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成蝶:追蹤華為手機攝影功能五年發展歷程

2020-11-23 騰訊網

每當我們回顧華為在手機拍照方面的造詣時,總是不由得疑惑:華為的拍照是否一直如此強悍?華為的鏡頭組合是否一直如此獨樹一幟?顯然,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年的IMX586是一代智慧型手機標配,使用者有二三十餘。曾幾何時,華為也如今日一般,在自家手機上使用IMX214這款街機標配CMOS,同樣是當年採購IMX214的廠商,是什麼讓華為5年後登頂手機拍照排行榜top3呢?從5年前搭載IMX214的Mate7到2019年的突破自我的Mate30 Pro,華為這些年曆經了怎樣的努力才完成這化繭成蝶的突破呢?讓我們從當年華為的第一次雙攝嘗試開始說起吧。

2014年,新時代的開始

華為Mate7(2014年9月)

榮耀6Plus(2014年12月)實驗性質的拼接雙攝

14年底,華為借榮耀品牌發布了旗下第一臺雙攝手機。不同於HTC之前嘗試的3D雙攝與景深雙攝,榮耀6PLUS使用了全新的平行雙攝方案。將兩顆來自豪威科技,800萬像素的OV8865平行放置,畫面重疊,通過處理輸出1300萬像素的照片。這種雙攝的潛在優點是:

對焦可以使用三角測距,理論上更快;

兩顆攝像頭同時拍攝,可以實現實時HDR;

增大總感光面積,提升進光量,利於夜間拍攝;

利用視角差實現摳圖虛化。

可是實際效果卻不如人意,對焦速度與實際畫質都弱於同期的IMX214單攝機型。趙明次年3月在微博上承認榮耀6PLUS性能僅釋放20%,委婉回應用戶對其拍照性能的不滿。榮耀6PLUS雖然沒獲得成功,但平行雙攝的概念卻被兩年後的P9所繼承,榮耀算是幫華為試了次水。

2015年,摸著石頭過河

華為P8(2015年4月)RGBW

榮耀7(2015年6月)高像素

華為Mate 8(2015年11月)光學防抖

2015年華為嘗試了兩套發展路線,一個是榮耀7的大底+高像素,另一個是全新CFA:RGBW。

事實證明高像素路線門檻很高,不是每家廠商都有資格介入這場高級玩家主宰的牌局。2015年的高像素手機中,只有同為IMX230的微軟Lumia 950榨乾了這顆傳感器的性能,甚至往後幾年的索尼手機都未能超越950的高度。然而一切只是曇花一現,繼承諾基亞衣缽的微軟移動在不久之後走向了終結,其中不少員工入職華為,為華為帶來了全新的國際視角。

在P8上,華為試水了另一項提升進光量的辦法:更改CFA形式。這裡的CFA是色彩濾波陣列,設置CFA的目的是讓圖像傳感器感受色彩。傳統CMOS使用拜耳排列,即RGGB。而此時索尼發布的新傳感器IMX258使用了不同於RGGB的RGBW排列,其中W全稱White,即白色。RGBW取消了第二排綠色像素的Filter,讓紅綠藍三種光線都能暢通無阻地進入像素內。華為在P8(15.4)上首發這款新CMOS。

RGBW的優勢在於暗光下更高的信噪比,同樣光照條件下進光量更多(不過與最終照片亮度沒有關係)缺點是寡淡的色彩,更困難的猜色。而且更容易因為W通道信息量過多而過曝,不得不整體縮短曝光時間。導致實際進光量低於理論值,極端情況甚至與RGGB差不多。基於種種原因,RGGB還是統治了此後的CFA排列。不過這次嘗試不能說完全沒有意義,華為對修改CFA提升進光量的idea念念不忘,4年後的P30系列嘗試了另一種CFA排列:RYYB,不得不說,P30這次的RYYB是向P8 RGBW的一項致敬。

在兩次不算成功的嘗試後,歲末發布的Mate8則回到了傳統的RGGB排列,首發IMX298並第一次搭載了光學防抖。這代Mate手機整體設計偏向均衡保守,拍照也處於主流偏上的水平。時間也證明了Mate8是最經典長壽的一款Mate手機。

