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抗擊疫情的艾芬,躲過了疫情卻沒有躲過視網膜脫離,右眼近乎失明。
在艾芬與愛爾眼科的糾紛中,核心之一在於愛爾眼科在醫療活動中是否存在過錯,是否「過度醫療」。
一名曾經在愛爾眼科工作過6年的醫護人員表示,白內障手術是目前國內外收費最高的(眼科手術),也是各個私立醫院最喜歡推的項目。這個手術最好是有白內障再去做,但是現在的醫療機構往往鼓吹40歲左右老花患者換三焦點晶體。
另一名眼科醫生楊琪則認為,愛爾眼科主要問題是,「為了賺手術費用,在和患者的溝通中誇大了手術的好處,而對手術風險一言帶過。」
究其根本,還是愛爾眼科做為一家上市公司,對於其旗下醫院「30%增長的業績考核」,導致醫院、醫生為了完成業績,「使勁商業化,多多少少做些出格的事情」。
愛爾眼科:艾芬視網膜脫離與手術無關
2020年12月3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微博上表示,她稱自己在愛爾眼科醫院接受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愛爾眼科當日就回應,「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1月4日,愛爾眼科發布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表明,「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報告稱,第一,艾芬女士手術過程順利,無併發症;第二,視網膜脫離發生在白內障手術5個月後;第三,術眼眼軸29.06mm,屬超高度近視,是視網膜脫離的高危因素。經核實,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愛爾眼科還表示,希望竭盡所能幫助艾芬女士解決眼部疾病問題,組織專家力量為艾芬女士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希望與艾芬女士一道申請醫學會和相關部門的檢查和鑑定,給艾芬女士一個更加客觀和公正的答覆。
受本次事件影響,元旦後首個交易日,愛爾眼科開盤大跌逾6.9%,盤中一度跌超9%。截至收盤,愛爾眼科跌8.91%,3000億市值的愛爾眼科,市值已跌至2812億。
艾芬回應:愛爾避重就輕、推卸責任 將維權到底
對於愛爾眼科的報告結果,艾芬1月4日在其微博中指出,「看了愛爾眼科集團的核查報告後的直覺:避重就輕,混淆視聽,管理混亂,推卸責任。」
艾芬對治療過程提出的質疑包括:一,很輕的白內障沒必要進行晶體更換手術。二,就診時醫生沒有將其眼底視網膜情況查清楚,以致延誤發現及治療視網膜脫落的時機。三,術後她反映視物非常黯淡,院方未重視,等發生視網膜脫落之後,把她推到別的醫院治療。四,她索要術前相關資料,院方不提供,給她的是一份虛假資料。
「眼底是否變性,很難檢查出來嗎?一點也不難,是眼科一項常規檢查,治療起來也比較容易。一項常規操作,到了愛爾那為什麼不徹底?我有理由懷疑:愛爾在趨利。因為眼底變性治療很便宜,白內障手術花了兩萬九千元。」艾芬說。
她表示,在2020年12月29日,其曾就眼部病情與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王勇通過電話,王勇先在電話中說,在給我做白內障手術前,檢查了我的眼底,但只檢查了眼底中央,沒有檢查眼底周邊,未發現眼底變性。這屬於檢查不夠徹底,對此深表遺憾,願意道歉。王勇還表示,如果檢查徹底,發現了眼底變性,要不要、能不能做白內障手術,要看眼底變性的治療情況。
艾芬說,以上通話均有50多分鐘的錄音作為證據,她將維權到底。「我不是醫鬧,我是一名醫生,不是為了錢,是為了真相,為了防微杜漸。」
對於愛爾眼科的回應,艾芬表示很不滿意,她說,「愛爾眼科的兩份通報,我絲毫看不出任何認錯的態度,接下來,我會一一公布,用證據說話,用證據合理提出問題。」
誰該承擔相應責任?或許是30%增長的KPI考核
對於艾芬醫生視網膜脫落事件,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錢陳表示,「艾醫生可通過訴訟解決問題,向法院主張其合法權益,並由法院委託的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鑑定,經鑑定,可判斷是否構成醫療事故,或者是否存在過度治療等情況,並要求醫療機構承擔其由此支出的醫療費等各項費用。」
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醫療損害責任歸責原則和責任承擔主體」的相關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需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錢陳律師的回應,問題的核心在於「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事醫療活動中是否存在過錯」。
「視網膜脫落,本身就是屈光矯正手術的手術風險之一。」眼科醫生楊琪則表示,「站在患者視角,失明與手術無直接關聯,就是玩文字遊戲、在狡辯;站在醫生視角,手術本來就不是保證百分百成功的,總會有失敗者。如果讓醫生來承擔手術風險,那麼將不會再有醫生願意冒風險手術。」
因此楊琪認為,愛爾眼科的問題在於,「為了賺手術費用,在和患者的溝通中誇大了手術的好處,而對手術風險一言帶過。」
那麼醫院、醫生為什麼要誇大效果,對風險一筆帶過?
「每年集團對醫院的業績考核是增長30%。」一名在愛爾眼科工作過六年的醫護人員孫羽表示,愛爾眼科作為上市公司,需要業績增長,導致了旗下的醫院,為了完成業績,多多少少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使了勁來醫療商業化」。
比如,愛爾眼科重點盈利項目屈光科(近視手術),醫學名稱叫做個性化半飛秒的,愛爾取名叫精雕;醫學名詞稱叫做全準分子雷射(smart)的,愛爾取名叫晴逸。「這樣的好處在於,不懂眼科知識的人,會以為愛爾眼科有獨立技術,收費貴一些是應該的。」孫羽說。
孫羽表示,目前國內外收費最高的(眼科手術)是白內障手術,雙焦點晶體在4-5萬雙眼,三焦點晶體在8-9萬雙眼,加上飛秒撕囊,收費再加1萬雙眼,是各個私立醫院最喜歡推的項目之一。這個手術是最好有白內障的情況下,再去選擇。而現在國內有些機構,為了利益鼓吹40歲,甚至38歲就可以把人體自由的透明晶體置換掉,換上三焦點晶體。
「一些醫療糾紛的處理,不在於如何預防和處置手術之後的併發症,而是這個手術本身有沒有必要做的問題。」醫療行業業內人士莊先生表示。
據了解,愛爾眼科2009年10月30日上市的公司,主營業務是向患者提供各種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醫學驗光配鏡等眼科醫療服務。(來源:新浪財經 劉娜)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