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進入ESI農業科學領域全球前千分之一

2021-01-21 長江網

  

  廣州日報訊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繼3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後,農業科學也成功進入這一行列,至此,華南理工已有4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千分之一行列,在全國高校並列第5,位居廣東高校首位。這一消息一發布就引起世人的高度關注:以理工科優勢著稱的華南理工大學,農業科學的發展緣何如此強勁?

  華南理工的農業科學主要以該校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為支撐,該學科的研發更為貼近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產業,對提升國民健康、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具有直接的支撐引領作用。在國際上,華南理工農業科學主要引領食品科技、農學交叉、營養飲食、生物技術應用微生物學等熱點研究方向,比肩美國「十大」盟校中理工科排名第1的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以及工程科學類本科專業排名全美第1、農業工程類本科專業排名全美第2的康奈爾大學。文/徐靜

  ESI千分之一學科是國際頂端學科的重要標誌

  目前,ESI已成為評價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它是美國科技信息所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的分析評價工具,共設置22個學科,只有近十年論文總被引次數排在該學科前1%的機構才能進入ESI前百分之一排名。進入ESI前百分之一排名意味著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而進入前千分之一則標誌著達到國際頂端水平。2017年教育部遴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時也參考了ESI。

  ESI設置的22個學科中與生命科學、醫學相關的學科約佔一半,進入ESI前千分之一的機構多數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反映出這些國家設置學科領域時充分考慮了其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和需求。當下中國經濟社會仍處於追趕發展狀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高水平理工類學科和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旺盛,應國家之需,國內很多高校都在集中力量建設理工類學科。華南理工大學的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農業科學學科領域進入ESI前千分之一行列,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端人才,取得多項國際領先的成果。

  四個ESI千分之一意味著什麼?

  ——「強強對話」,引領國際前沿研究

  從ESI詳細數據來看,我們發現該校材料科學已比肩劍橋、哈佛,工程學直追斯坦福、伯克利,化學不輸牛津、芝加哥,農業科學看齊香檳、康奈爾。這四個學科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服務社會能力均達到國際頂端水準,在國際上掌握了絕對話語權。同時,又緊貼學科特點和時代需要,在不同的方向重點發力,發展出各自鮮明的特色以及「頂天立地、聚才育人」的頂端學科布局。

  化學學科「頂天」發展,原創性成果引領全球科學界。化學是華南理工大學傳統優勢學科,不斷取得引領性原創成果。近日該學科又攻克一項多孔材料領域的世界級難題,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有序大孔-微孔MOF單晶材料,這一成果在國際頂端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解決了工業催化和生物製藥產業的相關瓶頸問題,為行業發展起到引領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化學家唐本忠領銜的華南理工大學「分子聚集發光」基礎科學中心,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遴選推薦,持續資助10年經費可達4億元以上,全國高校僅清華大學和華南理工獲得此類項目。該研究以分子聚集發光新現象、新理論、新材料和新技術為研究方向,旨在搶佔國際科學發展的制高點,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學術高地。唐本忠在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時說:「中國科技正在謀求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轉身,我們要創立中國科學家的品牌。」

  農業科學「立地」服務,科技成果改變產業發展格局。對於華南理工大學農業科學來說,在引領學科前沿研究的同時服務著國計民生。該學科致力於貫徹落實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促進食品與健康融合,推進我國最大的「製造業」——食品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劉瑞海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Whole Food」理論,發現水果、蔬菜和穀類中多種活性物質的交互作用是其抗衰老和抗腫瘤活性增強的關鍵,其中蘋果皮中的槲皮素糖苷、三萜等植物活性物質可有效預防乳腺癌的發生。相關抗衰老、抗腫瘤健康食品已在無限極、利泰製藥等行業領軍企業應用。