2016,黑白雙攝,邂逅徠卡

華為P9(2016年4月)雙攝回歸黑白加成

華為Mate9(2016年11月)無損變焦+光學防抖

16年對於華為是王朝初建的一年。

年初發布的華為P9搭載了華為的第一個黑白雙攝模組,黑白雙攝由一顆彩色主攝像頭與一顆黑白副攝像頭組成,彩色傳感器能感受色彩但是靈敏度低,黑白傳感器只能感受明度信息但靈敏度很高。兩者合作的工作原理有些類似於人眼的視錐與視杆細胞,彩色傳感器與視錐細胞負責採集彩色信息;黑白傳感器與視杆細胞負責部分輪廓信息與夜間的基礎視覺。黑白雙攝一定程度上是仿生工程的結果。

P9搭載的初代黑白雙攝選擇了兩顆1200萬像素的IMX286,一顆去除了Color Filter變成黑白傳感器。為了彌補沒有相位對焦的缺陷,P9新增了雷射對焦模組輔助近處對焦。此外華為找來了百年相機品牌徠卡為其背書,為P9帶來了極富爭議的「徠卡色彩模式」,讓實際成片鮮明有質感,成為了華為旗艦手機獨有的一項功能。江湖上也多了個華萊士的傳聞。

時間來到了11月,隨著麒麟960的發布,獲得更強圖像處理能力的Mate9升級了黑白副攝的硬體參數,從1/2.9英寸的IMX286monochrome升級為1/2.8英寸的IMX350monochrome,像素數也一舉增至2000萬。順應iPhone 7 Plus的兩倍光學變焦風潮也推出了兩倍無損變焦。另外Mate8上的光學防抖在短暫消失後回歸,搭載於Mate9的主攝像頭上。彌補了P9沒有光學防抖的遺憾。

2017,進軍DxOMark,Tick-Tock初成

華為P10 Plus 2017年2月)繼續打磨+大光圈

華為Mate10 Pro(2017年10月)究極打磨+超大光圈

Ticktock原指Intel發展微處理器晶片設計製造業務的一種發展戰略模式,一代Tick降低能耗,一代Tock更新微架構。華為這邊也是一樣,P系列Mate系列交替更新,一代優化精進,一代更新架構。不得不說這是相當聰明的解決方案。

P10/P10PLUS相對Mate9的升級很小。其中P10完整繼承Mate9的相機模組,P10PLUS則把光圈從f/2.2增加至f/1.8。總體上變化不大。其中P10成為第一款在dxo總分進入並列前5的大陸手機,戰勝了前一年發布的iPhone7手機。很多人認為這是華為在DxO的巔峰,不過後來發生的事說明了,這只是個開始。

Mate10 Pro隨著新一代麒麟處理器970一同發布,主打AI。這次的Mate10系列的相機部分升級很小,華為選擇繼續打磨這顆來自P9的IMX286/386。同時把光圈從P10PLUS的f/1.8精進至f/1.6。dxomark的分數繼續上升並超過一個月前發布的iPhone 8 Plus,以97分總分來到了DxO排行榜的第二位。創造了新的歷史。

2018,超級大底,新一代夜視儀

華為P20 Pro(2018年3月)超級大底長焦三攝(望嶽,也望夜)

華為Mate20 Pro(2018年10月)超級大底長焦+超廣角(變焦三攝誕生)

當大家猜想華為還能挖掘出多少IMX286潛力的時候,華為卻一反常態,一舉將IMX286換成了如今大名鼎鼎的IMX600,感光面積為前代的210%之多。並且增加了一顆專為變焦設計的三倍望遠鏡頭。遠近風景皆囊括於厚度8mm左右的機身內,堪稱手機圈暴力美學的典範。毫不誇張的說,P20 Pro是繼諾基亞808、諾基亞Lumia1020、松下DMC-CM1後,第一款讓我感到震撼的手機。相信大家早已將IMX600的參數爛熟於胸:1/1.7英寸感光面積,4000萬像素,QuadBayer色彩濾鏡陣列,四合一2um單像素尺寸。這顆傳感器在光學尺寸方面是如此超前,以至於一年多後的今天也沒有與之匹敵者。可以想像在發布會時給親臨者多大震撼。

華為P20Pro帶來的不僅是硬體上的強悍參數,軟體方面的突破也令人咋舌。華為自家三腳架夜景模式與谷歌HDR+在P20 Pro上得到了繼承與發揚,其成果是業內爭相效仿的超級夜景。正式從三星手中接過了夜視儀的大旗。其dxo的最終評分來到了109分,第一次登頂智慧型手機排行榜。並且高於第二名HTC U12+足足6分,高於前一代Mate10 Pro 12分。P20 Pro的拍照水平得到了DxO空前的認可。

