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簡稱ESI,是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學術機構和大學的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的重要指標,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沿用最廣的工具之一,由於評價以結果和產出為導向,相對於大學排名而言要客觀公正很多。
近日,著名學術研究機構科睿唯安根據《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公布了2020年5月最新一期的ESI高校排名,並統計了各大高校擁有ESI萬分之一、千分之一和百分之一學科數。
根據統計顯示,中國科學院大學超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位居國內高校首位,全球第71位,同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四所高校也進入全球100名以內。
最新一期的ESI高校排名前十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除了ESI高校排名之外,學科排名顯然也非常重要。如果說高校排名是反映的一個學校的科研規模,那麼學科排名則反映的是一所高校的學術精度。科研規模大的高校學科不一定學科水平頂尖,而學科水平頂尖也不意味著需要很大的科研規模,因此一所高校既有一定的科研規模,又要有頂尖的學科水平,才算是一流的大學。
然而,不同於高校ESI排名,ESI學科排名中前十高校則出現很大變化。
根據最新一期的高校ESI前萬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分之一學科情況,我國大陸高校中僅有8校擁有全球前萬分之一學科,而且這八所高校也並不是大家印象中頂尖的清北華五,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四校均不再借。
擁有ESI前萬分之一學科的八所高校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和清華大學各擁有2個前萬分之一學科數。
而在ESI前千分之一學科數上,共有56所高校上榜。其中,浙江大學位居首位,共擁有9個,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北京大學各擁有8個,並列第二,上海交通大學擁有7個,清華大學擁有6個,華中科技大學和山東大學各擁有5個,分列第4到7位,中科大、復旦大學、中山大、哈爾濱工業大學等7所高校各擁有4個。
至於前1%學科數,由於含金量並不高,很多211高校都能獲得,在此不一一分析。(如下圖)
總體來看,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七所高校學科水平還是非常不錯的。
而像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實力不錯的高校都擁有15個及以上前百分之一學科數,學科規模都還不錯,但是學科水平還急需提升,在努力增加前千分之一學科數基礎上,向前萬分之一學科數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