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糾紛下,愛爾眼科的高成長「悖論」

2021-01-09 騰訊網

輿論爭議最大的一點,是愛爾眼科的「誤診動機」。

來源:紫金商業評論(ID:Zijin-BusinessReview)

作者:宮一 | 編輯:呂新蓓

2021年的首個交易日開盤前,愛爾眼科公布了一份「深夜」公告,內容就是回應元旦期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艾芬事件」。

坐享眼科醫療賽道紅利,走在高成長通道上的愛爾眼科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為投資人創下了十年80倍的收益。面臨此次的「誤診黑天鵝」,安撫市場情緒、給投資人一個交待,自然是管理層的當務之急。

上個交易日創下新高后,愛爾眼科4日早盤低開5.91%報71元/股,早間跌幅一度擴大逾9%。雖然盤中跌幅有所收窄,收盤仍擴大至8.91%,報68.22元/股。

從股價表現來看,可以說愛爾眼科「扛住」了這次危機,畢竟開盤前不少投資人認為其會在首個交易日打開跌停板。不過,有長期看多者表示,即使股價跌幅下探至10%-20%區間,也不改公司長期基本面,只是提供了買入的良機。這樣看來,愛爾眼科作為A股的「白馬龍頭」,似乎依然可以「有恃無恐」。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艾芬事件」的曝光在給愛爾眼科的品牌形象當頭一擊的同時,也揭發了這家明星公司在治理模式方面存在的漏洞。仔細分析愛爾眼科以往類似醫患糾紛案例中,最關鍵的一點,也是輿論爭議最大的一點,是愛爾眼科的「誤診動機」。

眼科醫療的賽道紅利與愛爾眼科的高成長預期,有多少規模是愛爾眼科通過獨特的診療模式「創造」出來的?在愛爾眼科高速增長的財務數據背後,隱藏了多少「誤診動機」,又埋葬了多少患者的財富與健康?資本市場不得而知。這更像一場愛爾眼科的高成長「悖論」。

01

愛爾眼科屢遭投訴

抗議醫生艾芬在新浪微博公開表示其在武漢愛爾眼科的遭遇後,很快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視頻中,艾芬自述在愛爾眼科做完眼科手術後,因愛爾眼科違背醫學流程,自己近乎正常的晶體被摘除,最終導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視網膜脫落,右眼近乎失明。

2020年12月31日晚間,也是艾芬發布爆料視頻的當天,@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公布了針對此事的聲明,稱患者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院方不存在對患者病歷和檢查資料進行篡改和調換的情況,並願意積極聯絡患者,協助其開展後續治療。

面對回應,艾芬並不買帳,她很快發微博表示,愛爾眼科在「撒謊」,雙方顯然對術前檢查的流程及病變程度的認定存在極大爭議。

而在愛爾眼科4日早間的回應中,公司表示,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當然,愛爾眼科也給自己的這份聲明留下了充分的迴轉餘地,其在自查報告中提到,「對於我們的自查,或許有主觀因素,或者更需要深入了解。我們希望與艾芬女士一道申請醫學會和相關部門的檢查和鑑定,給艾芬女士一個更加客觀和公正的答覆。」

在進一步調查信息公示之前,孰是孰非難以定奪。但顯然,輿論的天平開始向艾芬傾斜。「事發」以來,對愛爾眼科醫術不精的指責、對公司股價暴跌的看空,在元旦放假期間持續發酵。

實際上,艾芬的爆料僅僅是愛爾眼科「醫患糾紛」的冰山一角。《紫金商業評論》梳理裁判文書網及黑貓投訴平臺的相關信息發現,大到眼部重疾患者的手術救治,小到用戶的近視驗光,愛爾眼科被投訴的案例非常多。其中,「診斷失誤」、「非首選治療方案」、「沒有做完整檢查」、「貽誤最佳治療時間」等描述成為主要的糾紛關鍵詞。

值得關注的是,艾芬醫生公開爆料投訴的武漢愛爾眼科醫院,2020年初剛因為一起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被判賠約12萬元,單起糾紛的涉案金額近20萬元。

