02-07 騰訊網

去過天安門廣場遊玩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天安門城樓前面有兩個高高聳立的大石柱子。它們是由漢白玉石料製成。柱身上雕刻著許多複雜的花紋,頂端還雕刻著一隻神獸。它們聳立在廣場上,供人們觀賞,與雄偉的天安門一起守護著我們的國家。而這兩個華麗的大石柱子的真正名字叫作華表。

我知道有許多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它們到底是幹什麼用的?有著怎樣的深刻寓意?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今天就讓我為大家答疑解惑。經過我查閱多方資料發現這個華表可真不一般。下面就讓我為大家慢慢講述。

首先,我們可以從華表的外觀上可以發現,它的上端是有一對南北方向的"耳朵",學名叫雲板。在最初建造它的時候,這個裝置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利用它,來指引南北方向。將它放在在一些路口,為過往的人們指引方向。其實這個東西從原始社會的堯舜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並且還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叫"誹謗柱"。實際上早期的華表其實是用木頭製作而成的,可以讓人們在上面寫諫言。所以當時的老百姓對管理者有什麼建議或者不滿都可以刻在華表上面,而當統治者看到百姓對管理的意見時也會做出相應的改變,以此種方式來促進管理的改善。

久而久之,華表在反映民意方面的功能就被放大了,而用來指路的功用被慢慢縮小了。從此華表又有了新的含義,它已經上升為警惕統治者應該要善於接納他人建議,虛心執政的含義。也是因為這,華表被從各個路口挪到了皇帝的宮殿中。如同我們所看見的那樣。它的外觀是十分漂亮的,通體雪白,雕紋華麗,十分大氣。所以也非常適合放在皇帝的宮殿中做裝飾之用。

我們都知道華表的柱體上面刻著繁複的花紋圖案。當我們仔細觀察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上面雕刻有一個神獸,一個頭向著宮內,一個頭向著宮外。而這個神獸的名字叫做犼。犼是一種極有靈性的神獸,它生性喜好張望。每天蹲在華表上面,時時刻刻關注著皇帝的一舉一動。犼的頭朝向皇宮內是希望帝王不要一直待在宮廷之內,吃吃喝喝,貪玩享樂。而是希望帝王能夠經常地出去走走,多看望一下他的子民,體察民間的疾苦。所以人們又稱這隻頭向著宮內的犼為"望帝出";另一隻犼頭朝向外邊,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戀外面的山水美景,快快回到宮中來處理朝廷政務。因此人們又稱這隻頭向著外邊的犼為"望帝歸"。這些無不體現了我國歷史悠久的圖騰文化與雕刻藝術。這些花紋和圖騰都代表著古代封建時期帝王家的尊嚴與權威。

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一對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始建於大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個華表重達兩萬公斤。我想,當時明成祖朱棣在建造故宮的時候,建造了這兩個華表可不僅僅是為了好看,為了裝飾這華美的宮殿吧。更應是希望它能夠警示大明朝後世的君王要勤於朝政,善於聽取大臣的建議,不要只顧著貪圖享樂。可事實卻不是他想像的那麼美好。他可能不了解明朝後世之君出了多少個奇葩的皇帝,多少個不務正業的皇帝。即使這無比絕美的華表就矗立在宮殿前,後世的皇帝卻視而不見,只顧著享樂。以至於明朝後來被滿人所取而代之。如果讓建造華表的明成祖朱棣知道了,又不知作何感想。

如今我們到北京旅遊。天安門廣場是我們必須遊玩的景點之一。當你站在天安門廣場上,你目光一定會被這一對高大,華美的華表所吸引。它已經與雄偉的天安門融為一體,共同成為天安門廣場上的標誌建築。華表,已不僅僅是一個只起裝飾作用得漂亮的石柱子了,它更是代表中華文化與中華歷史的文化柱,是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彰顯了我們先民們的無盡智慧。

