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 "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2020-11-22 cnBeta

三疊紀時期生活著一種又大又壯的哺乳動物的遠親生物,但它們並不是恐龍,它們非常接近哺乳動物。這種超大體型食草動物令古生物學家十分震驚,並改變著我們對動物進化史的認識。這種難以置信的動物被命名為「二齒獸」是哺乳動物的遠親物種,這們生活在2.37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這是恐龍生活的三個時期中的第一個時期。

二齒獸考古發現證實,除了恐龍之外,其他動物也能形成龐大體型,但是該物種最終滅絕消失。對於原始哺乳動物遠親物種,事實剛好相反。

波蘭科學院古生物學家託馬茲·蘇萊賈(Tomasz Sulej)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格熱戈日·涅德威茲基(Grzegorz Nied wiedzki)發現一具異常巨大的二齒獸骨骼殘骸化石,這些骨骼化石是在波蘭南部利索威斯地區沙泥巖層中發現的。2008年,研究人員發現一根56釐米長的二齒獸股骨後,意識到這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動物。然而,蘇萊賈和同事發現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大,其股骨長度超過80釐米。

涅德威茲基說:「獲得這一考古發現之後,更加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研究一種體型巨大的遠古物種。我們認為這是三疊紀歐洲地區最意想不到的考古發現之一,誰會想到這裡會發現接近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遠親物種化石證據?」

事實上,類似大象體型的二齒獸體重達到9噸,這種四腿遠古動物正在改寫進化歷史。研究人員認為,恐龍並非三疊紀時期唯一生存的大型動物。

需要明確的是,二齒獸並不是真實哺乳動物,正如涅德威茲基所解釋的,它們是已滅絕的非哺乳類獸孔目動物,二齒獸是哺乳動物姊妹系物種,它們更像我們的遠親物種,就像猴子是人類的遠親物種一樣。

據悉,二齒獸化石已在非洲、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區挖掘發現,但是它們的體型較小,僅有狗一般大小,它們的前肢向身體兩側伸展,類似於蜥蜴。但是目前在波蘭境內發現的二齒獸化石卻不同,它們更大,暗示著它們是四腿直立行走動物。

英國愛丁堡大學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說:「我第一次聽說二齒獸骨骼化石是在十年前,當時我在波蘭工作,那時我和同事們一起尋找恐龍化石。」

大家對發現的這種巨大骨骼化石並不理解,這比之前三疊紀時期發現的任何二齒獸骨骼化石都大。科學家一直期待從這些巨大骨骼化石中獲得新發現,儘管這一過程非常煎熬和痛苦,但是非常值得等待,因為它是近年以來最令人震驚的考古發現之一。

布魯薩特稱,這項最新發現顯著之處在於,哺乳動物的這種非常古老遠親物種呈現類似的進化特徵——龐大的體型和柱狀肢體,就像幾千萬年之後出現的哺乳動物一樣。在這些巨大骨骼化石被發現之前,我們曾認為,2.52億年之後二疊紀末期物種滅絕事件之後,地球上大約90-95%的物種滅絕消失,期間恐龍家族開始崛起,一些恐龍物種體型非常龐大。但是這項最新發現無疑否定了我們的想法。

二齒獸與具有超大體型長頸蜥腳類恐龍出現在同一時期,但是最新發現的二齒獸物種體型較大,是之後1.5億年哺乳動物也無法達到的龐大體型。科學家對二齒獸骨骼化石進行細緻分析表明,它的站立高度為2.6米,體長4.5米。它的體重達到9噸,比現代大象稍重一些。

研究人員在二齒獸化石附近發現植物、兩棲動物、恐龍和其它早期哺乳動物遠親物種的骨骼化石,暗示這些生物是生存一起,或許二齒獸生前吃短葉杉樹葉,這是類似樹的裸子植物,以及一種叫做鱗羊齒的蕨類植物種子。二齒獸生前棲息在一個相對平坦的河邊,周圍生長著稀疏植被。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一種恐龍的痕跡,它與北美腔骨龍十分相似,體長兩米的掠食性恐龍。在現今波蘭境內的三疊紀時期,當時的頂級掠食者是Smok,在波蘭語中的意思是龍,它是一種雙腿直立行走、體長6米的食肉動物。

涅德威茲基說:「但對我而言,這是最令人興奮的考古發現,我們還發現人類的『直系表親』,一種體形小且像鼩鼱的原始哺乳動物,它們生活在巨型二齒獸的腳下。很明顯,三疊紀晚期出現二齒獸的條件已經具備,但是為什麼該物種會滅絕消失,而大型恐龍卻從此崛起,這仍是一個亟待揭曉的謎團。」

他補充稱,恐龍在進化競賽中獲勝,二齒獸走向滅絕,同時,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下孔類動物(較早期哺乳動物)生活在恐龍的陰影之下。在恐龍滅絕之前,這些早期哺乳動物已顯露出未來它們的發展趨勢,它們勢必取代恐龍家族,就像恐龍取代二齒獸一樣。