02

「牟利」的危險邊界

在艾芬的爆料中,最關鍵的一點,也是輿論爭議最大的一點,是愛爾眼科的「誤診動機」。

她在視頻中表示,其白內障病情只需要通過雷射手術治療,成本只有幾百元,但愛爾眼科在忽視其真正病因的情況下,安排其花費2.9萬元做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換下了原本近乎正常的器官,卻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就在這則爆料視頻下方的評論區中,有一些參與討論的醫療界人士聲稱,愛爾眼科的錯誤主要在於術後沒有及時檢查眼底。

《紫金商業評論》注意到,另一位與艾芬醫生有著類似遭遇的周某,已經獲得法院的判賠支持。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今年五月份公布的一份民事判決書顯示,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由於在周某的眼疾診治中存在過錯並造成損害,需承擔患者包括賠償金、精神損失費、醫療費等在內的共計約12萬元人身損害賠償。

在這起經專業第三方機構鑑定的糾紛中,愛爾眼科在臨床診斷依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將周某的病情認定為「甲狀腺相關眼病」,推薦了並非首選的有創治療方案,且未充分告知患者此類療法的醫療風險。

更嚴重的是,愛爾眼科未對患者眼病病情進行必要的評估,治療風險把控不周,在患者出現眶周注射併發症時急診搶救措施不到位。與此同時,不排除醫方在眶周注射治療過程中存在操作不規範的情況。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關於愛爾眼科未對患者進行必要檢查就安排換晶體手術的投訴並非個例,投訴對象指向愛爾眼科在瀋陽、蘭州、武漢等多地分院。

如果以「牟利」為目的,盲目為患者推薦費用更為高昂的手術方案,已經成為愛爾眼科的經營「潛規則」,其作為眼科醫療賽道龍頭,所帶來的社會影響無疑是可怕的。其背後的代價不僅僅是患者的金錢損失,更是患者的生命健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醫務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將構成醫療事故罪。

一旦醫療從業人員的失職行為,被認定為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有明確規定的診療技術規範、常規,或其他嚴重不負責任的情形,並且對患者造成法定客觀危害,那麼這種「牟利」主導下的失職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可能只差臨門一腳。

03

高成長「悖論」

作為資本的寵兒,醫療賽道細分龍頭的地位與高瓴資本的加持,讓愛爾眼科成為A股市場上當之無愧的的明星白馬。面對中國眼科服務未來十年的巨大市場,愛爾眼科坐享賽道紅利與龍頭優勢,獲得了資本市場的一致看多。

據估計,目前中國35歲以上人群中有57%的人被診斷患有老花眼,6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發病率超過70%。隨著1970-8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群逐漸步入老齡,白內障等眼病的治療需求將呈上升趨勢。

同時,有機構預計,到2030年,6-45歲年齡段的中國人中可能將有5.6億患有近視,這意味著屈光手術和角膜塑形鏡(OK鏡)銷售的市場潛力巨大。而愛爾眼科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眼科醫院集團,上市至今年均收入與利潤增速超過30%,未來無疑也將繼續坐享賽道紅利。

不過,多家券商也在研報中將「醫療事故風險」、「商譽風險」、「公司治理風險」列為愛爾眼科當前主要的風險提示。隨著艾芬事件的熱議,越來越多的愛爾眼科醫療糾紛浮出水面,愛爾眼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更為諷刺的是,眼科醫療的賽道紅利與愛爾眼科的高成長預期,有多少規模是愛爾眼科通過獨特的診療模式「創造」出來的呢?

愛爾眼科11月份發布的2020年三季報顯示,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85.65億元,同比增長11%,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8%至15.81億元。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尤為亮眼,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8%至44.02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85%至10.02億元。

