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smith圓圖的文獻時,想起來,大四那年,因為確定讀研的專業是電磁場與微波,所以拿了一本專業相關的書,去圖書館看。那本書是學校自己編的,還是從上一屆學姐那買來的,特別舊的一本書。
當時,就是在圖書館,看smith圓圖那一章。依稀記得,當時做上面的例子,糊裡糊塗的,好像怎麼看也看不懂。而且看這書的時候,老覺得臉上痒痒的,心想可能由於這書的緣故。
所以,一般看不一會,就從圖書館出來,幹其他事去了。
這兩天,再看smith圓圖的相關文獻【2】,還是覺得有點費勁。但是想著,看了這麼長時間,雖然理解上還是不透徹,但是不管怎麼著,還是得輸出點東西,所以就有了下面這篇文章。
1939年,貝爾電話實驗室射頻部門的Phillip H. Smith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Transmission Line Calculator,裡面提出了smith圓圖的雛形。當時的主要初衷,就是希望能夠有一種簡單的方法,而非冗長的計算,來得到射頻傳輸線上任意點的阻抗、電流和電壓。
核心公式
其中,ZL是指負載阻抗,Z0是指傳輸線的特徵阻抗,β=2π/λ為相位常數,l為傳輸線上距離負載的距離。
以上公式的推導,可以參見文獻[1]以及射頻中的特徵阻抗是指啥呢?
對上面公式做個變形,將上面的阻抗都除以傳輸線的特徵阻抗,進行歸一化。
將Zin/Z0記為zin,ZL/Z0記為z,βl=2πL(L為l/λ)則上述公式可以改寫成
這就是為啥,特徵阻抗的值,不會反應在smith圓圖上。你的特徵阻抗是50ohm也好,75ohm也好,smith圓圖還是那個smith圓圖。
得到rectangular chart
之所以稱之為rectangular chart,是因為曲線是在Rectangular Coordinates(直角坐標系)上表徵的。
將zin進行簡單的處理,將其變成zin=zr+j*zi的形式,zr在X軸上表徵,zi在Y軸上表徵。
接下來,就是畫出圖形的時候了。
曲線組1:z取固定值,L從0取到1/2。
因為tan函數的周期是π,所以當L從0取到1/2(即傳輸線長度從0到λ/2)時,zin為一個周期。
即:
smith圓圖上轉一圈,在傳輸線上是走了λ/2的距離。
zin在傳輸線上,以每隔半個波長的距離,重複。
曲線組2:L取固定值,z變化。
用matlab畫出曲線組1(實線)和曲線組2(虛線),如下圖所示。
畫曲線組1的時候,z是固定的,變化L得出。由於
所以,曲線組1對應的圓圓即是等反射係數圓。
conformal transformation(保角變換)
下圖是安捷倫網絡分析儀使用教程中的一副。個人覺著這個就是保角變換。
經過保角變換,上面的rectangular chart就變成了smith chart.本人數學本身就不好,所以這邊就不展開了。
對變換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文獻[2]的附錄B,這是Phillip H. Smith寫的關於smith圓圖的一本書。
結合文獻[2]的描述,可能當時他們使用就是類似下面這種的SMITH工具。
文獻【1】 page48~50,56~59 David M.POZAR Microwave Engineering FOURTH EDITION
文獻[2] http://www.doc88.com/p-2942551660712.html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of the Smith CHart
文獻[3] Smith, P. H.; Transmission Line Calculator; Electronics, Vol. 12, No. 1, pp 29-31, January 1939
部分圖片及文字來源與網絡,如有侵權,麻煩後臺留言,立馬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