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中國重汽:打造中國重型汽車第一品牌(圖)

2020-12-08 搜狐網
 
  由中國重汽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重卡HOWO,2005年當年投放市場銷售突破10000輛,2006年超過30000輛。

  「飛龍」起步

  6年前的那個冬天讓重汽人刻骨銘心。

  當時,瀕臨破產的中國重汽剛剛展開重組計劃,企業尚處於半停產狀態,職工的工資沒有保證。更令企業憂心的,是缺乏後續技術支持。

  自1983年引進奧地利斯太爾重型車技術之後,中國重汽就撲在斯太爾的國產化上,17年間沒有自主開發出一款新產品。對於斯太爾技術,企業不敢進行任何改動。此時進行新產品開發,既需要資金,更需要勇氣。

  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馬純濟介紹說,從全世界來看,斯太爾技術不是最先進的,但也不算落後。以前我們也講消化吸收引進技術,但有很多技術並沒有完全消化,過去引進的技術依然有很大的潛力。我們認真地反省自己,對斯太爾技術進行了全面的「二次消化」,同時根據市場狀況和用戶的消費傾向,自主開發出了新重型車「飛龍」。

  「飛龍」小心翼翼地面世了,雖遠算不上完善,但對於中國重汽來說,這是個歷史性轉折。沒有「飛龍」的嘗試,就沒有「斯太爾王」的巨大成功,更沒有中國重汽此後開發出的1000多個新車型,中國重汽的自主開發由此發端並越走越快、越走越穩。2005年,中國重汽終於重返重型汽車冠軍寶座,「中國重汽」成為我國重型汽車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品牌。隨著出口量的逐步擴大,中國重汽用於國際市場的「SINOTRUK」品牌也逐步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以打造「中國重卡第一品牌」為己任的中國重汽終於找回了領先的感覺。

  奮進之路

  中國重型汽車的發展歷史,幾乎就是中國重汽的變遷史。

  1960年,我國第一臺重型汽車黃河JN150在中國重汽的前身————濟南汽車製造廠誕生,結束了我國不能製造重型車的歷史。上世紀60至80年代,「黃河」汽車佔有了我國重型汽車市場。

  1983年,原重汽集團與奧地利斯太爾公司籤署了重型汽車製造技術轉讓合同,這個總投資11.58億元的項目是我國第一次全面引進國外重型汽車先進技術。斯太爾項目是從整車到關鍵零部件在內的完整的重型汽車平臺的引進,我國重型汽車技術因此迅速縮短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曾有一段時間,一枝獨秀多年的重汽集團難以適應市場重壓,成本居高不下,內部管理也存在不少漏洞,一步步滑入困境:到1999年已瀕臨破產邊緣,資產負債率達138.49%,累計虧損83億元,拖欠各種費用近10億元。

  2000年,重汽實施改革重組,下放地方管理。2001年1月18日,重組後的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誕生,中國重汽開始奮起直追。重組當年即實現扭虧持平,從2001年到2004年,中國重汽以年均65%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2004年整車的平均月銷量超過了重組前的全年產量。2005年,「中國重汽」首次成為中國重卡銷量冠軍,市場佔有率從低谷時的4%迅速攀升到18%。

  改革重組5年來,中國重汽的產銷量增長了12倍,市場佔有率增長了5.6倍,牽引車和300馬力以上大功率重型車連續3年保持銷量全國第一。2006年前11個月,中國重汽累計產銷重卡55066輛,同比增長41.7%,重卡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一,出口創匯突破2億美元。

  打造自主品牌

  最近5年,中國重汽用於研發的投資高達40億元,每年推向市場的新品種都超過100種,逐漸培育了飛龍、黃河王子、斯太爾王、HOWO四大系列產品,車型從78個發展到1700多個,成為國內驅動形式和噸位覆蓋最全的重型汽車生產企業。目前,中國重汽擁有700多項專利,成為國內汽車行業專利申報最多的企業。中國重汽不僅擁有實力雄厚的國家級技術中心,還是國家重型汽車檢測中心和發動機試驗檢測中心。