在愛爾眼科高速增長的財務數據背後,隱藏了多少「誤診動機」,又埋葬了多少患者的財富與健康?資本市場不得而知。

相關焦點

  • 起底愛爾眼科:商業化30%增長考核或催生醫患糾紛
    在艾芬與愛爾眼科的糾紛中,核心之一在於愛爾眼科在醫療活動中是否存在過錯,是否「過度醫療」。  一名曾經在愛爾眼科工作過6年的醫護人員表示,白內障手術是目前國內外收費最高的(眼科手術),也是各個私立醫院最喜歡推的項目。這個手術最好是有白內障再去做,但是現在的醫療機構往往鼓吹40歲左右老花患者換三焦點晶體。
  • 愛爾眼科悄悄創新高!醫療糾紛中的「白內障手術」有多少明與暗?
    愛爾眼科悄悄創新高!醫療糾紛中的「白內障手術」有多少明與暗?   1月7日,愛爾眼科股價大漲8.27%至77.40元,再創歷史新高,市值達3190億元,位於創業板第四位,僅次於寧德時代、金龍魚和邁瑞醫療。
  • 老周侃股:愛爾眼科黑天鵝事件如何影響股價
    來源:北京商報愛爾眼科手術糾紛引發投資者對未來經營的擔憂,股價也受到了明顯拖累。對於績優股而言,也可能出現黑天鵝事件,投資者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看事件對公司的衝擊和影響程度,是偶發還是確實有問題,會不會對公司的長久發展構成重大影響。
  • 一夜暴跌230億,是什麼遮住了愛爾眼科的眼?
    01、看此次「醫療事故」風波,醫患雙方各執一詞 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醫生在微博發布了一段視頻,稱自己在2020年5月,經愛爾眼科一名返聘醫生介紹前往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術後半年時間,自己的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幾近失明,生活工作都受到嚴重影響。
  • 愛爾眼科的艾芬之問 5個併購隱患 陳邦快慢經怎麼念
    2020年的最後一天,愛爾眼科在魔幻中度過:一邊,資本市場如魚得水,股價74.89元/股,再創新高,市值3087億元;另一邊,輿論場遭轟,一位艾芬患者的醫療糾紛,助其登上微博熱搜。01維權VS醫鬧 艾芬真相之問醫患糾紛,早已屢見不鮮。之所以強關注,在於患者的特別身份: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知名抗疫醫生。
  • [公告]愛爾眼科(300015)昆明愛爾眼科醫院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五、項目組織機構與人員配備: 擬設醫院採取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昆明愛爾眼科醫院的科室設置將 分為臨床、醫技、護理、管理與服務、視光配鏡五個版塊。組織機構詳見:《昆 明愛爾眼科醫院組織機構圖》。
  • 醫療風波後,愛爾眼科反創新高?
    但是,在愛爾眼科高增長的背後,也蘊藏著風險。深陷醫療事故風波愛爾眼科作為國內眼科龍頭股,最近幾日深陷醫療事故風波,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女士在微博發布視頻稱,自己的右眼由於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不恰當診療導致幾乎失明。
  • 艾芬視網膜事件會讓愛爾眼科前途黯淡嗎?
    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事件,將愛爾眼科推上了風口浪尖!而愛爾眼科1月4日對艾芬右眼事件的回覆,更是推動了輿論對這一事件的關注。愛爾眼科稱: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希望與艾芬一起申請醫學會和相關部門的鑑定和檢查,給出更客觀公正的答覆。愛爾眼科是一家上市公司,對於愛爾眼科的回覆,市場顯然是不予認可的。
  •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榮獲2017年度全國誠信民營醫院
    全國共有3000餘家民營醫院參加此次創建活動,歷時10個月,經歷5大流程,最後447家醫院脫穎而出,長沙愛爾眼科醫院連同愛爾集團多家兄弟醫院獲此殊榮。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創立於2002年,擁有400多名員工,100多名註冊眼科醫師。累計眼科門診150餘萬人次,眼科手術20餘萬例,醫院集臨床、科研和教學於一體,是一家建制齊全的眼科專科診療機構。
  • 愛爾眼科陷醫療糾紛市值縮水275億,投資人拋售股票等待回調
    愛爾眼科1月4日凌晨5時許發布報告稱,艾芬右眼視網膜脫落與本次白內障手術並無直接關聯。  對此,艾芬4日下午在其微博帳號發文直指愛爾眼科「避重就輕,混淆視聽,管理混亂,推卸責任」。  在社交媒體上,愛爾眼科儼然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但資本市場似乎有不同看法——在不少投資人眼中,被稱為「超級大牛股」的愛爾眼科依然有投資空間。
  • 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 愛爾眼科股價恐遭「開年劫」
    ,在武漢愛爾眼科治療白內障,致右眼視網膜脫落。  然而愛爾眼科的澄清並未讓事件平息,輿論持續發酵。  1月2日凌晨,愛爾眼科微信公眾號發布通告稱,對於艾芬女士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高度重視,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已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  作為一隻機構抱團股,愛爾眼科一向被認為是A股白馬股的增長典範。上市以來,市值從69億元增長到3000億元。
