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某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有了點麻煩,她陷入了一起醫療糾紛。從常理上說,這事兒不應該發生在她身上。因為今年46歲的她不但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更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醫學教授。
說起來,這起醫療糾紛有點特殊,因為她從醫生的身份變成了患者。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2020年5月,艾芬雙眼視力下降,在愛爾眼科一位退休返聘醫生介紹下,她前往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治療。
該院的副院長王勇結待了她。經過一番檢查,他告訴艾芬,她的右眼患上了白內障,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後視力會恢復。
5月22日,艾芬在該院繳納2.9萬元手術費做了眼部手術。
副院長的承諾確實很完美,艾芬對他的話深信不疑。但讓艾芬始料未及的是,自她躺在手術臺上的那一刻起,麻煩就隨之而來……
6月,艾芬的右眼視力未見好轉,她在手術醫院愛爾眼科進行了複查。王勇告訴她,這屬正常現象,過一段時日便會恢復。
10月,艾芬視力仍然未有好轉,她有點忐忑不安了,就來到其工作單位武漢市某醫院進行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了:其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呈灰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視)。
多名眼科醫生告訴艾芬,眼底變性後惡化是導致前述症狀的主因,如果早發現早用雷射治療,病情不會這麼嚴重。
另外,也是特別重要的一點: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前應該檢查眼底是否變性,這是一項常規操作。
那麼,其手術醫院進行了這一常規操作嗎?
愛爾眼科醫院的病歷記載著這樣的信息:(艾芬)眼底未查,術後視力取決於眼底。
而該院的副院長王勇表示:「術前檢查了眼底是否變性,只檢查了附近,邊上沒檢查,是不夠徹底。但單看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是成功的。」
病歷和醫生的話自相矛盾,哪一個才是真相呢?
艾芬的這樣一句話也許能讓人明白點什麼:「做晶體植入花了2萬9千元,用雷射治療眼底變性很便宜,愛爾會不會是為了多賺錢,忽略常規操作?」
當艾芬追問王勇如果檢查出眼底變性,還會不會做人工晶體手術時,王勇回答,要看變性的治療情況再決定。
大夥都知道,眼睛很重要。它一旦突然不能幹活簡直就讓人很崩潰。我們可以用這樣打比方的方法來了解一下這家醫院的操作:
眼睛就是一個相機,晶體是鏡頭,眼底是膠捲。相機不能用的原因有二個,一是鏡頭壞和膠捲壞。現在愛爾眼科的操作是只換了貴的鏡頭,沒換便宜的膠捲,甚至還不知道原來的膠捲也是壞的。
為什麼不看膠捲的好壞呢?因為膠捲太壞了就有可能影響換鏡頭。再者說,這玩意也便宜,其利潤讓人沒興趣。
為什麼不在自己醫院做卻去愛爾眼科呢?
據悉, 愛爾眼科市值3000億,比普通醫院大多了。另外,返聘教授的介紹應該也是一個因素。只不過這次確實有點背——遇人不淑!
據網友透露,這個艾芬就是武漢市中心醫院急症科主任。她也是在年初武漢疫情期間的一位吹哨人,給人的印像特別深刻。
說實在的,小編永遠對當年的吹哨者有崇高的敬意。不論時間過去多久,他們的聲音好像仍在耳畔縈繞。在此,真誠的祝福艾芬醫生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