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最新消息:
凌晨通告!愛爾眼科發布「艾芬女士診療過程」核查報告: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2021年一開始,創業板3000億大牛股愛爾眼科就曝出大事,一則有關「武漢某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愛爾眼科治眼,致右眼視網膜脫落」的消息在網上流傳開來,並迅速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40多歲的醫生艾芬曾在武漢疫情時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而被網友所熟知。
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術後幾近失明!
知名抗疫醫生質疑愛爾眼科診療不規範
12月31日,據艾芬醫生自己陳述,因感到視力明顯下降,她於2020年5月,經熟人推薦前往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治療。一系列檢查後,該院副院長王勇稱其右眼患上白內障,並為其做了白內障摘除並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累計花費約2.9萬元。
由於術後未見視力好轉,2020年6月初,艾芬前往愛爾眼科醫院複診,主刀醫生王勇告訴她說,這屬於正常現象,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10月,她在自己就職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檢查,結果顯示其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呈灰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視),近乎失明。這說明右眼眼底嚴重變性。在憑診療單諮詢多名眼科醫生後,她認識到,按照常規流程,做晶體置換手術之前就該檢查眼底,如果早發現、早用雷射治療,情況可能不至於如此。艾芬也認為愛爾眼科是「為了賺錢」,不必要地摘除了自己原本幾近正常的晶體。
不久前,艾芬向王勇索要手術前的晶體照片,對方發來一張白內障病變很嚴重的照片,這讓艾芬感覺「明顯是弄虛作假」。她在個人微博寫道:「我6月初複診時在他的電腦上親眼看過,白內障程度非常輕……我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們都可以這樣做,如果是老百姓就更可能被騙。如果我不出來說話,更沒有人出來說話了。」這是她決定曝光此事的原因。
艾芬說,右眼近乎失明之後,她目前只能停診在家;最讓她難受的是,因為這個疾病不能用力,作為母親不能再抱剛滿2歲的孩子,讓她覺得「生活瓦解了」。
艾芬因此質疑武漢愛爾眼科對其治療不當,「沒有檢查眼底,就做晶體植入,延誤了治療時間」,且其術後曾向醫院反映視力模糊但未引起重視,以致錯過補救機會。艾芬認為,愛爾眼科的行為有違醫德,「一門心思要跟你換晶體,至於你這個人有沒有別的病,都是次要的事情」。
她在個人微博中寫道:「我6月初複診時在他的電腦上親眼看過,白內障程度非常輕……我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們都可以這樣做,如果是老百姓就更可能被騙。如果我不出來說話,更沒有人出來說話了。」
愛爾眼科稱已成立調查組全面調查
12月31日晚間,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其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艾芬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而患者自主提供的三甲醫院術前B超和OCT檢查結果,均顯示眼底視網膜平復;術後複診結果也顯示,患者視力較術前明顯提升,眼底視網膜平復。
同時,醫院否認了艾芬所述的「明顯是弄虛作假」的情況。上述聲明稱:「經核查,我院不存在對患者病歷和檢查資料進行篡改和調換的情況,我們願意隨時接受社會各界和衛生行政部門對我院的醫療流程和各項診療環節進行核查監督。」院方邀請艾芬回來複查,「本著對患者負責任的態度,我們願意繼續為患者提供各方面的幫助,協助其開展後續治療。」
針對回應,2021年1月1日下午,艾芬在個人微博回應:「1.不是自行提供的術前B超和OCT結果,是根據愛爾的要求在我院做的。2.這兩個檢查有沒有異常和眼底視網膜平復不是一個概念;3.我的白內障病變程度很輕,根本遮蓋不了視網膜周邊。4.希望愛爾醫院公布我的正確的術前白內障照片。」艾芬還表示,「希望愛爾有一個誠實解決問題的態度,而不是私下想找我『聊聊』。」