二齒獸並非一夜之間出現或者消失,因此科學家可能會發現不同年齡段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不確定最新發現的骨骼化石標本是一具成年體還是幼年體,因此需要進一步發現標本有助于澄清這一問題。

布魯薩特說:「二齒獸在三疊紀時期擁有自己有趣的故事,它們種類繁多,進化成功,具有統治地位,它們與最早期的恐龍物種生活在一起。三疊紀時期並不僅僅是恐龍崛起的時代,或許人們可能獲得新的化石發現,尤其是在波蘭地區,亟待有更多的考古新發現。」

相關焦點

  • 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這種難以置信的動物被命名為「二齒獸」是哺乳動物的遠親物種,這們生活在2.37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這是恐龍生活的三個時期中的第一個時期。我們認為這是三疊紀歐洲地區最意想不到的考古發現之一,誰會想到這裡會發現接近大象大小的哺乳動物遠親物種化石證據?」
  • 長得像大象但小如老鼠的象鼩出現在非洲
    象鼩是和大象有遠親關係卻和老鼠一樣小的哺乳類物種。據BBC報導,象鼩最近期的科學記載為1970年代。象鼩(elephant shrew)在非洲東部國家吉布地被發現。照片來源:Global Wildlife新聞稿象鼩的體型雖然長得像老鼠,但和大象有著較遠的親緣關係。
  • 揭密最小哺乳動物鼩鼱 像人類一樣潛水前熱身
    >鼩鼱在進入冷水潛水前會像人類一樣進行熱身1.5℃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北美水鼩鼱是哺乳動物中最小的「潛水員」(體重僅約17克)和優秀的「遊泳運動員」,儘管從外表看上去,它與它的那些「旱鴨子」親戚沒什麼兩樣,但它卻是名副其實的水下「暗殺高手」,不僅潛水功夫了得,而且胃口非常好, 一天到晚吃個不停,最多時,能吞下相當於體重3倍的食物,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胃王
  • 長有像大象鼻子外形卻像老鼠的象鼩,網友:大象害怕老鼠的原因
    在動物寓言故事中:大象是害怕老鼠的,害怕老鼠鑽進象鼻,讓大象窒息等等,但在現實大自然中,成年大象是除了人類,幾乎就沒有天敵,所以大象也不害怕老鼠。只是大自然也非常神奇,偏偏創造出一種長有像大象鼻子外形卻像老鼠的小動物——象鼩,將老鼠和大象聯繫起來!
  • 有人說蝙蝠和老鼠長得很像,它們為什麼長得像,是一個家族的嗎?
    因此,蝙蝠和老鼠都是真獸,且都屬於有胎盤類的北方獸高目,但屬於不同總目。統獸齧型總目,統獸意為作為統治者的獸類,即人類所屬的靈長目;而齧型獸包括老鼠(齧齒目)和兔子(兔形目)。可見,老鼠和蝙蝠的親緣關係是很遠的,比老鼠和人類還遠。有人又問了,那為什麼老鼠看起來更像蝙蝠,而不是人類呢?這是因為,這幾大類群的分化發生在恐龍剛滅絕的時候,當時陸地上是一個沒有任何大動物的奇怪世界,哺乳動物適應輻射非常迅速。以勞亞獸為例,各目從分化開始到完成,不過300萬年的光景。
  • 考古學家發現了200萬年前人類早期遠親的頭骨
    1 人類早期遠親2018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附近的Drimolen洞穴系統工作的考古學家發現了200萬年前的人類早期遠親羅百氏傍人的頭骨。這具頭骨屬於一名男性,是該物種中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一個。羅百氏傍人生活在大約250萬到100萬年前的歷史中。
  • 鼩鼱長得很像老鼠,但跟老鼠沒什麼關係,小時候在農村經常能見到
    不得不說,鼩鼱的這幅長相應該會觸發兩種人完全不同的感覺。第一種人是怕老鼠的人,看到鼩鼱的樣子應該會覺得很醜,很可怕;第二種人是喜歡毛絨絨小動物的人,可能會被鼩鼱圓滾滾毛絨絨的樣子給萌到。但無論怎樣,鼩鼱長得很像老鼠這一點肯定會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 大象居然跟這麼多動物都是親戚,甚至還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表親
    大象的祖先其實也是經過不斷的進化,而在進化的過程中是有很多的分支,也就是說大象其實存在著很多的表親,甚至有一些居然是現在生活在海洋之中的動物。在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地球上的恐龍出現了滅絕的狀態,而這些食草性的小型動物就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會,從那個時候哺乳動物出現病情,迅速的發展,而在發展的過程會出現不斷的進化分支,當然有些已經滅絕,而有一些卻幸運的生活了下來,像是大象就有很多失傳已久的親戚。
