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林海 政協頭條
委員檔案
姓名:曾凡一
界別:科學技術界
職務: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所長
歷時5天4晚,前後6次修改……曾凡一委員宣告完成本報記者的採訪提綱。面對4個300字的問題,她交出了近6000字的答覆,內容涵蓋2020年她在抗擊疫情、科學研究、文藝創作、對外交流、建言資政等各方面所做的工作。
「生命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一樣,都是人類數百萬種表達創造力的方式之一。在我看來,科學和藝術的共同靈魂都是創新。」身負科學家與藝術家等多重身份,曾凡一兼具嚴謹與靈動,作為一名上海市政協委員,她善於把兩種特質貫穿在履職的全過程。
▲左二為曾凡一
12月1日晚8點,祝賀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21周年、澳門科技大學成立20周年——「科學與藝術」曾凡一獨唱音樂會在澳門科技大學R座綜藝廳隆重舉行。音樂會以「愛」「家國情懷」「致敬未來」等為主線,曾凡一先後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門》《上海灘》《小城故事》《Mona Lisa》等膾炙人口的中外名曲。這場音樂會獲得了上海海外聯誼會和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等單位的支持,總顧問和總策劃包括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監事長滕俊傑及市政協委員、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王勇等,相關部門、院士專家、澳科大師生及在澳的上海市政協委員等500餘人到場觀看,反響非常熱烈。
這場晚會是今年為數不多成功舉辦的線下大型音樂會。「舉辦這場音樂會,不僅是為了給澳門同胞帶去我們的深切問候,更是為了向全世界證明中國的防疫工作非常成功。」談及舉辦音樂會的初衷,曾凡一不忘身為委員的責任——始終把做好對外交流工作,講好中國故事和上海故事放在心上。
享有美譽的著名次女中音歌手曾凡一,其本職卻是一名科學家。「愛因斯坦酷愛莫扎特的音樂,李四光在去參加學術報告會的路上創作小提琴曲,錢學森從夫人蔣英的歌聲中獲得啟示……」曾凡一一口氣舉出一大堆著名科學家與藝術的故事,來說明科學家的精神世界離不開藝術的滋養。2020年,她的藝術之旅不僅立足於對外交流,更與抗擊疫情工作密不可分。
今年2月初,由曾凡一作曲、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作詞,並由兩人共同演唱的抗疫歌曲《醫魂閃光》發布。歌曲用溫暖向上的旋律、激昂澎湃的歌詞表達了對一線醫務工作者的歌頌,激發人們積極向上的勇氣。歌曲上線不久,就在相關網站上收穫了高達5萬次的點擊量。
此外,曾凡一還參加了上海市慰問高層次人才暨在滬外國專家新年文藝晚會、「弘揚抗疫精神 護佑人民健康——上海市慰問醫務工作者」主題活動、上海科技館博物館之夜(醫護工作者專場)等演唱會。通過這些活動,用歌聲傳播愛的力量,展現愛國情懷。「希望我的歌聲可以為人們帶去勇氣和力量,積極勇敢戰勝新冠疫情。」曾凡一如是說。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面對疫情,作為一名嚴謹的科學工作者,曾凡一一方面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遺傳研究所成立疫情防控小組,嚴密部署相關防疫工作,增強員工抗疫凝聚力;一方面組織各大醫院名醫到社區舉辦義診活動,開展科普講座,為居民宣傳介紹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進行各類心理疏導,幫助大眾樹立抗疫信心和決心。
曾凡一的科普工作遠不止於在社區進行新冠病毒的科普宣傳。她還著手翻譯了諾貝爾獎系列叢書,並參加了著名某雜誌組織的以「新生」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及上海市科普作協組織的科普講座活動等等。作為主講嘉賓之一,她希望通過她的影響,讓大眾對新冠病毒及生命科學有更多的了解。
工作中,曾凡一認真梳理相關建議,並寫成提案提交政協。2019年全會期間,她立足自身研究,比如,就完善罕見病醫療救助機制,為罕見病患者提供醫療救治保障議題提交了相關提案。明年全會期間,她計劃圍繞疫情常態化防控提交相關提案,從加強科普教育、關注心理諮詢服務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如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遺傳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從人類遺傳病的診斷治療和機理研究更加擴展到了新一代革命性的生物製藥方式,從臨床轉向藥物開發應用。作為項目負責人的曾凡一表示,團隊的目標上是研發出一頭能治百病的牛。「原來要用百萬人的血清製成的藥,現在只要幾頭牛就足夠了!」曾凡一表示,儘管任務艱巨、工作繁重,但是有了音樂的伴隨,她相信她的科研工作一定能夠取得新突破。
原創 政協頭條
作者:政協頭條記者 林海
原標題:《年終報導•履職作業|曾凡一:戰疫情,學者委員跨界變「歌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