在大家猜測Mate20 Pro會不會把黑白鏡頭也升級至IMX600的時候,華為卻取消了這顆服役2年的黑白鏡頭,轉而換上了一顆超廣角鏡頭。成為業界首批搭載變焦三攝的手機。其焦段覆蓋等效16mm至80mm,適應從風光至人像等諸多場合。極大增加了使用便利性。這項三攝組合至今仍被數碼愛好者稱為「真三攝」,可見其實用程度。依照往年的腳步,Mate20 Pro此時也更新至麒麟980,更強的AI性能帶來了全新的相機功能:人像留色。這個由NPU深度參與的功能能識別出視頻中活動的人物並實時摳圖,保留人物的色彩,而將人物周圍的背景變為黑白。這又是一項軟硬體緊密結合的範例。此外華為著重提升了4000萬高像素模式的拍照效果,Mate20 Pro在全像素模式下相比P20 Pro有不少提升。

2019,比遠更遠,比近更近,進一步超越自我

P30 Pro(19.4)超級大底三攝超感光+ToF

Mate30 Pro(19.9)新一代電影鏡頭凝神屏息

如今的華為P系列/Mate系列發布會已儼然手機拍照圈的春晚,不少數碼愛好者在發布會當天期待華為在拍照硬體方面的突破,期待拍攝玩法的再一次更新。

P30 Pro在全世界的關注下面世,其相機模組在大體保持Mate20 Pro硬體基礎的前提下,進行了三項改動:

將之前3倍變焦的鏡頭提升至5倍,為此還專門設計了帶光學防抖的潛望式結構,實現了等效16mm至125mm全覆蓋。

將主攝像頭CFA由RGGB修改為RYYB,藉此提升了40%進光量。同時配套鏡頭也一舉增加了應用記憶合金的光學防抖機構;光圈也來到了f/1.6,等效值為當今手機圈之最,鏡頭方面的升級也是高進光量的保證。

在榮耀V20的短暫試水後,P30Pro也搭載了一顆ToF模組,ToF全稱(Time of Flight)通過給目標連續發送光脈衝,然後用傳感器接收從物體返回的光,通過探測光脈衝的飛行(往返)時間來得到目標物距離。效果類似於蘋果的Face ID組件,但覆蓋距離更遠。可用於測距建模,未來使用前景廣闊。

不過P30 Pro的RYYB為日常拍照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實際照片相比前一代Mate20 Pro寬容度有所下降。這是個取捨的選擇,P30 Pro憑藉RYYB成為了無可置辯的夜視儀,即便不開超級夜景也能獲得亮度與純淨度俱佳的照片。不過華為仍提供配置功能接近的Mate20 Pro供消費者選擇。用於區分不同需求的消費者。

結語:

在回顧華為5年來拍照的發展歷程時,我們能明顯感受到華為在產品規劃方面的縝密條理與技術繼承。一個成功的產品背後,是若干條早先研發路線的交織,與以往不成功甚至失敗產品的經驗總結。正是這種敢於嘗險,敢於試錯的態度,讓華為拉開了自己與對手之間的距離。

曾經的華為,也只是只蛹內的拍照新手,與當年其餘國產手機廠商處於同一起跑線。五年之後,是什麼讓華為手機的拍照羽化成蝶?是勇於嘗試?高成本投入?還是鍥而不捨的堅持?抑或兼而有之?華為在拍照方面的崛起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相信大家心裡已經有了答案,換一個角度看,也只是華為在各個領域攻城略池的一個小小縮影罷了。