  • 為啥《瘋狂動物城》裡的小鼩鼱叫「大先生」?
    為啥《瘋狂動物城》裡的小鼩鼱叫「大先生」?「大先生」 致敬經典電影《教父》《瘋狂動物城》令所有觀眾為之瘋狂,那些出現在影片裡的動物指代什麼、又是在向什麼致敬已經被手快的媒體扒到人盡皆知,大家都在討論電影裡鼩鼱「大先生」 (Mr.Big)的那些特點是在致敬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經典電影《教父》,但很少有人關心為什麼要叫一隻小鼩鼱「大先生」。
  • 被稱為水老鼠的水鼩鼱,長得像老鼠並不屬於鼠,是稀有級保護動物
    在動物世界中,老鼠是一種分布非常廣的齧齒動物,除南極洲外全球都有分布,但也有很多長得像老鼠,實際上並不屬於鼠類的動物,例如這種被稱為水老鼠的——水鼩鼱(qú jīng),長得極像老鼠,其實這兩者沒有任何關係,而且水鼩鼱的身份極其珍貴。
  • 盤點這些侏儒體型的小動物,人類一看到它們就被萌得走不動道
    它的表親科蘇梅爾浣熊(Cozumel Raccoon)可不像火箭那樣脾氣大,它們的個頭也不到常見浣熊的一半大,通常獨自行動。科蘇梅爾浣熊也被稱為侏儒浣熊或是矮浣熊,它體長36-45釐米,尾長22-25釐米,重量3-4公斤。在墨西哥的柯祖梅爾島上被發現時,科學家認為它們的野生個體僅存不到300隻,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物種。
  • 四、刺蝟、鼩鼱
    四、刺蝟、鼩鼱   刺蝟和鼩鼱,屬於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蟲目。刺蝟(Erinaceus Europaeus),我國已用於冬眠的和肌肉的生理學研究。鼩鼱(Sorex Araneus)亦可用作實驗動物。
  • 為什麼《瘋狂動物城》的黑幫老大Mr.Big不是北極熊,而是小小的鼩鼱?
    長長一條,好像有很多腿,一節一節的,仔細看頭部略大,身體略小,還有一條小尾巴。 很多人第一時間認為這可能是條大蜈蚣,但蜈蚣沒有這麼大也沒有這麼長,有眼尖的人,認為應該是老鼠,一隻老鼠媽媽帶著一群小老鼠。
  • 摘《哈爾羅傑歷險記》羅傑叢林中撿到象鼩鼱的幼崽!
    如果說叢林嬰兒像只小袋鼠的話,那麼,這個小夥伴看上去就像只袖珍大象。它也有一條平常高高豎起的長鼻,長鼻也可以朝任何方向轉動。可它還沒叢林嬰兒的一半大。你抓到的這個小玩意兒很獨特,哈爾說,它叫象鼩鼱,是哺乳動物中最小的。可是看起來它與那個最大的多麼相像啊!大自然開的玩笑,把陸地上最大的和最小的哺乳動物創造成一個模樣。它跟叢林嬰兒應該成為好夥伴,它們都喜歡白天睡覺,晚上活動。
  • 納米比亞沙漠現長鼻鼠 外貌似老鼠基因近大象
    納米比亞沙漠現長鼻鼠 外貌似老鼠基因近大象 2014-06-28 16:20:07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外媒28日報導,科學家在非洲西南部沙漠發現一種長鼻鼠,其外貌同老鼠相似,但基因卻接近大象。  發現這種生物的美國科學家把它命名為Macroscelides micus。Macroscelides為巨泡象鼩屬生物。
  • 在自然界也有大象「害怕」的生物,人類正利用這一點對付它們
    大象這麼厲害,是不是已經達到無所畏懼的程度了呢?事實並非如此,大象外剛內柔,它們也有忌憚的生物,而且人類已經開始使用這種生物「對付」大象。在非洲,人類居住區和農田的擴張,導致大象棲息地廣泛喪失、牧草退化,森林、草原連通性下降。
  • 《瘋狂動物城》的幕後最大老闆不是北極熊,而是小小的鼩鼱?
    其實這是一個從小就出現在我們視線中的,《黑貓警長》中就出現過,叫鼩鼱。這種生物看著也不是很大,6釐米左右的長度,5克左右的重量,鼻子和牙齒都是尖尖的。很像老鼠,但是呢又不是老鼠。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樣的生物。
  • ——鼩鼱的隱秘世界
    鼩鼱和老鼠比較明顯的區別是退化縮小的眼睛和耳朵,體型也比普通的老鼠小一圈,小臭鼩(Suncus etruscus)體重僅為2克,是最小的哺乳動物之一~ 外形上也能明顯的區分這兩類動物,體色上老鼠一般偏棕黃色,而鼩鼱偏黑灰色,鼩鼱的毛皮因為沒有針毛所以很柔軟,手感很棒喲!不過最明顯的特徵是頭骨和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