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以患者身份,開懟上市公司愛爾眼科,引發各方關注。
據悉,艾芬因視力明顯下降,於2020年5月前往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治療。該院副院長王勇稱其右眼患上白內障,為其做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但術後三四個月其視力仍未好轉,於是前往武漢市某醫院檢查。
據武漢市某醫院病歷顯示,艾芬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呈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視)。艾芬質疑武漢愛爾眼科對其治療不當,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前未徹底檢查眼底是否變性,導致其右眼視網膜脫離。
知名醫生做手術被忽悠?
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還遭到這樣的忽悠,不曉得有多少普通老百姓上當。愛爾眼科的行為不止是失誤,而是沒有醫德,我要揭露這種現象。」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以一名患者的身份,硬懟300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愛爾眼科。
資料顯示,艾芬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疫情期間,她帶領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的200多名醫護人員日夜堅守,不懈奮戰,受到各方關注。
2020年5月,艾芬覺得自己的視力下降,經愛爾眼科一名返聘醫生介紹,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治療,花費約2.9萬元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
但僅過了半年,艾芬的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經向眼科方面的醫生諮詢了解,艾芬認為,自己視力下降主要是由於眼底問題造成的,也就是眼底的視網膜的問題。如果眼底問題及時檢查出來,後來的視網膜脫離也可能避免。但愛爾眼科醫院並沒有對自己的眼底進行充分檢查。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12月31日,艾芬在武漢家中接受記者的採訪。她說自己現在頭昏腦脹、一直休息,不能上班,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響。作為一名2歲孩子的母親,她不能抱孩子;作為一名臨床醫生,她對自己的工作表示了擔憂,「我急診那麼多精細的操作,我怎麼搞?」
艾芬:植入人工晶體,卻出現視網膜脫離
艾芬表示,選擇站出來公開此事的原因,在於她認為愛爾的行為有違醫德。「一門心思要跟你換晶體,至於你這個人有沒有別的病,都是次要的事情,就給我感覺就是這樣的。」
艾芬感到視力明顯下降後,決定聽從熟人推薦到武漢愛爾治療。在她看來,愛爾眼科的檢查設備比自己所在的公立醫院多,而且是專業眼科醫院。艾芬發給武漢愛爾副院長王勇的微信中提到,自己放棄公費醫療,自費到愛爾看病「只希望對視力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經過一系列檢查,艾芬得到的治療建議是有白內障,需要更換晶體。2020年5月21日,艾芬向武漢愛爾眼科的對接人諮詢手術名稱,對方告訴她王院長給她定的方案是右眼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加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術。
5月26日,艾芬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實施手術。但紗布揭開之後她沒有覺得明顯的改善,而且手術過的右眼比左眼光線暗淡許多,視力也沒有什麼恢復。王勇也問她有沒有眼前一亮,她回覆說沒有。
在後來的兩次複查中,艾芬再向愛爾醫院方面強調自己的右眼視線非常暗淡。但當時愛爾眼科醫院方面的解釋是,人工晶體比自然晶體肯定要暗一些,以及角膜有水腫要慢慢恢復。但是,艾芬卻沒有等來症狀好轉。
