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曉曉(化名),幼兒園大班。
最近,他總是揉眼睛,說「癢得厲害」。
爸媽不敢掉以輕心,帶到貴醫附院眼科門診。
醫生瞧孩子右眼周有零星「血渣」,看不出名堂。
醫生用顯微鏡給曉曉檢查
決定在顯微鏡下查真相。
嗬!曉曉的眼睫毛掛著一串串「小葡萄」,
還有活物扭動。
定睛一看:竟是蝨子和蟲卵。
顯微鏡下,看到曉曉的眼睫毛長了一串串蟲卵和蝨子。
睫毛上布滿蝨子
貴醫附院眼科副主任醫師李英琦是曉曉的首診醫生。他記得清楚,曉曉是上周二來的,一進診室,挺顯眼的,長得白白淨淨,穿著乾淨整潔,就一小帥哥。
曉曉父母對醫生說,上周兒子說眼睛癢,老用手去揉,「小朋友有一點不舒服都是不能大意的,要及時看醫生。」
李英琦仔細檢查,發現曉曉的右眼睫毛像掛著髒東西,眼周皮膚也有像「血渣」的汙跡。
他開始認為是麥粒腫,但沒輕易下判斷,而是用顯微鏡一探究竟。
李英琦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顯微鏡下,曉曉右眼的每根睫毛都掛著一串琥珀色的蟲卵,還有三隻體長2毫米左右的成蟲用鉗子緊緊攀附於睫毛根部。
「這是蝨子和蝨卵嗎?」他感到難以置信。
隔壁坐診的眼科副主任王鮮主任醫師聞訊而來,她仔細甄別後確認是蝨子,「我從醫以來就遇到3個這樣的病人。」
此刻,震驚的還有曉曉的父母,他們居於城市,家庭條件蠻好,照顧孩子細緻,衣服都是每日一換。怎麼會有蝨子?百思不解。
顯微鏡下的蝨子
怎麼清除蝨子
用什麼藥「大清除」?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務之急,是用什麼藥清除蝨子。
王鮮、李英琦還有另外一位眼科專家馮秉民一時間沒有定論,畢竟多年沒在人身上發現過蝨子。李英琦靈機一動,諮詢貴州醫科大學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專家、現任貴州醫科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院長的國果教授,請她支招。
國果教授表示,蝨子分類很多,常見的就有頭蝨、體蝨、陰蝨三種,通過比對可知,寄生在孩子睫毛上的是「陰蝨」。陰蝨有鉤型巨爪,胸腹相連處無明顯分界,腹部寬短,略似螃蟹。常以其巨爪緊握住毛髮,也可爬伏在皮膚上,看起來似一淡黃色或灰色斑點,大小為1.5-2毫米。
而且,陰蝨和其他蝨子一樣,以人類的血液為食物,因此陰蝨棲息的患處會不時感到很癢。這就是曉曉經常感到眼睛癢的由來。
國果教授還說,陰蝨在睫毛安家後會在毛囊產卵,成長周期快,從卵發育為成蟲只要20多天。若是沒有對症藥物,便時刻印證著「春風吹又生」。
沒有對症藥物,李英琦決定先開一支廣譜抗生素眼膏,針對蝨子的生長空間和本體開展「大範圍消毒」和「地毯式轟炸」。他叮囑曉曉父母,每周複查,至少隨訪一個月。
上周六,10月28日,曉曉一家按照約定,出現在門診。李英琦發現,家長把曉曉右眼的睫毛幾乎都剪掉了,小男孩也說,眼睛不癢了。
蝨子被「斬草除根」?用顯微鏡來看一看吧。在顯微鏡下,李英琦找不到一隻完整的蟲子,但他在曉曉眼睫毛的根部發現了蝨卵,「仍然存在孵化的可能。」於是,果斷出「鉗」,將蝨卵進行滅殺。
蝨子怎麼來的
寵物狗有嫌疑!
曉曉的父母一直糾結,孩子怎麼傳染上蝨子。他們和李英琦組成「名偵探柯南三人組」,從曉曉的生活習慣到最近起居一一分析,抽絲剝繭找線索。
李英琦先立基調:蝨子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接觸,曉曉有沒有用臉觸碰過公眾的衣服、毛巾等物品?
父母搖搖頭,他們打理孩子的衛生一向很勤,而且家裡沒有其他人有蝨子,這個猜測可以排除。
「有沒有養寵物?」李英琦問。「這倒是有的。」父母說,家裡有一條寵物狗,孩子非常喜歡,上幼兒園前要抱抱,回家又要抱著玩。自從養了小狗,曉曉變得勤快又能幹,曉曉媽還蠻欣慰。
但是,曉曉有的時候會忘記洗手,抱過狗狗以後,會揉揉眼睛。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在李英琦眼中,就是破案的關鍵——狗狗外出後,身上沾惹蝨子,曉曉抱了狗,又揉了眼睛,從而帶到睫毛裡去的。
曉曉一家,恍然大悟。
醫生提醒
因為寵物間接導致眼部感染寄生蟲的病例並非個例。這也給大夥強調,眼內、眼周長寄生蟲危害極大,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家庭衛生和個人衛生。
接觸寵物後注意勤洗手,還要定期給寵物進行驅蟲治療,尤其是小於6個月的幼犬。值得注意的是,家中養寵物的寶寶要定期做眼科檢查,如果發現寶寶有眼睛紅的現象,就及時就診。
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記者:劉丹
編輯:趙野平
編審:安軼倫
審籤:王幸韜
原標題:《6歲孩子睫毛掛滿「小葡萄」,顯微鏡一照,醫生被嚇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