  中國重汽最讓同行驚奇的,是它能夠快速推出市場歡迎的可靠產品。2005年,中國重汽自主研發出HOWO重型卡車,其技術水平在很多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上市當年HOWO的銷量就超過1萬輛,出口達到4000輛;中國重汽進入水泥攪拌車的第二年,就獲得了30%的市場份額;今年,在原合作方終止提供發動機的情況下,中國重汽迅速攻關,推出了中國重汽牌發動機,其主要指標大大超過原斯太爾發動機,百公裡油耗降低了3升多。2006年前11個月,中國重汽產銷發動機58136臺,同比增長58.95%。

  馬純濟告訴記者,引進不是為了模仿,而是為了消化吸收再創新,要把吸收消化的過程當作培養自主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國重汽近半個世紀的技術積累使其成為國內重卡根基最紮實的企業,與此同時,斯太爾重型汽車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中國重汽手中,對斯太爾技術的「原始消化」和「二次消化」也由中國重汽主導完成。此外,中國重汽還與世界重卡巨頭VOLVO創建了我國重卡領域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中國重汽的開發水平與技術實力在積極的消化吸收中迅速增強,隨著自主研發的HOWO系列卡車和中國重汽牌發動機的成功上市,中國重汽終於實現了從消化吸收再創新到集成創新的飛躍,HOWO、黃河等自主品牌的銷量佔據了中國重汽銷量的90%以上。

  「2007年我們將開始一個嶄新的階段,通過踏實的努力,使企業發生質的變化。」馬純濟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按照規劃,到「十一五」末,中國重汽的重型汽車產銷能力將達到12.5萬輛,其中新產品佔到全部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行業的三分之一,全部產品的三分之一進入國際市場。屆時,一個國內不可替代的、國際知名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新聞連結

  中國重汽發展大事記

  1960年,第一輛黃河車JN150在中國重汽的前身——濟南汽車製造廠下線,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重型車的歷史;

  1981年,中國重型汽車聯營公司成立,形成了國產重型汽車主體布局;

  1983年,斯太爾引進合同籤訂,改變了中國工業「缺重少輕」的局面,從根本上改變了國產重型汽車的總體結構;

  1989年,斯太爾重型汽車投放市場,拉近了國產重型汽車與國際水平的距離;

  1995年,斯太爾項目通過國家驗收,中國的重型汽車產品逐漸成熟;

  1998年,重汽集團註冊成立了我國汽車行業的第一個服務品牌「親人服務」;

  2001年1月18日,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濟南正式成立;

  2003年7月10日,中國重汽與VOLVO卡車公司合資建立的濟南華沃卡車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月12日,經深圳證券交易所核准,山東小鴨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28日,HOWO系列重型卡車成功下線;