10月底,她到自己就職的醫院再次檢查。根據艾芬向記者提供的一份該醫院術前診斷內容顯示:艾芬,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視),乾眼症。術中診斷則顯示,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右眼視網膜變性,右眼人工晶體眼,右眼虹膜前粘連。
經向眼科方面的醫生諮詢了解,艾芬認為,自己視力下降主要是由於眼底問題造成的,也就是眼底的視網膜的問題。如果眼底問題及時檢查出來,後來的視網膜脫離也可能避免。但愛爾眼科醫院並沒有對自己的眼底進行充分檢查。
不得已之下,艾芬又再次通過微信找王勇溝通。「如果你們(即愛爾眼科)能夠意識到我的眼底可能有問題,幫我找到視網膜病變的問題,我的網脫也可能避免。可是我的主訴仍然沒有得到及時的重視。」艾芬認為,武漢愛爾忽視了自己的眼底病變和視網膜問題,且術後自己曾經反覆強調自己並無明顯改善後,他們仍然沒有引起重視,耽擱了自己治療的最佳時機。
另外,艾芬還認為自己的檢查資料被篡改和調換。她覺得自己「白內障病變很輕」的原因在於其曾經在王勇的電腦上面看到一張自己眼部的術前照片。而從當時照片看來,自己的白內障症狀很輕。而近期自己去找王勇,他提供了一張白內障病變非常重的照片。艾芬認為, 近期王勇提供的照片,並不是自己眼睛的照片。
近年來醫療糾紛不斷
愛爾眼科發生的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不止於此,瀋陽愛爾眼科醫院也曾發生過相似事件。
2020年4月,投訴者「孫小夥」在投訴平臺表示,其奶奶花14942元在瀋陽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換晶體的手術治療,但換完晶體過去三個月後,他奶奶眼睛的視力不但沒有一點改善,反而加重了原先的情況。對此,愛爾眼科醫院卻告知,還需繼續接受治療,大概仍需要花費兩萬元。這樣的解釋引起孫小夥的不滿,他認為,「這是欺詐,因為之前承諾了換個晶體就能改善視力,現在還要繼續花錢。」
「孫小夥」還表示,之前看到愛爾眼科宣傳老年人看病可減免費用,他們才選擇去愛爾眼科治療。一位用戶也曾在社交平臺上透露,「愛爾眼科比一般醫院都貴,而且各種優惠活動都是騙人的」,之前,他在愛爾眼科做眼科手術,「在那裡檢查了,藥也用了,然後讓我換手術方式,不換就給我說優惠用不了」。
重慶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2007年7月20日,患者範某因雙眼近視到重慶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諮詢手術矯正視力事宜,並在該院進行了各項術前檢查,包括採集病史和眼專科檢查、視光檢查等內容。經檢查,範某的左眼裸視力為0.2,右眼裸眼視力為0.4,雙眼玻璃體未見混濁。
2007年8月3日,範某到愛爾眼科醫院複查並籤署了《準分子雷射屈光性角膜手術知情同意書》,當時範某因心存顧慮並未立即進行手術。2007年12月24日,範某再次到愛爾眼科複查,接診醫師將此次複查結果記錄在2007年7月20日對應項目的檢查結果旁。其中玻璃體複查顯示「雙眼玻璃體混濁」。2008年1月23日,範某在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雙眼準分子雷射屈光性角膜手術,範某術後出現黑影飄動、乾眼症等症狀,與愛爾眼科醫院發生糾紛。
除此之外,貴陽市的吳某於2011年11月17日-2012年3月12日到愛爾醫院治療眼睛,愛爾醫院的門診病歷載明:2012年11月7日訴:雙眼紅20餘天。後吳某在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結論均為雙眼失明。
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司法鑑定中心意見顯示,貴陽愛爾眼科醫院在對被吳某的診療過程中存在醫療過錯,其過錯行為與被鑑定人雙眼盲這一損害的後果之間存在一定因果關係,其參與度擬為15-20%。
根據網絡資料梳理可以發現,最近幾年,網上不斷出現關於愛爾眼科的投訴貼,其中包括「服務態度差」、「沒使用也不退款」、「耽誤治療時間」、「虛假宣傳」等。
愛爾眼科:手術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不存在篡改調換資料的情況
2020年12月31日,愛爾眼科發布聲明表示,患者(指艾芬)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有手術適應症,其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且患者提供的三甲醫院術前B超和OCT檢查結果均顯示眼底視網膜平復。
聲明中還提到,愛爾眼科不存在對患者病歷和檢查資料進行篡改和調換的情況,願意隨時接受社會各界和衛生行政部門核查監督。