相關焦點

  • 天安門前的兩根柱子到底叫什麼,有何寓意?今天總算明白了
    說起天安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天安門可是中國標誌性的建築,並且還是北京一個地標性的建築。而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的建築物,有著及其悠久的歷史,而且整個結構布局極其巧妙,可以說是我國建築中不可多得佳作,同樣也是中國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徵。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矗立在那裡。
  • 天安門廣場前的兩根柱子有什麼寓意?只是裝飾品嗎?一起來看看吧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當人們有假期時,他們會選擇旅行,但是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文化悠久,很多人會選擇去參觀一些古建築,了解我們的文化。北京不僅是中國的首都,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首都,這裡建造了許多古建築,天安門廣場是這裡的標誌性建築,很多人來北京打卡拍照,感受這裡的肅穆氣氛,天安門廣場前有兩根柱子,很多人以為只是點綴,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兩大支柱。這兩根柱子叫華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築,歷史非常悠久,據說華表是古代部落的圖騰,用於裝飾,只是擺設嗎?
  • 天安門前佇立了500年的柱子,到底有什麼作用,古人真聰明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縮影,北京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眾多的名勝,天安門是來參觀的遊客必遊之地,天安門有漢白玉兩對大柱,這讓很多人感到好奇。對於中國人來說,天安門是一個神聖的地方,也是故宮的入口,故宮是中國古代皇族文化的縮影,它的莊嚴與富麗堂皇,讓人們充滿了皇族的想像,天安門前的兩根柱子,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著500年的歷史,與天安門相隔500年,全是白玉,名曰華表,兩柱直徑98釐米,高達9.57米,重達20噸,中華鍾間隔96米。
  • 天安門的「20噸柱子」,矗立500多年,有什麼作用呢
    對中國人來說,喜歡長城,喜歡旅遊,確實這些人文古蹟是中國文化的象徵,每年都接待很多國內外遊客,這些景點非常有名,但是有些地方會像天安門前後的兩塊石頭一樣頭疼。這兩組石柱有一個很大的名字叫「華表」,這是中華特有的文化符號,天安門這兩組是用漢白玉做的,高9.57米,如果是單元大樓的話,也有三層樓的高度,直徑98釐米,我知道那一根的重量達到了20噸。
  • 天安門廣場的那根「柱子」,重達20噸矗立了500年,作用是什麼?
    在中國,有很多景點,讓人選擇起來眼花繚亂。一般來說,景點越有名,越受遊客青睞,比如天安門廣場。它的歷史很長,在這裡見證了很多朝代的興衰,可以說是北京的一張名片。去過北京天安門廣場的遊客會發現,天安門廣場前有一根非常顯眼的柱子,看起來非常壯觀。上面雕刻著各種各樣的裝飾圖案,給人帶來一種奢華的氣息,所以很多人都在想,這根柱子的作用是什麼?
  • 天安門前屹立500多年的石柱,它有什麼作用?看專家如何解釋的
    據專家介紹,在古代這種石柱被稱為「華表」,其作用主要是用來辨別時間而使用,而天安門廣場前的這兩根石柱因為外形獨特,全部使用漢白玉雕刻而成,上石犼蹲立,下面橫插雲板,柱子上雕刻龍以及祥雲,顯得非常的莊嚴、大氣,所以民間也稱呼它們為「華錶盤龍柱」。
  • 天安門前明朝的華表,已有500年歷史,兩隻神獸端坐寓意為何?
    這裡有故宮、天安門。天安門,那是北京的地標性建築,同時,這也是整個中國的標誌性建築。而到達過天安門的人都知道,在天安門的門前,還有兩個十分顯眼的標誌,那就是華表。華表矗立在天安門的前後兩個門,它們十分高大,就連重量也達到20噸,與之相匹配的,還有華表已經500多年的歷史。因此,不論從哪一方面來看,華表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 天安門前有一對漢白玉雕刻而成的柱子——華表,是幹什麼用的?
    想必很多人去北京旅遊的時候,在天安門遊覽總會被天安門前後的漢白玉柱子所吸引,原來這就是華表。華表,最初不過是一種簡樸的樹立在地上的立木,其上端橫著一塊短木,名叫「桓(huan)木」,或稱為「和木」 、「表木」,或稱之為「和表」;用以納諫、裝飾、紀念,或起標誌作用。
  • 天安門前的柱子叫什麼嗎?上面雕刻的神獸叫什麼?寓意代表了什麼
    天安門前的柱子叫什麼嗎?上面雕刻的神獸叫什麼?寓意代表了什麼想必大家肯定都去過北京吧,去過北京的朋友都會去一個地方那就是天安門!在天安門廣場大家都應該記得有一根柱子,那根柱子可不是一般的柱子,它是華東由漢白玉精雕細琢而成,混元挺拔,與天安門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但是你們知道天安門前的柱子叫什麼嗎?上面雕刻的神獸叫什麼?
  • 100平米的房子要打幾根柱子 柱子分類有哪些