相關焦點

  • 攝影師見證帝王斑蝶破繭成蝶
    2018年9月13日報導,在苦苦追尋半個世紀後,美國攝影師Joe Rossi終於如願見證了帝王斑蝶蛹破繭成蝶的過程。圖片中,這條渾身布滿黃白條紋的蟲子現實作繭自縛,在繭室內變成液體並重新成型,最後,一隻翅膀潮溼而鮮豔的帝王斑蝶破繭而出。JOE ROSSI CATERS NEWS/東方IC2018年9月13日報導,在苦苦追尋半個世紀後,美國攝影師Joe Rossi終於如願見證了帝王斑蝶蛹破繭成蝶的過程。
  • 數位黃興麗:創業是N次破繭成蝶的修煉
    事實上,數位的發展過程,一定程度上是市場運營與技術人員持續摩擦與碰撞中迭代的過程。前者代表是黃興麗,有十幾年的市場運營和管理經驗,後者則是兩個技術大拿,他們一個來自華為,一個來自航空航天領域。數位2015年3月成立,3年內拿了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螞蟻金服、賽富、東方富海、復星銳正等機構。是一家致力於現實世界物理空間數位化重構的的智能位置服務商。
  • 榮耀賣身救華為?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榮耀賣身救華為?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2020-11-17 23:43 來源:智玩部落熊小白
  • 精靈寶可夢:寶可夢全進化形態,綠毛蟲破繭成蝶,皮卡丘越變越醜
    精靈寶可夢:寶可夢全進化形態,綠毛蟲破繭成蝶,皮卡丘越變越醜。精靈寶可夢又叫神奇寶貝,這部動畫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非常喜歡看吧,作為一部治癒系養成類動畫,這部動畫可以說是很多90後00後的童年回憶,很多人就算是沒有看過這部動畫,也玩過這部動畫的原版遊戲口袋妖怪吧!
  • 《出水芙蓉》主創破繭成蝶 票房黑馬殺出
    正所謂破繭成蝶,有志者事竟成。正所謂破繭成蝶,有志者事竟成。劉鎮偉:靈感來自好萊塢經典電影 這部影片緣起於導演劉鎮偉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1944),戲裡的韻律泳拍得很美,令他一直難以忘懷。在劉鎮偉的《出水芙蓉》中,失戀少女想報仇,這個企圖本來很醜陋,但透過努力備戰,她從灰暗世界走出光明,卻是一件很美麗的事。
  • 《劍來》: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很幸運,《劍來》就是這樣一本能讓人明智的網絡小說,小編更從書中總結出這樣一個道理: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從《劍來》中總結的這個道理是否有些突兀?他接受了自己遭受悲慘命運的現實,反倒是更加努力,而經過不斷努力,陳平安不也終究破繭成蝶,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劍客之路嗎?而在《劍來》中,還有一些人物,不小心走錯了一步路,卻就此氣餒,變得意志消沉了,也就有了和陳平安相反的命運。這裡著重說的是書中兩個人物:馬苦玄和宋集薪。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劍來》中馬苦玄和宋集薪可比陳平安好運多了。
  • 迎接挑戰,破繭成蝶!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迎接挑戰,破繭成蝶! 面對挑戰你是會低頭屈服還是迎難而上今天小科要為你帶來的原創視頻《破繭
  • 沒有作繭自縛,哪能破繭成蝶
    4、街上看不到人,超市採購成放風,約不到朋友聚餐,快遞變成慢遞,看電影靠網絡視頻,這不就是海外華人的日常。 10、沒有作繭自縛,哪能破繭成蝶!
  • 自然筆記|大雨後,破繭新生蝶自在
    化蛹為蝶關於我的秘密你了解多少?、化蛹為蝶彩蝶紛飛,流連於花叢這一系列的生命過程,都讓她盡收眼底為了解兒時的疑惑,為了探尋毛毛蟲的秘密她找尋了一隻蝴蝶蛹觀察並記錄下了破繭成蝶的名場面完成了「破繭前翅外緣中段向內凹陷, 基部有7~8道由間斷的黃白色短線排列而成的弧形細紋。後翅無尾突, 近基部有一淺黃色寬斜帶, 帶外側靠近前緣有一大型深色眼狀紋, 臀角外側有一紅色圓形斑。
  • 你知道華為手機有7大AI功能嗎?花粉:我怕是用了個假華為