  華南理工大學中美功能糖合作研發中心面對我國糖尿病人上億、近5億成年人處於糖尿病前期的嚴峻現狀,聯手食品與營養科學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等單位,在國際上率先發現甘蔗多酚能改善糖、脂代謝,修復受損胰腺組織,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首次探明了甘蔗多酚協同蔗糖鈣調控血糖指數機理,顛覆了糖尿病人不能吃糖的傳統不正確觀念,研發的低升糖指數蔗糖等低糖健康食品已在中美普萊等多家企業應用。

  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孫大文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食品新型冷卻冷凍技術以及食品質量及安全的快速無損檢測技術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引領世界的開創性成果,開發的果蔬、肉品、水產品品質快速檢測技術和在線檢測裝備,打破了國外同類技術壟斷,在廣東多家企業得到推廣應用,讓老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安心。

  隨著國家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華南理工的農業科學在更廣闊的天地施展作為。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團隊研發的高性能芳綸紙技術,打破國際壟斷,一改受制於國外的局面,不僅為大型客機、軍用直升機、殲擊機、航空母艦提供戰略材料,而且運用在高鐵相關設備上,為我國軌道交通技術的完全自主化再立新功。

  材料科學「聚才」核變,為國家創新輸出華工能量。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領域可謂是「星光燦爛」: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迎軍,領軍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國際上首次發明了承重骨大缺損再生修復植入體和數位化精準修復成套技術,在國內400多家醫院和歐盟臨床應用;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團隊,有機光電顯示材料研究成果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得到了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團隊、劍橋大學等同行的跟蹤研究;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主持華南軟物質科學與技術高等研究院,以國際領先的研究吸引了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日本東京大學等世界一流科研機構的科學家的加盟與合作。

  葉軒立教授從華盛頓大學來到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已近5年,目前已在Nature等期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100餘篇,多次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他說,「『科技強國』宏偉目標,令人振奮」。新時代奮發新作為,材料學科正發揮出人才集聚的磁石效應,不斷吸引高層次人才來校發展,為國效力。

  工程學科「育人」為要,培養國家急需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華南理工一直被外界譽為「科學家的搖籃」「工程師的搖籃」「企業家的搖籃」,中國科學院院士黨鴻辛、張佑啟、唐本忠,中國工程院院士容柏生、姜中宏、何鏡堂、瞿金平、李元元、王迎軍、吳清平等一大批學術大師在這裡孕育;格力集團朱江洪,「中國彩電三巨頭」李東生、黃宏生、陳偉榮等知名企業創始人從這裡走出。據統計,該校為珠三角地區培養的企業高管和高級工程師佔該地區總數的60%以上,為廣東省培養百家上市企業的領導者。

  賡續華工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近年來,華南理工不忘為國家培養急需人才的初心,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在「三創」型人才特別是卓越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上取得突出成果。

  工程學是華南理工第一個進入ESI千分之一的學科,涉及到的64個研究方向基本涵蓋了該校所有的工科專業,可以說是華南理工大學「以工為主」特色的鮮明體現。在這一學科領域裡,華南理工大學較早完成了在國際上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轉變,源源不斷為國家尤其是廣東省、廣州市提供著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準的人才與智力支持。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對於工科人才,尤其是對於卓越工程師有著旺盛的需求。據2017年的一項統計,國內工科學生僅佔在校生的32%,廣東省的這一比例更是低於全國平均比。

  根據統計,華南理工大學一直是高端工科人才的輸送大戶。分析華南理工大學2017屆本科畢業生的去向,我們會發現,畢業生就業人數前5名的職業均為工科相關,僅僅這5種職業所吸引的畢業生就佔了全部本科畢業生的近一半。

  瞄準服務祖國未來發展亟需

  ——在廣州國際校區全面布局「高精尖缺」學科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驅動發展、科教興國等「七大戰略」的實施和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科技強國等「十八個強國」,迫切需要更多理工類頂尖學科提供引領和支撐。廣東省正在加快從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廣州市也進一步加快了創新驅動發展步伐,著力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城市,對創新型大學、創新型人才等創新要素提出了新的迫切需求。

