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檢查,Zhou^Shiba,檢查項目——顱腦。
下面我們從飛利浦原廠序列庫中拉序列進行檢查卡片的設計。找到Philips->Head->Brain->Survey->Survey(Survey 是定位圖的意思),將三方位定位圖序列拖拽到掃描列表:
可以看到,產生兩處衝突(紅色驚嘆號表示參數衝突)。此處是因為我們沒有定義整個 ExamCard 檢查卡片的檢查解剖部位,即我們需要檢查什麼部位。此處我演示的是顱腦的 MRI 平掃檢查,那麼需要設置 Anatomy->Head, Anatomic Region->Brain.
這裡的參數屬於整個檢查卡片 ExamCard 的屬性設置。可通過帶鉛筆的圖標按鈕進行打開:
② Patient Orientation 病人躺臥方向主要用於對檢查部位進行偏側屬性的設置。也可以在每個序列的如圖所示位置進行設置:
顱腦、胸、腹等沒有配對的部位為 Unpaired。膝、肘、肩、足等關節部位具有左右之分的需要進行標識左、右或 Both。比如檢查的是左膝,就需要設置為 L,檢查的是右膝,就需要設置為 R,如果同時掃描雙膝,就需要設置為 Both。如果一個 Exam 中有不同的偏側屬性設置的話,比如有 Unpaired 和 L,或者 L 和 R,或者 L 和 Both,那麼 ExamCard Properities 中的 Laterality 參數就變成了 Mixed。即 Mixed 不是選擇設置的,而是由整個 ExamCard 檢查卡片中的序列的偏側屬性的設置決定。此 Laterality 屬性會寫進 DICOM 屬性,在 PACS 中可以觀察到。
⑤ Anatoimc Region 解剖部位具體區域正確地選擇 Anatomy 和 Anatomical Region 有利於圖像的顯示,比如出圖的順序,比如宏觀定義膝關節矢狀位為由內至外,那麼如果 Anatomical Region 選的不對的話可能會按所選的解剖部位的出圖順序進行出圖。
關於 Image Display Settings 以後會專門討論。另外,選對幾何部位,掃描後的圖像進行後處理分析時會配給默認的基礎後處理腳本。
⑦ Heart Rate (beats/min) 心跳(次/分鐘)Allowed values 10~250,主要用於心臟的檢查,檢查時當時時更新 HR,寫作心臟掃描時再強調。
⑧ Align Overlap (mm) 分段拼接掃描時重疊大小在做頭頸聯合 TOF MRA、全脊柱、全身類 PET 等掃描時,我們需要進行分段(多段)掃描,然後進行拼接。那麼此處定義了拼接處重疊的大小。一般默認定義為 30mm.
⑨ GeoLink Propagation 幾何連結傳遞GeoLink 就是用來進行分段掃描後處理拼接的,此參數決定後處理時的一些情況。等以後專門探討多段拼接掃描時再討論。
⑪ Disengage posterior coil 解除後片線圈此參數用於 Ingenia 系統上選擇是否使用床板下的 dS Posterior coil,即後片線圈。
最後,順便提下
Push Nodes,檢查自動傳輸的網絡節點設置的情況:
很多功能是在
ExamCard Properties 中修改的,因此,清晰認識理解檢查卡片的屬性十分有必要。能夠幫助我們解決許多應用方面的問題。
相關閱讀:
【手把手基礎教程】Philips MR 掃描界面(1)掃描界面布局
【手把手基礎教程】Philips MR 掃描界面(2)自動語音
長按二維碼關注CTMR技術園
獲取更多原創分享
歡迎加我個人微信
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