    現在很多人都在使用華為手機,因為華為手機不僅顏值很高,功能也很強,光是這些AI功能,就很多手機比不了~ ,華為手機的AI智能運鏡功能可以自動識別和追蹤拍攝主體,智能變焦,讓主體始終處於拍攝畫面的中心。
  • 破繭成蝶的感悟:今天的痛苦掙扎是為了明天能展翅高飛
    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農夫路過樹林時,正巧看到一隻即將破繭而出的蝴蝶,於是他停下腳步,饒有興致地觀看起來。當蝴蝶在破繭的過程中,掙扎會將身體內的水分擠向翅膀,這樣身體才會纖細而翅膀肥大有力,這隻蝴蝶因為沒有經歷這個過程,也就失去了展翅高飛的希望。不能飛翔的蝴蝶,等待它的只能是死亡。
  • 毛毛蟲在破繭成蝶後,還會記得自己毛毛蟲的事嗎?看完令人意外
    毛毛蟲在破繭成蝶後,還會記得自己毛毛蟲的事嗎?看完令人意外蝴蝶是一種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生物,而大家也知道,蝴蝶都是由令人不太喜歡的毛毛蟲蛻變而來的,而這樣的一個過程也被學術界稱之為變態發育,那麼也許有人會好奇,毛毛蟲破繭成蝶,基本上是完全變換了一個心態,那麼它還會記得自己毛毛蟲的事情嗎?相關的實驗結果令人感到意外。
  • 雲南金平蝴蝶谷:上億蝴蝶破繭成蝶 翩翩起舞宛如金色海洋
    我國共有蝴蝶種類12科,馬鞍底鄉就有11科,蝴蝶種類達270多種,包括箭環碟、鳳眼蝶、枯葉蛺蝶、白帶鋸蛺蝶等,其中箭環蝶數量最為龐大。馬鞍底鄉的箭環蝶主要集中在拉登河、馬拐塘、標水巖、天生橋等片區,一般在每年5月底6月初開始破繭成蝶,數量均超過一億隻。新華網發(張洪科 攝)
  • 手機攝影功能媲美單反!你不知道的手機攝影功能
    單純從功能來說,現在的拍照手機那可是真的太厲害了,單眼相機簡直就是弱爆了。嗯,注意,我說的是拍照功能,不是拍照質量,兩碼事,一碼歸一碼了。具體來說,拍照手機有不是照相功能都是很牛的哦!嗯,沒錯,拍照手機確實沒有光圈,所以搞了一個虛假的電子光圈,這個可不是用來忽悠人的了。電子光圈,利用堆棧功能,可以長時間曝光而不會曝光過度,這個可是單反所做不到的哦。
  • 曹軒賓攜《參宿七》打響臺灣市場 北漂十年破繭成蝶
    曹軒賓攜《參宿七》打響臺灣市場 北漂十年破繭成蝶(/5) 2013-11-22 14:56
  • 非常經典的句子: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相信自己, 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 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20. 時間是公平的,心在哪,時間在哪,行動在哪,收穫就在哪。
  • 屢次突破拍照極限,華為P40帶來手機攝影更多想像
    這些研究和實現都是整個行業的無人區,這也使得華為在這方面的技術突破會領先更多時間。計算攝影是終極方向硬體進步是領先的基礎,不過計算攝影才是終極的方向。在專訪上,餘承東也表示,相機攝像頭不能搞太多,搞太多以後手機的尺寸、空間佔用非常大,不可能盲目地增加數量,而是要增加每個單元的算法、質量。這大概也說明了手機未來的決勝方向,終究還是要在計算攝影上。
  • 手機遠程定位、追蹤,真有用嗎?華為這一點讓人滿意
    華為的用戶大都知道華為手機裡有一個功能:手機丟失時可以遠程定位進行追蹤。聽起來是不是很方便?我們來看一下如何設置。第一步,找到高級設置,然後找到定位服務,打開輔助定位設置,使用輔助GPS。簡單的幾步操作就能把華為的定位追蹤打開,當你的手機丟失的時候可以根據這個功能看到自己的手機到底在哪,聽起來是不是還挺有用的,但是這個功能到底有沒有用呢?在華為手機丟失的時候,在另一部手機上登錄自己的帳號密碼,就可以在地圖上看到自己手機的實時位置,通過手機上的地圖定位你就可以跟著地圖追回自己的手機了。
  • 從三星手機屏幕發展歷程 看手機行業屏幕進化史
    此外,其還搭載新一代7nm高性能處理器、並擁有12GB+512GB超大存儲組合、內置4380mAh雙芯智能電池、支持15W無線充電與NFC,再加上人工智慧平臺Bixby、AKG專業立體聲揚聲器、杜比全景聲等諸多功能,可以說三星Galaxy Fold是一款黑科技與超強性能加於一身的未來手機。擁有它,用戶可以充分享受前沿科技所打造的智慧生活,開啟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