1月2日,愛爾眼科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告稱,對於艾芬女士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高度重視,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並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工作組將本著對患者和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對此事進行全面調查核實。
愛爾眼科市值突破3000億元
旗下醫療機構數量超600家
12月31日,愛爾眼科股價上漲1.41%,報收74.89元/股,攀上了上市11年多來的最高點。
而2020年,愛爾眼科股價整體上漲147%,市值突破3085億元,位列創業板第四。
市值不斷攀升的愛爾眼科,業績也在水漲船高,其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15.46億元,已經高於2019年全年同比增長36.67%的13.79億元淨利潤。
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愛爾眼科實現營業收入44.02億元,同比增長47.55%;實現扣非淨利潤10.02億元,單季首次突破10億大關,同比大增85.49 %。
從財務數據和市值來看,愛爾眼科不僅在民營醫療上市公司中鶴立雞群,而且也使在公立醫院處於邊緣的眼科,成為了耀眼的賺錢業務。
愛爾眼科提供的資料亦表明,我國眼科醫療服務需求空間巨大,眼科疾病門診患者數量快速增加。以近視問題為例,目前中國近視患者總人數已多達6億。同時,預計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4億以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年齡相關性眼病持續增長。
而愛爾眼科還在大力擴張。
愛爾眼科12月31日披露的投資者調研記錄顯示,未來其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瀋陽、長沙、武漢等城市打造九個標誌性醫院,包括一家世界頂級醫院,7-8家國家/區域頂級醫院,而這些都在按計劃推進中。
另外,愛爾眼科希望在未來三年把絕大部分省會醫院建成當地一流,並繼續加強地級市和縣級醫院的建設。據統計,目前愛爾眼科旗下醫療機構數量已經超過600家。
按照愛爾眼科12月31日披露的投資者調研記錄,衡陽愛爾眼科2020年營收預計突破2億元,並且收入過億的地級市醫院還有若干家,同時有一批7000-8000萬元營收體量的地級市醫院,明後年會相繼過億,「地級市醫院完全有可能做到更高收入」。
根據愛爾眼科有關人士表述,愛爾眼科的擴張將繼續通過上市公司建設和產業基金併購兩條線,不斷向地級市和縣下沉,並同步發展同城分級網絡。
視光收入佔比未來將超30%
愛爾眼科的卡位擴張,使眼科服務行業已經在資本市場晉級為醫療服務行業的黃金賽道。
此前,何氏眼科、普瑞眼科、華夏眼科進軍創業板上市相繼獲得受理,而上市10年的光正集團也變更為光正眼科(002524.SZ),康恩貝(600572.SH)亦計劃將眼科業務獨立並分拆上市,表明眼科服務行業開始在資本市場進行正面交鋒。
資本市場的眼科企業,除了A股,還有在香港上市的希瑪眼科(03309.HK)、德視佳(01846.HK)等。
愛爾眼科表示,其正在探索的地縣一體化模式,對於某些沒有條件開展所有科室診療服務的縣級醫院,一般先開展白內障、視光以及基礎眼病三個科目的診療,然後逐步細分。
「公司通過視光門診部,把網點布局到城市各區域,進一步完善公司的同城分級診療體系。」愛爾眼科稱。
據了解,愛爾眼科目前的視光診所接近120家,2021年預計新建90家,「希望將視光門診模式做成一個體系,形成體系化發展後,未來做到1000家或者更多是很容易的事情」。
2020年半年報顯示,愛爾眼科視光服務收入佔比達到19.77%,僅次於佔比為37%的屈光手術,而這兩者的同期毛利率分別為46.68%和54.39%。愛爾眼科預計,其未來視光收入佔比能達到30%以上。
愛爾眼科表示:「中國約有7億近視人群,但在2019年,全國僅實施200萬例屈光手術,滲透率不足0.3%,還非常低。」愛爾眼科還透露,已經在國內開始做試點,把屈光中心和老花中心分開來耕耘。
「屈光手術的價格一般1至3萬元,視光服務的價格為幾百到幾千。」上述愛爾眼科有關人士說,「經營和戰略布局上沒有問題的話,相信公司會保持一個比較好的增長態勢。」
深藍財經綜合自:消費者日報、每日經濟新聞、21世紀經濟報導、上遊新聞、雷達Financ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