  華南理工大學辦學65年來,始終堅持以工見長的學科特色,在謀劃學科布局和未來發展空間時,始終把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自己的責任和擔當,聚焦內涵式發展,不貪大求全,著力提升質量。

  華南理工大學表示,將牢牢把握國家「雙一流」建設契機,堅持國際領先的「高精尖缺」導向,將繼續堅持理工特色和內涵式發展,以部省市校四方共建廣州國際校區為抓手,加快布局和發展新工科,進一步鞏固理工科優勢,打造新的學科制高點,加快推動現有ESI前千分之一學科快速進入萬分之一行列,推動更多學科進入千分之一行列,率先建成一批處於世界一流前列學科,以更多更好的國際領先成果,全面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引領和支撐廣東、廣州創新驅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

責編:王月

相關焦點

  • 最新大學ESI排名出爐 甘肅農業大學又一學科進入全球前1%
    最新大學ESI排名出爐甘肅農業大學又一學科進入全球前1%每日甘肅網11月27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11月26日,記者從甘肅農業大學獲悉,根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甘肅農業大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成為學校繼農業科學學科之後第二個進入ESI前1%的學科。
  • 中大1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
    其中,中山大學在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US news等主流國際排行榜的國內高校排名全部進入前八,1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華南理工大學在世界主流大學排行榜中穩步前進,理工科優勢進一步凸顯,廣州國際校區穩步推進。
  • 最新11月ESI各高校學科數統計出爐!6所高校新進入ESI前1%行列
    本次內地高校進入ESI全球前萬分之一學科沒有發生變化,依然是中國農業大學的農業科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化學和材料科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工程學百強高校中,另有17所高校新增ESI前1%學科,其中吉林大學新增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華南理工大學新增社會科學總論,蘇州大學新增計算機科學,廈門大學新增經濟與商業
  • 全球ESI前萬分之一,中國高校依然僅八所,專業出乎意料
    在這份排行榜上能進入前千分之一,已經足夠成為一所985大學的王牌專業,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清華大學,也僅有6個排名前千分之一的學科。 如果是百分之一的專業是爛大街,千分之一的專業可以靠「刷」,排名前萬分之一的學科就是含金量十足,哪怕拿到國際上都是享譽萬裡
  • ESI排名前萬分之一學科,內地高校僅9個,連北大都沒有
    據青塔網整理數據,內地高校中共有7所大學的9個學科排名進入ESI前1(萬分之一),堪稱國內最最牛的頂尖學科。獲得這份殊榮的,分別是清華大學的工程學和材料科學、國科大的化學和材料科學、哈工大的工程學、上海交大的工程學、西安交大的工程學、浙大的工程學和中國農大的農業科學。這份實力實在是太珍貴了,就連北大這樣的國內TOP2高校都沒有進入一個學科。
  • 這八所高校有ESI全球前萬分之一學科數:每一所都是頂尖高校
    近日,著名學術研究機構科睿唯安根據《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公布了2020年5月最新一期的ESI高校排名,並統計了各大高校擁有ESI萬分之一、千分之一和百分之一學科數。根據統計顯示,中國科學院大學超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位居國內高校首位,全球第71位,同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四所高校也進入全球100名以內。最新一期的ESI高校排名前十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 2019年,我國僅這7所高校,ESI學科排名躋身全球前萬分之一!
    截至最新數據,中國內地高校共有7所高校9個學科入選ESI前1‱學科: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各有2個學科位列前1,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各有一個。在2019年共有2個新進入前1‱的高校學科,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工程學和清華大學的材料科學。
  • 祝賀:寧波大學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農業科學!
    根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2020年3月最新發布的ESI數據,寧波大學農業科學(Agriculture Sciences)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標誌著寧波大學農業科學學科(領域)進入世界高水平學科行列。
  • 長江大學農業科學進入ESI全球前1%
    根據科睿唯安2020年11月公布的最新ESI數據(數據覆蓋時間為2010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顯示,我校較上期新增一個ESI前1%學科:農業科學。ESI公布的本期數據顯示:我校農業科學發表WOS論文357篇,總被引量2689次,篇均被引7.53次,高被引論文2篇。
  • 華南理工大學16人次入選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位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中國內地共計770人次上榜其中,華南理工大學13名學者16人次入選,入選人次在內地高校並列第8位,比2019年前進1位。
  •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
