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和我一樣,已經被區塊鏈刷屏刷到不厭其煩。而這二者的前輩,名叫「網際網路思維」,把它發揚光大的是大名鼎鼎的凱文·凱利,那些年,如果你沒讀過《失控》,是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的。但聰明人漸漸發現,凱文·凱利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一把鐮刀,專門用來忽悠和收割那些缺乏常識的成功學愛好者,而且屢試不爽。
而在區塊鏈大行其道的今天,誰會是那個幣圈的凱文·凱利?
講三個笑話:
「中國科技圈正在以每年一個關鍵詞的速度自我迭代進化,去年是人工智慧,今年是區塊鏈,明年又是什麼?」
這是第一個笑話,我很服氣。
因為這是我見過的用最冠冕堂皇的方式包裝投機、狗舔八泡屎和打一槍換一地兒的。在一個微信群裡說這個話的是一位昔日的網際網路大佬,最近搖身一變成了中國區塊鏈界的領袖。他說這個話的時候可能忘了,2016 年你圈的關鍵詞是 O2O ,2015 年是虛擬實境,2014 年是智能硬體和可穿戴設備,這些「新生事物」不知道迭代到哪兒去了。
不過,相信我,在這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大佬」眼裡,沒什麼新的關鍵詞比「區塊鏈」更讓他們興奮了——離錢(幣)最近,生長在韭菜中。這也非常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區塊鏈的妖風一旦刮起來,風口上飄著的「人工智慧」馬上就涼透了。
這是第二個笑話,請允許我獻上雙膝。
乍一看有大智慧。用我們中華民族最家喻戶曉的「國粹」闡釋了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提出了「區塊鏈的鼻祖是麻將」的重大論斷,讓那些不懂、也不太想懂哈希算法、鏈式結構和底層協議的牌桌專業戶們快速理解了區(tou)塊(ji)鏈(bi)的基本原理,給那些原本希望在牌桌上一夜暴富的人蓋了座靠區塊鏈一夜暴富的海市蜃樓,把牌局和幣圈給連起來了。對好多牌桌上的人來說,區塊鏈本身就是一種替代性貨幣。
其實這麼看似深刻有智慧的「洞察」我也會編——我覺得周幽王跟褒姒搞的那個「烽火戲諸侯」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雲計算應用場景,戰爭的指令不需要送到各個諸侯的本地伺服器(王宮)上,而是通過第三方的海量數據中心(連綿不斷的烽火臺)直接獲取,提升了效率節省了成本。你媽挖了幾十年礦了,中國人民還搞了幾千年的雲計算呢。
第三個笑話,我五體投地。
它跟第一個笑話都出自某個最近凌晨三點鐘不睡覺的區塊鏈擁躉們組成的微信群。這個群裡據說有著名風險投資人,有新晉區塊鏈大佬,還有各路演藝明星,站臺的人很多,每天在群裡大談區塊鏈的顛覆性價值,區塊鏈可以顛覆 BAT,重組社會結構,甚至有知名投資人從故紙堆裡翻出來早就被各路經濟學家棄如敝履的「薩伊定律」,用來鼓吹區塊鏈將幫助人們達到「消除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彼岸,把新世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給包圓了。
大家紛紛表示,要加強對數學、密碼學、貨幣理論、哈耶克經濟學說、神學和佛學的學習,否則不足以參與區塊鏈革命。在知識精專化的現代社會,各位搞區塊鏈的都要成為百科全書全才,真是太偉大了。照這個架勢,你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亞里斯多德找過來發幣,人類歷史上百科全書式的通才就他一個,區塊鏈這事非他不行。
以上三個笑話,都是密集發生在過去一周的,有中國特色的區塊鏈圈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雖然每個事件是孤立的,但把它們串起來,當真就是召喚韭菜入坑待割的「三段論」魔咒——
首先,得告訴待割的韭菜們,你們趕上了中國科技創新最前沿的一次偉大「迭代」,區塊鏈比人工智慧更代表人類文明的未來,也有著大量的發財致富的機會。什麼?你不懂人工智慧?不要緊,那個已經不重要了。新的風口是區塊鏈,抓住區塊鏈就抓住了未來,加入我們這個圈,就能抓住區塊鏈的未來。
