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再見,一代球王!11月25日,迭爾·馬拉度納因心臟驟停在家中去世,享年60歲。在退役後的20多年裡,健康問題一直是馬拉度納的夢魘。
來 源丨南方+(部分內容來自丁香醫生)
一代足球傳奇落下帷幕。
11月25日,迭爾·馬拉度納因心臟驟停在家中去世,享年60歲。退役後,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健康問題一直成為了馬拉度納的夢魘。
就在逝世前的20天,當地時間11月3日,馬拉度納因貧血、脫水和抑鬱入院治療,隨後核磁共振結果顯示他有硬膜下血腫。隨後接受了腦部手術,醫生為他清除了血腫,術後反應同樣良好。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張愛武表示,人體的腦組織表面覆蓋著三層膜,從外到內依次是硬膜、蛛網膜和軟膜。當硬膜和腦組織之間的血管發生破裂後,形成的血腫就稱為硬膜下血腫,也就是我們說的顱內出血。
當只有少量血腫時,患者可能沒有症狀。而隨著血腫越積越多,就會引起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研究表明,患有凝血疾病、正在服用抗凝藥物的人、老年人及酗酒者,正是顱內出血的高危人群。
一直以來, 因長期暴飲暴食和吸毒,馬拉度納都在與疾病鬥爭。
2000 年,就有醫生提醒過馬拉度納,他的心臟水平只有之前的38%。2004 年,他突然發病住院,生命垂危,醫生給出的診斷是:因高血壓、呼吸困難引發的擴張性心臟病。
這一次,法醫給出的死因報告是心臟驟停。
張愛武表示,心臟驟停的原因很多,一般來說,有心臟疾病史,或者是過度運動甚至熬夜疲勞,都有可能引發心臟驟停。
過去,急性心肌梗死好發於中老年人。然而,近年來,青壯年心梗患者比例持續升高,且大部分為年輕男性。一般來說,此類患者無基礎病,無吸菸,無家族史,同時經常鍛鍊身體,但仍有心梗發生,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經常熬夜。
為什麼熬夜會導致心梗產生?
省二醫心內二科醫生張曉雪說,熬夜會打亂生物鐘,激素水平會發生紊亂,導致血管收縮、舒張狀態異常。其次,熬夜時,人體會散發出大量水分,而血液處於高凝狀態,這時血管就容易堵塞。
11月25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蒂格雷,一名男子手捧馬拉度納的自傳(圖源:新華社 馬丁·薩巴拉攝)
肥胖是馬拉度納需要邁過的另一道坎兒。
2005年,馬拉度納不得不接受胃分流手術,體重一度達到121公斤,為了保住健康,他切除了一部分的胃。十年後,她再次接受減重手術。
其實,不少人認為,肥胖是不少疾病的原罪,但2013 年美國醫學會經過激烈的辯論,最終認定:「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疾病」。
糖尿病與肥胖具有非常大的相關性,超過 80% 的2型糖尿病都與肥胖有關。現代醫學將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胰島素抵抗等打包了成一個套餐,稱為「代謝症候群」。
肥胖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因為,肥胖會極大地促成血管內皮損害、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心臟損害等。進而,增加了高血壓、冠心病、中風、房顫、心力衰竭發生概率。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發現,肥胖者睡覺會打鼾,別以為這是睡得香的表現。在臨床上,這屬於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李濤平表示,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帶來意外事件發生,比如猝死。
總之,肥胖對健康影響超乎我們的想像。科學家針對歐美人進行肥胖程度和死亡關係的研究,發現BMI超過25以後,BMI每增加5,死亡率就會增長近30%。針對亞洲人群的研究也有相似結果,但BMI的分界點卻是27.5。
10月30日,年滿60歲的馬拉度納過生日時表示,自己不想要什麼生日禮物,唯一的願望是人類戰勝疫情。
「只希望這害人無數的疫情趕快消失——特別是那些貧困的國家和貧困的家庭,他們甚至都無力保護自己。」
但如今,一代球王已遠去。
本期編輯 黎雨桐,實習生思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