    甘肅農業大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每日甘肅網11月29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甘肅農業大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成為該校繼農業科學學科之後第二個進入ESI前1%的學科。
  • ESI——專業實力權威指標,哪些高校入選數量多?
    ESI,又稱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是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學術機構和大學的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的重要指標。 換句話說,ESI數量多的學校,學校的學術實力一定很強。 對於想從事學術研究的同學,某學校專業擁有的ESI的數量,是考察這個專業是否優秀的必要參考因素。
  • 2020年最新ESI數據出爐 四川5個學科分別新晉全球前1‰和1%
    此次,根據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省5所高校的5個學科分別新晉全球前1‰和1%行列。「從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我省高校表現不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我省新晉全球前千分之一的學科為西南交通大學的工程科學;新晉全球前百分之一的學科分別為成都理工大學的工程科學、四川師範大學的工程科學(該校學科首次進入全球前1%)、四川農業大學的環境/生態學、電子科技大學的臨床醫學。
  • 零的突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農業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農業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根據11月24日科睿唯安公司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簡稱ESI)最新一期數據顯示(數據覆蓋範圍為2010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我校農業科學學科首次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 1月ESI內地高校學科數統計:萬分之一學科數再創新高
    清華大學的材料科學再次入圍到ESI全球前萬分之一的行列,中國內地高校的ESI萬分之一學科數也再創新高,首次達到9個。這9個萬分之一學科分別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材料科學和化學,清華大學的材料科學和工程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的工程學以及中國農業大學的農業科學
  • 軟科發布最新高校學科數據,中國內地四大學科進入全球前萬分之一
    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學術信息出版機構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I)於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下面簡介一番ESI,ESI是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
  • 湖南各大學真實科研實力如何 看看世界大學ESI最新排名榜就知道了
    ESI收錄了全球12000多種學術期刊上發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發表的論文和被引數據,共根據22個專業領域,通過論文數、論文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論文篇均被引頻次和前沿論文6大指標進行衡量,評價一所高校(或機構)的科研水平,甚至通過ESI高被引作者來預測諾貝爾獲獎者。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也普遍把ESI進入全球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學科數作為建設目標。
  • 喜訊:山西農業大學「植物學與動物學」進入ESI學科全球前1%
    7月9日,據ESI中國內地高校資料庫更新顯示,山西農業大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學科(Plant & Animal Science)進入ESI全球前1%。這是我校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績,實現了學校學科建設新的突破。
  • 新一期ESI數據公布:廣東4高校5學科新晉全球前1%
    廣東高校學科建設又有新突破,4所高校的5個學科新晉全球排名前1%。其中,華南師範大學新增物理學和精神病學/心理學,廣州大學新增材料科學,汕頭大學新增化學,廣州醫科大學新增神經科學與行為。從新增情況來看,中國大陸一共318所高校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本期新增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湖州師範學院、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5所,無高校退出。
  • 廣東考研:華南農業大學(083200)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考研分析
    最近有食品科學專業的同學向我諮詢,那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華南農業大學的(083200)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這個專業還是比較偏冷門的,希望能幫助到想要了解華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同學們。01 學校概況華南農業大學,簡稱華農,也被同學們戲稱「種田大學」,是一所以農業科學和生命科學為優勢,以熱帶亞熱帶區域農業研究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廣東省人民政府和農業農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學,為廣東省「211工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