  2005年,中國重汽成為我國重卡銷售冠軍。

相關焦點

  •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重汽集團)總部坐落於山東省濟南市,是國內主要的重型載重汽車生產基地,也是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的搖籃,以開發和製造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 JN150)、成功引進斯太爾重型汽車生產項目和與沃爾沃合資生產項目、自主研發HOWO產品是目前中國重型汽車產銷量最大的企業而聞名,現為山東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省屬大型企業
  • 開目CAPP系統籤約中國重汽 重型汽車行業增旗艦客戶
    近日,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汽卡車)與開目公司正式籤約,在企業工藝管理信息化建設領域展開合作,攜手共建CAPP應用及管理系統,以產品為中心,構建一個統一的工藝設計與管理協同工作平臺,以幫助重汽卡車實現高效的工藝設計與管理。
  •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自主創新打造的重卡行業領袖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記者 陳玉明)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不但在企業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成效顯著,而且其自主創新工程也頗令人矚目。    據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馬純濟介紹,重汽2001年重組的時候,企業只有一個系列78種車型。
  •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6重汽01: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6重汽01: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16年公司債券(第一期)票面利率調整公告 時間:2019年10月14日 10:00:28&nbsp中財網 原標題: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16重汽01: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16年公司債券(第一期)票面利率調整公告簡稱:16重汽01 代碼:136857.SH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16年公司債券(第一期)
  • 濰柴U70匠心品質 贏得中國重汽青睞
    作為中國商業車領域的龍頭企業,中國重汽對產品製造有自己的堅守與執念。在選擇服務用車時,也有著相當嚴苛的標準。能夠從眾多競品中脫穎而出,贏得中國重汽的青睞,濰柴汽車實力不容小覷。   近日,首批28輛濰柴U70順利交付,作為中國重汽的的服務用車。對於濰柴汽車的高品質與高效率,中國重汽表示非常滿意。
  • 「豪沃」代替「斯太爾」重型汽車保持增長
    據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理事長孫伯淮介紹:目前中國國內重汽市場由四大軍團構成,其中第二軍團包括濟南重汽(中國重汽)、陝重汽、重慶重汽和北汽福田,佔中國重型汽車份額的24.48%。在業內人士看來,第一軍團的一汽和東風公司所生產的卡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型卡車國內不少品牌的重型卡車實際上是由中型車改進而來,因此實際上中國重型卡車的重要力量集中在第二軍團。
  •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控股的股份制上市公司。卡車股份公司製造事業部下屬總裝配廠、車架廠、車身廠、工具廠、運輸中心和12個管理部室,其主導產品為「豪沃、豪濼、豪瀚」等品牌、200多個品種的重型載重汽車。
  • 中國重汽成市屬國企 給濟南帶來好處在哪?
    中國重汽集團劃歸「市屬市管」的消息,記者從該公司多名員工口中得到證實。  據了解,今年1月,在中國重汽2014年第一次工作會議上,作為集團董事長的馬純濟在講話中提到,為強化省會都市圈經濟發展,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山東省委決定,從2014年開始,將中國重汽的國有資產監管劃歸濟南市。
  • 中國最高水平的重型汽車—斯太爾王在濟南下線
    中新社濟南十一月三日電(渠雲雷)隨著日前第一輛斯太爾王汽車在此間駛下中國重汽集團卡車公司的整車生產線,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重型汽車——斯太爾王開始正式投入批量生產。  據介紹,斯太爾王重型汽車,是中國重汽集團經過七個月的精心研製推出的一個高科技含量的重型汽車新產品。
  • 中國重汽斯太爾(STEYR)合作項目取得圓滿成功
    6月23日上午,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曼·斯太爾公司在北京釣魚臺大酒店聯合舉辦中國重汽引進斯太爾(STEYR)重型汽車技術項目成果匯報會,正式宣告雙方合作的斯太爾技術引進項目取得圓滿成功。國家發改委、國資委、工商總局以及中汽進出口公司等單位的領導出席匯報會。
