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com
前蘇聯作家瓦西裡耶夫這個人遠不如他的作品《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那麼有名,後被拍成電影,沒有特技,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讓人「靈魂深處爆發革命」。2017年12月21日新聞報導,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會員國投票後決定,美國總統川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新首都是無效的。川普隨後揚言要停止對那些反對他的國家的財政援助。在世界、在事件的背後,我們是否需要更加安靜,聽靈魂的聲音,天上吹號的聲音呢。
啟示錄20章裡談到關乎末後的必成的事,有出現「一千年」。教會從開始建立、發展就有千禧年的信念,相信耶穌基督再來,親自建立他在地上的國度。但對於主耶穌究竟什麼時候再來,歷史上有各種不同的理解:啟示錄的內容富有很多象徵性、靈意性與預言性的描述,再加上整本聖經在不同經卷中也有關乎末後的經文,結合起來自然有各樣的領受和詮釋——
其中有:
1、前千禧年說,相信基督在千禧年「之前」復臨。這裡面又包括時代論的前千禧年說,歷史的目標就是基督在地上千年的王權。與此計劃密不可分的就是舊約聖經對以色列國之預言按著字面意義的應驗。在基督復臨後,祂要在地上親自掌權一千年,而這段時間將是一個布道和考驗的時期。也包括「聖經的前千禧年說」,相信千禧年將在基督復臨之後,但千年國度將是在天上,而地上則是一片荒涼。還有教會災前被提,災後被提等的前千禧年說。
2、無千禧年說,此觀點也有兩種:一種認為未來的千禧年掌王權是對末世論的一種不必要的附加,是在榮耀的基督復臨和最終審判之間毫無意義的一段過度時期。另一種認為此處不可按著字面意義理解,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就是基督的國度降臨在地上,就是基督在坐望的時間,故而此說將千禧年安置在基督的死亡復活和祂的再來復臨之間。
3、後千禧年說,相信耶穌基督在千禧年「之後」復臨。這個千年國度將建立在地上,作為基督之大能和得勝的可信憑據。及至這個憑據顯明出來後,撒旦從監牢被釋放,出來迷惑列國,列國都聚集爭戰,攻擊聖徒和蒙愛之城,這時基督幫助與基督一同做王的得勝,並將魔鬼扔進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啟二十7-10)。
不論哪種千禧年觀,都在相信並指望被迫害的聖民必要得勝,上帝至終要得宇宙的尊榮與統權,並有上帝為他的百姓在新耶路撒冷城裡所預備的福樂的信息,叫聖徒的在各樣迷惑、患難中的恆忍可以盼望,從而持守到底。
從啟示錄看見的歷史的全貌被稱之為啟示性的歷史,Apocalypsis的意思就是「揭開」,啟示錄揭開了兩道簾幕,其中一道原先是遮住了天上的景象,另外一道是遮住未來會發生的事,這兩道簾幕必須打開才可能看見歷史的全貌。而約翰把所聽所見的異象記錄下來,他的書寫方式不是保羅式的希臘理性的線性邏輯,而是作為猶太感性文化的漸進循環表述,就如約翰一書的寫作。但上帝是有秩序的上帝,祂所啟示的按著秩序來,約翰的記錄也有秩序:1-4章給地上的有形教會;5-11章關乎整個世界的;12-19章關於教會和所在的世界;20-22章世界和其中的教會。這個秩序之所以不給讀者明顯清晰,是因為約翰在拔摩海島所見的異象,既有天上的,也有地上的關於未來的異象。哪些部分是天上的,哪些部分是在地上發生的,約翰本人可能就像看電影一樣也不是太清楚,但他懂得這些異象傳達的信息(上帝從來不會給人一個當事人不明白的異象,雖然見異象者可能當時就明白,但也可能過段時間才理解,也可能後世人的才弄懂)。
