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為大家介紹,區塊鏈是一種先進的技術與工具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依託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由此可見,中央開始對區塊鏈產業在政策上進一步加碼了。

在一號文件發布之前的2019年12月25日,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印發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該文件指出要強化戰略性前沿性技術超前布局,加快推進農業區塊鏈大規模組網、鏈上鏈下數據協同等核心技術突破,加強農業區塊鏈標準化研究,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農業資源監測、質量安全溯源、農村金融保險、透明供應鏈等方面的創新應用,這裡就更加明確了區塊鏈鏈在農業上的應用。
其實上面這兩份文件,在第一章的時候,就有介紹過了,為什麼還要單出再次拿出來解讀呢?因為區塊鏈這個技術名稱,個人感覺被過度越界消費了,如果去問普通民眾區塊鏈是什麼?很多人可能都會回答「比特幣」或者「虛擬貨幣」,而且很有可能被問的人就有被區塊鏈包裝過的「空氣幣」割過韭菜,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區塊鏈技術應用還不是很普及,或者說這是一種表面看不到的技術,不為普通大眾所知,給很多人造成一種為「騙人」而誕生的技術,所以我才要先引用兩個中央文件作為背書,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
其實「區塊鏈」最大的作用就是防「騙人」,結果被人用來「騙人」,想想也是蠻搞笑的。

那麼區塊鏈是什麼呢?其實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再通俗一點舉例來講,比如一個農場生產訂單農產品,鏈條上就有農場、批發商、物流、終端銷售商、顧客等,那麼農場在生產農產品的過程中,每一個操作或者說每一條生產數據,都會寫入5家公司的帳本(農場、批發商、物流、終端銷售商、顧客),而且約定帳本不能塗改,因此這些數據就很「誠實」和「透明」了,獐子島的扇貝估計就很難突然逃跑或暴斃了。

區塊鏈的技術邏輯我們暫就這麼簡單的去理解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應用視角來看能解決什麼問題,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帳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這幾個特點參考前面的例子,通俗來說,去中心化就是大家都有一本相同的帳;不可篡改就是你能改自己的,但是沒法去改別人的;全程留痕的意思農業生產至消費從頭到尾都會記錄下來;集體維護、公開透明就是大家都可以看到所有的帳,這些特點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為區塊鏈創造信任奠定基礎,如果加上類似以太坊的平臺(以太坊是什麼東西?請自行網上搜索閱讀,個人理解大概的意思就是開發語言或者說開發平臺,也是一種區塊鏈的技術),還具備智能合約的特性,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認知區塊鏈的時候都會把以太坊加上,那麼兩大最大的應用表現就是數據可靠和智能合約,我們在區塊鏈的應用開發就可以根據這些特點的優勢進行擴大農業智慧產品的價值。
無論你目前職業與知識儲備,只要對智慧農業感興趣,請關注我,《智慧農業普及與創新》系列文章大約20萬字,請跟隨一起探索智慧農業的未來吧!支持作者創作知識,請收藏、評論、點讚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