  • 法官工作前移 化解醫患糾紛
    法官進駐醫院後,現場辦公通過參與醫患糾紛調解,對醫患雙方進行法律法規講解,讓患者更多地選擇行政調解或司法訴訟,理性維權。  之前,該醫院也採取過獨立醫患調解公司進駐等調解形式,然而,患者認為「第三方」和醫院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法官進駐醫院,讓醫患雙方在懂法、知法的前提下有了一個不傷害雙方尊嚴的平等對話平臺,法官能深入了解醫患矛盾的癥結,從而在調解、審判中更公平公正地化解矛盾。
  • 愛爾眼科吳士君:註冊制是上市公司的新賽道
    適應新常態 尋求新突破在註冊制的新常態下,上市公司必須圍繞投資者保護,全心、全員、全過程地尋求突破。一是踐行長期主義,與投資者休戚與共。疫情影響下,公司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溝通,通過電話會議、網上問答、公開信等方式與投資者密切交流,深入、客觀地分析行業發展規律和公司經營態勢,有效化解了投資者疑慮。
  • 漩渦中的愛爾眼科:靠「院中院」模式起家 集權管控藏隱憂
    2021年1月4日,艾芬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多次強調,並指「他們(愛爾眼科)壓根不承認錯誤」。當天,愛爾眼科官方公眾號上發出最新核查報告,堅稱「艾芬右眼視網膜脫落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這讓艾芬無法接受。醫療糾紛迅速發酵,雙方各執一詞。對峙仍在持續,而在資本市場,身陷輿論漩渦的愛爾眼科在2021年首個交易日遭遇挫敗。
  • 知名醫生在愛爾眼科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醫療事故不斷,市值飆至...
    近年來醫療糾紛不斷愛爾眼科發生的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不止於此,瀋陽愛爾眼科醫院也曾發生過相似事件。2020年4月,投訴者「孫小夥」在投訴平臺表示,其奶奶花14942元在瀋陽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換晶體的手術治療,但換完晶體過去三個月後,他奶奶眼睛的視力不但沒有一點改善,反而加重了原先的情況。對此,愛爾眼科醫院卻告知,還需繼續接受治療,大概仍需要花費兩萬元。
  • 在愛爾眼科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醫療事故不斷,市值飆至3000億
    近年來醫療糾紛不斷愛爾眼科發生的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不止於此,瀋陽愛爾眼科醫院也曾發生過相似事件。2020年4月,投訴者「孫小夥」在投訴平臺表示,其奶奶花14942元在瀋陽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換晶體的手術治療,但換完晶體過去三個月後,他奶奶眼睛的視力不但沒有一點改善,反而加重了原先的情況。對此,愛爾眼科醫院卻告知,還需繼續接受治療,大概仍需要花費兩萬元。
  • 【愛爾學院】美國南加州大學眼科專家何世坤教授與愛爾眼科學院開展學術交流
    2015年10月19日,應中國白內障第一人、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副院長郭海科教授邀請,世界著名眼科專家、海外華人眼科及視覺研究聯合會主席、美國南加州大學眼科研究所(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 Eye Institute)教授何世坤先生參觀了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部及長沙愛爾眼科醫院,高度讚揚了愛爾集團、科、教研三位一體的發展及規劃。
  • 愛爾眼科與安徽醫科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部區域眼科...
    9月29日上午,愛爾眼科(300015)與安徽醫科大學(下稱:安醫大)校企合作籤約儀式在合肥安醫大梅山路校區舉行。按照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優勢,在附屬醫院共建、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等領域全面合作,打造國內一流的中部區域眼科醫學中心。
  • 愛爾眼科:抓大趨勢乘優質賽道!眼科龍頭股價10年40倍
    愛爾眼科已發展成行業龍頭10年40倍大牛股  眼科行業坐擁優質賽道,目前行業龍頭是愛爾眼科(300015,股吧),這家公司於2009年10月在創業板上市。  愛爾眼科是全球知名的連鎖眼科醫療機構。主要為患者提供各種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醫學驗光配鏡等眼科醫療服務,於2003年開始在長沙、成都、武漢等地成立醫院。
  • 「能來愛爾眼科學習,我真的很幸運!」秘魯醫生在華接受愛爾-ICO...
    來源:時刻頭條作者:熊力穎6月6日,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副會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院長、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院長唐仕波教授(前左一)帶教Moya醫生(後左一)坐診,為其講解門診病例。"能來愛爾眼科學習,我真的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