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5月27日電 (吳金波 方堃)這兩天,很多杭州人的朋友圈正在被一篇「杭州人抬頭舉著手機,只為了一件事」的「藍天」文章刷屏。隨著夏天來臨,浙江杭州已經進入一年當中空氣品質最好的一季。誰在為來之不易的「好空氣」暗地裡治霧?5月27日,杭州市民代表跟隨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一探究竟。
簡陋的廠房,烏黑的牆壁,地上是隨處可見的鑄造用砂,黑煙滾滾的「沖天爐」是大多數人鑄造企業的印象。近年來,隨著霧霾的加重及人們對環保的重視,原本就備受矚目的鑄造企業此時更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鑄造業作為裝備製造業的前端產業,是裝備製造業的配件供應商。光在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裝備製造業產值達到600億元,汽車及零部件產值達到1100億元,是杭州蕭山區的支柱型產業。
要發展,但更要環境。2013年7月,杭州蕭山區政府壯士斷腕,出臺《蕭山區鑄造行業落後產能淘汰和整治實施細則》,正式部署安排電能替代工作。經過一年多的整改,2015年1月,隨著杭州大安機械有限公司熔鑄沖天爐燃煤煙囪的倒下,杭州蕭山地區最後一戶10噸以下「沖天爐」進入歷史,全區所有熔鑄企業「煤改電」進入用電時代。
電能替代中的「煤改電」,就是指將熔鐵工序所使用的燃煤「沖天爐」,改換成使用清潔能源的「中頻電爐」。
「在改造之前,廠房硬體條件落後,設備陳舊,對環境造成汙染嚴重,主要是沖天爐的熱效率比較低,一般只能達到30%左右,熔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CO、CO2、SO2氣體和粉塵,易造成大氣汙染。」杭州嘉誠機械總經理葉張水告訴記者,靠沖天爐熔煉,不僅鐵灰會溢出廠區,焦臭味也會四處飄散開來,難免汙染空氣、農田,招來附近居民的投訴。
對此,杭州嘉誠機械找到供電公司,投資500多萬元將「沖天爐」置換成了「中頻爐」,對公司的鑄造車間進行整體提升改造。據測算,與焦炭熔鐵相比,電爐熔鐵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約18%。
除了看得見的經濟效益帳,還有看不見的社會效益帳。「改造前,戶均年均消耗200噸焦炭,按照方案改造後,減少焦炭使用量1.5萬噸,相當於百萬電廠年耗煤200萬噸,折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93萬噸,二氧化硫127.52噸,氮氧化物111噸。」蕭山供電公司營銷部徐鋼算了一筆帳,出臺改造政策以來,蕭山共計改造熔鑄「沖天爐」75處,淘汰燃煤熔鑄設備141臺,累計增加用電容量4.15萬千伏安。
「電能替代毫無異議是雙贏的。」徐鋼說。
「以前用『沖天爐』,全靠老師傅憑經驗控制溫度,熔出來的鐵水只能鑄造電動機外殼等大件,產品結構單一。改用電爐後,次品率降低了不少,還能夠鑄造更加精密的小件。」已經在杭州嘉誠機械工作近40年的動力科長郭利生表示,多虧了「煤改電」,除了鑄造水平提升了,環境汙染減少了,以往黑粗的鑄鐵工人如今也成了「白領」。
前往參觀的市民代表顧顏看到整改後的廠房,也情不自禁感慨:「以前對煙囪企業誤解較深,看到他們為了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在做這麼多的努力,心裏面很欣慰。」
據悉,近年來杭州供電公司結合「美麗杭州」建設,積極對接政府,緊密跟蹤全市燃煤鍋爐淘汰工作,並實施全流程客戶滿意度管理,主動服務重點項目,制定客戶細分標準,針對不同客戶群體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和增值服務項目,定期向客戶提供優化用電建議書。截至今年5月,杭州地區已完成各類電能替代項目89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