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作者:陳馬丁來源:刺蝟之島(ID: yixinlijx)
編輯:
Luke
● ● ●
時光太匆匆?
讓我教你一招,把時間變慢
2014年,王錚亮的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唱到無數人哽咽。這首歌似乎抒發了所有人心中的感慨: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母親不止一次說時間過得太快。還是你小時候可愛,她說,肉嘟嘟的滿地爬,怎麼一轉眼就長這麼大了。父親也這麼說,他說三十歲到五十歲,回過頭來看,就像一場夢一樣。而我,四個春節沒在家過,每年回來,全家福上的臉龐都會減少。
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問。我尋求著答案,因為它把我也一起帶走了。
時間啊,真的過得太快,像被刮跑的風箏,拉也拉不住。那些幸福快樂的瞬間,總是稍縱即逝,留得記憶裡一遍遍回望。感慨的人裡,多半是大人、成家立業的人、有孩子的人、當然還有老人。去世前,我的祖父總說年輕時候的事。而退休後的三十年,在他看來只是彈指一揮間。孩子們從不抱怨太快長大。抱怨是父母的,孩子們只想快點長大。所以對於孩子,時間或許真的寬容些。
是嗎?
時間隨年紀變快這一點,幾乎人人都感受過。若是還沒有,不要緊,遲早會來的。有個「比例理論」,直觀地將其描述了。當你八歲時,一年在感覺上就相當於人生的八分之一;四十歲時,便銳減到四十分之一。
不過,直觀歸直觀,理論本身也免不了取巧和偷懶。實際上,心理學上有個叫「情境變化模型」的東西,能更好地解釋這個現象:關於一件事,存儲的記憶越多,人就越覺得做這件事花的時間長。
這兒有個小實驗,大家可以給朋友展示一下,看有沒有效果。
A ——————
B ——————————————
步驟很簡單:AB兩條線段,一長一短,在紙上畫的時候,你只需要保證用時一致,比如都用三秒畫完。
然後,你就可以問問朋友:你覺得我畫哪條線段用的時間長些?
當初我做實驗的時候,幾乎所有同學都覺得畫B線段用時更長。為什麼呢?
因為人腦傾向於認為,「內容」越多,「時間」越長。小時候,生活是充滿未知的。孩子像張白紙,任由世界在上面塗塗寫寫,每天都是新鮮不同的內容。年齡越大,紙越滿,新鮮的東西越來越少。我們三點一線,朝九晚五,今天是昨天的翻版,明天是今天的重複。那雙曾經對世界敞開的探索的眼睛,慢慢變得半閉不睜。不就那麼回事嘛,我們說。結果,生活裝在記憶裡的「內容」少了,哪天驀然回首,便覺得「時間」快了。所以呀,歸根結底,不是時間快了。是我們的「線段」短了。
宏觀來看,從生到死,時間確然在加速。新鮮記憶減少,大腦對熟悉事務處理速度變快,都造成了「加速」的錯覺。除此之外,對時間的感知,還存在許多微觀層面的魔法現象,也許你曾經經歷過。
先舉幾個例子:
1. 等待面試無比漫長:試想一下,面試前的你,緊張焦慮,坐立不安,一遍遍看時間,確認有沒有叫到自己的名字。你深呼吸,心裡默念準備好的臺詞。腋下的汗水浸溼了襯衫,讓你暗暗抱怨。
2. 失眠時度分如年:失眠的時候呢?你輾轉反側,煩躁不已,不時側身看鬧鐘,埋怨第二天要早起,為什麼自己還無法入睡。
3.遭遇車禍,或是巨大恐懼來襲時,時間仿佛被定格。
怎麼解釋呢?這三點的共通之處,是有很高的情緒喚起,也就是你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情緒。恐懼的瞬間更不用說了,那可能是性命攸關的時刻。所有這些,都會激起腦中情緒中樞杏仁核的強烈反應。反過來,高漲的情緒會讓大腦變得敏銳,處理更多外界信息,收集更多「內容」。回到前文所說,當「內容」變多時,感知上的「時間」便被拉長了。
再來看三個例子:
4. 度假旅行一晃而過,可回來一想,又覺得出去了很久:有個專門的詞形容,叫「假期悖論」。之所以稱為悖論,是因為人在「經歷時」和「事後回憶」之間存在偏差。假期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但回頭來看,假期裡滿是日常中沒有的新鮮經歷。比如,日常中每天只有兩件新鮮事,而假期中每天有六件。於是,我們便會覺得假期包含更多「內容」,時間的感知也就被相應延展。
5. 專注一件事,時間便如白駒過隙:人專注的時候,往往對外界信息的獲取是打折扣的。試想,當你沉浸在閱讀中時,往往注意不到周遭發生的事。也就是說,專注期間,大腦獲取的「內容」相對較少,所以時間便如輕舟過山,眨眼即逝。
6. 回程總比去程快:相比回程,去程中有更多的新鮮事物。當大腦熟悉了途中的景物,一是信息處理變快,二是新鮮「內容」變少,那麼時間的感知自然而然就被削減了。通常,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大腦預先設定好的,不受主觀控制。所以,時間的壓縮與拉伸,真的不由我們說了算嗎?
如果我說,能將時間變慢,你信嗎?
時間,當然不是紀伯倫筆下永恆的時間。那是超脫的,無限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我所說的「變慢」,是和你的大腦做個認知遊戲:餵給它更多「內容」,讓它把「時間」拉長。
具體來說,就是——多去體驗,多去發掘生活中的新鮮,跳出既定的生活框架;如果倦了,就去旅行;如果三點一線,就在陌生的角落多留下足跡;將你那半閉的探索的雙眼重新睜開,好好看看這世界。
像個孩子一樣。
最後,把一首紀伯倫的詩送給大家。
你想度量那無限而不可測量的時間。
你想按時序與季節調整你的作息,
甚至引導你的靈魂。
你想把時間看成一道溪流,
自己坐在岸邊目送它的逝去。
然而你心中的永恆已意識到生命的無窮:
知道昨日不過是今天的回憶,
而明日又不過是今天的夢想。
因此,那在你體內歌唱和沉思的它,
依然處於將星星散布於天際時的,那最初的一瞬間。
……
如果你認為以季節來衡量劃分時間是必要的,
那就讓每個季節都包含其他季節,
讓今天用記憶擁抱著過去,
用希望擁抱著未來。
● ● ●
你的生活中,
有哪些時間變慢的瞬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