1月2日上午,上市公司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針對此事首度發聲。其微信公眾號發表聲明稱,集團對此事件高度重視,已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工作組將本著對患者和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對此事進行全面調查核實。集團對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關心和同情,並願意為其後續治療提供幫助。」
艾芬仍對右眼復明抱有期望。她說:「希望我的眼睛以後還能正常地從事醫療工作,因為醫療過程的很多儀器設備操作文書都需要用眼。如果國家需要,我還要戴上護目鏡穿上防護服衝上一線。」
10年11倍創業板大牛股
創始人是湖南首富
2009年愛爾眼科作為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登陸創業板,11年來,公司市值一路飆升,從最初的69億元不斷突破百億、千億大關,直到近期突破3000億元,多年穩居創業板前十。長期以來因為業績優良、穩定,被市場稱為「白馬股」,備受投資者關注。
分析師認為,眼科是一個很好的賽道,其中眼科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最大、增速也最快,是最終端、最值得資本投資的賽道。
2003年成立,2009年登陸創業板的愛爾眼科可以說是眼科醫療服務行業,特別是非公眼科醫療服務行業的「老大哥」。公司上市後通過新建和併購開啟擴張步伐,2014年公司設立併購基金,通過收購不斷加速拓張,目前醫療網絡已遍及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歐洲、美國、東南亞,奠定了全球發展的戰略格局。
截止2020年8月31日,國內眼科醫院及眼科門診部共計539家,其中上市公司217家,併購基金322家。此外,公司還擁有香港亞洲醫療、美國MING WANG眼科中心、歐洲ClínicaBaviera.S.A、東南亞ISEC Healthcare Ltd等領先的海外眼科機構,國際化布局不斷擴大。從規模上看,可以說是全球最大的眼科連鎖醫療機構。
如此快速的擴張,歸功於公司的獨具特色的「分級連鎖」發展模式和併購基金模式。愛爾眼科的「分級連鎖」通過不同層級醫院的功能定位,提高資源共享效率、醫療水平,目前已經覆蓋國內30個省會城市、直轄市及自治區首府,約2/3的地級市以及約1/10的縣級市。公司未來的擴張重點將會更聚焦於縣級市,並將在省會城市建設多家醫院。
愛爾眼科併購基金模式起始於2014年。「醫院建設需要一個2到3年的培育期,大量建設醫院耗費大量財力,上市公司舉債建設會增加財務風險。為了搶佔先機、佔領市場,愛爾眼科不僅通過新設與收購方式獲得眼科醫院,也通過設立併購基金方式在體外培育眼科醫院。」愛爾眼科董事、副總經理吳士君曾表示。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大背景下,愛爾眼科仍繼續實施完成併購重組計劃,成功收購30家醫院,進一步完善了公司全國網絡戰略布局。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項目營收營收為15. 44億元,佔比為19.29%,2019年營收為17 .6億元,佔比為17.62%。從增速來看,2019年同比增長則達到了 13.97%。
2019年報中,愛爾眼科提到了白內障業務轉型的貢獻。
愛爾眼科稱,近兩年,白內障項目受醫保政策的控制,手術量的增速階段性放緩,隨著消費轉型升級,白內障業務轉型升級取得突破,復明 性白內障向屈光性白內障升級,如高端多焦晶體、飛秒白內障術式等應用增加,確保了該項 目的穩定增長。2019年報則稱,近兩年,白內障項目受醫保政策的控制,手術量的增速階段性放緩,隨著消費轉型升級,白內障業務轉型升級取得突破,復明性白內障向屈光性白內障升級,如高端多焦晶體、飛秒白內障術式等應用增加,確保了該項目的穩定增長。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項目毛利率為40.10%,2018年則為37.69%。
憑藉著愛爾眼科的巨大財富效應,作為實控人的陳邦已經在各大富豪榜單上跑了個遍。在2020年11月發布的2020年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中,陳邦就以1047.6億元的身家排在榜單第28位,繼續蟬聯湖南首富寶座。而若以愛爾眼科最新市值計算,陳邦的持股市值約為1369.8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