  • 2020上半年中國品牌汽車生產企業銷量前十名單出爐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0年上半年,中國品牌汽車銷量排名前十家企業依次是:上汽、長安、吉利、東風、一汽、北汽、長城、奇瑞、江淮和重汽。與上年同期相比,一汽和重汽銷量呈較快增長,其他企業均呈下降,其中上汽和奇瑞降幅更為明顯。
  • 斯太爾加曼技術 重汽M5G、D7B重塑經典
    根據中國重汽"品牌質量效益年"的規劃,中國重汽商用車銷售部依據產品特性、檔次定位、終端客戶需求等要素將原有品牌全部劃歸SITRAK和STR兩個品牌之列。中國重汽商用車銷售部總經理劉正濤表示,斯太爾汽車見證了中國重型汽車跌宕起伏的命運,影響了中國重型商用車領域達20年之久,解決了我國汽車工業"缺重"的矛盾,使我國重型汽車製造業向世界先進水平跨進了一大步
  • 重慶重型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中新社重慶十二月二十九日電(記者 和平)中國重型汽車主要生產基地之一的四川汽車製造廠,二十八日在此間掛牌成立重慶重型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據了解,該公司由原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所屬的綦江齒輪轉動有限責任公司、卡福汽車零部件有限責任公司、紅巖汽車彈簧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中方股權)、重慶重汽集團銷售有限公司等二十餘家子公司改制組建而成,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這一具有三十五年歷史的大型軍工企業,從單一的生產企業實現了向集生產、銷售、科研一體的綜合型現代公司的轉變。
  • 提升重型車行業水平的車型:重汽斯太爾91
    >重汽斯太爾91  提升整個重型車行業水平的車型  為了解決國內缺乏重型汽車生產能力的問題,國家聯合濟汽、川汽、陝汽和相關零配件廠成立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與中汽進出口公司一道引進奧地利斯太爾91系列車型。
  • 市場的選擇 中國重汽豪沃T7H蟬聯「年度第一暢銷LNG重卡」大獎
    2020年,雖有疫情影響,但商用車行業卻火爆異常,「誰是第一」商用車年度評選活動在2020年也更精彩。在本屆中重卡組別評選中,「2020年度第一暢銷LNG重卡」的爭奪非常激烈,入圍「選手」皆是LNG重卡領域的明星車型,最終,中國重汽豪沃T7H LNG重卡徵服了用戶、經銷商和專業評審的挑剔眼光,摘得這一重磅大獎。
  • 危化品運輸領域喜迎盛事 這次的主角是重汽HOWO-T7H
    中國重汽集團、中國物流採購聯合會、部分物流企業代表以及南京當地經銷商和直接用戶近200人出席了儀式,共同見證了中國重汽在長三角地區危化品運輸市場的新突破。攜手發展,互惠共贏。重汽銷售部副總經理段恆永表示,憑藉曼技術產品的優勢和良好的市場表現,中國重汽快速實現了從STR平臺向MAN平臺轉變、從工程車為主向工程車、公路車和專用車均衡發展轉型的初步成功。
  • 51.49億 中國重汽地產集團轉讓房地產公司全部國有產權債權
    在2019年9月發布掛牌轉讓公告之後,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中國重汽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再度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和濟南產權交易中心發布轉讓公告,並明確轉讓底價為51.49億元。企業信息顯示,中國重汽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法定代表人為宋其東,註冊資本300000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為房地產開發、經營;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製冷設備安裝;建築及裝飾材料、機電設備、五金交電的銷售。(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 中國特色氫能技術路線!盤點國內氫燃料重卡汽車及相關企業
    2018年中科院院士幹勇做客《中國經濟大講堂》表示,「柴改氫」是推進氫能應用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只用氫能的應用起來了,預計到2050年,將有超過50%重型卡車將氫燃料電池作為發動機。隨著環保政策壓力的加大,重卡必然是電動化的重點領域。由於純電動汽車「短腿」的毛病,氫燃料電池成為重卡領域新能源化更有前景的技術方案,並且由於重卡物流的路線。
  • 山東省百強企業品牌指數(SDCI)發布 歌爾、山東能源、中國重汽名列...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臧海平 濟南報導由山東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旗下山東大眾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山東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輿情中心)編制的山東省百強企業品牌指數日前正式發布,首期發布的是2020年12月份榜單,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
  • 出口產品八成擁有自主品牌
    一臺重卡由4-5萬個零件裝配而成,中國重汽集團在全球布局了2700家供應商,其中濟南本土供應商有340家。復工復產初期,很多企業因為上遊供應商沒有復工而叫苦不迭,中國重汽集團卻通過濟南綜保區、青島港等口岸從容出口了近千臺重卡。當前,公司手握6萬臺重卡訂單,產能100%恢復甚至超過去年同期。