    建房這件事情有不少人是很清楚的,因為以往有不少人是有過房屋建造想法的,但是迫於一些政策的要求,這種想法漸漸地被一些人放棄了,但是在農村的一些地方,自建房仍舊是很提倡的,當然自建房的建造並不輕鬆,在各個物品的數量規劃上一定要準確,那麼100平米的房子要打幾根柱子?柱子分類有哪些?
  • 寶馬鼻孔為何越來越大?裡面的兩根「鼻毛」到底有啥用?
    鈴木凱澤西,畢竟寶馬X3是一個大排量的車子。這樣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X5的進氣格柵內的兩個鋼管不是特別明顯,並不會給人造成視覺上的影響。但是在國產版的寶馬X3上卻是十分的明顯。就像兩根「鼻毛」一樣,非常顯眼。不知道大家之前注意過沒有,很多寶馬的車內都是有這兩根「鼻毛」,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是黑色的,不是特別的明顯,但是在國產的X3上的這兩根「鼻毛」卻是非常的明顯,還引起了網友們的吐槽。
  • 天安門最初叫什麼名字?所表達的意思,聖旨中常常會念到
    洪武25年,朱元璋著手在金水橋外建造端門和承天門。朱元璋死後,朱棣以「靖難」之名,揮師南下,用武力奪取了侄兒朱允炆的皇帝寶座。為了對付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朱棣萌生了遷都北京的念頭。永樂十四年,他召集工匠開工修建北京宮殿。永樂十九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也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北京的天安門得以修建。
  •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生活當中,總有一些人不懂裝懂,仿佛自己無所不知,其實這種做法非常愚蠢,真正聰明者絕不會這麼做。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此才稱得上智者,打腫臉充胖子遲早會露餡,後悔都來不及。
  • 解密:1976年天安門事件經過--革委會主任口述
    1976年是很緊張的一年,大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波瀾迭起。   1月,是敬愛的周總理逝世。同時,毛澤東同志不能容忍鄧小平同志系統地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又發動了所謂「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全國因而再度陷入混亂。4月,是載入史冊的天安門事件爆發。7月,是德高望重的朱老總逝世。在這個月裡,又發生了傷亡數十萬人的唐山大地震。
  • 天安門前的「黑衣人」,他們拿的黑傘和背的黑包,都有什麼用處?
    說起天安門相信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吧,畢竟有很多人都是有去到過天安門看升國旗的。不過關於去天安門前看升國旗,其實不少人也是會有些好奇的地方的,尤其是關於天安門前那些訓練有素的「黑衣人」,很多人更是比較好奇他們的身份,和他們使用的一些東西了。
  • 只是下了一場暴雨,地庫鋼筋混凝土的柱子為啥卻斷了?(專業分析)
    那麼為什麼帶通長斜撐的框架在側向力下的位移可以看做懸臂梁來估算,而把斜撐拿掉後,誤差一下子就大了很多呢,特別是在梁柱線剛度比比較小的情況下,誤差更大?我們不妨將單跨多層框撐結構放倒,得到圖 6所示的「懸臂梁」。將原來的框撐結構的兩根柱子分別看成懸臂梁的「上、下表面」,斜撐主要受軸力,而此軸力沿著柱子長度方向的分量,可以看做是懸臂「梁」內的剪力。
  • 阿爾忒彌斯神廟,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如今只剩一根柱子矗立著
    許多人都知道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蹟,這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工程建築,但因為歷史的原因,古代的奇觀大多被破壞,現在幾乎看不到了,位於土耳其的阿爾忒彌斯神廟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現在只剩下一根柱子了,阿爾忒彌斯神廟坐落在土耳其的愛奧尼亞海岸,歷史傳說稱它為希臘神話中的阿爾忒彌斯神廟,是古希臘神話中狩獵和原始自然女神的化身
  • 柱子安裝玻璃_2020年柱子安裝玻璃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兩端鉸接的柱子上 查看詳情 國家大劇院6750噸鋼架結構中卻沒有柱子支撐,怎麼做到的?
  • 普通工人為天安門升旗26年 死後身蓋國旗(組圖)
    對那些近期曾在天安門廣場體驗升旗盛況的人來說,1951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是很難想像的。當胡其俊扳動旗杆上的開關,看著國旗緩緩滑到旗杆頂端時,太陽已經快要升起來了,廣場上十分冷清。  從那一刻起的26年裡,電工胡其俊便正式成為天安門廣場的升旗手。
  • 中國三大「未解之謎」:神農架第一,羅布泊第二,第三少有人知!
    中國近年來科技可謂發展迅速,而隨著科技的發展讓人們對於大自然有了更多探索解密的資本,但即使如此仍有很多未解之謎,由於一些連科學都無法解釋的現象,讓這些未解之謎更加深入人心,今天小百就為大家介紹中國三大「未解之謎」:神龍架第一,羅布泊第二,第三少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