故此,七印、七號、七碗也是有秩序發生的。七印表示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揀選、分別為聖。七號表示屬基督的和不屬基督的激烈爭戰。七碗表示對於兩下的爭戰由主耶穌做出審判。「因為時候到了,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得前書4:17),所以教會不是災前被提或災後被提,而是必與世界同受災難,也同受審判。只不過審判的結果不一樣。當然,這個秩序不是人所理解的常規時間概念,也有上帝的漸進循環的架構。由此才好理解「七號」和「七碗」內容的平行現象。
審判在主。無論是教會,無論是世界,哪些是屬基督的,哪些不屬基督,鑑察人心腸肺腑的上帝才能判斷。就人眼所見的來說,教會在世界中,世界在教會中。一般都說基督的新婦是教會,但啟示錄上從來沒有這麼說,而是說新婦乃是按著「聖徒所行的義」(啟示錄19:8)。所以12章的婦人可能是象徵教會,也有人解釋為以色列。大淫婦可能喻為宗教的靈。什麼叫宗教的靈?就是以基督宗教的形式和活動來掩飾自身的驕傲、情慾,來取代主耶穌的寶血和聖靈的大能,而給人以轄制、迷惑,它往往容易和世俗權力摻雜。「撒旦必從監牢裡被釋放,出來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國。」(啟示錄20:7-8)迷惑可能是從外面來的,也可能是在千禧年裡基督宗教內部潛滋暗長的。這時宗教的靈和列國權勢強強聯手,「他們上來遍滿了全地,圍住聖徒的營與蒙愛的城。」(啟示錄20:9)所以約翰所見的異象是以他所在的時代為起點的,將近兩千年過去了,啟示錄所寫的千禧年或許也正在過去,而非未成的。現在是否是在千禧年過後的聚集爭戰時呢?我們不能輕易對照現況去強解聖經,但上帝的子民當學會安靜、分辨、聽主的聲音。
後千禧年派的創始人是英國神學家惠特比,跟從者有愛德華滋·約拿單、衛斯理·查理、賀智·查理、賀智·亞歷山大、施特朗、斯諾登及貝特納等。這些人作為基督的僕人,或許知道他們就在千禧年中,不是未來的,而是過程中的。在這個過程中奮力傳揚福音,迎接主耶穌的再來——他們清楚的看見和使命。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後千禧年說幾乎銷聲匿跡,近年又有復甦的跡象。現在堅持後千禧年的多為「主權神學」家,認為基督徒對社會的每一個層面應有主權或領導權,主張教會應將社會基督化,由此「引進國度」。
教會、基督宗教、基督的國度應當是不完全等同的,雖然有很多重疊之處。教會籍著基督教的發展而拓展,基督的國度在教會中又超越教會。當教會的健康被宗教的靈所壓制破壞,宗教改革運動無疑是對此的一次清算,哪裡有宗教,哪裡就可能有宗教之靈的工作,它無孔不入。教會越改革,越發進入社會,逐漸不再是以宗教的形式來擴張國度,這是否是上帝的心意呢?「聖徒的營和蒙愛的城」恐怕不是指著基督宗教和地上的耶路撒冷而言,而是無形教會中真正屬基督的、將上帝之道持守到底的而言。所以不用去爭論應許成就在教會,還是在以色列這個國家,可能都不是,而是如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所寫的屬於那些真正住在基督裡的。
主耶穌沒有那麼快來,因為爭戰還不夠白熱化,在鏖戰中屬基督的已經勢單力薄,眼看敵基督的就要大大得勝的時候,局勢才因主耶穌再來而出現戲劇性的翻轉。但上帝的子民當預備好自己的心,有一雙善聽的耳朵。敵基督的「敵」字不是反對的意思,而是「替代」基督的意思。那敵基督以基督的樣式和大能來管轄世界,看似光明,實則暗黑。看似民主,實則獨裁,乃是世界的結局。無論何時何地持守在基督裡的,才能在新耶路撒冷的榮耀裡。我們現在的本分就是在大爭戰中的持守,直到主耶穌再來。
2017年12月22日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