然後,得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跟韭菜們解釋什麼是區塊鏈。不能一上來就把他們給砸暈了,講鏈式結構、新的底層協議和哈希算法都不行,韭菜直接就暈了。你得講他們一下兒就能聽懂的東西。那就從國粹和區塊鏈的關係開始吧——「麻將牌是最早的區塊鏈應用」此言一出,韭菜們馬上就找到共同語言,就恍然大明白了,就能立即上道兒。這就叫 mind fuck。
再然後,得讓他們相信這是一件高大上的事兒,麻將牌可以當作區塊鏈的敲門磚,但一直搞這套,韭菜們會覺得這太接地氣了,太貼近他們的生活了,就像騙局了。用「麻將原理」圈住了他們,就得拿根充氣針管,把貨幣學、經濟學、宗教學和哲學的散裝知識和理論都塞進去,然後往韭菜們身上注射了。知識點越多越好,彼此越沒有邏輯和關聯越好,越是這樣,他們的真實動機和意圖就遮蔽得越嚴實。「薩伊定律」早就沒人信了?不要緊,反正韭菜們不知道,這對他們來說都是新知識點。他們覺得自己投身了一場高大上的一夜暴富革命,就對你更加深信不疑。你看包辦婚姻的那一套,印成《女德》已經沒人搭理了,但通過金星的脫口秀那麼一包裝,封建思想就煥發了新的生命力。一夜暴富也一樣,全看你怎麼包裝。
這個忽悠三段論,其實在中國人民追求財富自由的實踐和探索道路上,是百試不爽的。當年「網際網路思維」剛起來的時候也是一樣。一個做黃太吉煎餅的,在 798 開場發布會講了講「宇宙的背面」,這個牌兒的煎餅就上天了,就成網際網路思維的典範了。一個擅長在合併報表和關聯交易上做文章的賈會計,搞了個電視、手機、雲、汽車和影業拼湊在一起的「七大移動網際網路生態」,創造了一個新概念「生態化反」,這家公司的股票就變成妖股了,就收割了那麼多綠油油的韭菜。如今「生態化反」的那撥韭菜都蔫了,下一撥韭菜長出來了,區塊鏈也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
再往前追溯,先用一個「未來革命」的願景圈住韭菜們,再用一些接地氣的方式和概念帶韭菜們上道兒,再接著用「失控」「去中心化」「信息操作的多極和知化」和「重混」等概念,把一群希望沾上「網際網路思維」仙氣兒的賣大米、瓷器、茶葉蛋和精油的傳統企業小業主忽悠得五迷三道兒的,是一個洋和尚。他有著一個已經被中國網際網路大佬們用過即扔的、久違的名字:凱文·凱利(Kevin Kelly)。
想想幾年前,這個白鬍子老頭兒在「網際網路思維」大行其道的中國,何其地風光,給多少企業測過八字兒,又被多少人封神。他的那套「科技巫學」為什麼在這片土地上吃得開?因為販賣「不可知的美好未來」,是對常識匱乏的成功學愛好者們最有效的一劑春藥。因為總有一些思路活絡的「聰明人」靠著給凱文·凱利們封神,建立各種各樣的「社群」(微信群),吸引那些渴望成功學愛好者入夥,然後藉機收割。
然而,沒有什麼比被異化成「發幣」工具的區塊鏈技術更適合作為「科技巫學」工具的了。
當你過年回家,發現那些十八線城市的對人工智慧和 O2O 都不甚了解的親戚們都在討論「區塊鏈」發財術的時候,當那些 2014 年做智能硬體、2015 年搞虛擬實境、2016 年玩 O2O、2017年蹭人工智慧,但就是吃屎永遠也趕不上熱乎氣兒的「連續創業者」們開始一股腦兒地投身「區塊鏈革命」的時候,當那些給樂視站過臺、參與過樂視旗下的「生態公司」股權投資的演藝明星們開始在一個又一個的區塊鏈微信群裡冒泡兒站臺的時候,你就知道,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當然,用明星們買幣的錢實現野生區塊鏈鼓吹者們「財富去中心化」的夢想,我們也是不反對的。
到了這個時候,我感覺貴區塊鏈巫學界,真的需要凱文·凱利再世,給區塊鏈的社會革命價值再拔拔高,圈住更多的韭菜,把割韭菜的刀磨得再鋒利一些。
不過那些揣著明白裝明白的「區塊鏈大佬」們也沒閒著。今天拉這個教授講課,明天拉那個專家分享——這些人不乏真正的區塊鏈技術的參與者和實踐者。但在「區塊鏈大佬」們看來,不過是一面又一面被當成旗幟的虎皮。他們自己想成為最終的布道者、區塊鏈領袖和風向標。
只是這兩年我們文化自信了,區塊鏈巫學界的凱文·凱利也未必一定需要高加索血統的白鬍子老頭兒,美籍華裔的白鬍子老頭兒也可以湊合著粉墨登場了。拿著美國護照卻打死也不回美國,也不肯回中國,而是在日本買了一條街,準備開區塊鏈道場,只收虛擬幣當學費,使勁兒忽悠中國韭菜們前往受(挨)洗(割)的白鬍子老頭兒,這是在身體力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理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